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了塑料微粒,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

2020-12-05 探索宇宙說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如果要問朋友們,現在社會人們最離不開的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回答是手機,沒錯,手機的確是現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可事實上,人們日常生活中真正離不開的並不是手機,而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塑料製品。

相信朋友們對塑料都不陌生,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周圍,相信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塑料製品。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而塑料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越來越普遍,它才是現代人們最離不開的東西。

塑料的大量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可同時也產生了一個新的汙染源,那就是白色汙染。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白色汙染,它主要是指塑料製品的汙染。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個塑料不太了解,那我們就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它。

我們通常所用的塑料並不是一種單一成分,它是由許多材料配製而成的。其中高分子聚合物(或稱合成樹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此外,為了改進塑料的性能,還要在高分子化合物中添加各種輔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劑、潤滑劑、穩定劑、著色劑、抗靜電劑等,才能成為性能良好的塑料。

塑料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這種物體它的優點和缺點都存在。優點是大多數塑料質輕,化學性穩定,不會鏽蝕;耐衝擊性好;具有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絕緣性好,導熱性低;一般成型性、著色性好,加工成本低。

缺點是大部分塑料耐熱性差,熱膨脹率大,易燃燒;尺寸穩定性差,容易變形;多數塑料耐低溫性差,低溫下變脆,容易老化。回收利用廢棄塑料時,分類十分困難,而且經濟上不合算。塑料容易燃燒,燃燒時產生有毒氣體。例如聚苯乙烯燃燒時產生甲苯,這種物質少量會導致失明,吸入有嘔吐等症狀,PVC燃燒也會產生氯化氫有毒氣體,除了燃燒,就是高溫環境,會導致塑料分解出有毒成分,例如苯等。

當然,這些缺點對於環境的影響還不是最大的,最大的影響是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它在自然環境中極難進行生物降解。埋在地底下幾百年都難以腐爛,由於塑料的無法自然降解性,它已成為人類的第一號敵人,也已經導致許多動物死亡的悲劇。比如動物園的猴子,鵜鶘,海豚等動物,都會誤吞遊客隨手丟的1號塑料瓶,最後由於不消化而痛苦地死去。

可能有人覺得塑料汙染只是針對於陸地生態環境,可事實上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塑料垃圾對於海洋的汙染越來越嚴重,太平洋上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大陸」,這個「大陸」其實就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塑料垃圾組成,人們也稱之垃圾大陸。

由此可見,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有多麼嚴重了,而且這個垃圾大陸還在不斷向外擴張,除了表面的塑料垃圾之外,海洋的不同深度同樣也發現了塑料垃圾,即使是在海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科學家同樣發現了不少的人類塑料垃圾。

可見,塑料垃圾對地球生態的汙染是全方位的,並不只限於陸地。可能有人會說了,塑料垃圾汙染再厲害,只要我們不去主動吃塑料那就沒事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你這麼想,那可能就大錯特錯了,科學家在人類的體內同樣發現了不少的塑料顆粒,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

而且人體內的塑料顆粒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前進,富集的程度也越來越嚴重。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一切的病都是吃出來的,人體內存在著不少的塑料顆粒,那自然也是我們吃進去的。可能又有會說了,我們不會傻到去主動吃塑料,可為什麼體內還會有那麼多的塑料顆粒存在?

要揭開這個謎團,我們就要對塑料在地球生態循環的過程有一個了解。沒錯,我們是不會去主動吃塑料的,誰都知道塑料對人體健康沒什麼好處,可很多事情並不是你不想就不會發生。人類日常生活中使用完的塑料垃圾,大量進入了大自然中,不管是在陸地還是海洋,都有著大量的生物存在。

人類不會吃塑料,可並不代表其它的動物不會,事實上,在自然界很多的動物都會去吃塑料。在動物的眼裡,塑料也是一種食物,雖然塑料在自然環境中極難完全生物降解,但是它也會腐爛分解,當腐爛分解之後,對於很多動物來說,這就是一種不錯的食物。

所以陸地的動物會吃塑料,海洋中的生物也會吃塑料,這些塑料進入生物體內同樣也難以被完全消化分解,它們會被分解成微小的顆粒存在於生物體內。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生物圈有大魚吃小魚的規則,當小魚吃了塑料之後,再被更大的魚類吃掉,這些塑料粒子就會不斷在生物鏈中富集。

而人類是地球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當這些塑料粒子不斷在生物鏈中富集之後,最後的歸宿就是人類。因為人類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沒有什麼生物是人類不敢吃的,所以它們體內的塑料粒子最後都會進入人體內。這樣人體內的塑料粒子就會越聚越多。

