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環太軍演中國海軍官兵參觀密蘇裡號戰列艦

2021-01-11 參考消息

記取戰爭教訓 和平才有希望

——中國海軍官兵參觀「密蘇裡」號戰列艦見聞

■本報記者 李開強 特約記者 曾行賤 通訊員 徐 清

夏日的珍珠港風光旖旎,停靠在福特島碼頭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引人注目。

「密蘇裡」號於1944年服役,1992年退役。在二戰中,它參加了硫磺島、衝繩島等戰役。目前,這艘軍艦已作為紀念館供人們參觀。

當地時間7月8日9時許,正在美國夏威夷參加「環太平洋-2016」演習的中國海軍官兵登上「密蘇裡」號。對中國軍人而言,這艘戰艦有特別的意義——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就在這艘艦上。

在甲板上,看著當年籤字的現場照片、投降書,撫摸紀念圓盤、欄杆等實物,聆聽解說員講述當年的故事,往日的情形浮現眼前。

「二戰期間,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環太平洋-2016」演習中國海軍參演編隊預備指揮所指揮員汪曉勇說:「能戰方可止戰。愛好和平的中國海軍軍人必須牢記強軍使命,在建設強大海軍的徵程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密蘇裡」號不遠處的海底,沉睡著另外一艘巨艦——「亞利桑那」號。在珍珠港事件中,「亞利桑那」號和戰艦上的近千名美國軍人葬身海底。如今,在它沉沒的水域,一座白色的船形紀念館矗立在海面上,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來之不易。

在「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中國海軍官兵們用目光觸碰歷史,用心靈感悟和平。「銘記歷史,是為了不讓戰爭悲劇重演。世界需要和平,更需要維護和平的力量,中國海軍就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參觀過程中,「環太平洋-2016」演習中國海軍參演編隊預備指揮所政委張立松感慨地說。

