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程反艦飛彈鷹擊62的威力有多大

2020-12-03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飛彈的威力體現在哪裡呢?以現在的科技能力,炸藥的裝藥一定是滿足作戰需要的,不會說爆炸威力不夠,彈頭的對目標的破壞是可以保障的;不會出現彈頭從目標上划過去,像老式的上遊彈就有這個問題,對飛彈的侵入角還有命中角度的要求。所以,現在說飛彈的威力更主要的是指它能不能打到目標,另外在保證突防能力下還可以算一下射程,這也是威力的體現。所以,總體來說,現在飛彈的威力牽涉到制導的準確性、突防能力和射程。那麼就分析一下YJ-62飛彈這三方面的能力。

一、YJ-62是個什麼飛彈

根據中央臺電視節目裡專家介紹:中國鷹擊-62飛彈是一型重型飛彈,射程在五百公裡左右,彈頭500公斤左右(我懷疑他說的是YJ-62A);他還是通用型反艦飛彈,類似戰斧飛彈,可在各種平臺發射,這就說明這款飛彈很容易進行改裝,改型一定也比較多,那麼飛彈的射程還有可能打得更遠的。就戰鬥部而言,500公斤是個巨大的威力體現,很少飛彈能達到,說明它適合打擊大型目標,那些小艇和補給船,YJ-62的興趣不高。

「YJ-62」反艦飛彈的先進性還表現在:準確的制導。它採用中段慣性制導、中繼修正(通過GPS系統進行修正),末段主動雷達制導(主動雷達導引頭搜索範圍40千米左右);巡航高度30米(一般分幾個檔),末段降高到7-10米(打目標水線附近)。

簡單解釋一下:中段慣性制導是一般飛彈常用的手段,靠自己的陀螺儀加計算機推算位置,一般累積誤差較大,但因為不依賴外界,所以隱蔽性好,不受幹擾;中繼修正是個技術活,沒幾個國家能辦到,用GPS進行修正是最早的方法,我相信YJ-62一定還有別的可靠的的修正方式,GPS絕對不可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是很常規的方法,區別在於末制導雷達的性能,主要是捕捉目標的準確性和抗幹擾的可靠性。

美國的「戰斧」飛彈的導引方式更多樣一些,可靠性目前看比YJ-62要強,我所知道的他們用上了衛星、地形匹配、GPS等技術,這些方面是他們的強項。實事求是地講,雖然我們的北鬥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在實時性與準確性上還有進步的空間,不能驕傲自滿;地形匹配技術並不複雜,但對使用範圍的數據建設要求高,這是美國的專長,他們平時在世界各地打戰、偵察,建立了完整的資料庫,保證這種技術的運用,其他國家不好做到;衛星技術對飛彈的制導有著非常大的好處,幾個大的國家都有能力,但目前美國還是有先發優勢的,主要表現在完整的體系化保證、響應的自動化實現上和修正的準確性達成上。

關於動力、速度和射程,其實沒什麼好說的,都差不多。這一類型的飛彈基本都這樣,它們在實用性和射程速度間做取捨,不可兼得。不過YJ-62以後的發展空間很大,它現在用的是渦噴發動機,將來一定會改進。美國「戰斧」陸基巡航飛彈的發動機用的是F-107-WR-450渦扇發動機,但也沒有超音速,實際上它的好處就在於有利於航程,渦扇發動機比渦噴發動機多了一個函道風扇,提高了發動機動力的利用率和燃油的使用效率。單就追求速度來說,渦噴發動機更適合一些。

二、小心翼翼地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這是一款性能不錯但有很大進步空間的戰術飛彈。那麼可以說它的威力多大了

在射程方面,500公裡是一個尷尬的距離,在陸基發射基本對大型艦艇的威脅不大。一方面敵人的大型艦艇進入250海裡範圍的機會不大;另一方面也給敵人不少的防禦準備時間;但在海基發射或空中發射,威脅還是很大的,尤其是海上發射,幾乎是上世紀先進飛彈的一倍,使發射艦的打擊範圍擴大不少,這就是戰鬥力和威懾能力。

在制導方面,YJ-62的能力突出,可以說是現在世界反艦飛彈系列中名列前茅的。慣性制導技術要求精密,但我們的雷射陀螺儀質量非常不錯,質量很小、精度很高,這保證了慣性制導的準確性;中繼修正,我們也是有手段的,可以保證修正的及時與準確,這一點大家可以看看世界各國在航天科技上的發展,航天大國在這方面的水平都差不了;GPS當然不會用,或者說不依賴它;末制導的主流還是靠雷達,我相信YJ-62配備的單脈衝雷達有多種方法抗幹擾,這一點,有興趣可以找點資料看。

