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去旱廁,夏天蚊蠅叢生、冬天挨凍。現在好了,用上這高科技廁所,家裡乾淨整潔,一點臭味兒都沒有。」海東市平安區沙溝回族鄉桑昂村村民劉福林感慨地說。
在劉福林家的衛生間裡,記者看到,無水免衝智能生態馬桶外觀和普通馬桶大同小異,仔細觀察,馬桶獨立一體,沒有水箱,只有一根小細管子通往室外,可以隨時隨意更換擺放地點。劉福林說:「相比傳統馬桶,這種新型馬桶沒有上水和下水系統,如廁後的排洩物可通過環保的方式進行處理後變成有機肥料。」他告訴記者,「無論家裡多少人如廁,都不需要一滴水,也不會產生一滴廢水!用了不久,效果還是蠻不錯的。」
村黨支部書記祝辛甲告訴記者,無水免衝智能生態廁所通過控制器、攪拌軸、發酵床等系統,綜合運用微生物高溫消納降解和人工智慧設備控制,可以實現糞汙自動化處理,將糞便、尿液分解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後通過排氣管排出。排洩物降解後產生的水分及其他氣體直接蒸發排出,分解後極少量餘渣富含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可回收為高效有機肥料。同時,包含著大量好氧微生物的高效生物活性填料可將糞尿中的臭氣吸收轉化,實現了對糞便的分解、脫臭、淨化一體化處理。糞尿中的大腸桿菌、寄生蟲卵等有害病菌及雜菌在60℃以上高溫條件下被殺死或被微生物群落吞噬,從而實現安全衛生無害化。
據海東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羅興海介紹,平安區無水免衝智能生態廁所改造項目試點工作的開展,是市紅十字會對農村「廁所革命」和源頭控汙而作出的一次大膽嘗試。近年來,市紅十字會以助力生態環保為著力點,以博愛家園項目為載體,積極融入政府暖心工程,打造「紅會助力+」品牌項目,探索全市「廁所革命」的有效路徑,努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水平。今年投資21萬餘元,在平安區沙溝鄉桑昂村55戶農戶中,開展了無水免衝智能生態廁所改造項目試點。(責任發布:馬曉春)
【來源:青海省農業農村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