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的視頻在網上火了。
視頻中,一枚擁有透明箭體、外形炫酷的火箭矗立在空地上等待發射。
隨著「3、2、1」倒計時開始,發動機點火,火箭拖著尾煙升空,飛到高空後化作一顆星,然後下落,降落傘成功打開,火箭順利著陸並被回收。
視頻還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
火箭的設計者名叫劉上,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剛結束大一的課程。視頻中的所有步驟都由他自主完成,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之多,令網友們大呼「真是專業大神」!
在視頻的評論區中,劉上寫道:「這個項目我會持續地做下去,這是一個充滿著困難與挑戰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我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探索、不斷地去嘗試,但只要我一直堅持下去,說不定哪天就成功了。」
2019年10月,劉上通過網絡發布了第一個相關視頻「小型矢量噴管姿態自穩固體火箭」,展示了作為固體火箭雛形的模型火箭製作過程。而後,通過自學和與愛好者們交流,劉上點亮了機械設計、3D建模、發動機、燃料、編程、飛控算法、3D列印的技能,最終實現火箭的成功發射。
疫情期間,劉上在家上網課之餘製作了這枚火箭,在研製過程中,他經歷過數次失敗,網絡平臺上的30多個視頻,記錄了他半年來的研製過程。
看到這裡,估計已經有很多人酸了,尤其是爸爸媽媽們:為什麼優秀的總是別人家孩子?自家孩子初中在忙著上補習班,偶爾還搞不清數理化,更別提做火箭了。
劉上取得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實早在初中時,劉上就曾在QQ空間裡寫道:「我覺得最吸引我的東西是航模、火箭、化學。」7年裡,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熱愛,「我的追求一直沒停,今後希望將熱愛變成事業」。正是這種對科學的熱愛與堅持,才讓這個00後的小夥兒成了網友們口中優秀的「後浪」。
科技推動社會進步,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舒適便捷的社會,處處離不開科學。二十年前的人們絕對想不到今天的我們乘坐高鐵,幾個小時就能跨越幾千裡;絕對想不到,出門只帶一部手機就能購物、乘車;絕對想不到不必太早起床,第二天就能享用提前預約好的智能家電製作的早餐……
前段時間,華為200萬年薪聘用博士生的報導讓網友們驚嘆羨慕不已,人們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科技的力量,所以不少家長開始注重對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法是從小帶著孩子做各種科學試驗,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一本很棒的書《玩轉科學遊戲中的科學和知識》,很適合7-15歲孩子做科學啟蒙。厚厚的一本書,包含250多個科學實驗,從廚房到客廳,從操場到公園,從我們熟悉的場景中發現科學的存在,激發起孩子從中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不管是我們肉眼不可見的空氣、磁、電,還是肉眼可見的一些化學現象,亦或者是宇宙星系,我們都能從中發現科學的痕跡。
然後用一些簡單、可操作的實驗,讓孩子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埋下科學的種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直白的知識灌輸會讓孩子厭倦,而真正的讓孩子動手操作,自己探索,才會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探索的過程。
厚厚一大本玩轉科學,幫助孩子打開科學殿堂的大門,越玩越聰明。250多個小實驗,讓孩子心裡的科學種子生根發芽,然後長成參天大樹。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戳上方連結購買,絕對的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