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世界最長碳納米管 拉伸強度是鋼鐵276倍

2021-01-07 環球軍事

科技日報訊 爬上「梯子」摘星星,坐著「電梯」去月亮,這些科幻的場景,將有可能成為現實。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成功製備出單根長度達半米以上的碳納米管,創造了新世界紀錄,這也是目前所有一維納米材料長度的最高值。相關內容近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納米》上。

碳納米管是迄今發現的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其單位質量上的拉伸強度是鋼鐵的276倍,遠遠超過其他材料。《科學美國人》雜誌曾提出「在地球與月亮之間搭建一座天梯」的誘人夢想,但跨越如此長的距離而不被自身重量拉斷的材料,只有碳納米管,並且是批量製備,具有宏觀長度、理論力學性質、單根長度達到米級甚至公裡級以上。

對於碳納米管的生長而言,其高溫生長過程中催化劑的失活是一個不可逆的規律,從而限制了碳納米管的長度;並且,隨著催化劑失活,長的碳納米管密度會急劇下降。因此,儘可能地提高其催化劑活性概率是進一步提高碳納米管長度的唯一途徑。該團隊充分發揮材料製備和化工技術學科交叉的優勢,在製造設備、製備工藝方面進行大量改進和創新,首次將生長每毫米長度碳納米管的催化劑活性概率提高到99.5%以上,最終成功製備出單根長度超過半米的碳納米管。

魏飛稱:「我們製備的碳納米管具有完美的結構、優異的力學性能和宏觀的長度,目前我們正在從事1米以上碳納米管的製備,下一步希望能夠製備出公裡級以上長度並具有宏觀密度的碳納米管。這些工作將為太空『天梯』的製備開啟一線曙光。」(記者申明)

