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正在發射AGM-84「魚叉」反艦飛彈的美國「科羅拉多」號瀕海戰鬥艦(LCS-4)
現代反艦飛彈,是指以攻擊水面船隻為主而研發、使用的飛彈。隨著技術的發展,反艦飛彈的制導與抗幹擾模式也在不斷地發展與進化。從最初的主動雷達制導到現如今的複合制導,反艦飛彈的命中率得到了一個極快的提升。許多的反艦飛彈可以從各種各樣的武器系統中發射,包括最為普遍的水面艦艇與作戰飛機,此外反艦飛彈也擁有岸基型號,同樣也可以在直升機上發射。
圖為正在發射AGM-119「企鵝」反艦飛彈的SH-60B「海鷹」反潛直升機
儘管現代反艦飛彈的主要作戰目標是在全球海軍中作為主力艦種的驅逐艦、巡洋艦與護衛艦,但關於反艦飛彈能否有效對抗、擊穿、擊沉曾經作為海上霸主的戰列艦這一問題,仍然有著較多討論。支持者認為,老舊的戰列艦無法有效對抗作為現代高新技術代表的反艦飛彈。因為現代反艦飛彈的半穿甲彈頭與足夠的裝藥量配上其極高的飛行速度足以有效擊穿戰列艦。
圖為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該艦有著320毫米厚的側舷裝甲
但該觀點的反對者則認為,現代反艦飛彈無法有效擊穿戰列艦側舷厚重的裝甲帶,即使擊穿了裝甲帶,也會被艦體內部的水密隔艙阻礙進而削減爆炸效果,進而無法對戰列艦進行有效毀傷。如俗稱「小二黑」的鷹擊-8型反艦飛彈,該飛彈依靠動能可以擊穿120毫米厚的裝甲,並可以在擊穿後引爆。但這對於二戰期間的諸多裝甲帶動輒300毫米以上的戰列艦來說無疑是隔靴搔癢。
圖為鷹擊-8的現代化改進型鷹擊-83反艦飛彈
客觀來說,這兩種觀點均有著一定的合理性。但這裡需要提及一個關鍵的問題:即現代反艦飛彈的主要打擊目標是什麼?現代反艦飛彈的主業並不是負責對抗這些上古時代的裝甲猛獸,它們更多的被用於打擊那些已經不再強調裝甲厚度而是強調現代化信息作戰水平的水面艦艇。這也使得現代反艦飛彈並不過於強調穿甲性能,而是需要更加有效的抗幹擾能力與搜索跟蹤能力。
圖為AGM-158C「LRASM」反艦飛彈對靶船的毀傷
但如果真的需要現代反艦飛彈與二戰戰列艦進行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對抗,那就需要視情況而定了。包括鷹擊-8、魚叉、飛魚等亞音速反艦飛彈由於採用掠海式的彈道模式,其在穿透了戰列艦的防空火力網後,大概會命中戰列艦厚重的側舷裝甲,進而可能無法造成有效毀傷。但類似於美軍最新裝備的AGM-158C反艦飛彈這種智能型飛彈,則可以通過打擊戰列艦上層建築來使戰列艦失去戰鬥力。儘管可能無法對防護能力極強的司令塔造成傷害,但爆炸產生的效果也很有可能對司令塔內的人員造成一定殺傷。
圖為SS-N-22反艦飛彈
除此之外,包括P-270/SS-N-22「日炙」反艦飛彈在內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憑藉著其高速命中艦體所帶來的動能與高能裝藥也很有可能對戰列艦造成有效的傷害。但我們仍需要注意到,鑑於飛彈技術與航空母艦的不斷發展,戰列艦這一老式艦種已經變得逐漸落後於時代。美國建成的最後一代「衣阿華」級戰列艦也最終淪為被封存的命運。故此,現代反艦飛彈已經並不需要對抗裝甲厚重的戰列艦了。
作者:黃沙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