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寧夏旅行故事。接上文,從銀川到中衛,火車尤其方便,車次多,只需要兩個多小時就到了。中衛,可不是足球場上的中場大將,它是一座有魅力的小城。來中衛,一定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要走走中衛的最美中軸線。這條線的南端起於黃河畔的黃河宮,沿鼓樓南街一路向北,直到中衛火車站,這一路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風景,是親近這座美麗小城的最佳方式了。黃河宮主體建築高36.9米,創意採用唐朝詩人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詞寓意,將黃河之水凝練成水滴建築形態。水滴主體建築下就是黃河博物館,也就是黃河宮。
從黃河岸邊的黃河宮景區出來,一路之隔就是香山公園,這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溼地公園,面積可不小。有機會來中衛,別像其他跟團遊的遊客,匆匆遊玩沙坡頭景區就返回。在這座小城住上兩天,特別是徒步中衛的「中軸線」,你會愛上這座城市。
香山公園外的鼓樓南街繼續前行,人行道上有一條延伸至遠方的健身步道,我們繼續沿著中衛市的南北中軸線前行,前面就是漂亮的市政府廣場。
漂亮的政府辦公樓,在水中有了一個完美的倒影。中衛地處黃河上遊、騰格里沙漠邊緣,區位優勢明顯,自然稟賦獨特,產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在早上去打車去黃河宮的計程車上,一位中年女司機慢悠悠地聊起了中衛,房價不高,環境不錯,生活節奏慢,生活壓力不大,這也許就是我們嚮往的生活吧。
從市政府廣場出來,走到中央東路,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這不是什麼景區,就是中衛街頭的普通一景。這裡是一個街心花園,設施完善。晴好天氣裡,孩子們在做著遊戲,老人們或是在健身器材上鍛鍊,或是在這樣的亭子裡聊天,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沿著鼓樓南街再前行,就到了鼓樓。鼓樓是中衛市區的中心,清初稱之為文昌閣,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七月十四日廟會時不慎失火焚毀,僅存基址。道光十一年(1831),知縣艾椿年率典史沈垣與當地士紳一道捐資重建,翌年建成。1988年、1992年、1997年,原中衛縣人民政府又先後3次撥專款粉飾彩繪,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座鼓樓。
鼓樓旁有個紅太陽廣場,在紅太陽廣場上最醒目的,當屬廣場北面巋然屹立的這尊毛主席雕像。
毛主席雕像是中衛人民為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誕生75周歲而建。像高12.26米,象徵毛主席生日日期。毛主席雕像於1968年12月26日竣工。
紅太陽廣場的後面就是著名的高廟保安寺,高廟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1402年—1420年),距今600多年的歷史,入選全國佛教名寺之列,被建築和旅遊名家譽為「中國古寺廟建築之最」。
從高廟的西門出來,穿過站前公園,就來到了中衛站。在淡季裡,中衛火車站前依然遊人如織。淡季如此,那麼旺季會是怎樣一個景象呢?
逛完中衛最美的中軸線,你一定餓了。我們再說到中衛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尋找特色美食。第一天坐火車到中衛後,步行前往預定的客棧。在客棧裡,被牆上的這個介紹所吸引。這裡介紹的是中衛的特色美食,有中衛蒿子面、扁豆子面、手抓羊肉,還有沙蔥。
客棧門前的應理北街與鼓樓西街的十字路口,有一家手工麵館,這裡可以讓你嘗到中衛的特色面。
先要嘗嘗中衛蒿子面,蒿子面以高筋麵粉、蒿面為原料,加以精鹽、蓬灰和香油以及枸杞,經過一系列程序,以羊肉、豆腐、黃花菜等切丁製作出的湯菜,調入面碗,一碗香氣撲鼻的蒿子面便被端上餐桌。
「不到長城非好漢吶,沒吃扁豆子面真遺憾」。還要嘗嘗這碗扁豆子面,濃濃的香味很誘人。麵條入口順滑利落,還糅合著扁豆子的沙爽。湯汁有濃濃的豆子味,味道很獨特。
野生沙蔥被譽為「菜中靈芝」,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的中衛市,是寧夏沙蔥產量較多的地區。春秋兩季可以吃到涼拌沙蔥,入口味道似蔥似韭,微甜微辛,妙不可言,必須要嘗嘗。
到中衛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要去騰格里大沙漠裡去露營。痛痛快快玩沙子這件事,一定要去大沙漠。我在入住的青旅參加了一個價格480元的沙漠露營,含早晚餐,項目非常豐富,有沙灘摩託、沙漠越野衝浪、騎駱駝、滑沙等,還有篝火晚會、星空攝影、燒烤啤酒、沙漠影院等,性價比極高。
你有多久沒有看過寂靜夜空的銀河了,來大沙漠吧。一同參加露營的兩位98後重慶女孩,參加完沙漠露營後興奮不已,倆人認真地說,這次圓了看大沙漠的願望,下一次,我們要去看大海。
相比走過千山萬水,還在校園裡的同學,憧憬著自己的下一個目的地,感覺是多麼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