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2021-01-08 騰訊網

來源:溫哥華的魚

兩次擦肩而過

上篇講到「金剛」號於1941年8月15日編入第一艦隊第3戰隊,開始備戰。

11月5日,山本五十六下達了《聯合艦隊絕密第1號作戰命令》:開戰後第一階段海軍除了對珍珠港發動奇襲還將同時攻略南洋,這才是整個「南下」戰略的真正目標。

11月10日,「金剛」號和「榛名」號於佐世保外海進行射擊訓練,在15500米距離上取得14%的平均命中率,這也就是炮術專家黛治夫大佐提出「命中率三倍於美國海軍」的數據來源。11月22日,「金剛」2艦抵達柱島錨地進行出航前的最後補給。

> 珍珠港事件前夕,一架一式陸攻正在對「金剛」號進行模擬低空攻擊

11月26日,南雲忠一的第一航空艦隊從擇捉島單冠灣出發駛向珍珠港。和日後龐大的中途島攻略部隊相比,南雲艦隊的規模並不大,除了6艘航母外只有「比睿」號和「霧島」號2艘戰列艦、3艘重巡和9艘驅逐艦。偷襲成功的最大砝碼來自於穿越北太平洋風暴帶的東北隱蔽航線,出動2艘金剛型也是為了不拖累整個航空艦隊的速度。

11月29日,由「金剛」號和「榛名」號組成的第3戰隊第2分隊加入近藤信竹中將指揮的第二艦隊,率領第4戰隊的三艘高雄級重巡以及8艘驅逐艦前往澎湖馬公。

12月2日,在馬公的近藤和東北8千公裡外的南雲同時收到了山本的密令「Niitakayama Nobore(攀登新高峰)1208」,即按原計劃於12月8日(珍珠港時間為12月7日)向盟軍發起進攻。這個新高峰其實指的是臺灣的玉山,在日佔時期它被命名為Mount Niitaka - 新高峰,因為它的海拔比日本第一山富士山還高176米。

12月4日,第二艦隊駛往南海,為南方軍提供遠程海上支援。

> 平心而論,日軍在開戰階段體現出來的跨戰區級多點陸海空協同作戰能力是非常強的,可以說在當時無人能及

【 馬來亞 】

12月8日凌晨00:30,小澤治三郎的南遣艦隊開始炮擊馬來半島北端的哥打巴魯,為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進行登陸準備,打響了太平洋戰爭的第一炮,此時離第一批炸彈落在珍珠港還有約48分鐘。

12月9日,第二艦隊航行到西貢東南海域。14:15,伊-65號潛艇報告發現英國艦隊,航向北北西,航速14節。這正是湯姆·菲利普斯上將率領的Z艦隊,編成為半年前剛和「俾斯麥」號交過手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四艘驅逐艦。它們在一個星期前才剛剛經過2萬7千公裡的長途跋涉從本土抵達新加坡,原本希望用自己的大艦巨炮對日本進行戰略威懾,阻止戰爭的爆發。但一天前日軍的登陸作戰以及對新加坡的空襲已經宣告威懾破產,菲利普斯不得不緊急出動Z艦隊前去摧毀日軍的登陸場。

> 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威爾斯親王」號,入役不滿11個月,真是「風蕭蕭兮易水寒」,說不出的悲壯

近藤在發現英國艦隊後立即率隊南下,雖然自己的2艘戰列艦16門356毫米炮對陣英國的10門新式356毫米炮加6門381毫米炮毫無優勢;航速也僅比「威爾斯親王」號快了2節,比「反擊」號甚至還要慢1節;防禦力更是相差近一倍 - 「威爾斯親王」號的主裝甲帶厚達14.7英寸,但近藤的盤算是組織一次夜襲,利用自己的夜戰優勢打垮對手。當然英艦配備了先進的雷達系統,並不懼怕夜戰,如果不計空中力量和日本重巡,純粹主力艦單挑的話贏面還要大一些。

當時距離Z艦隊最近的是位於它北方的南遣艦隊,只有120海裡。小澤手中最大的軍艦是旗艦「鳥海」號,加上慄田健男的第7戰隊共5艘重巡、1艘輕巡和4艘驅逐艦,在Z艦隊2艘主力艦面前可謂不堪一擊。宋卡、北大年等幾個日本登陸灘頭形勢一度十分緊張,運兵船紛紛向暹羅灣深處躲避。但小澤頗有大將之風,面對強敵調集手下全部力量南下準備投入夜襲雷擊。

