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盤點:二戰十大戰列艦排名[圖](六)

2020-12-08 網易新聞

六、黎塞留級戰列艦

資料圖片:黎塞留級戰列艦

資料圖片:黎塞留級戰列艦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級首艦「黎塞留」號在布雷斯特鋪設第一塊龍骨。在隨後的4年內,2號艦「讓-巴爾」號和3號艦「克萊蒙梭」號相繼開工。黎塞留是法國中世紀著名的紅衣大主教。

法國計劃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級戰列艦,隨後再建造3艘黎塞留級的改進型,到40年代中期,整個造艦計劃完成時,法國將擁有8艘較新的戰列艦與義大利和德國海軍的同類戰艦對抗。

性能特點

與英國和美國的全球性海軍不同,二戰前的法國海軍,實質上是一支地區性海軍,其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北非,因而主要任務就是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保障殖民地與法國本土的海上聯繫。因此,作為本土主力艦隊核心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它的作戰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與義大利主力艦或者英國地中海分艦隊決戰,同時能進行護航、破交和對陸火力支援、壓制任務。基於此,黎塞留級在設計上具有以下特點:具有高航速,但續航力不作過高要求;具有足以對付義大利新型戰列艦的主炮,同時安裝用於攻擊小目標的副炮;具有較強的水平裝甲帶,還要增強對空防護能力。

從敦刻爾克級開始,法國戰列艦採用了一種非常奇特的布局方式:2座四聯裝主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後甲板無主炮,只層疊布置數個副炮塔。黎塞留級戰列艦也沿用了這一總體布置方案:它的前甲板裝有2座四聯裝380毫米主炮,後甲板則不設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聯裝152毫米副炮。

「黎塞留」號設計之初,法國曾計劃在其上安裝406毫米主炮:9門406毫米主炮安裝在3座三聯裝炮塔上,與後來的依阿華級類似,呈「前二後一」布置。後來發現,這一方案使戰列艦的噸位大大超標,建造費用也難以承受,繼而改為6門406毫米主炮,2座炮塔前置。但這樣一來,全艦主炮數量過少,火力密度不足,海戰中無法有效覆蓋目標。最後,經過仔細權衡,在「黎塞留」號上採用了較小口徑的380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較輕,能夠以4聯裝方式安裝8門火炮,相應增大了火力密度。

法國和英國的火炮身管最短,為45倍口徑;義大利為50倍口徑,德國為52倍口徑。

不過,法國的火炮的發射藥裝填量最大,因此,儘管法制火炮身管最短而彈丸較重,但在彈丸初速、射程和穿甲能力上,並不低於同類火炮。380毫米艦炮的每個四聯裝炮塔重2274噸,與同時期一艘艦隊驅逐艦的排水量相當。炮塔採用液壓控制,使用電動液泵作為驅動動力。炮塔內的4門火炮分為兩組,每組內的兩門火炮聯動,而與另一組的2門火炮相對獨立。因此,從結構上看,黎塞留級的火炮布置方式實際上是2*2*2,而不是外觀上的4*2。

法制380毫米炮塔的另一個特點是,可以在任意角度裝彈。一般的戰列艦由於結構限制,只能在固定角度進行裝填,如大和級戰列艦,其採用的460毫米火炮只能在+3度狀態下裝填炮彈。由於採用了名為「彈性裝填」的裝彈系統,從而提高了火炮的戰鬥射速,此炮射速要明顯高於其他固定角度裝填的戰列艦。戰列艦的設計原則之一,就是要求其裝甲能夠抵禦自身主炮的轟擊。

「黎塞留」號在設計之初,也要求其主裝甲能夠承受380毫米火炮在27000米處的轟擊(此時的380毫米穿甲彈能夠穿透331毫米的裝甲列板)。由於主炮前置節省了不少重量,因而「黎塞留」號有足夠的重量指標用於裝甲防護。其水線附近的裝甲列板厚度為328毫米,且有15度內傾角,裝甲列板之後還有厚18毫米的防崩落襯墊。在艦首和艦尾處的非重要部位,裝甲厚度為127 152毫米。炮塔也是防護重點。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到430毫米,側面厚270毫米,座圈裝甲厚度為405毫米。指揮塔是全艦的大腦,裝甲防護的標準不能低於水線處。「黎塞留」號的指揮塔裝甲厚度達到340毫米,不過在其服役後的戰鬥中,艦長通常不呆在指揮塔內部,而是喜歡跑到露天的艦橋上觀察情況。

