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約翰·利奇海軍上校

2020-12-06 基納漢

1941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被日本轟炸機擊沉。和她一起沉沒的幾百個人中,有她的船長約翰·利奇。作為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長,利奇曾與可怕的困難作過鬥爭,並最終以勇氣和冷靜,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他體現了最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皇家海軍的最高傳統」。

讓我們一起回顧約翰·利奇的一生。

約翰·利奇上校

早年生活

約翰·卡特羅爾·利奇( Jonh·Catterall·Leach)1894年9月1日出生於英國,是查爾斯·羅斯韋爾·利奇的兒子。1907年5月15日,利奇加入英國皇家海軍,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和不列尼亞顛皇家海軍學院(亦稱「達特茅斯海軍學院」)接受教育。

個人生活

1916年,利奇與R·H·李的獨生女兒伊芙琳·伯瑞爾·李(Evelyn·Burrell·Lee)結婚,他們共育有三個兒子。其中第三個兒子亨利·康耶斯·利奇(1923.11.18—2011.4.26)是英國海軍元帥,他是弗蘭克島海戰期間的英國第一海務大臣。亨利·利奇曾在新加坡任職,就在1941年12月8日,約翰·利奇犧牲的前兩天晚上,利奇父子一起喝了杜松子酒,並且去遊泳了。

海軍生涯

1912年1月15日,利奇成為一名海軍軍官候補生,並於1914年5月15日晉升海軍少尉,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務於歐洲戰場。在一戰期間,利奇分別於1914年12月30日和1915年12月15日晉升中尉和上尉。

1923年3月—8月,利奇在樸茨茅斯炮兵學校學習。1923年9月—1925年1月,利奇分別擔任加爾各答號巡洋艦槍炮官和北美西印度群島站的艦隊槍炮官,任職期間於1923年12月15日晉升海軍少校。1925年9月15日—1926年5月,利奇在英國皇家海軍格林威治學院進行課程。

1926年7月13日,利奇被任命為聲望號戰列巡洋艦擔任槍炮官。1927年聲望號開始環球旅行,在約克公爵夫婦訪問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期間,利奇於1927年6月27日被授予皇家維多利亞勳章(MOV)。1928年6月份他離開了聲望號,同年12月31日晉升海軍中校。

從1929年1月21日,利奇在坎布裡學院進行課程,到八月份結束。1930年4月—1932年1月,利奇在英國皇家海軍格林威治職員學院任職。

1932年5月8日,利奇調到地中海艦隊擔任皇家橡樹號戰列艦副艦長。1933年12月31日晉升海軍上校,次年1月份離開了皇家橡樹號。1934年3月—1936年2月,利奇擔任海軍訓練部及海軍參謀部副主任。

1936年5月—1938年10月,利奇擔任坎伯蘭號重巡洋艦艦長。當時坎伯蘭號隨第五巡洋艦中隊在中國站服役。1939年5月被任命為利奇海軍軍械部總監,並一直幹到二戰爆發。1941年2月15日,他被任命為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

在5月24日在丹麥海峽海戰中,霍蘭德海軍中將誤將德國的領艦歐根親王號誤判為俾斯麥號,他下令瞄準德國領艦。然而利奇很快就發現這個錯誤,他下令讓威爾斯親王號瞄準德國尾艦。

在戰鬥中胡德號被俾斯麥號擊沉,威爾斯親王號也遭到了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的炮火打擊,最致命的是一發380mm穿甲彈擊穿了威爾斯親王號的羅經艦橋,雖然沒有爆炸,但是撞擊產生的碎片殺傷了大多數人員,幸運的是利奇毫髮無損。由於威爾斯親王號的四聯裝主炮彈鏈卡殼,無法做出有效還擊,利奇於6:09分下令撤離。