當天傍晚小澤派出的偵察機發現Z艦隊,沒有任何空中掩護的菲利普斯也同時發現了日本偵察機。他特意往東繞了一大圈以避開日本的空中威脅,希望對登陸灘頭髮起突然襲擊。如今被發現後只好掉頭返回新加坡,由此和在東北方搜索前進的第二艦隊2艘金剛型戰列艦擦肩而過,錯過了一次戰列艦夜間遭遇戰的機會,雙方最近時距離僅100海裡。小澤的南遣艦隊也因為當夜的暴雨而很快轉向東北和主隊匯合,離Z艦隊最近時只有20幾海裡。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10日凌晨時分Z艦隊收到一份錯誤的情報:日軍在離新加坡更近的關丹登陸,於是艦隊轉向關丹(事後發現是一頭水牛在灘頭踩響了地雷)。英艦於上午9點半抵達關丹海面卻沒有發現任何目標,徘徊了一個小時後折返新加坡,但為時已晚。11:45,搜索了一個早上的日機終於發現Z艦隊,88架來自西貢的陸基魚雷機和轟炸機發起了兇狠的進攻,「反擊」號身中14枚魚雷和1枚炸彈,「威爾斯親王」號被命中7枚魚雷和2枚炸彈,雙雙沉入海底。兩艦戰死840人,其中包括菲利普斯上將,他也是盟軍在二戰中犧牲的軍階最高的將領之一。

> 日機攻擊下的Z艦隊,右前為「快速」號驅逐艦,左前是PoW,左後為「反擊」號

八卦一下,綽號「大拇指」的菲利普斯上將身高只有1米62,甚至比英國海軍軍神納爾遜還矮半釐米。他隨PoW戰死時只有53歲,在開赴新加坡之前剛剛升任acting admiral - 戰時海軍上將,是皇家海軍最年輕的上將和艦隊司令之一。

> 1941年12月2日,菲利普斯上將和他的副手 - 東方艦隊參謀長Arthur Palliser少將在樟宜海軍基地碼頭上的最後合影。Palliser沒有隨艦出擊,他在1940-41年擔任「馬來亞」號艦長,同時兼任英王喬治六世的侍從官。

【 荷屬東印度 】

之後的1個月內,第二艦隊以金蘭灣為基地多次出動掩護陸軍的運輸船隊,日軍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勢如破竹,迅速佔領了馬來亞和菲律賓。

1942年1月中,第二艦隊前往帛琉,準備接下來對荷屬東印度的J行動。

當時日本大本營將所有作戰行動按英文字母編號:

FU作戰 - 法屬印度支那

B作戰(1941) - 婆羅洲

M作戰 - 菲律賓

AI作戰 - 珍珠港

B作戰(1942) - 緬甸

C作戰 - 印度洋

D作戰 - 安達曼群島

H作戰 - 蘇拉維西、安汶、帝汶

J作戰 - 爪哇

Ka作戰 - 所羅門(瓜達爾卡納爾)

L作戰 - 蘇門答臘巨港

MI作戰 - 中途島

AL作戰 - 阿留申

MO作戰 - 莫爾茲比港

R作戰 - 俾斯麥群島、拉包爾

SR作戰 - 紐幾內亞萊城

Z艦隊覆滅後,盟軍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海軍力量只剩下美、英、荷、澳聯合突擊編隊 - ABDA艦隊的2艘重巡(「埃克塞特」號和「休斯頓」號)、3艘輕巡和9艘驅逐艦。和它對陣的日軍實力是碾壓性的,正面進攻的是南遣艦隊第7戰隊和第二艦隊第5戰隊的重巡加驅逐艦,身後是第二艦隊本隊,加上2月21日到來的一航艦 - 南雲忠一率領的珍珠港大勝之師,共有5艘航母、2艘戰列艦、9艘重巡、8艘輕巡和43艘驅逐艦。

2月19日,一航艦的四艘航母派出188架飛機空襲了達爾文,這是二戰中日本海軍對澳大利亞本土第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攻擊。這次空襲後「加賀」號在帛琉觸礁,不得不返回本土修理,從而錯過了後來的印度洋空襲和珊瑚海海戰。

經過2月27日的爪哇海海戰和3月1日的巽他海峽海戰,ABDA艦隊的全部巡洋艦和大部分驅逐艦都被送入海底,盟國海軍灰飛煙滅,整個爪哇島也迅速陷落。因為初次登場的93氧氣魚雷過於神勇,「金剛」號在這一階段幾乎無所事事,只是在3月7日和「榛名」號一起炮擊了聖誕島,開戰以來第一次實戰試了試炮。

> 「埃克塞特」號被日本「電」號驅逐艦發射的魚雷命中瞬間

【 橫掃印度洋 】

3月中下旬,在連續徵戰了3個多月後整個第3戰隊的四艘金剛型戰列艦在蘇拉威西島的凝望灣休整了半個月。

3月26日,南雲忠一的第一航空艦隊兵發印度洋,旗下的航母除了「加賀」號回國修理,其餘和珍珠港時一樣,護航兵力則加入了「金剛」號和「榛名」號,擁有全部4艘金剛型戰列艦。

> 1942年4月1日,四艘金剛型戰列艦在印度洋上一起右轉機動,這是4艘姐妹艦非常罕見的一張合影

雖然「大和」號已經在1941年12月16日服役,但這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5艘兩三萬噸級的艦隊航母,350架性能強悍的艦載機,在侵華戰場和珍珠港久經戰陣的精英飛行員,4艘30節伴隨護航的快速戰列艦,7艘34節以上的重巡,這樣豪華的配置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德國、義大利艦隊遇到了都得跪,只有到1944年初埃塞克斯級開始在太平洋下餃子後才會被超出。

