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普洱茶一陣子,半懂不懂時,往往會進入一個狀態——喝茶一定要看喉感,看看它燥不燥……
有些茶其實不燥,但是會被誤以為燥,這其實是對喉部的一系列感覺拿捏不夠精確。
評判普洱茶的標準一定要系統化、長期性。如果對普洱茶的未來有期待,那就要在較長時間段上看問題。
有些特徵是短時段的,現在的香以後可能不香,現在的甜以後可能不甜。有些特徵是長時段的,比如回甘生津清涼感。
就像一塊非常好的玉,上面有一個汙漬,不能因為不喜歡這個汙漬,就說這塊玉不好。判斷一個事物的價值,要分清本質和表象,減少主觀武斷。
同理,評價普洱茶,在說到燥感的時候要分清這個燥感到底是什麼?這種燥感能不能轉化?
1
燥感是怎麼產生的?
茶葉中的燥感成因,總的來說可以分成三大類:
1、美拉德反應產物;2、灰塵;3、兒茶素類。
1. 美拉德反應
茶葉加工過程中達到一定溫度時,會產生美拉德反應,美拉德反應的產物擬黑素就會產生燥感。
熟茶加工中有兩個可能產生擬黑素的環節:
1、熟茶在發酵過程中,長期到達六七十度的溫度;
2、壓餅後烘乾時,可能會經歷相對較高的溫度。(如果幹燥溫度高於60℃則燥感明顯,控制在50℃以下則燥感不明顯)。
這些階段由於持續的溫度導致一些美拉德反應,除了燥感,也會產生一些香氣,比如較為濃鬱的糯香、米香、巧克力香等等。
美拉德反應的產物能夠慢慢消解,所以這類燥感會逐漸退掉。美拉德反應產生的燥感新熟茶有,老熟茶沒有。
2. 異物感
有時候異物感也會讓人覺得喉嚨乾燥。
| 灰塵
如果是異物感造成的燥感,就取決於茶裡是不是有汙染?有灰塵?如果茶裡有大量灰塵,喝起來當然也是燥的,這跟制茶環境有關。
| 微生物的孢子
此外,熟茶在製作的過程當中,微生物會大量生長,生成很多孢子。包括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一些小顆粒,這些東西也會造成異物感。但這些東西存在的周期相對較短,一段時間之後也會被轉化、分解掉。
新熟茶的微生物殘留物會多一些,異物感也相對多一點,但倉儲到位的老熟茶就沒有微生物造成的異物感。
3. 兒茶素含量高
還有一種燥感是由於過度乾澀造成的,這與茶的兒茶素含量相關。如果一個密植矮化的小樹茶,出芽率過高。它的氨酚比是過高的,兒茶素偏多,這樣的茶會很乾澀,進而燥。
茶葉經過發酵,一般兒茶素含量都會大幅降低。發酵為熟茶後仍然有明顯的乾澀感,則說明發酵技術掌握不到位,或者就是原料特別差。
兒茶素造成的乾澀感,會隨著氧化漸漸降低。
2
為什麼有人喝熟茶上火,有人卻不會?
要討論這個問題,先要定義什麼是「上火」。一般我們說的「上火」,是個中醫概念,上火的表徵強行放在科學語境上來討論就是局部的炎症。
我們的喉嚨、舌頭這些地方比較脆弱,接觸了一些外界刺激,比如灰塵或者不乾淨的東西。這些有刺激性的物質就容易讓口腔內膜受到損傷,導致發炎。這就是我們最容易接觸到的上火。
新出堆的熟茶容易有擬黑素和孢子,會對口腔內膜有刺激,所以喝新熟茶有上火的可能。不乾淨的熟茶可能有灰塵,喝這樣的熟茶有上火的可能。
但是存放了幾年的,乾淨的熟茶,就一般不會讓人上火了。
另外,上火不上火主要還是跟個人身體有關,身體狀態好,細胞修復能力強,有一定的耐受性,就不太容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