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被日本轟炸機擊沉。和她一起沉沒的幾百個人中,有她的船長約翰·利奇。作為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長,利奇曾與可怕的困難作過鬥爭,並最終以勇氣和冷靜,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他體現了最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皇家海軍的最高傳統」。
讓我們一起回顧約翰·利奇的一生。
早年生活
約翰·卡特羅爾·利奇( Jonh·Catterall·Leach)1894年9月1日出生於英國,是查爾斯·羅斯韋爾·利奇的兒子。1907年5月15日,利奇加入英國皇家海軍,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和不列尼亞顛皇家海軍學院(亦稱「達特茅斯海軍學院」)接受教育。
個人生活
1916年,利奇與R·H·李的獨生女兒伊芙琳·伯瑞爾·李(Evelyn·Burrell·Lee)結婚,他們共育有三個兒子。其中第三個兒子亨利·康耶斯·利奇(1923.11.18—2011.4.26)是英國海軍元帥,他是弗蘭克島海戰期間的英國第一海務大臣。亨利·利奇曾在新加坡任職,就在1941年12月8日,約翰·利奇犧牲的前兩天晚上,利奇父子一起喝了杜松子酒,並且去遊泳了。
海軍生涯
1912年1月15日,利奇成為一名海軍軍官候補生,並於1914年5月15日晉升海軍少尉,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務於歐洲戰場。在一戰期間,利奇分別於1914年12月30日和1915年12月15日晉升中尉和上尉。
1923年3月—8月,利奇在樸茨茅斯炮兵學校學習。1923年9月—1925年1月,利奇分別擔任加爾各答號巡洋艦槍炮官和北美西印度群島站的艦隊槍炮官,任職期間於1923年12月15日晉升海軍少校。1925年9月15日—1926年5月,利奇在英國皇家海軍格林威治學院進行課程。
1926年7月13日,利奇被任命為聲望號戰列巡洋艦擔任槍炮官。1927年聲望號開始環球旅行,在約克公爵夫婦訪問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期間,利奇於1927年6月27日被授予皇家維多利亞勳章(MOV)。1928年6月份他離開了聲望號,同年12月31日晉升海軍中校。
從1929年1月21日,利奇在坎布裡學院進行課程,到八月份結束。1930年4月—1932年1月,利奇在英國皇家海軍格林威治職員學院任職。
1932年5月8日,利奇調到地中海艦隊擔任皇家橡樹號戰列艦副艦長。1933年12月31日晉升海軍上校,次年1月份離開了皇家橡樹號。1934年3月—1936年2月,利奇擔任海軍訓練部及海軍參謀部副主任。
1936年5月—1938年10月,利奇擔任坎伯蘭號重巡洋艦艦長。當時坎伯蘭號隨第五巡洋艦中隊在中國站服役。1939年5月被任命為利奇海軍軍械部總監,並一直幹到二戰爆發。1941年2月15日,他被任命為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
在5月24日在丹麥海峽海戰中,霍蘭德海軍中將誤將德國的領艦歐根親王號誤判為俾斯麥號,他下令瞄準德國領艦。然而利奇很快就發現這個錯誤,他下令讓威爾斯親王號瞄準德國尾艦。
在戰鬥中胡德號被俾斯麥號擊沉,威爾斯親王號也遭到了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的炮火打擊,最致命的是一發380mm穿甲彈擊穿了威爾斯親王號的羅經艦橋,雖然沒有爆炸,但是撞擊產生的碎片殺傷了大多數人員,幸運的是利奇毫髮無損。由於威爾斯親王號的四聯裝主炮彈鏈卡殼,無法做出有效還擊,利奇於6:09分下令撤離。
威爾斯親王號受了重傷,但是她的一發穿甲彈打穿了俾斯麥號前燃料箱並使其喪失了大部分燃料,這也迫使俾斯麥號前往法國修理。
