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省政府與國家發改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武漢市政府承辦的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將於9月24日(周四)正式拉開帷幕。大會圍繞「科技抗疫,產業賦能」的主題,聚焦中國世界疫情防控,體現生物經濟「戰疫」擔當,研判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思路,提振國民經濟恢復信心。
大會分為新冠病毒檢測與診斷技術專題論壇、新冠疫苗疫情防控與生物安全專題論壇、病毒性傳染病的藥物治療專題論壇、病原檢測助力公共衛生防控四個論壇。
其中,由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武漢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國投創合國家興新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全國創新生物醫藥創業投資服務聯盟聯合舉辦的大會專業分論壇「病原檢測助力公共衛生防控」。
大會以線下線上結合的形式舉辦,最新日程如下:
日程概覽
大會日程
特邀嘉賓
朱師達國內「火眼」實驗室總指揮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國家基因庫專家,深圳市創新分子診療工程實驗室負責人,深圳市基因產學研資聯盟專家組成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防治科普專業委員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誌專業委員會青年專家委員會成員。
新冠疫情期間任華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漢前線指揮負責人,組織團隊生產核酸試劑盒累計超過4000萬人份;組織華大團隊與合作方高效協同,僅用5天時間火速建成高通量自動化新型核酸檢測實驗室——武漢「火眼」實驗室,其每日核酸檢測通量高達2萬人份/天,並承接武漢市和湖北省內外各地發熱病人確診和高危人群排查檢測工作。2020年3月起領導團隊將「火眼」模式成功從武漢複製至全球,大幅度提高當地新冠病毒檢測能力。
盧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
遺傳學博士,副研究員。2010年至今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工作,主要負責利用全基因組數據開展腹瀉病原體的分子分型技術研究、耐藥基因分析和利用宏基因組數據開展腹瀉病原體快速檢測和監測技術研究。
目前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和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面上項目以及「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以課題骨幹身份參與過973項目,「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中華預防醫學會旅行衛生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EBioMedicin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BMC Genomics等國際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在中華預防醫學雜誌、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等中國核心期刊上發表中文文章20餘篇。
李柏生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檢驗所副主任技師
南方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2006年起工作於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檢測工作,尤其擅長致病菌分子檢測和分子分型溯源分析,未知病原體高通量測序,先後參與了多起新發和突發傳染病疫情的實驗室檢測。現任廣東省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類國家衛生應急隊隊員,病原微生物檢驗所副主任技師。
林思遠華大智造(全球)整體解決方案總監
自2008年加入華大基因,從事基因組學實驗室搭建及整體解決方案相關工作。參與炎黃基因組計劃,千人基因組計劃等重要研究項目,負責設計華大智造集成式自動化方艙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香港華大基因測序中心、香港華大健康實驗室等多個大型基因檢測實驗室。
唐嶽華大智造(全球)公共衛生防控領域負責人領域應用技術支持高級經理
基因組學博士,2017加入華大智造,主要負責DNBSEQTM 測序平臺在中國區域的技術支持等相關工作,專注於華大智造整體決方案在用戶端的應用和轉化。先後在病原微生物測序領域和多組學微生物研究領域發表SCI論文3篇。
王曦夢華大智造領域技術支持
華大智造領域技術支持,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負責華大智造應用技術培訓與教學。
關於華大製造
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秉承「創新智造引領生命科技」的理念,致力於成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締造者,專注於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領域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精準醫療、精準農業和精準健康等國計民生需求,提供實時(Real Time)、全景(Whole Picture)、全生命周期(Life Long)的全套生命數位化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
華大智造成立於2016年,現有員工1000餘人,其中研發人員佔比40%以上,業務遍及39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全球設立多家科研和生產基地,是全球三家能自主研發並量產臨床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的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