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鈍口螈 又名墨西哥蠑螈、美西螈,在中國常俗稱為「六角恐龍」「六角蠑螈」,它們是水棲型的兩棲類,是墨西哥的特有種,因其獨特的外貌及幼態延續而著名。
墨西哥鈍口螈的「不老容顏」使得它成為許多科學家研究的對象。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兩棲綱 Amphibia
目:有尾目 Caudata
科:鈍口螈科 Ambystomatidae
屬:鈍口螈屬 Ambystoma
種:墨西哥鈍口螈 A. mexicanum
成熟的墨西哥鈍口螈長度大約20釐米,一些大的個體長度在30釐米左右。
據報導有長度為45釐米的墨西哥鈍口螈,這在野生條件下是非常罕見的,多見於人工飼養。
它們有獨特的類似蕨類植物的不封閉鰓結構,通常以六根鰓平均分布於頭部兩側,每邊三根。鰓一般為紅色,會隨食物的顏色改變。墨西哥鈍口螈同樣會用皮膚呼吸,再把空氣轉入肺部。
幼年的墨西哥鈍口螈,牙齒很細小,通常很難看到,一般用來夾住食物而不是用以撕裂和咀嚼食物。
這個時期它們有快速的新陳代謝,可以快速重新長出肢體或器官,但會隨著成長,逐漸減緩恢復速度。
成年後的墨西哥鈍口螈牙齒和爪都是較能明顯觀察到的黑色,腳爪主要是用於輔助前進。
墨西哥鈍口螈水中行走的步態
體色成年後會變得更為鮮豔,斑點都會有很明顯的顯現。顏色上它們從白色(白化),經過灰色、藍色、茶色和咖啡色到黑色。
野生墨西哥鈍口螈罕有白色,所有白化墨西哥鈍口螈(身體白色,眼睛黑色或紅色)都是從同一個單一變種雄性而來。在1863年它被運到巴黎植物園,它的後代透過與白化虎蠑螈雜交而得到的白化變種,這類白化墨西哥鈍口螈現今在實驗室和動物商店很普遍。
巴黎植物園是位於法國首都巴黎5區的一座植物園,屬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管理。巴黎植物園的歷史起源於1626年。
成年的墨西哥鈍口螈,喜歡棲息於溫暖潮溼環境,通常在夜間捕食,以蠕蟲、昆蟲和小魚為主食。捕食主要依靠嗅覺,而非視覺。
墨西哥鈍口螈出現一個特性叫幼態延續,意思是它們由幼體發育到性成熟期間,沒有經歷變態。不經歷變態原因是它們缺乏甲狀腺荷爾蒙。一些野生的墨西哥鈍口螈會出現變態,但非常罕見。
還有一種人為幹預使之變態的方法,但成功機會不大,在人工生態園裡將墨西哥鈍口螈放到淺的容器中,然後,慢慢減少水位高度到很難完全浸沒墨西哥鈍口螈的身體,直到最後是完全不能夠浸沒墨西哥鈍口螈的身體,這樣,它會停止用鰓呼吸而改用肺。經過幾星期後,它會慢慢變態為成年的蠑螈。變態過程中人工生態園必須保持溼潤,而且要以清潔的水以噴霧形式噴到成年墨西哥鈍口螈的身上。墨西哥鈍口螈能通過這種手段成功變態的機率極少,大多數情況下會使墨西哥鈍口螈致死。
嘗試去用人工方法去做的話,最好還是留給受過訓練的科學家。沒有能力生產足夠的荷爾蒙是導致幼體性成熟的原因。即使人工變態成功,只會縮短墨西哥鈍口螈的壽命。保持幼體性成熟的墨西哥鈍口螈一般可活十至十五年。而變態後的則幾乎沒有活超過五年。
生物學上的變態是指一種生物在出生或者孵化後,通過細胞繁殖和分化,產生顯著相對的形態或結構上的急劇變化的過程。一些昆蟲、兩棲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刺胞動物、棘皮動物、被囊動物會經歷變態的過程,通常(但不是所有的)伴隨著環境和行為的改變。
墨西哥鈍口螈最吸引人的特性是它的復原能力:受傷後不會以結疤的形式自愈,而是會在幾個月內長出新的肢體,某些個案證明,它們可以自愈(重生)出重要的器官,例如:腦部。它們接受外來器官的能力很強,眼睛及部分腦部移植後可以完全恢復正常。在某些個案裡,當墨西哥蠑螈的肢體受傷後(並沒有被截肢),會長出新的肢體(例如:五條腿)。變態後,器官再生的能力會大大減弱。
另一吸引人的特性:它們的卵大而強壯,墨西哥鈍口螈比其他種類的蠑螈容易大量繁殖。
墨西哥鈍口螈雖然在全球有作為寵物而被飼養(特別是北美等地),但其原棲地已被大量開發,可生活面積不多於10平方公裡。
僅僅產於墨西哥中部的霍奇米爾科湖和查爾科湖(如今查爾科湖已經不復存在)。目前原生種在IUCN紅色名錄內被評為極危物種。
更多養魚趣事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