除了通過吃的方式不斷富集塑料之外,我們現在很多衣服都不是純棉製成的,大部分都是合成纖維製成的服裝(也就是滌綸),如聚酯和丙烯酸。這些玩意會從衣服上脫落漂浮到空氣中,然後又被我們吸入身體,洗衣服的時候這些纖維又會隨著廢水被帶入到地球的淡水資源中。

長此以往,這些纖維的含量會越來越高,並且在生物的體內也會持續地積聚,你想想,大自然都需要數百萬年才能分解的高聚合分子,生物體根本沒辦法將這些東西「消化」掉。

那麼塑料在人體內不斷富集,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研究表明,微塑料可能會對生殖系統和肝臟造成損害。科學家在人類的體內找到了9種最常見的塑料成分PET和聚丙烯(PP),這是塑料食品包裝和合成衣服的常見成分。

每個人體內已經被塑料微粒或者是塑料纖維入侵已經是鐵定的事實了,但是這些塑料主要是通過哪種方式進入的科學家並不是很清楚,短時間乃至長期會對人造成怎樣的風險,目前也是未知。

塑料粒子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那是肯定的,只不過具體會產生哪些影響,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塑料的汙染已經開始影響到人類的健康,而要想將這種影響不斷降低,那我們只有兩個方法。

一個方法就是我們要加強環境的保護,對於塑料等製品要進行妥善的處理,而不是像過去一樣隨意丟棄。對於塑料垃圾,由於可回收利用的效率不高,所以回收塑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很難看到。而集中起來的塑料垃圾,如果沒有可回收利用的價值,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深埋於地下,讓它們不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這樣就可以大幅降低對環境的汙染,對生物的危害。

另一個方法那就是我們尋找探索可以分解降解生物的東西。事實上,科學家一直都在尋找研究塑料的天敵。通過不斷的研究發現,在大自然中,的確存在能夠對塑料進行有效降解的生物,它的名字叫黃粉蟲。這種昆蟲類似蠶,人類也可以直接食物,炒著吃,相信有朋友也吃過這種昆蟲。

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內能夠快速進行生物降解,這或許是我們解決塑料汙染的一個好方法。我們可以將塑料垃圾回收集中起來,然後飼養大量的黃粉蟲,讓它們吃塑料,就可以有效解決塑料難以降解對環境的汙染問題。

