小鱗擬松鯛,Datnioides microlepis (Bleeker, 1854),俗稱印尼虎魚,是擬松鯛科、擬松鯛屬下的一種重要觀賞魚和食用魚。成魚體長可達45cm。 [1]體側扁,吻尖,幼魚體色呈淺黃到銀白的過渡色,身體上有幾道豎直的黑色條紋。
在原產地,小鱗擬松鯛被視作一種珍貴的食物,而作為觀賞魚,小鱗擬松鯛的飼養較易,是一種常見的龍魚配魚。小鱗擬松鯛主要分布於湄南河流域、湄公河流域以及印尼蘇門答臘的婆羅洲西部。
注意:本種的俗名為印尼虎魚,有些資料給出的學名是錯誤的,要注意把本種與俗名為泰國虎魚的亮麗擬松鯛和俗名為泰北虎魚的曼谷擬松鯛區分開
之前沒有兩年沒有聽說過虎魚苗進入國內市場,近期虎苗突然多了起來,我也跟風入了點虎魚試試水,總共分了兩批入,第一批是11月9號入的,100條苗子餘80條,第二批是11月19號入的,50條餘40條,目前狀況已經基本穩定下來了,最大的苗子可能已經有3cm了,接下來我就我這幾天帶苗時的經驗和教訓,寫一篇文
我將從養水,虎苗的挑選,過水,餵食,換水等幾個方面逐一為各位講解,有經驗也有教訓,希望能給各位一點幫助
養水:俗話說,養魚先養水,把水養好了,才能把魚養好
首先,買魚前幾天把魚缸洗乾淨,加水,過濾打氧加起來以除去水中的氯,培養 硝化細菌,另外由於現在溫度較低,需要加個溫度計,加到30-32°應該都是可以的,溫度過低魚兒容易得病,然後我在入魚之前丟了些鬥魚和孔雀魚進去,一個是把這些魚當作闖缸的魚,另一個方面是有利於硝化菌群的建立
虎苗的挑選,我的魚因為是在朋友的店裡拿的,且老闆很好,所以說是可以隨便挑選的,不過一開始入100條時因為不太懂得品相什麼三紋四紋的,就是隨機撈了一些自己看起來喜歡的,不過現在看來紋路也還有些不錯的。第二次去挑了50條紋路比較好的魚,但是苗子會略瘦。。。回到正題,苗子的挑選,首先你要挑健康的去養,然後再從健康的魚中挑品相好的,先要把魚養活了才是王道,如何選出健康的魚苗?主要由以下幾方面來看
1. 一個是看魚的泳姿是否健康,健康的魚遊起來都是很流暢的,像原地打轉的,遊得歪歪扭扭的,遊得忽上忽下得、立著遊或者頭向下遊的魚一概不要
2. 第二是看魚得狀態,像浮頭的,趴底的,體表有傷,體表有白毛,魚鰭萎縮,眼睛發白的一概不要,選那種遊得歡快得
3. 第三個看魚的體型是否太瘦,紙片魚什麼的沒有把握的話還是別去買了
當然,大部分魚友拿魚都是不讓挑的,這就需要各位自己去找靠譜賣家了,找個靠譜的好賣家真的很重要,慶幸我遇到的是好買家嘻嘻
過水,過水其實真的很重要,這是教訓,我第二批的苗子來死那麼多除了魚瘦應該還有水過得太快的原因在內。過水呢是為了讓魚可以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給魚一個緩衝,不至於因為水質和水溫變化太大導致魚狀態受損或者死亡,讓魚可以最快的適應環境
過水的操作就不贅述了,可以百度,主要把握一個要讓水質和水溫緩慢變化,給魚一個緩衝
餵食,一般來說,魚兒入缸狀態穩定後,第二天就可以嘗試著投餵了,有一些魚友說要餓兩天再喂,雖說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可能不適用於虎苗,一個是本來魚苗就不是那種很耐餓的,餓兩天雖說可能食慾會好了,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了,一個是餓瘦變成紙片魚,甚至於直接餓死都有可能,再一個就是餓太久見到食物難免會吃撐,反倒把腸胃給搞壞了
然後飼料的選擇,推薦首選自己孵化豐年蝦,當然其它向水蚤什麼的活餌也很好,雖然我一開始有馴化虎魚吃飼料的想法,但後來發現我那種粉末飼料比較容易混水,就停用了,想著等帶得大一些了再馴化虎魚吃顆粒料
投食的問題,目前魚友出現的普遍問題就是投食過量,然後導致水質惡化,水質惡化之後魚不吃食,以為是餵得不夠,然後繼續喂,惡性循環,這樣子養很可能把魚養全滅掉
要克服這點,其實很簡單,少餵點就好了,但是把觀念轉過來卻比較難,不過你要想想,魚就那麼點大,吃得肯定也不多,少量多餐,控制餌料在投餵下去的10分鐘內可以吃完,吃不完的記得及時清理,用虹吸管吸出來或者丟螺啊清道夫什麼的進行生物清理,保證水質
換水,常常看到魚友們說每天換三分一,四分一,二分一的水???我很不能理解,說實話我苗子從買來到現在從來沒換過水(除了有個缸長水黴換了個缸,魚還全死了,這個後面會說),我換水的原則是水質不壞儘量不換水或者少換水。我分析了以下,之前各位前輩提倡每日換水是因為投食過多,水質惡化,魚不吃食,然後換水後魚開始吃了,就覺得換水可以有促進魚吃食的功能。。。
如果非要換水,記得老水加新水,即抽掉一部分老水,再加入等量的新水,新水必須得是困好的水,且水溫不要與老水相差太大
好的 ,大致就是這樣了,有什麼問題或者經驗都可以留言,一起探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