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
題記:《姜子牙》的核心製作團隊比較新銳,導演程騰也是赴美學習工作、而後歸國創業的,整體來看,《姜子牙》必將是「一維故事、二維動畫、三維電影」的一次聚合呈現。
首先是一維故事,因為受到西方故事導演的直接影響,故事是相對簡單的,即圍繞一個Slogan——「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來講一個「逆天救人」的故事。故事簡單本身不是壞事,畢竟我們的生活已經夠複雜了,我們去消費一部故事簡單的電影,從大場面、激烈動作中找到一個身心的釋放,這就足夠了,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一場熱鬧,讓人們聽到一個80後導演的「輕成熟」的心聲或口號——「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就夠了。
從劇情上,《姜子牙》講的就是一個「被貶下凡,經過努力,重新歸神」故事,因為每個導演都有他的認知局限,虛構一個故事建立在他的認知之上,所以劇情中無論加入什麼與你我思想不符的元素、設定、情節,都不為過,不管是否與我們產生共鳴,至少,他把這個故事講清楚了,就是一個「考試考砸了,經過努力,又考了個全班第一,老師問他的動力是什麼,他說,為了天下蒼生」。
對於虛構概念的直接落實,就是能夠指導實際生活,那麼「指導或說改變」動力是什麼,就是一個篤定的心中的口號,姜子牙的口號是為了救天下蒼生(和唐僧、白子畫一樣),我們的口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然後是二維動畫,影片中的二維動畫部分可謂是美輪美奐、驚豔一眾雙眼,這裡著重說是動畫(整部電影都是動畫、沒有實拍),但二維手繪出來的繪畫感更強,富有節奏與張力,單獨提取一幀作為一幅畫和一個三維模型去比,可能線條的勁道要比模型的稜角更為耐看,手工繪畫的顏色比機器渲染的材質更有藝術性,更體現「去」數位化,回歸匠藝之手。
二維部分的製作是團隊中的另一部分人,這部分人的手頭功夫厲害,從分鏡、原畫、線描、上色等各個環節都表現出了較高的水準。
最後是三維電影,如今搬上院線,電影級、史詩級的、富有衝擊力的、大場景的視覺呈現是必需的必,電光火石般酷炫的特效是必需的需,而這些的完成,需要三維技術來實現。
三維動畫可以一個模型做好,移動一下渲染鏡頭可以做到純繪畫要畫好多幅的任務量,且渲染交給計算機去完成,節省了很多人力,尤其是雲計算時代,渲染可以交付給雲端的超級計算機組去完成,渲染效果不僅更顯得真實,還可以用來做二次開發,比如3d列印出一個實體模型,去做周邊銷售市場。製作人員只須把模型做好,人物動態做好就行了。
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動畫片(無論國內外)更傾向於使用三維技術來製作的最主要原因。
好了,先聊到這兒,祝國產動漫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