威爾斯親王號受了重傷,但是她的一發穿甲彈打穿了俾斯麥號前燃料箱並使其喪失了大部分燃料,這也迫使俾斯麥號前往法國修理。

威爾斯親王號中彈示意圖。
羅經艦橋右側,15英寸穿甲彈入口

撤離戰鬥之後,利奇用無線電通知諾福克號,說胡德號已經沉沒,然後在俾斯麥號以東大約15至17英裡處加入諾福克號,一起追擊俾斯麥號,18:16,薩福克在22000碼處發現了俾斯麥號。威爾斯親王隨後在30300碼的極端射程向俾斯麥開火,她發射了但由於射程太遠無一命中。5月25日當地時間凌晨1點31分威爾斯親王號再次與俾斯麥號交火,但隨後不久即停止戰鬥。12小時之後,由於航速低於俾斯麥號以及燃料不足,威爾斯親王號被迫返航並在船廠進行了為期6周的修理。

戰鬥結束後,邱吉爾和第一海務大臣達德利·龐德爵士認為利奇在友艦胡德號被擊沉後決定撤出戰鬥,以及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的指揮官弗裡德裡希·沃克-維克海軍少將中斷與德艦的戰鬥是失職行為,要將兩人送軍事法庭審判。但是本土艦隊司令約翰·託維拒絕向利奇和沃克·沃克提出軍事訴訟,龐德發生了爭吵。託維說,他們在當時的情況下的決定是正確的。託維聲稱,如果沃克-維克和利奇受審,他將辭職並以「被告的朋友」和辯方證人的身份出現在任何軍事法庭上。此事不了了之。儘管如此,利奇還是在10月14日因為俾斯麥號行動被授予戰時傑出服務勳章(DSO)

約翰·託維與約翰·利奇在威爾斯親王號上

1941年8月,威爾斯親王號搭載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吉爾穿越大西洋到達加拿大紐芬蘭島的阿金夏海軍基地與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於8月12日會面。這次會面籤署了《美國總統與英國首相聯合宣言》,即眾所周知的《大西洋憲章》。在搭載邱吉爾回國之後,她被派往地中海執行護航任務,並在9月27日的任務中擊落了幾架德國戰機。

1941年的下半年,日本南侵東南亞的局勢日益危險。作為遏制日本南下的威懾力量,也根據大西洋憲章的要求,英國海軍派出了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不撓號航空母艦以及4艘驅逐艦組成的Z艦隊,在艦隊司令湯姆菲利普斯的率領下開赴遠東。但"不撓"號在牙買加試航時觸礁擱淺需要修理,無法加入Z艦隊。

但是日本在12月8日日本同時進行了偷襲珍珠港和入侵東南亞的軍事行動。菲利普中將下令威爾斯親王號與反擊號以及4艘驅逐艦截擊日本的登陸艦隊。12月9日,Z艦隊被日機發現,Z艦隊處於日本海軍陸基航空兵的攻擊範圍內,又缺乏空中掩護和支援。隨後在12月10日法屬印度支那的日軍海軍第22航空戰隊,在關丹東南70英裡發現Z艦隊,隨即對Z艦隊發起進攻。

海戰中的反擊號和威爾斯親王號

在第二波空襲時,威爾斯親王號被一發魚雷打中渦輪主機連接螺選槳大軸的艙間,魚雷造成的爆炸與震波讓艦體大量進水,方向舵全毀;浸水同時讓艦內發電機停機,因此艦尾4具雙聯裝5.25英寸高平兩用炮的動力來源中斷,無法迎擊空中威脅。約翰·利奇和菲利普斯爬上露天艦橋,一邊指揮作戰,一邊鼓舞士氣。

第三波攻擊時,舵機失靈的威爾斯親王號被兩發魚雷命中了德國空襲時炸傷的左舷部分,這一部分一直未得到完全的修復;最後,威爾斯親王號在遭受6發魚雷和1顆炸彈的打擊後,逐漸下沉。14:15,絕望中的菲利普斯發出了最後一道命令:「全體艦員給救生衣吹氣。」