在「黎塞留」號設計之時,來自空中的威脅已經日益增大。因此,它除安裝了大量的對空火炮之外,還加強了水平裝甲,艦上共有兩層甲板鋪設裝甲,第一層厚150 170毫米,第二層厚40 100毫米,這樣的多層裝甲甲板可以有效降低航彈對軍艦的破壞。炮塔頂部的裝甲也比一般的戰列艦厚,為195毫米。經過增強水平裝甲,有效提高了艦體的防護能力。

在地中海海區作戰,高航速有利於對敵主力艦隊的圍殲,同時也便於捕捉敵商船和運輸艦。地中海港口要塞眾多,一旦追趕不及,敵商船躲入海岸要塞的控制範圍內,就難以吃掉了。因此,法國在設計黎塞留級艦的時候,就要求其具有較高航速。

「黎塞留」號採用4臺總功率為15萬馬力的蒸汽輪機,4軸推進,設計航速為30節。而該級2號艦「讓-巴爾」號由於戰後才完工,採用了17.6萬馬力的新型主機,航速32節。在「黎塞留」號下水後的試驗中,主機達到了15.5萬馬力的峰值功率,最大航速達到32節,並且可以30節航速航行60個小時。與高航速相比,黎塞留級的續航力則不那麼突出。「黎塞留」號可以裝6800噸重油,以18節經濟航速航行時,最大續航力為5000海裡。

服役歷程

「黎塞留」號於1935年開工,但法國相對薄弱的造船工業使其建造速度無法與英美相比,到1940年6月只完成了95%的建造進度,艦上的主要設備雖然安裝完畢,卻都未經過調試,沒有形成戰鬥力。這時候,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橫掃法國北部,為了避免落入德國之手,「黎塞留」號於6月15日離開布雷斯特,6月18日抵達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二戰期間,它加入盟軍英勇作戰。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戰爭的到來比法國人預計的快得多,海上戰鬥尚未打響,法國卻從陸地上潰敗了。1940年上半年,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橫掃法國北部,到1940年6月,巴黎淪陷,法國國防徹底崩潰。隨著法國傀儡政權與納粹德國籤定和約,法國成為德國控制下的僕從國,法國海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主力艦紛紛離開法國本土港口,有的直接向英國投降,但更多的戰艦躲進了北非法屬殖民地港口中,處於觀望狀態。其中,舊戰列艦「洛林」號和「庫爾貝」號正在英國訪問,法國投降後立即被扣留;快速戰列艦「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與兩艘舊戰列艦停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港;只完成了船體工程的「讓-巴爾」號也被拖曳到摩洛哥卡薩布蘭卡。「黎塞留」號也面臨著投降或是戰鬥的選擇。

為了避免這艘戰艦落入德國之手,「黎塞留」號的艦員自行決定,脫離傀儡政權的控制。6月15日,尚未最後完工的「黎塞留」號帶著所能收集到的彈藥和零備件,離開布雷斯特,於6月18日抵達法屬殖民地塞內加爾的達喀爾。

法國淪陷後,處於觀望狀態得法國戰列艦達6艘,而當時德國海軍建成的戰列艦隻有3艘。這些法國戰艦雖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權,但態度大多搖擺不定,萬一最終落入德國手中,對英國艦隊將是嚴重的威脅。為了消滅這些潛在的對手,英國制定了名為「拋石機」的行動計劃,政治勸降和武力解決結合,解除這些海外法國艦隊的戰鬥力。

1940年7月3日,英國不宣而戰,對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艦採取行動。停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港的4艘法國戰列艦首先遭到攻擊,在以「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為首的英國艦隊的炮擊,4艘法國戰列艦有3艘沉沒或擱淺,僅「敦刻爾克」號僥倖逃脫。

7月8日,厄運降臨到了「黎塞留」號頭上,以「競技神」號航母為核心的英國艦隊襲擊了達喀爾。「黎塞留」號作為打擊的首要目標,遭到從「競技神」號上起飛的「劍魚」魚雷機的攻擊。但「劍魚」投放的450毫米魚雷收效甚微。這次攻擊未果之後,1940年9月23日,英國皇家海軍派遣「巴勒姆」號、「皇家橡樹」號和「決心」號3艘戰列艦再次光臨達喀爾,目的仍舊是摧毀法國這艘最強大的戰列艦。