相關焦點

  • 碳納米管接連實現重大突破
    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成功製備出單根長度達半米以上的碳納米管,創造了新世界紀錄,這也是目前所有一維納米材料長度的最高值。與此同時,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強度極好且十分輕巧的碳制導線,由許多碳納米管組成,其強度是銅導線的30倍,重量不到銅線的十分之一。
  • 清華成果登《科學》:超長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超所有已知材料
    碳納米管是人類發現的強度和韌性最好的材料之一,單位質量上的拉伸強度是鋼鐵的276倍。然而,如何測量這種小尺寸材料的耐久性,長期以來是個難題。8月28日,根據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團隊成功用一種新型的聲學共振方法對釐米級碳納米管的耐久程度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單根碳納米管可以被連續拉伸上億次而不發生斷裂,並在去掉載荷後依然保持初始的超高抗拉強度,論文題為《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揭示了超長碳納米管用於製造超強超耐疲勞纖維的光明前景
  • 超長碳納米管束拉伸強度秒殺所有纖維
    超長碳納米管束拉伸強度秒殺所有纖維 2018-05-17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已知所有其他纖維材料。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碳納米管這一納米材料,發現於 20 世紀 90 年代,是由碳納米管以六元環形式組成的一維管狀結構納米材料,也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它的強度和韌性都非常好,其強度大於 100GPa,楊氏模量大於 1TPa。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碳納米管這一納米材料,發現於 20 世紀 90 年代,是由碳納米管以六元環形式組成的一維管狀結構納米材料,也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它的強度和韌性都非常好,其強度大於 100GPa,楊氏模量大於 1TPa。
  • 新材料 | 拉伸強度超過80GPa的超強碳納米纖維問世
    碳納米管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強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其拉伸強度高達100GPa以上(比強度高達62.5GPa/(g/cm3)),是T1000碳纖維的10倍以上。主要原因是形成纖維的碳納米管均長度較短,單元體之間以範德華力相互搭接,在拉力作用下極易發生相互滑移,無法充分利用碳納米管的本徵高強度。此外,碳納米管內的結構缺陷和雜亂取向等都會導致纖維強度下降。 鑑於此,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研發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其它纖維材料。
  • 重大突破:清華團隊首次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碳納米管這一納米材料,發現於 20 世紀 90 年代,是由碳納米管以六元環形式組成的一維管狀結構納米材料,也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它的強度和韌性都非常好,其強度大於 100GPa,楊氏模量大於 1TPa。
  • 碳納米管:「特立獨行」的神奇材料
    無獨有偶,同樣是碳納米管材料,研究人員利用超過1.4萬個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出16位微處理器晶片,並向世界發出了「Hello, World」的信息。碳納米管,作為一種擁有特殊結構的一維量子材料,具備諸多超乎尋常的力學、電學、熱學等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
  • 史上最長的碳納米管森林,是以前的7倍
    日本科學家培育出的碳納米管森林創造了新的「長度」紀錄,其長度是現有碳納米管森林的7倍左右。碳納米管(CNTs)具有質量輕、導熱性強等眾多優點,引領了光學、電子、水淨化和藥物輸送等不同領域的技術創新。然而,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工業需求,碳納米管產量還需不斷升級,這也是碳納米管應用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 《Carbon​》:史上最強碳納米管纖維!強度超越凱夫拉
    但如果告訴你,現在有這樣一種材料,強度勝過凱夫拉,導電接近銅的80%的纖維,你會是什麼的表情呢?(此處自行添加黑人問號表情)沒錯,這樣的材料已經誕生了。它不但性能優越,而且靈活性極好,重量輕。那麼它是誰呢?它就是碳納米管纖維(CNTF)。目前,要想實現CNTF的廣泛應用,就需要具有可控且可再生特性的大規模生產方法。
  • 世界首次:清華大學成功製備超長碳納米管管束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的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與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研究,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的製備。
  • 世界最強韌材料碳炔可批量生產:強度超鑽石40倍
    碳炔相當於碳的一維形式——由碳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強韌的材料,強度超過鑽石40倍。在新的方法中,研究人員採用雙層壁碳納米管來生成穩定的碳鏈,其長度也創下新的記錄。在託馬斯·皮希勒(Thomas Pichler)的領導下,來自維也納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能批量生產出由超過6400個碳原子組成的碳鏈。在此之前,一條碳鏈的長度記錄只有約100個碳原子。為了達到這一新的長度,研究者製造了雙層壁納米管,由兩層石墨烯環繞組成。這些納米管提供了穩定的環境,使超長碳鏈得以生成,長度比此前碳鏈長50倍以上。
  • 首創碳納米管抗疲勞性測試系統,登上《Science》
    碳納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CNTs抗拉強度達到50~200 GPa,是鋼的100倍,密度卻只有鋼的1/6,至少比常規石墨纖維高一個數量級對於具有理想結構的單層壁的碳納米管,其抗拉強度約800 GPa。碳納米管的結構雖然與高分子材料的結構相似,但其結構卻比高分子材料穩定得多。碳納米管是目前可製備出的具有最高比強度的材料。若將以其他工程材料為基體與碳納米管制成複合材料, 可使複合材料表現出良好的強度、彈性、抗疲勞性及各向同性,給複合材料的性能帶來極大的改善。
  • 清華大學教授談碳納米管的觸控螢幕應用
    自1991年被日本科學家飯島澄男發現以來,碳納米管就以其完美的一維結構吸引了世界上眾多科學家的關注。關於碳納米管的研究迅速成為科技領域的一個熱點,並逐漸形成了製備方法研究、物理化學性質研究和應用研究等三大研究方向。
  • 《Carbon》:史上最強碳納米管纖維!強度超越凱夫拉,導電性首破10...
    但如果告訴你,現在有這樣一種材料,強度勝過凱夫拉,導電接近銅的80%的纖維,你會是什麼的表情呢?(此處自行添加黑人問號表情)沒錯,這樣的材料已經誕生了。它不但性能優越,而且靈活性極好,重量輕。那麼它是誰呢?它就是碳納米管纖維(CNTF)。  目前,要想實現CNTF的廣泛應用,就需要具有可控且可再生特性的大規模生產方法。
  • 碳納米管取得重大突破,超強纖維有望應用於各大科技領域
    5月16日,據清華新聞網報導,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其它纖維材料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日前,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日前,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然而,由於其小尺寸特性以及難以被測試的特點,單根碳納米管的疲勞行為以及疲勞破壞機制研究是該領域長期未能搞清楚的重大難題。
  • 從電子產品到智能皮膚,比頭髮還細1000倍的碳納米管終於可以大顯身...
    從九十年代初被發現以來,碳納米管被譽為納米技術應用的「神奇材料」。這些微小的圓柱形結構只具有幾納米的直徑,比頭髮還細1000倍,但是單個碳納米管比鋼更堅硬,比銅導電性更強,並且比鋁還輕。然而,很多次試驗證明用碳納米管來構建宏觀材料十分困難。
  • 碳納米管在太空飛行器上的應用進展
    最早是由日本電子公司(NEC)的飯島澄男(S.Iijima)博士採用電弧放電法製備C60時,在陰極處發現直徑4-30nm、長1μm的石墨管狀結構,即碳納米管,隨後在Nature上報導了這種新型碳材料。近年來,碳納米管以其優異的性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形成了碳納米管研究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