面對一群苦苦懇求他離艦的參謀和水兵,菲利普斯平靜地說了聲「不,謝謝諸位。」人們聽見利奇艦長在高喊,「再見了,感謝你們,祝你們幸運,願上帝保佑你們。」那些倖存的官兵眼含熱淚,一邊默默離艦,一邊向他們的艦隊司令和艦長行最後的注目禮。

14:50,威爾斯親王號撐不住了。艦首高高翹起,尾部突然下沉,附近水面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漩渦,吸力之大竟然將15米外一位軍官的救生衣也撕掉了,這個漩渦裡的無數英軍官兵中也包括艦隊司令菲利普斯和平時總是面帶微笑的利奇艦長。威爾斯親王號最終沉沒於北緯3度33分36秒,東經104度28分42秒。在沉沒後不久,人們看到利奇的屍體漂浮在水中……

威爾斯親王號沉沒後,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訃告中寫道:「這次行動的倖存者們記得一個孤苦伶仃的海軍軍官候補生在尋找他的父親——這次行動的遇難者之一。就在兩天前的晚上,利奇和他父親一起喝了杜松子酒,並且去遊泳了。」

相關焦點

  • 300噸彈藥被引爆,導致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葬身海底
    來源: 與健身說hello 舉報   導讀:1941年5月,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駛出法國港口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四艘,實際建成了兩艘,首艦大和號,二號艦武藏號。1942年2月12日,「大和」號接替「長門」號戰列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海軍對它的期望值很大,認為憑藉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下,「大和」號幾乎無所作為。
  • 「不死之艦」是如何煉成的?二戰「歐根親王」號重巡的傳奇經歷
    二戰海軍歷史上,有一些極其幸運和不幸的「邪性」軍艦,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比如幸運的舊日本海軍「雪風」、「時雨」兩大祥瑞;美軍打滿全場勞苦功高的CV-6「企業」號航母等等。不幸的有首航17小時被擊沉的日本信濃號航母;被數十枚魚雷、炸彈痛揍的大和、武藏戰列艦;以及被幾十艘英軍戰艦圍毆的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等等。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14:15,伊-65號潛艇報告發現英國艦隊,航向北北西,航速14節。這正是湯姆·菲利普斯上將率領的Z艦隊,編成為半年前剛和「俾斯麥」號交過手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四艘驅逐艦。它們在一個星期前才剛剛經過2萬7千公裡的長途跋涉從本土抵達新加坡,原本希望用自己的大艦巨炮對日本進行戰略威懾,阻止戰爭的爆發。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1777年4月納爾遜獲委任為海軍少尉,隨海軍上校威廉·洛克爾的巡防艦洛斯託夫特號,前往牙買加,在此期間,納爾遜和洛克爾成為了好友,學到許多海軍戰術和海軍軍事技能,納爾遜在後來的回憶中說洛克爾就是他的啟蒙老師;由於表現優異,1779年6月年僅21歲的納爾遜獲擢升為海軍上校,並獲委任巡防艦欣欽布魯克號的船長。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由於受到1919年籤的《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海軍在一戰後僅保留了8艘舊戰列艦用於訓練及自衛,相關後續艦必須在老艦下水20年後才可開工建造,且新艦最大排水量不得超過1016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1935年德國宣布廢除宣布禁止其發展新型軍艦的《凡爾賽合約》,由此開始了一條軍事擴張的道路。
  • 舊日本海軍高雄號重巡洋艦被英國袖珍潛艇擊沉記
    1945年7月,在新加坡北部的柔佛海峽日海軍基地內,躺著受傷後剛修復的日本重巡洋艦高雄號。曾經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的日軍趕出新加坡的英國人,此時發現報仇時機已到… 為了襲擊高雄號,英海軍派出冥河號潛艇及袖珍潛艇Xe-3號。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這都是一戰前德國戰列艦 性能先進 因戰敗結局很悲慘
    拿騷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的首級無畏艦,它的出現,是德國對英國無畏號引入全重型火炮概念的回應。該級艦共建造四艘,分別為拿騷號、萊茵蘭號、波森號和威斯伐倫號。這4艘艦,於1907年中期陸續開始建造,於1909年至1910年陸續服役。拿騷級戰列艦長為146.1米,寬為26.9米、吃水深度為8.9米,滿載排水量為21000噸,最高航速20.2節。
  • 一度聞名世界的超級戰艦 歷史意義不可估量的密蘇裡號戰列艦
    在1945年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主甲板上舉行,本來就小有名氣的密蘇裡號,因為這歷史性的一刻而留名青史。密蘇裡號戰列艦全艦長達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成為有史以來艦體最長的戰列艦。