錨泊狀態的「黎塞留」號用主炮奮力還擊,達喀爾的海岸炮臺也對英國艦隊進行炮擊。在與這3艘3.2萬噸,裝備15英寸主炮的英國戰列艦的交火中,「黎塞留」號再次被擊傷,好在裝甲厚實,沒有傷筋動骨。戰鬥中,英國「決心」號戰列艦被擊傷。迫於海岸炮臺的強大火力,為避免更大的損失,英國艦隊不得不撤出戰鬥。

英國的攻擊使法國海外艦隊與盟軍的關係僵化。在整個1941年,「黎塞留」號都在達喀爾錨泊,不宣布加入軸心國序列,但同時不與英國妥協。1942年,盟軍在北非的「火炬」作戰中,「黎塞留」號保持中立,即不參加登陸行動,也不對盟軍登陸部隊進行打擊。在美國的調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國與「黎塞留」號艦員最後達成和解:名義上由美國將「黎塞留」號買下,在美國接受整修後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戰後再歸還法國政府。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號抵達紐約,對艦上設備進行大整休。原先裝備的水上飛機彈射器和水上飛機機庫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與13.2毫米高射機槍被換裝為盟軍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徑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小口徑速射炮;但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徑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由於美國海軍沒有裝備38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最後不得不為「黎塞留」號特製一批380毫米口徑彈藥。在整修中,還對「黎塞留」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安裝了美國新研製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接受現代化改造後的「黎塞留」號渙然一新。

1943年10月,「黎塞留」號改裝完畢,劃歸英國遠東艦隊指揮,在東南亞及印度洋海域作戰。「黎塞留」號的主要任務,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為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護,同時利用380毫米艦炮轟擊日軍守島工事。由於「黎塞留」號具有30節高航速,它能夠跟隨艦隊中的航母行動,用艦上的大量中小口徑高炮為航母提供最後一層防空屏障,而航速23節左右的英國舊戰列艦隻能作為火力支援艦使用。

1944年,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對日軍展開全面進攻。同年3月,英國遠東艦隊從斯裡蘭卡出發,以「光輝」號航母為核心,攻擊日軍佔據的蘇門達臘島。「黎塞留」號作為艦隊中的對岸火力支援艦,與「伊利莎白女王」號、「剛勇」號戰列艦、「聲望」號戰列巡洋艦共同對蘇門達臘島西北角的沙璜港進行炮擊。在戰鬥中,4艦共發射381/380毫米炮彈294發,各種副炮炮彈數千發,幾乎完全摧毀了日軍的海岸炮臺與工事。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闢,法國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戰場苦戰的「黎塞留」號也奉命返回法國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號從印度洋穿過紅海及蘇伊士運河,返回法國。勒克萊爾將軍的「自由法國」戰士在巴黎進行凱旋門閱兵時,自由法國的戰艦也在土倫港進行了壯觀的閱艦儀式。當強大的「黎塞留」號緩緩開進土倫港時,受到了法國人的狂熱歡迎,「黎塞留」號成為自由法國的海上標誌。雖然法國全境解放,德國即將投降,但在太平洋戰場,戰爭還未結束。法國復國慶典結束後,「黎塞留」號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戰。

1945年初,日本艦隊中的航母和艦載航空兵基本損失殆盡,但仍存留有一定數量的戰列艦;在太平洋的多個島嶼,仍有日軍經營多年的堅固工事。在長達半年的海島登陸作戰中,「黎塞留」號與美國「依阿華」號、「北卡萊羅那」號等名艦並肩作戰,將無數一噸左右的高爆彈傾瀉到日軍陣地上。1945年8月,「黎塞留」號參加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對日本沿岸港口與城市進行炮擊,並目睹了8月15日東京灣的日本投降儀式。「黎塞留」號的戰鬥足跡遍及三大洋,是法國參戰地域最廣,航行裡程最長的戰列艦,也是法國海軍史上最著名的戰列艦。

二戰結束後,「黎塞留」號從英國遠東艦隊序列中退出,回歸美國海軍控制,美國繼而將「黎塞留」號歸還法國。1946年,「黎塞留」號再次從太平洋返回法國。在回國之前,「黎塞留」號還執行了最後一次作戰任務:在印支戰爭中,「黎塞留」號在中南半島沿岸巡弋,對越南進行威懾。