南雲艦隊從帝汶海繞過小巽他群島進入印度洋,目標錫蘭。這一部分的故事在「厭戰」號的印度洋假日裡已經介紹過了,參見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6)縱橫四海、老兵不死。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同樣編組在航母編隊中,當時日本對戰列艦的運用和美國是不同的。日本戰列艦並不承擔航母的對空防禦任務,只是作為水面突擊力量一字排開,耀武揚威猶如日德蘭時的戰列線,防空是輕巡和驅逐艦的事;而美國特混編隊中戰列艦是作為防空中堅和其它護航艦隻一起呈環形排列在航母周圍的。

> 從左到右分別為「赤城」、「蒼龍」、「飛龍」、「比叡」、「霧島」、「榛名」和「金剛」,3月30日攝自「瑞鶴」號,「翔鶴」號被它擋住

這一戰薩默維爾上將主動後退避開強敵,英、日水面艦艇主力再次擦肩而過。4月5日13:55,「多塞特郡」號、「康沃爾」號重巡被日本艦載機發現並在18分鐘內被擊沉,此時此時「厭戰」號僅僅在84英裡之外。18:45,A編隊曾報告空中偵察發現敵方2艘戰列艦和3艘重巡,雙方戰列艦最近時大約相距200公裡。

如果不計入雙方的航母和重巡力量,單憑A編隊「厭戰」號一艘戰列艦的8門381毫米主炮對陣2艘金剛型的16門356毫米主炮,孰強孰弱將非常微妙。金剛型的主炮不能保證擊穿「厭戰」號厚達14英寸的主裝,反過來卻是秒殺,而且「厭戰」號配備有先進的雷達和火控系統,遠距離交戰能力很強;但金剛型30節的航速遠高於「厭戰」號的23節,無論是追擊、佔位還是撤退都有很大的機動性優勢。所以如果狹路相逢結果將難以預料,可能兩敗俱傷也可能各自撤退。

最終還是由日本艦載機大開殺戒,擊沉了2艘重巡和「競技神」號航母,然後整個艦隊揚長而去,經新加坡返回日本本土,只留下退往蒙巴薩的英國東方艦隊望洋興嘆。

日本戰列艦也不是完全沒有戰績,「競技神」號就是被「榛名」號的水上飛機發現的。當天有9架皇家空軍第11中隊的「布倫海姆」中型轟炸機向「金剛」號發起攻擊,但無一命中,英機卻被零式擊落了5架。

從中途島到瓜島

【 中途島 】

4月22日,「金剛」號回到佐世保,第二天入塢9天對高射炮進行改裝(艦載機的威力給日本人自己也敲響了警鐘)。

4月18日,「金剛」號還在回家路上,杜立特中校的B-25轟炸了東京。這讓山本五十六更堅定地將下一步目標從西南太平洋轉向中途島,計劃誘殲珍珠港漏網的美國航母。

> 從「大黃蜂」號甲板上艱難起飛的B-25

5月4日-8日,珊瑚海海戰爆發,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超視距的純航母對戰,美國損失「列剋星敦」號,日本則損失了「祥鳳」號輕型航母。

5月27日,以「金剛」號、「比睿」號領銜的中途島攻略部隊在近藤信竹的指揮下出海參加MI作戰,其編成是田中賴三的登陸部隊打頭陣,慄田健男的第7戰隊4艘重巡負責登陸火力支援,然後才是作為支援群的近藤主隊,包括2艘戰列艦、「瑞鳳」號輕型航母和第4、第5戰隊的4艘重巡。

而整支攻略部隊只不過是吸引美國航母特混艦隊出擊的誘餌,它的東北方向500英裡外是南雲忠一的第1航空艦隊,原本計劃出動全部6艘艦隊航母,但「翔鶴」號和「瑞鶴」號在珊瑚海海戰中受損,只剩下「赤城」、「加賀」、「飛龍」、「蒼龍」四艦,南雲手下還有「霧島」、「榛名」2艘戰列艦和2艘重巡。

一航艦身後才是山本五十六親率的聯合艦隊主力,包括「大和」、「長門」、「陸奧」3艘主力戰列艦和「鳳翔」號艘輕型航母,它的任務是尋機和美國海軍的戰列艦隊決戰。

同時發動的還有AL作戰,除了直接攻擊阿留申的北方部隊2艘輕型航母3艘重巡,在山本主隊和阿留申之間還布置了第一艦隊司令長官高須四郎中將率領的阿留申警戒部隊,主力是第二戰隊的4艘扶桑型和伊勢型老戰列艦。

聯合艦隊傾巢而出,共動用了4艘艦隊航母、4艘輕型航母、11艘戰列艦、13艘重巡,加上輕巡、驅逐艦、潛艇、運輸船、補給船等總數多達350艘,作戰海域從阿留申一直延申到夏威夷。