撤離戰鬥之後,利奇用無線電通知諾福克號,說胡德號已經沉沒,然後在俾斯麥號以東大約15至17英裡處加入諾福克號,一起追擊俾斯麥號,18:16,薩福克在22000碼處發現了俾斯麥號。威爾斯親王隨後在30300碼的極端射程向俾斯麥開火,她發射了但由於射程太遠無一命中。5月25日當地時間凌晨1點31分威爾斯親王號再次與俾斯麥號交火,但隨後不久即停止戰鬥。12小時之後,由於航速低於俾斯麥號以及燃料不足,威爾斯親王號被迫返航並在船廠進行了為期6周的修理。
戰鬥結束後,邱吉爾和第一海務大臣達德利·龐德爵士認為利奇在友艦胡德號被擊沉後決定撤出戰鬥,以及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的指揮官弗裡德裡希·沃克-維克海軍少將中斷與德艦的戰鬥是失職行為,要將兩人送軍事法庭審判。但是本土艦隊司令約翰·託維拒絕向利奇和沃克·沃克提出軍事訴訟,龐德發生了爭吵。託維說,他們在當時的情況下的決定是正確的。託維聲稱,如果沃克-維克和利奇受審,他將辭職並以「被告的朋友」和辯方證人的身份出現在任何軍事法庭上。此事不了了之。儘管如此,利奇還是在10月14日因為俾斯麥號行動被授予戰時傑出服務勳章(DSO)
1941年8月,威爾斯親王號搭載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吉爾穿越大西洋到達加拿大紐芬蘭島的阿金夏海軍基地與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於8月12日會面。這次會面籤署了《美國總統與英國首相聯合宣言》,即眾所周知的《大西洋憲章》。在搭載邱吉爾回國之後,她被派往地中海執行護航任務,並在9月27日的任務中擊落了幾架德國戰機。
1941年的下半年,日本南侵東南亞的局勢日益危險。作為遏制日本南下的威懾力量,也根據大西洋憲章的要求,英國海軍派出了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不撓號航空母艦以及4艘驅逐艦組成的Z艦隊,在艦隊司令湯姆菲利普斯的率領下開赴遠東。但"不撓"號在牙買加試航時觸礁擱淺需要修理,無法加入Z艦隊。
但是日本在12月8日日本同時進行了偷襲珍珠港和入侵東南亞的軍事行動。菲利普中將下令威爾斯親王號與反擊號以及4艘驅逐艦截擊日本的登陸艦隊。12月9日,Z艦隊被日機發現,Z艦隊處於日本海軍陸基航空兵的攻擊範圍內,又缺乏空中掩護和支援。隨後在12月10日法屬印度支那的日軍海軍第22航空戰隊,在關丹東南70英裡發現Z艦隊,隨即對Z艦隊發起進攻。
在第二波空襲時,威爾斯親王號被一發魚雷打中渦輪主機連接螺選槳大軸的艙間,魚雷造成的爆炸與震波讓艦體大量進水,方向舵全毀;浸水同時讓艦內發電機停機,因此艦尾4具雙聯裝5.25英寸高平兩用炮的動力來源中斷,無法迎擊空中威脅。約翰·利奇和菲利普斯爬上露天艦橋,一邊指揮作戰,一邊鼓舞士氣。
第三波攻擊時,舵機失靈的威爾斯親王號被兩發魚雷命中了德國空襲時炸傷的左舷部分,這一部分一直未得到完全的修復;最後,威爾斯親王號在遭受6發魚雷和1顆炸彈的打擊後,逐漸下沉。14:15,絕望中的菲利普斯發出了最後一道命令:「全體艦員給救生衣吹氣。」
面對一群苦苦懇求他離艦的參謀和水兵,菲利普斯平靜地說了聲「不,謝謝諸位。」人們聽見利奇艦長在高喊,「再見了,感謝你們,祝你們幸運,願上帝保佑你們。」那些倖存的官兵眼含熱淚,一邊默默離艦,一邊向他們的艦隊司令和艦長行最後的注目禮。
14:50,威爾斯親王號撐不住了。艦首高高翹起,尾部突然下沉,附近水面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漩渦,吸力之大竟然將15米外一位軍官的救生衣也撕掉了,這個漩渦裡的無數英軍官兵中也包括艦隊司令菲利普斯和平時總是面帶微笑的利奇艦長。威爾斯親王號最終沉沒於北緯3度33分36秒,東經104度28分42秒。在沉沒後不久,人們看到利奇的屍體漂浮在水中……
威爾斯親王號沉沒後,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訃告中寫道:「這次行動的倖存者們記得一個孤苦伶仃的海軍軍官候補生在尋找他的父親——這次行動的遇難者之一。就在兩天前的晚上,利奇和他父親一起喝了杜松子酒,並且去遊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