當然,要實現這個,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管如何,大自然的力量是非常神奇的,除了黃粉蟲之外,或許在自然界還存在著其它的能夠降解塑料的生物,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而已。相信在人類的努力之下,未來解決塑料的汙染問題不再是什麼難事。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塑料垃圾已進入人類體內!科學家發現,人體殘存塑料微粒
    塑料垃圾已經遍布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我們的生活中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先前衛星就拍攝到了海洋中漂浮的海洋垃圾,數目龐大令人咋舌,而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塑料垃圾,與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粒
    平均每年將近有800萬噸的塑料製品被陸地水流帶入海洋,然後通過洋流被帶到海洋各處,就連地球上目前最深的幾個海溝我們也在其中發現了塑料。如果我們能把海水都抽乾,你就會發現人類目前製造的大部分塑料都躺在了海底,塑料在海洋裡經過陽光和海水的侵蝕會分解成微小的塑料微粒。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科學家十分擔憂,人類正自食惡果!
    根據《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刊載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塑料微粒。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擔憂,人類製造的塑料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嬰兒。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儀器檢測了6個人類胎盤,結果發現4個胎盤中存在塑料微粒,其直徑為5到10微米,共計12顆。
  • 深海生物體內被發現大量塑料微粒,科學家:塑料要開始吃人了
    科技的發展速度我們的感受非常的明顯,尤其是近二十年來,我們的生活更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問問家裡的老人,40年前的中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這40年來中國的科技是一個怎樣的變化。但是有利有弊,科技的發展令人類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
  • 繼糞便中的塑料微粒後,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碳和金屬顆粒
    其中有數百萬噸的塑料還會流入到海洋,分解成微粒進入生物的體內,然後經過生態循環又再次回到人類的餐桌。如果在塑料製品上不加以節制,或者找到新的環保材料替代塑料的使用。未來地球總有一天會被塑料完全覆蓋。人類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所以也有相應的限塑令,提倡使用可循環的布袋子,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 首次在孕婦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是人類自食其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因為環境的關係以及我們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像新生兒的健康程度真的受到了影響,什麼新生兒先天疾病又或者畸形嬰兒等。就在前段時間《國際環境》雜誌中刊載了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在人類的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微小的塑料顆粒。
  •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 相關健康風險認知仍不足
    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當它們進入海洋,會被濾食性動物吃掉並存留在它們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
  • 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原標題:塑料微粒影響幾何?人類認知仍不足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當它們進入海洋,會被濾食性動物吃掉並存留在它們體內,經過食物鏈層層傳遞。 但這似乎並不是最可怕的。
  • 科學家發現,人體內竟然殘留塑料微粒,難道霍金預言又得成真?
    塑料首次出現於1909年,由美國科學家列奧·亨德裡克·貝克蘭發明,一經問世就引起軒然大波,人們震驚地發現這種奇特的小東西竟然可以運用於諸多方面,製作成各種日用品,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於是,塑料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成為當今世界上被使用得最多的原材料。但是隨著塑料製品使用頻率的增加,環保部門發現了問題:這種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對自然的破壞程度非常巨大,不可降解。
  • 馬裡亞納海溝深處出現了令人不安的東西,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
    海洋中最神秘的區域應該是深海,那裡是我們比較難以探索的區域,一般來說深海不會像淺海,會受到人類更多的影響,那裡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平靜環保的區域。可是當科學家深入地球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深處之後,卻發現了令人不安的東西。馬裡亞納海溝深處出現了令人不安的東西,這是怎麼回事?到底科學家在那裡發現了什麼?難道是什麼史前怪物?
  • 馬裡亞納海溝深處出現了令人不安的東西,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
    海洋中最神秘的區域應該是深海,那裡是我們比較難以探索的區域,一般來說深海不會像淺海,會受到人類更多的影響,那裡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平靜環保的區域。可是當科學家深入地球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深處之後,卻發現了令人不安的東西。
  • 科學家發現類似龍蝦新物種,體內現塑料垃圾,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Eurythenes plasticus發現了「塑料微粒」塑料微粒的發現真的是一個不好情況,在海底7000米處都能發現它,這說明海洋的生態環境已經汙染成無法描述的階段了,科學研究人員表示,這個塑料垃圾屬於PET(瓶裝材料),從公布出來的圖像也可以看到,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生物塑料,世界自然基金會也發表了聲明,那就是這個PET
  • 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或會進入血液系統,對胎兒有何影響?
    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或會進入血液系統,對胎兒有何影響?地球上的塑料垃圾只會越堆越多,而它消失的速度遠遠要低於人類製造垃圾塑料的速度。此前有這樣一項科學研究,如果長期食用帶有塑料包裝紙的食物,或者經常喝瓶裝水,塑料微顆粒極有可能會進入人類的體內。在澳大利亞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當中發現,人體之內確實含有一些塑料微顆粒,通過對於這些糞便的研究來看,塑料微顆粒並不在少數。
  •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審核-小文說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汙染,塑料汙染是規避不了的。從上個世紀塑料誕生之後,人類就對這種低成本、高便捷性的物質愛不釋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塑料製品的問題逐漸暴露了,那就是對環境的汙染。
  • 美國專家呼籲:深海生物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微粒,霍金預言或將成真
    美國專家呼籲:深海生物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微粒,霍金預言或將成真!,但是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只要塑料不斷被生產出來,就會不斷汙染環境,而美國科學家在深海生物的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微粒。 仔細想想,就連深海當中的生物體內都出現了大量的塑料微粒。
  • 美國專家呼籲:深海生物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微粒,霍金預言或將成真
    因為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科技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多,而使用它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的過程又會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造就我溫室效應使南北極的冰川融化,釋放出冰川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然後溫室效應進一步嚴重,這就是科技發展的弊端。
  • 健康快報,首次確認人類體內已被9種塑料微粒侵襲
    2018年10月22日,維也納,歐洲聯合胃腸學會,重磅科研報告發布,首次確認,在人體內發現了9種以上不同種類的塑料微粒。這項研究是由奧地利環境署與維也納醫科大學聯合組織 ,同時有來自芬蘭、義大利、日本等8個國家的學者參與,是對33歲到65歲的志願者進行為期7天的飲食控制,收集糞便樣本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當前的人類,以多種方式暴露在塑料中。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科學家十分擔憂,我們或正在自食惡果!
    大家應該已經注意到最近《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上出現一篇研究論文,科學家在人類的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顆粒的存在,這令科學家十分的擔憂,人類製造的塑料反過來或正在威脅人類本身,我們或正在自食惡果!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胎盤中存在微塑料顆粒,那麼意味著嬰兒身上也存在著這些東西,這是顯而易見的。
  • 塑料微粒正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你的體內!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 微塑料——在科學上還缺乏嚴格定義,但常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在塑料無處不在的今天,它不僅出現在了全球海洋、河流等自然水體中,還出現在動物體內、飲用水中。
  • 國外科學家研究發現:塑料已進入生態循環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各個領域的科技上都有了巨大的進步,有著非常大的進展,以前很多科學家熱衷於尖端科技,但是現在的科技領域變得越來越廣,人類現在是均衡地發展著,各項科技齊頭並進,但是科技的發展到最後的目的還是為了服務人類!於是,越來越多的便民科技被發明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