寫到這我真是得感嘆一聲,這麼多超級王炸在手,「仙人參謀」黑島龜人愣是給拆成了一桌七零八落的臭牌。如果能集中優勢兵力,不要說中途島,就是珍珠港都能拿得下來。哪怕11艘戰列艦在前面猛衝,撞都能把美國的航母撞沉了。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6月4日10:22,當第一枚500磅炸彈落在「加賀」號飛行甲板上時,雙方航母編隊的距離只有90英裡,而山本坐鎮的「大和」號遠在300英裡之外。到下午16:45,「飛龍」號被來自「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命中,整個太平洋的戰局就此被翻過一頁。

6月5日上午,全部4艘日本航母均已沉沒。山本五十六一邊試圖用「瑞鳳」號引誘美國艦隊前出進行夜戰,一邊決定分兵支援阿留申方向。當天23:30,山本命令「金剛」號、「比睿」號率領2艘重巡和7艘驅逐艦、2個潛艇戰隊脫離本隊,向北加入角田覺治少將的第二機動艦隊。它們在基斯卡島西南方向巡邏了600英裡,以攔截預料中美國海軍對阿留申的反擊,但什麼都沒發現。

6月24日,「金剛」號一炮未發地回到青森陸奧灣,規模宏大的中途島海戰落幕。11艘日本戰列艦中只有「霧島」號在6月4日當天對抗美國陸航4架B-26空襲時用主炮發射過356毫米三式彈對空燒霰彈。

【 瓜達爾卡納爾 】

8月1日,「金剛」號在吳海軍船廠入塢整修,在桅樓頂部的測距儀上方安裝了21型對空電探。這是日本海軍首批艦載搜索雷達,也具有一定的對海搜索能力,功率5千瓦,可探測到100公裡內的大機群、70公裡內的單機、20公裡內的大型艦隻,測距誤差1-2公裡。

> 金剛號1944年的狀態,主桅頂就是21型電探

這種雷達還相當原始,沒有配備PPI屏幕的方位顯示器,無法提供目標方位角和仰角信息,只能在示波器那樣的A屏幕上測量距離,並採用「最大感度法」手動轉動天線,通過雷達回波的大小粗略估算目標方位。21型電探重量大、功率低、可靠性差、故障率高,直到1943年8月才真正堪用,但總算比純粹靠肉眼觀測提高了一點預警能力。

8月5日,「武藏」號超級戰列艦在「金剛」號身旁入役,成為日本擁有的第12艘現役戰列艦。

> 1942年8月剛入役的「武藏」號,甲板上還很乾淨,沒被堆滿高射炮

8月7日,美國陸戰一師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海空絞肉機已經啟動:8月8日就爆發了薩沃島海戰。這一階段的作戰參見:戰列艦三國志 -「華盛頓」號(中)。

9月6日,改裝完畢的「金剛」號和「榛名」號前往特魯克加入第二艦隊先遣隊的前衛群,隨後伴隨南雲忠一的第三艦隊南下支援瓜島作戰。2支艦隊的4艘金剛型戰列艦、8艘重巡護衛著「翔鶴」、「瑞鶴」和「瑞鳳」3艘航母。

9月23日艦隊回到特魯克,這期間沒有發生大的水面戰鬥,只是在9月15日由「伊-19」號潛艇擊沉了「黃蜂」號航母。

為了支持第2師團預定在10月底發起的大規模進攻,海軍組織力量向瓜島運輸增援的第16和第230聯隊。鑑於亨德森機場的仙人掌飛行隊太過橫行霸道,山本五十六特意組建了兩支機場炮擊部隊。10月11日參加埃斯帕恩斯角海戰的就是其中的「第一挺身攻擊隊」 - 五藤存知少將率領的第6戰隊3艘重巡。結果美國小勝,五藤陣亡,日軍未能炮擊機場。

緊隨其後的是 「第二挺身攻擊隊」 - 由慄田健男親率「金剛」號和「榛名」號,在一艘輕巡和9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從特魯克出發,力圖徹底癱瘓亨德森機場。

> 1942年8月底拍攝的亨德森機場,主跑道右側的戰鬥機機場尚未建成

動用寶貴的戰列艦在如此狹小的海域執行對陸轟擊任務,目標只是一個小小的機場,這在過去的日本海軍是不可想像的。但在神奇的瓜島,這已經是日本海軍能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了。不摧毀機場,瓜島就像一艘不沉的航母,白天的槽海就是仙人掌航空隊的天下,會把一切日本艦船送入海底,島上的皇軍就沒糧沒彈,拿不下這個只關乎皇軍面子的餓島。要摧毀機場,實戰證明無論是陸軍的萬歲衝鋒、陸基大型爆擊機的轟炸還是海軍的驅逐艦、巡洋艦都不好使,只有拿戰列艦的重炮賭一把了。

> 1942年11月16日在塔薩法隆加角搶灘並被美機炸毀的4艘日本運輸船

那12條戰列艦裡為什麼一定要挑4艘金剛型來幹這個苦活呢呢?主炮口徑更大的長門型、大和型是不能隨便動用的絕對主力,得待在特魯克準備艦隊決戰;主炮數量更多的扶桑型、伊勢型過於老邁、艦況很差,只能作為訓練艦留在本土。更重要的一點,只有金剛的30節航速才能保證半夜炮擊後在天亮前能夠脫離瓜島或者附近美國航母飛機的作戰半徑,否則就是「威爾斯親王」號的下場。