戰後「黎塞留」號雖然已無大用場,但作為法國海軍的象徵,它一直服役到50年代。在參加法國北非殖民地的幾次戰爭中,大多是作為海軍的威懾力量使用。由於戰列艦的維護費用過高,1959年「黎塞留」號退出現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為船員訓練艦使用,1964年作為廢鋼出售,最後在義大利拆船廠解體。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長期佔據海權國家主力艦霸主地位。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以下列舉二戰中戰力最為強勁的十一型戰列艦,以供網友賞鑑。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大和」號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比如今中國的「遼寧」艦都大,儘管只有2艘但在日本人心目中簡直就是戰神一般的存在。但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二戰時期太平洋區域的制海權是通過航母爭奪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的戰績都少得可憐,「武藏」號戰列艦在1944年10月24日被擊沉,「大和」號戰列艦也在1945年4月7日被擊沉。
  • 如今技術飛速發展,現代化的反艦飛彈,能否擊穿二戰頂級戰列艦?
    圖為正在發射AGM-119「企鵝」反艦飛彈的SH-60B「海鷹」反潛直升機儘管現代反艦飛彈的主要作戰目標是在全球海軍中作為主力艦種的驅逐艦、巡洋艦與護衛艦,但關於反艦飛彈能否有效對抗、擊穿、擊沉曾經作為海上霸主的戰列艦這一問題,仍然有著較多討論。支持者認為,老舊的戰列艦無法有效對抗作為現代高新技術代表的反艦飛彈。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1938年5月,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 。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衣阿華級戰列艦重點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機功率,衣阿華級的動力裝置的主機功率是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艦船動力裝置,設計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1940年6月12日,密蘇裡號下單建設。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見證這歷史一幕的美國軍艦,即著名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於1944年建成,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4艘,舷號為BB-63。密蘇裡號戰列艦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強大的動力裝置。它的動力裝置由8座重油水管鍋爐和4組通用電氣電力式齒輪傳動型蒸汽輪機組成,總功率達到了15.6萬千瓦。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1793年,著名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所乘坐的最大一艘艦船,就是裝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戰列艦。為了展示英國海軍的實力,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裝有110門炮的君主號戰列艦模型——那不但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清朝所有艦船火力之和,都比不上這艘君主號戰列艦。
  • [模型新品]:美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為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中的第三艘。該艦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聲名大震。  這艘1944年6月l1日服役的戰列艦最初裝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49門各種口徑的副炮和高炮,還載有3架水上飛機。
  • 積木裡的戰列艦:COBI積木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評測
    縱觀二戰德國海軍的作戰史,「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無疑是最具分量的組成部分之一。儘管在設計上存在幾乎不可彌補的各類缺陷,先天不足的沙恩還是隨著倉促上陣的德國海軍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在姊妹艦格奈森瑙早早退場之後,她葬身冰海的結局也為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活動幾乎劃上了最後的句點,其服役歷程幾乎就可以看作二戰德國海軍的命運縮影。
  • 二戰義大利曾用潛艇重創英軍2艘戰列艦
