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1938年5月,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 。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衣阿華級戰列艦重點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機功率,衣阿華級的動力裝置的主機功率是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艦船動力裝置,設計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
1940年6月12日,密蘇裡號下單建設。1941年1月6日於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動工。1944年1月29日,由哈利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杜魯門為密蘇裡號戰艦主持下水和命名儀式。1944年6月11日加入太平洋艦隊,正式服役。
密蘇裡號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航速,搭載更大功率的動力裝置。採用四軸推進方式,總功率15.6萬千瓦(21.2萬匹馬力)。高壓鍋爐輸出的動力效益與穩定度是二戰戰列艦中之首,在平常狀態僅需4具鍋爐便可達到27節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續航距離16600海裡(15節),9600海裡(25節)。
裝甲防護方面,整體防護設計與南達科他級相當,舷側主裝甲帶與主防雷裝甲拼接為一體,厚度為307毫米,水平裝甲總厚度為222毫米(三層),僅次於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塔正面432毫米,頂部184毫米,背面241毫米,司令塔正面445毫米,頂部184毫米。是戰後世界上裝甲最厚的水面戰艦。它的裝甲足以承受1噸半重穿甲炮彈的轟擊。
密蘇裡號標準排水量44560噸,滿載排水量(改裝後)57256噸。裝備9門406毫米主炮,擁有20座四連裝40毫米博福斯高炮,49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用於近距離對空防禦。艦艉兩舷各安裝一臺彈射器,搭載三架水上觀測飛機。韓戰、越南戰爭時期,改為搭載3架直升機。圖為1986年,環球航行中的密蘇裡號戰列艦與小鷹號航母
1945年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主甲板上舉行,密蘇裡號因此而聞名於世。
1949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裁軍浪潮,依阿華號、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均被編入預備役。只有名聲顯赫的密蘇裡號象徵性地保持現役。1955年2月26日,韓戰結束後,密蘇裡號戰列艦退役,並被封存在港口。1981年,裡根政府上臺,並提出六百艦隊(600-ship Navy)擴軍計劃,計劃將美軍建設成為擁有600艘艦艇海軍,以壓制蘇聯。密蘇裡號因而得以重新復修。圖為密蘇裡號轉移到珍珠港途中
1984年5月29日,密蘇裡號開始接受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升級。1986年,密蘇裡號完成現代化改裝,包括裝設戰斧巡航飛彈及魚叉飛彈發射器,以及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1987年5月10日,密蘇裡號重新加入美國海軍現役。1990年11月,密蘇裡號和威斯康星號開赴波斯灣參加了對伊拉克的海上封鎖。1991年1月17日凌晨,沙漠風暴戰鬥打響,密蘇裡號等七艘軍艦共向巴格達附近的目標發射了戰斧式巡航飛彈。
1992年3月31日,在熱烈的禮炮聲和號角聲中,密蘇裡號緩緩地駛回到美國洛杉磯港碼頭,並加州長灘正式退出現役。叱吒風雲的一代名艦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1998年5月4日,美海軍部長籤署了捐贈協議,將這艘歷史名艦轉交給位於夏威夷火奴魯魯的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紀念協會。1999年1月29日,密蘇裡號向公眾正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