> 1942年5月2日,「扶桑」、「山城」、「伊勢」、「日向」四艘老態龍鐘的舊艦在柱島海面進行炮術訓練,攝自「長門」號

生性謹慎的慄田健男對這項任務是極為反對的,認為在狹窄海域使用戰列艦很容易被攻擊,是「給貓脖子裝鈴鐺,窮途一策」的自殺行動。但山本嚴令出擊,不惜以親自督戰威脅,並規定如果戰列艦被擊沉,水兵將作為陸戰隊登島作戰,還給大部分水兵配發了三八大蓋,真是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

10月13日20:30,慄田艦隊進入一級戰備。22:00,艦隊到達薩沃島以北並加速到28節。當晚22:10月落,此時海面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整個瓜島上也是一片沉寂。

22:30,「金剛」號貓眼報告發現埃斯佩蘭斯角的火光,這是瓜島上海軍特別陸戰隊在圍繞機場的三處預定地點點燃的篝火,慄田的航海長根據這三處標記點的坐標通過三角測量就能推導出亨德森機場的正確位置。隨後艦隊通過薩沃島南水道進入鐵底灣,並彈射出2架零式水偵。

23:33,水上飛機在機場上空投下了三顆紅、綠、白色的大型照明彈為戰列艦指示目標。「金剛」號和「榛名」號將航速降低到18節,沿著瓜島海岸平行航行。

23:37,在距離機場2.5萬碼(22.86公裡)處「金剛」號主炮率先向右舷開炮,一分半後「榛名」號也開始射擊。兩艦首先發射曳光彈標示彈著點,由水上飛機和機場西南奧斯滕山上的炮兵觀察組報告修正諸元,校射完畢後,兩艦開始效力射,16門356毫米巨炮持續不斷地向亨德森機場噴吐出毀滅之火,整個瓜島一片地動山搖。

「金剛」號在這次行動中首次使用了三式通常彈,也就是著名的對空燒夷彈。它是根據侵華戰爭經驗研製的,有多種口徑,從金剛型的356毫米、長門型的410毫米到大和型的460毫米都有,戰爭後期還開發了縮小的203毫米和127毫米版本,也就是日本的大中口徑艦炮都能發射。

356毫米三式彈彈頭重553公斤,內部填充了480根直徑2.5釐米、長7釐米、質量182克的鋼管,鋼管內裝有混合燃燒劑(56.2%鋁熱劑、28%硫酸鋇、15.2%生/熟橡膠、0.4%硫磺、0.2%硬脂酸)。對空射擊時由定時引信在預設的距離上引爆,小鋼管被點燃成為上千個持續燃燒5秒種、溫度達到3千度的高溫高速破片,像霰彈一樣在炮彈15度的圓錐內形成直徑56米的殺傷區,燃燒的火焰長達5米,可燒穿4毫米厚的鋼板。

> 「大和」號發射三式彈的試驗記錄

這種炮彈也可以對陸地目標進行覆蓋射擊,採用碰炸引信,具有強烈的縱火效果。之前「霧島」號就已經在中途島對空作戰中發射過三式彈,但這次只有「金剛」號攜帶了104發,因為特魯克的全部庫存就這麼多了,「榛名」號沒有分配到,只能發射常規的零式高爆榴彈。

按當晚美國大兵的描述,每一發燒霰彈劇烈的燃燒都會消耗掉周圍幾十米範圍內的氧氣,肺裡的空氣都仿佛被抽了出去;高爆彈的爆炸把粗大的椰子樹攔腰斬斷,堅固的椰木壘起的工事也被巨大的氣浪掀翻,整個機場猶如地獄一般。

面對如此兇狠的炮擊,部署在倫加角的美國陸戰隊第三防禦大隊在岸防探照燈的配合下用6門127毫米海岸炮對日本艦隊發起了還擊。這6門炮是用珍珠港事件後從「亞利桑那」號和「加利福尼亞」號上拆下來的副炮改裝的,但日本艦隊一直保持在岸炮射程之外,夠不著。

23:53,各艦打開探照燈,戰列艦的副炮開火射擊美軍的探照燈陣地。5分鐘後,「金剛」號的全部104發三式彈耗盡,「榛名」號則打出了189發零式通常彈。

00:13,在到達預定航線的最東端後,艦隊180度掉頭向西折返,轉換到左舷用一式穿甲彈齊射。00:27,圖拉吉島的4艘美軍魚雷艇出擊,被日本驅逐艦擊退。

00:56,日艦射擊完畢,加速到29節撤離戰區。在持續83分鐘的炮擊中,兩艘戰列艦共發射了898發356毫米炮彈,落點非常密集。戰後美國歷史學家評價道:歷史上從沒有過如此小範圍的目標在短時間內遭受如此強度的炮擊。

「金剛」號和「榛名」號各發射了311發和294發一式穿甲彈,其中「榛名」號的一發沒有爆炸,二戰後被上島憑弔戰場的日本人發現運回國內,如今和大和號、三景艦的主炮炮彈一起陳列在江田島海自第一術科學校校園內。