彈頭的破壞性不用說,足夠,大型戰艦命中一枚至少重傷,立刻失去戰鬥力,重傷是僅次於擊沉的傷害等級。重要的是如何保證命中,這是威力中最大的方面,在飛彈來說就是它的「突防概率」。從網上的資料看,YJ-62的突防概率很不錯。它的平飛高度只有30米,甚至更低,敵方很難提前發現,也就談不上硬抗擊;中段飛行是靠慣性制導、中繼修正,沒有敵電子幹擾手段施展的空間;末制導雷達最大作用距離40公裡,這是暴露的階段,時間不到三分鐘。如果設定的末制導雷達開機距離短一點,時間更少。

為了彌補這最後階段的暴露帶來的影響,發射艦一般會同時發射幾枚飛彈;如果幾艘艦一起攻擊,還可以讓飛彈在不同方向同一時間臨空,這就大大增加了抗擊難度。加上飛彈的末制導雷達抗幹擾能力出色,幾乎可以保證有命中出現。

簡單估計,以美軍抗導能力為參考

粗略計算:假設這種飛彈的理想狀態下的命中概率為0·8(實際不止)、被幹擾可能性0·5(實際上不到)、被硬抗擊的可能性為0·3(實際很難),實際命中概率就是0·28。基本上五枚飛彈可以確保保證命中。