    參考消息網6月7日報導美國「我們威武」網站6月2日發表了哈羅德·哈奇森的題為《德國和義大利在二戰中也有小型潛艇》的文章。如果提到二戰中的「侏儒潛艇」,很容易想到日本的「甲標的」型袖珍潛艇。但納粹德國和義大利在二戰期間也部署過小型潛艇。這些潛艇不像一般潛艇那樣殺敵無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潛艇速度不快。德國一種最成功的迷你潛艇可以達到最高7節的水面航速。它們的續航力也十分有限。雖說如此,小型潛艇也有很多優點:它們很難被發現,較難消滅,成本低廉,不需要太多材料、人員或燃料。
  • 《星際爭霸2》戰列巡航艦怎麼樣 戰列巡航艦詳解
    導 讀 星際爭霸2這款遊戲中是有很多的角色供玩家們選擇,戰列巡航艦在人族中是一個高攻擊力伴隨著強力的支援的兵種,很家尤其是新手玩家可能不知道,那麼在遊戲中戰列巡航艦有什麼能力
  • 擁有射程1000海裡火炮,戰列艦就能復活,真相併非如此
    不知不覺中,戰列艦這種軍艦退出歷史舞臺已經有近30年時間。戰列艦最後一次出場是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安裝戰斧飛彈的衣阿華戰列艦成為戰列艦的絕唱。不過雖然戰列艦已經被棄用接近30年,但美國軍方始終沒有放棄重新激活它。讓戰列艦復活成為美軍方的執念。
  • 《戰艦世界》肉搏代言人德系戰列艦申請出戰
    各位艦長好,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德意志陸上部隊所向披靡,但它同樣擁有全球排名第四的水軍實力,今天咱們就來爬一下德系銀幣戰列艦這條線,由於不久前德系戰艦吃到了版本buff,現在來盤點一下各級銀幣戰列艦的綜合實力。
  • 拼酷新品諜報:P096-S 密蘇裡號戰列艦
    第一章 模型外觀   密蘇裡號戰列艦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它是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更是見證了二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並且被作為戰後博物館供遊客參觀。該款模型的側面流線硬朗,結構鮮明,具有超強的立體感,艦炮艦橋高度還原,讓人仿佛看到巨大的密蘇裡戰列艦劈波斬浪在大海中極速馳騁! 層次分明展示超精緻細節    密蘇裡號層次分明,艦身、甲板、艦炮、瞭望臺層層堆疊,井然有序,展現非同凡響的戰列艦氣魄。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本文是德國戰列艦系列的第二篇:關於德國無畏艦建造情況一覽。前一篇為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全文共2707字,配圖8張,閱讀用時約6分鐘。1906年英國下水第一艘無畏艦後,德國也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採用全裝重型火炮,在一戰前先後建成無畏艦拿騷級4艘,赫爾戈蘭級4艘,愷撒級5艘,國王級4艘。
  • 戰列艦、高速戰列艦、重巡、戰巡有啥區別?它們是如何發展的?
    戰列艦、巡洋艦和炮艦出現時間很早,誕生於風帆戰艦時代。鐵甲艦、裝甲巡洋艦、戰列巡洋艦、高速戰列艦等出現時間較晚,要到蒸汽裝甲時代。按英國海軍戰略家朱利安·科貝特的理論,各艦船可以分成三類:主力艦、輔助艦和特殊艦隻。一、戰列艦。
  • 納爾遜級戰列艦:世界最大號的「淺水重炮艦」
    根據條約最後妥協的結果,日本、美國可以保留完成條約規定的未完工的安裝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美國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英國則能夠在條約規定的噸位內建造安裝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而不受條約中10年內不得建造戰列艦的規定的約束。根據這一協議,英國海軍1922年11月在條約規定的噸位內開始建造納爾遜級戰列艦。
  • 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 法國製造的巔峰巨艦
    面對來勢兇猛的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和義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既不想失去地中海制海權,又不想被老對頭德國超越的法國人在1934年推出了新戰艦計劃——這就是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黎塞留」級。有趣的是作為傳統列強,英法德意都未能有效的預期到航空母艦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而專注於大炮巨艦的建造。
  • 戰艦世界|戰列艦標準血量單位的定義者-奧匈帝國聯合力量號戰列艦
    以下是一篇對奧匈帝國戰列艦聯合力量的測評,一艘懸掛著泛歐旗幟的五級戰列艦。這艘艦艇是WarGaming提供給我進行測評的船隻,我沒有為此話費任何費用。 隨著指揮官技能的重做,估計我只能用這個圖再水......六次了。
  • 戰列艦裝備16英寸大口徑火炮,為何還會被淘汰?終於明白了
    相信天下軍迷千千萬,沒人不愛戰列艦。在十五世紀末期,當時因為冶煉技術的改善,使得火炮技術得到了提高,讓前裝滑膛炮成為了一種先進可靠的武器,再加上航海技術的提高和發展,使得航海時代的蓋倫帆船問世。雖說船體大部分為木質結構,但其載重及航程在當時來說已經算是非常厲害了,到了17世紀經過英國等國家的改造,戰列艦這種海上霸主終於問世。
  • 寧美國度戰列艦臺式PC評測
    最近,寧美國度自主研發的新品——星河系列電腦正式發布並開啟預售,其當家主打型號就以戰列艦命名,體現了美好的希冀。星河系列整機!寧美國度戰列艦臺式PC評測今天我們就要為大家評測這款寧美國度星河系列電腦,這款產品系統具備酷炫樂趣的燈光系統、擅長聽音辨位的發燒耳機、觸手可及的音量旋鈕和一鍵壓槍的精準滑鼠控制,非常適合電競遊戲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