> 江田島海校舊址陳列的「榛名」號一式彈

04:48,日出前一小時,第三艦隊航母上起飛的零戰在微微晨曦中抵達第三戰隊上空,雙眼布滿血絲的日本水兵們長出一口氣。當日在島上觀戰的第17軍司令官百武晴吉中將給海軍發去賀電:「兩艘戰列艦的炮擊,可當野炮千門」。

這次炮擊在戰術上非常成功,亨德森機場的主跑道布滿了穿甲彈留下的大彈坑完全癱瘓,塔臺被炸塌,燃料庫和彈藥庫也被炸毀。機場上的96架飛機被炸毀65架,包括海軍的32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19架F4F「野貓」戰鬥機、全部8架TBF「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還有陸航的4架P-39和2架B-17。本來就庫存不多的數千加侖航空汽油被付之一炬,第二天清晨地勤從炸毀飛機的油箱裡抽出剩油也只能保障4架飛機升空。

美方的人員損失卻出乎意料的少,僅有41人喪生,其中包括第141偵察/轟炸機中隊的中隊長、作戰官和行政官,一百多人受傷。相對於肉體上的傷害,更大的打擊還是精神上的。炮擊過後,士兵們從狐洞中把自己挖出來,兩眼圓睜、耳膜出血、體如篩糠。許多老兵經歷過泰納魯河口和血嶺惡戰,迎著日本步兵的萬歲衝鋒面不改色,這一晚卻被炸得精神失常,幾天都沒恢復過來。

日方唯一的損失是「榛名」號的2名彈藥兵,因為在溫度過高的彈藥庫內玩命進行輸彈作業而中暑,醫治無效後死亡。

緊接著14日晚,第8戰隊在薩沃島海戰英雄三川軍一中將的指揮下由「鳥海」、「衣笠」兩艘重巡再次炮擊亨德森機場,打了750發203毫米炮彈,炸死10名陸戰隊員。15日晚第5戰隊的「妙高」和「摩耶」兩艘重巡又轟出了813發,炸死9人。連著3晚砸場子,「仙人掌航空隊」只剩下7架P-39、11架SBD和9架野貓,短時間內幾乎喪失了瓜島的制空權。

但從戰略上看,這次史無前例的戰列艦炮擊機場行動幾乎沒有泛起什麼水花。日本人當時完全不知道亨德森機場的地盤已經被美國佬擴大了很多,除了原來的2條主跑道外,又在旁邊修建了一個稍小的戰鬥機專用機場。它在炮擊中損傷輕微,第二天一早就被用推土機和壓路機武裝到牙齒的「海蜂」修好投入使用了。

> 1942年9月15日,海蜂們正在機場上鋪設打孔鋼板

美國的後勤補給能力是遠超日本想像的,動用了運輸機、水上飛機供應艦、潛艇甚至巡邏艇等一切手段向瓜島運去急需的油料和彈藥,在整個瓜島作戰期間亨德森機場從來就沒有徹底停止運作過,飛機的數量也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

而日本人以為神勇的秘密武器三式彈在實戰中並不好用。一是燃燒彈雖然燒掉了大片草地但對跑道地基的破壞作用很小,二是對陸攻擊時換用的觸發引信很不敏感,撞擊在亨德森機場鬆軟的土地上往往變成啞彈。

> 土質鬆軟的亨德森機場

該引信研製成功後是在特魯克進行的實彈試驗,特魯克堅硬的珊瑚礁可以順利觸發引爆,所以日本人一直到戰後都不了解三式彈的這一缺陷。即使是對空射擊的老本行,它的表現也差強人意,無論是「長門」號、「武藏」號還是「大和」號用它對空射擊都沒取得什麼戰績。

最諷刺的是,三式對空彈最大的戰果反而可能是反艦!1943年6月8日中午12:10,「陸奧」號在吳港柱島錨地忽然發生大爆炸,重達360噸的三號炮塔被炸飛到艦橋的高度,艦體在瞬間折為兩段,前段立即翻覆,後段豎起在第二天凌晨沉沒。這起重大事故被日本官方一直隱瞞到戰後,調查結論也沒有公布,顯得非常神秘,有間諜破壞說,「潮」號驅逐艦深水炸彈跌落爆炸說等。但最大的可能性還是士兵在飯後吸菸時間違規在彈藥庫內抽菸,不慎點燃了非常不穩定的三式彈,引發殉爆,白白葬送了毫無戰績的老四「陸奧」號。

> 1941年時的「陸奧」號

我查了一下「陸奧」號的艦歷,它只到過索羅門群島以北水域進行戰鬥巡邏,並沒有進入過鐵底灣,所以也不指望它和「華盛頓」號能來個偶遇了。

十月份瓜島海空戰進入最高潮,4艘金剛型都參加了10月26日的聖克魯斯大海戰,但沒有任何戰果。當天來自「企業」號的4架「復仇者」魚雷轟炸機曾攻擊了「金剛」號,沒有命中。

11月13日和15日凌晨,「比睿」號和「霧島」號先後沉沒在鐵底灣,這期間「金剛」號和「榛名」號的第3戰隊在瓜島以北450公裡的Ontong Java環礁待命提供遠程支援,「霧島」號被擊沉後第3戰隊立即返回特魯克。