聲明一點,我用的資料都是網上的。

可以總結了,YJ-62是一種威力巨大的戰術飛彈,基本發射四枚可以命中一枚;保險點,發射五枚,可以確保有命中。缺點在於使用範圍稍小點了,速度還有提升空間。

相關焦點

  • 「遠近通吃 大小兼顧」,不斷進擊的「鷹擊」系列反艦飛彈家族!
    隨著軍工科技和作戰形式的不斷演進,武器飛彈化已經發展到了空前的程度,反艦飛彈就是現代海上作戰的核心裝備。我國的反艦飛彈研發始於上世紀60年代,先後研發了上遊-1、鷹擊81、鷹擊82、鷹擊83、鷹擊62、鷹擊12、鷹擊18等一系列的反艦飛彈。
  • 榮獲科技進步特等獎,鷹擊18反艦飛彈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一款反艦飛彈居然能獲得特等獎,居然能與影響力巨大的重大民生項目相提並論,可見這款飛彈非同一般,一定是一款能極大提升我國海軍反艦能力的「大國重器」。官方評價「有顛覆性的技術突破,跨越式地提升了我軍的對海打擊能力」,連向來眼界很高的美國海軍也盛讚稱它是「有史以來最完美的反艦飛彈」。
  • 鷹擊-18雙速打擊,拉斯姆超級隱身,21世紀反艦飛彈雙雄誰更強?
    在這同時,中國也已經確定了以鷹擊-18作為21世紀前三十年的主力反艦飛彈。鷹擊-18飛彈參考了俄羅斯3M54E「俱樂部」潛射反艦飛彈,但並不是「俱樂部」飛彈的仿製品。這種飛彈的性能十分逆天:比俄羅斯「俱樂部」飛彈更短更靈巧,射程是其3倍,比美國「戰斧」射程多100公裡。而出口型俱樂部3M54E飛彈的標稱射程是220公裡,美制戰斧潛射反艦飛彈的射程是550公裡,這說明鷹擊-18飛彈的射程超過了650公裡。
  • 殲轟7攜實彈上演大象漫步,鷹擊83K受矚目:一枚可重創5000噸巨艦
    目前外界已知換裝殲轟七系列的單位有9個航空團,一共裝備216架,而且不管是攜帶的雷達還是反艦飛彈,殲轟7一直在不斷改進,也在不斷提高,雖然說這款戰鬥轟炸機已經年代久遠,但是在多次演習中包括中俄聯合軍演,這款戰鬥轟炸機都呈現給了大家非常強悍的戰鬥力,依然能夠勝任現代戰爭的需求,而攜帶的反艦飛彈對於近海防禦非常的關鍵!
  • 東風26反艦飛彈到底有多強?一枚堪比500枚戰斧,可直接貫穿航母
    多事之秋最近全球村裡出現了好多有趣的事情,大洋彼岸的海軍發聲,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飛彈準確命中靶艦。其實飛彈是我們自己的,為何要別人承認能不能擊中航母呢?你信或不信,飛彈就在那裡,效果從不會打折扣。
  • 鷹擊18為何那麼重要?它是我軍新型潛艇威懾島鏈的底氣
    前不久,航天科工三院研製的某潛艦飛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種飛彈被普遍認為就是鷹擊18潛艦飛彈。昨日,一艘中國海軍新型093B攻擊型核潛艇在東海現身,而鷹擊18正是以093B為代表的中國新型潛艇的新一代主戰武器,對海、對地都是好手。
  • 如今技術飛速發展,現代化的反艦飛彈,能否擊穿二戰頂級戰列艦?
    圖為正在發射AGM-84「魚叉」反艦飛彈的美國「科羅拉多」號瀕海戰鬥艦(LCS-4)現代反艦飛彈,是指以攻擊水面船隻為主而研發、使用的飛彈。隨著技術的發展,反艦飛彈的制導與抗幹擾模式也在不斷地發展與進化。
  • 明朝最強黑科技:「火龍出水」反艦飛彈,「神火飛鴉」無人轟炸機
    可能很多人受到了各種古代影視劇的影響,認為中國明朝時期的火器,僅僅只有火槍和大炮,這些武器憑藉巨大的打擊威力和先進的作戰性能,碾壓西方各國的裝備。如果夥伴們真這麼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在16世紀,古人的創造發明的精神和軍工科技技術已經非常的先進,只是很多作戰霸道的火器並沒有大量的推向大眾,至此很多人的對中國古代武器的印象都還是停留在大炮上。為此小編收集整理了16世紀,中國明朝時期作戰最強的3款黑科技跟大家分享。
  • 日本提出3款反艦飛彈研製方案:構建新一代反艦飛彈體系
    近一個月以來,日本在反艦飛彈研製方面動作頗多,提出了ASM-3A超音速空艦飛彈採購方案、12式岸艦飛彈射程提升方案和射程2000千米隱身反艦飛彈研製方案等,試圖以遠射程、超/亞音速兼具、對海/對地兼備等性能為依託,構建日本新一代反艦飛彈體系,暴露出日本走出專守防衛,向進攻作戰體系邁進的野心。
  • 驅逐艦隻有一門近防炮,如何應對反艦飛彈或者火箭彈的死角攻擊?
    H/PJ-12式近防炮的下部射界又沒有多大,那麼如果有火箭彈近距離襲擊的話,052d應當如何應對?射界狹小,不代表覆蓋範圍小假設052D型飛彈驅逐艦。左右各有120度的射界,也就是說近防炮死角為120度。看起來似乎很挺大?問題是軍艦與軍艦的交戰距離是多遠?就是再弱雞的反應了,那它的射程也得有個100公裡吧?100公裡後的死角有那麼容易造嗎?
  • 轟-20不用太著急了,轟-6J現身驚爆眼球,八個掛架能帶3倍飛彈
    事實上,複雜程度高、成本昂貴和保密需要決定隱形轟炸機不會很快露面,要大批量裝備部隊更是非常遙遠,能在近幾年幫助國家提升遠程打擊能力轟炸機只有轟6系列。好在由圖-16改進來的轟-6不負眾望,已經從基本型號發展到了轟-6K。轟-6N是在轟-6K基礎上加裝受油管的改進型號,其最大航程已經突破了10000公裡,變成了入門級「戰略」轟炸機。
  • 咆哮鯊讓反艦飛彈耳聾眼瞎 美軍4架轟炸機摧毀中國航母成笑話
    航母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美國極大的不安,但同時美國人又拋出了「中國航母不堪一擊」的言論以求自我安慰。比如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美國學者和軍方人士都就在反覆炒作一種論調:只需出動4架B1B轟炸機就可以摧毀中國航母。美國人之所以如此大言不慚是因為B1B可以攜帶美國新型遠程反艦飛彈LRASM。
  • 中國反航母真是大開腦洞 反艦無人機世界首創 將令敵人防不勝防
    從該飛彈的體積足夠大來看,如果將其用來打擊航母,那麼,這將是一款非常新穎而有效的新型反艦武器。中國正在研發的H660海面效應船緊貼海面飛行現在的中國,有兩種武器比較出名,而且還暢銷很多國家,這就是無人機和反艦飛彈。說到中國無人機的出口,說其它的很難被記住,但如果說出口數量超過美國,那麼這就比較使人振奮了。
  • 美智庫:中國飛彈實力露出冰山一角 堪稱美軍在亞太的噩夢
    11月26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以「仔細研究這張照片:這是美軍最糟糕的噩夢」為題發表關於中國飛彈和美國防禦系統的矛與盾的文章。不得不說,為了吸引眼球,美國專家們也是花費不少心思起標題。近年來,美媒上「噩夢」(Nightmare)「恐懼」「最可怕」等詞彙屢見不鮮。在這篇關於中美飛彈攻防的文章封面,美媒配了一張中國海軍鷹擊-62遠程反艦飛彈的圖。
  • 093B核潛艇與美國、俄羅斯的核潛艇相比,差距有多大?
    李三萬 摘要:我們國家的093B型核潛艇,與美國、俄羅斯同類型核潛艇相比,在性能肯定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那麼這個上差距到底有多大?
  • 頭條 美國智庫假想中美交戰:南海勢均力敵 臺海中國佔優
    報告推測,「2017年之前,中國可能擁有1000枚以上可發射至嘉手納基地的準中程彈道飛彈。」即便是美國的軍機和飛彈防禦系統,也無法防禦數百枚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蘭德報告認為,「如果有274枚飛彈射向嘉手納基地,該基地1個半月內都會陷入功能癱瘓狀態。」
  • 鷹擊18研發團隊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4項指標領先世界
    最近一段時間,「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系統」青年創新團隊榮獲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消息頻繁出現在各種報導中。鷹擊18的研發團隊是青年才俊組成的團隊(圖片來源於中國青年網)從這個「概述上」,我們分辨不出「多型」和「新一代」是什麼關係,但相關報導的細節依然可以讓我們管窺「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的相關細節,現在就讓我們來慢慢梳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