  • 納爾遜級戰列艦:世界最大號的「淺水重炮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型戰列艦。同級艦兩艘,首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納爾遜(1758~1805)命名。第二艘為羅德尼號(HMS Rodney),以英國海軍上將喬治·布裡奇斯·羅德尼(1719~1792)命名。
  • 德意志海軍無畏艦的鼻祖——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1906年2月10日,英國樸斯茅斯海軍造船廠,一個巨大的船體下水,它就是英國在吸取了對馬海戰與美國提出的「全裝重型火炮」的經驗後,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無畏」號。「無畏」號的出現,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以追趕英國海軍為目標的德國。這意味著德國在過去的努力和心血幾乎全部付之一炬。
  •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和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對空性能比較
    俾斯麥級戰列艦一、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英國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共建造艦5艘:喬治五世國王號、威爾斯親王號
  • 參加環太軍演中國海軍官兵參觀密蘇裡號戰列艦
    記取戰爭教訓 和平才有希望——中國海軍官兵參觀「密蘇裡」號戰列艦見聞■本報記者 李開強 特約記者 曾行賤 通訊員 徐 清夏日的珍珠港風光旖旎,停靠在福特島碼頭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引人注目。「密蘇裡」號於1944年服役,1992年退役。
  • [模型新品]:美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為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中的第三艘。該艦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聲名大震。  這艘1944年6月l1日服役的戰列艦最初裝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49門各種口徑的副炮和高炮,還載有3架水上飛機。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拿騷級戰列艦由拿騷號、威斯伐倫號、萊茵蘭號和波森號組成,是德國對英國皇家海軍1906年下水的第一艘「全裝重型火炮」戰列艦無畏號的回應。這一級戰列艦的主炮呈獨一無二的六角形分布在甲板上。由於她們沿用三脹式發動機,而不是更強勁的渦輪發動機,因此,比同時代的英軍戰列艦航速更慢。她們在德國艦隊入役後,所有4艦都被分配入第一戰列分艦隊第二支隊服役。
  • 積木裡的戰列艦:COBI積木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評測
    縱觀二戰德國海軍的作戰史,「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無疑是最具分量的組成部分之一。儘管在設計上存在幾乎不可彌補的各類缺陷,先天不足的沙恩還是隨著倉促上陣的德國海軍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在姊妹艦格奈森瑙早早退場之後,她葬身冰海的結局也為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活動幾乎劃上了最後的句點,其服役歷程幾乎就可以看作二戰德國海軍的命運縮影。
  • 中國海軍鄭和號訓練艦訪問美國
    這是鄭和號訓練艦自1989年後第二次訪夏威夷。  當地時間上午9時,鄭和艦緩緩駛入夏威夷珍珠港。美海軍中太平洋水面部隊參謀長艾瑞克·威蘭曼上校、珍珠港西卡姆聯合基地司令小斯坦利·基弗上校、喬辛號巡洋艦艦長凱文·布蘭德上校、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吳璽公使、國防武官徐南烽少將、中國駐洛杉磯領事館孫魯山副總領事等官員及美海軍官兵代表、華人華僑到碼頭迎接。
  • 拼酷新品諜報:P096-S 密蘇裡號戰列艦
    第一章 模型外觀   密蘇裡號戰列艦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它是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更是見證了二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並且被作為戰後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真實的密蘇裡號艦長達到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是當時艦體最長的戰列艦。並且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航速,搭載更大功率的動力裝置,在平常狀態僅需4具鍋爐便可達到27節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