1943年1月30日,第3戰隊護衛「瑞鶴」、「瑞鳳」、「隼鷹」三艘航母前往索羅門群島北部水域執行K號作戰,掩護日軍進行了一場「敦刻爾克」式的完美大撤退,5天內分三次用驅逐艦成功從瓜撤出了10652人。瓜島戰事結束,日本在開戰後一年內的迅猛擴張步伐也在這座距離東京5400公裡遠的蠻荒海島上嘎然而止,開始轉進。

> 1942年底日本的最大擴張範圍

2月20日,「金剛」號回到佐世保,5個月的西南太平洋徵戰,4兄弟掛了2個。

2月27日到3月13日,「金剛」號入塢改裝,根據「比睿」號和「霧島」號的實戰教訓,在舵機附近增加了水泥防護層以保護脆弱的艉部;輪機艙的通風條件得到改善;安裝了柴油機驅動的緊急燃油泵和新的水密隔艙;拆除了6座炮廓炮,安裝了2座三聯裝25毫米高射炮。

4月18日,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在布幹維爾島上空被P-38擊落,這位著名賭徒最終賭上了自己的性命。

作為日本海軍中最大的親美派、哈佛畢業生,山本是海軍航空兵的堅定支持者,反BB黨。他曾強烈反對入侵東北、全面侵華戰爭和日本加入軸心國,也反對建造「大和」號和「武藏」號,認為是在浪費資源。

> 至今仍深藏在布幹維爾島叢林中的山本座機殘骸,他在空中已經被2發航空機槍子彈直接命中殞命,當日本搜索隊員發現飛機殘骸時仍保持著雙手扶持佩刀的坐姿。

接下來的整個1943年,「金剛」號有一半時間在本土訓練維修,另一半時間在特魯克待命。8月16日,「金剛」號在特魯克度過了自己的30歲生日。這一天它在港內戒備,而「武藏」號和「扶桑」號則前往埃尼威託克環礁對美軍進攻塔拉瓦做出反應,但沒有發生任何戰鬥。

> 血腥的塔拉瓦灘頭

這期間太平洋上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被日本炸沉的「約克城」號、「列剋星敦」號又化身為新建的埃塞克斯級回到舞臺上,還有源源不斷湧入的南達科他級、衣阿華級戰列艦和大批輕型航母,海軍決戰的1944年即將到來。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日本在一戰之前就建造了「扶桑」級無畏艦,一戰開始後又建造了「伊勢」級無畏艦、「長門」級戰列艦等多款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充分借鑑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將其滿載排水量設計為了3.2萬噸、4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大射擊仰角高達30度,適合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 積木裡的戰列艦:COBI積木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評測
    縱觀二戰德國海軍的作戰史,「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無疑是最具分量的組成部分之一。儘管在設計上存在幾乎不可彌補的各類缺陷,先天不足的沙恩還是隨著倉促上陣的德國海軍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在姊妹艦格奈森瑙早早退場之後,她葬身冰海的結局也為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活動幾乎劃上了最後的句點,其服役歷程幾乎就可以看作二戰德國海軍的命運縮影。
  • [模型新品]:美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為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中的第三艘。該艦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聲名大震。  這艘1944年6月l1日服役的戰列艦最初裝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49門各種口徑的副炮和高炮,還載有3架水上飛機。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拿騷級戰列艦由拿騷號、威斯伐倫號、萊茵蘭號和波森號組成,是德國對英國皇家海軍1906年下水的第一艘「全裝重型火炮」戰列艦無畏號的回應。這一級戰列艦的主炮呈獨一無二的六角形分布在甲板上。由於她們沿用三脹式發動機,而不是更強勁的渦輪發動機,因此,比同時代的英軍戰列艦航速更慢。她們在德國艦隊入役後,所有4艦都被分配入第一戰列分艦隊第二支隊服役。
  • 戰艦世界|戰列艦標準血量單位的定義者-奧匈帝國聯合力量號戰列艦
    以下是一篇對奧匈帝國戰列艦聯合力量的測評,一艘懸掛著泛歐旗幟的五級戰列艦。這艘艦艇是WarGaming提供給我進行測評的船隻,我沒有為此話費任何費用。 (譯者註:A,B是指艦首部分的兩座主炮,X和Y是指艦尾部分的兩座主炮) 副炮:12門150mm火炮,沿艦體兩側布置。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1811年3月13日,在利薩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霍斯特上校率領的4艘戰艦的艦隊被數量兩倍於己的法國艦隊包圍,危急關頭,霍斯特在旗艦上打出旗語「記住納爾遜」,英國海軍官兵立刻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打垮了法國艦隊;1905年,已經是特拉法爾加海戰後的100年,在英國留學並且非常崇拜納爾遜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命令他的旗艦三笠號戰列艦升起當年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曾經升起的Z字旗,指揮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打敗實力比自己高出一籌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見證這歷史一幕的美國軍艦,即著名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於1944年建成,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4艘,舷號為BB-63。密蘇裡號戰列艦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強大的動力裝置。它的動力裝置由8座重油水管鍋爐和4組通用電氣電力式齒輪傳動型蒸汽輪機組成,總功率達到了15.6萬千瓦。
  • 拼酷新品諜報:P096-S 密蘇裡號戰列艦
    第一章 模型外觀   密蘇裡號戰列艦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它是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更是見證了二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並且被作為戰後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迄今為止,拼酷創作了許多軍事題材的作品,而這一次與密蘇裡號戰列艦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花火?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感受這款模型帶來的視覺震撼!
  • 戰艦世界:六級排位賽推薦——戰列艦
    實際上,五級作為戰艦世界分水嶺的一個等級,擁有眾多的所謂「神船」,如十月革命、金剛、凱撒、轟鳴等,但到了六級,某些戰艦在同等級中表現極其突出的情況稍有緩解,話題回到這一次的排位賽,如果你是從國服轉移到直營服的玩家,在這一次RANK中,等級要求是六級,很照顧新來的玩家。而這次排位賽的獎勵依舊豐厚,在達到R1後,會獲得鋼鐵和金幣獎勵。
  • 納爾遜級戰列艦:世界最大號的「淺水重炮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型戰列艦。同級艦兩艘,首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納爾遜(1758~1805)命名。第二艘為羅德尼號(HMS Rodney),以英國海軍上將喬治·布裡奇斯·羅德尼(1719~1792)命名。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1793年,著名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所乘坐的最大一艘艦船,就是裝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戰列艦。為了展示英國海軍的實力,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裝有110門炮的君主號戰列艦模型——那不但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清朝所有艦船火力之和,都比不上這艘君主號戰列艦。
  • 德意志海軍無畏艦的鼻祖——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其設計方案是沿用以前德國戰列艦使用的280毫米主炮,副炮安裝於炮廓內。之所以採用這種保守思維外,除了德國海軍一貫的保守思維外,還與德國海軍情報部門獲得的英國無畏艦的不實情報有關。「無畏」號下水後,德國不得不將原先的設計全盤推翻。1906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了建造2艘戰列艦的預算,並下令立即開工,月底德國海軍正式下達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命令。
  • 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約翰·利奇海軍上校
    1941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被日本轟炸機擊沉。和她一起沉沒的幾百個人中,有她的船長約翰·利奇。作為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長,利奇曾與可怕的困難作過鬥爭,並最終以勇氣和冷靜,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他體現了最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皇家海軍的最高傳統」。
  • 戰列艦、高速戰列艦、重巡、戰巡有啥區別?它們是如何發展的?
    二戰時戰列艦發展到巔峰,「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口徑達到460毫米,裝甲最厚處600多毫米,炮彈重1.5噸,一發出去絕對山崩地裂。▲「大和」號戰列艦20世紀早期的戰列艦速度慢後來燃油鍋爐動力提升,戰列艦航速提升到30節左右,成為高速戰列艦。如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航速33節,已經與巡洋艦相差不多了。二戰後,隨著航母、航空兵興起,戰列艦完成歷史使命,逐漸消失了。二、巡洋艦。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裝備3座三聯裝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號稱魔法妹控7,火力彪悍,武德充沛。依阿華級戰列艦共建成4艘,分別是依阿華號( 舷號BB-61)、新澤西號(舷號BB-62),密蘇裡號(舷號BB-63)、威斯康星號( 舷號BB-64),於1940年~1944年陸續服役。
  • 《星際爭霸2》戰列巡航艦怎麼樣 戰列巡航艦詳解
    導 讀 星際爭霸2這款遊戲中是有很多的角色供玩家們選擇,戰列巡航艦在人族中是一個高攻擊力伴隨著強力的支援的兵種,很家尤其是新手玩家可能不知道,那麼在遊戲中戰列巡航艦有什麼能力
  • 獨家盤點:二戰十大戰列艦排名[圖](六)
    在隨後的4年內,2號艦「讓-巴爾」號和3號艦「克萊蒙梭」號相繼開工。黎塞留是法國中世紀著名的紅衣大主教。法國計劃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級戰列艦,隨後再建造3艘黎塞留級的改進型,到40年代中期,整個造艦計劃完成時,法國將擁有8艘較新的戰列艦與義大利和德國海軍的同類戰艦對抗。
  • 一度聞名世界的超級戰艦 歷史意義不可估量的密蘇裡號戰列艦
    在1945年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主甲板上舉行,本來就小有名氣的密蘇裡號,因為這歷史性的一刻而留名青史。密蘇裡號戰列艦全艦長達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成為有史以來艦體最長的戰列艦。
  • 名字很霸氣、戰果很一般的戰列艦,太平洋戰場上的日本四大金剛
    1911年3月,日本內閣通過了海軍的提案,決定撥款建造戰列艦4艘,在英國建造的首艦命名為「金剛」號,國內仿製的「比睿」、「榛名」、「霧島」。這四艘就是「金剛」級戰列艦,該級艦滿載排水量35560噸,最大航速30節,主要有四座8門356毫米主炮、16門152毫米副炮、8門127毫米高射炮,以及眾多的25mm機關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