(本報夏威夷7月8日電)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中國海軍艦艇參加環太軍演 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
    (原標題:參加環太軍演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中新社太平洋6月25日電當地時間24日上午11時,即北京時間25日上午7時,參加「環太平洋-2016」軍事演習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西半球,繼續向美國夏威夷珍珠港航渡。
  • 「環太平洋2016」演習展示中國海軍專業、開放和自信
    編隊起航之際,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指揮員、東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副支隊長王社強。  記者:繼2014年首次參加環太演習後,中國再次派出艦艇編隊參加由美國主導的此項軍演,這對構建中美新型軍事關係、展示我軍形象有何意義?
  • 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約翰·利奇海軍上校
    1941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被日本轟炸機擊沉。和她一起沉沒的幾百個人中,有她的船長約翰·利奇。作為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長,利奇曾與可怕的困難作過鬥爭,並最終以勇氣和冷靜,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他體現了最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皇家海軍的最高傳統」。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1931年侵佔了中國東三省接著又在1932年發動進攻上海,種種跡象都表明了日本有全面吞併中國的跡象。由於受到1919年籤的《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海軍在一戰後僅保留了8艘舊戰列艦用於訓練及自衛,相關後續艦必須在老艦下水20年後才可開工建造,且新艦最大排水量不得超過1016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1935年德國宣布廢除宣布禁止其發展新型軍艦的《凡爾賽合約》,由此開始了一條軍事擴張的道路。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拿騷級戰列艦由拿騷號、威斯伐倫號、萊茵蘭號和波森號組成,是德國對英國皇家海軍1906年下水的第一艘「全裝重型火炮」戰列艦無畏號的回應。這一級戰列艦的主炮呈獨一無二的六角形分布在甲板上。由於她們沿用三脹式發動機,而不是更強勁的渦輪發動機,因此,比同時代的英軍戰列艦航速更慢。她們在德國艦隊入役後,所有4艦都被分配入第一戰列分艦隊第二支隊服役。
  • 南半球強國對美國說不,退出環太軍演,大批急需物資運向我國
    近期,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夏威夷海域展開了大規模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邀請了26個國家參加演習,在演習之前,美軍取消了對中國海軍的邀請,又邀請了越南海軍進行替代,然而就在美軍躊躇滿志準備開始演習之時,突然有一個國家主動退出環太軍演,這個國家就是南半球的頭號強國巴西,巴西海軍表示,由於
  • 積木裡的戰列艦:COBI積木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評測
    縱觀二戰德國海軍的作戰史,「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無疑是最具分量的組成部分之一。儘管在設計上存在幾乎不可彌補的各類缺陷,先天不足的沙恩還是隨著倉促上陣的德國海軍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在姊妹艦格奈森瑙早早退場之後,她葬身冰海的結局也為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活動幾乎劃上了最後的句點,其服役歷程幾乎就可以看作二戰德國海軍的命運縮影。
  • 一度聞名世界的超級戰艦 歷史意義不可估量的密蘇裡號戰列艦
    作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出軍隊的戰列艦,這一艘不同凡響的密蘇裡號有著屬於它的輝煌和榮耀。這艘建造于于1944年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密蘇裡號戰列艦在一般狀態下的速度可以達到27節,全功率下航速也高達33節!,可以說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其續航距離16600海裡。密蘇裡號主炮採用了輕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裝備3座三聯裝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轉部分重1730噸,艦艏方向呈背負式布置兩座,艦艉方向布置一座。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1811年3月13日,在利薩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霍斯特上校率領的4艘戰艦的艦隊被數量兩倍於己的法國艦隊包圍,危急關頭,霍斯特在旗艦上打出旗語「記住納爾遜」,英國海軍官兵立刻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打垮了法國艦隊;1905年,已經是特拉法爾加海戰後的100年,在英國留學並且非常崇拜納爾遜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命令他的旗艦三笠號戰列艦升起當年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曾經升起的Z字旗,指揮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打敗實力比自己高出一籌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
  • 德意志海軍無畏艦的鼻祖——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1906年2月10日,英國樸斯茅斯海軍造船廠,一個巨大的船體下水,它就是英國在吸取了對馬海戰與美國提出的「全裝重型火炮」的經驗後,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無畏」號。「無畏」號的出現,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以追趕英國海軍為目標的德國。這意味著德國在過去的努力和心血幾乎全部付之一炬。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隨後,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籤字。見證這歷史一幕的美國軍艦,即著名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於1944年建成,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4艘,舷號為BB-63。
  • 納爾遜級戰列艦:世界最大號的「淺水重炮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型戰列艦。同級艦兩艘,首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納爾遜(1758~1805)命名。第二艘為羅德尼號(HMS Rodney),以英國海軍上將喬治·布裡奇斯·羅德尼(1719~1792)命名。
  • [模型新品]:美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為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中的第三艘。該艦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聲名大震。  這艘1944年6月l1日服役的戰列艦最初裝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49門各種口徑的副炮和高炮,還載有3架水上飛機。
  • 疫情背景下,9000軍人參加「金色眼鏡蛇—2020」聯合軍演到底做了啥
    美軍還向演習投入64架戰鬥機,包括6架首次參演的F-35隱形戰鬥機,以及美國海軍遠徵大隊的準航母「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和「綠灣」號船塢登陸艦……顯然,美國希望藉此機會向泰國和其他東協國家展示自己的軍事實力,同時提高複雜條件下準兩棲攻擊艦和F-35隱形戰鬥機的指揮協調與聯合作戰能力。
  • 美軍聯合20餘國將在環太平洋軍演,我國做出強勢回應
    美國近來時常在中國海域自由航行,經我國屢次警告後,依舊置若無睹。而且美國還準備8月份在夏威夷附近聯合20餘國進行軍演,中國不在邀請之列,俗話說「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國決定今年夏天單獨進行海上軍事演習,以此作為回應。
  • 日本海軍陽炎型八番艦,號稱友軍毀滅者的祥瑞,雪風號驅逐艦
    在日本聯合艦隊中非常出名的軍艦是大和號戰列艦嗎?是赤城號航母嗎?還是裝母信濃號?其實都不是,日本聯合艦隊最出名的軍艦其實是雪風號驅逐艦,只要是雪風參與護航的艦艇必然沉沒,參加的戰鬥必然損失慘重,連日本海軍官兵們都畏懼於雪風號的「祥瑞」,稱呼其為「死神」。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4月5日13:55,「多塞特郡」號、「康沃爾」號重巡被日本艦載機發現並在18分鐘內被擊沉,此時此時「厭戰」號僅僅在84英裡之外。18:45,A編隊曾報告空中偵察發現敵方2艘戰列艦和3艘重巡,雙方戰列艦最近時大約相距200公裡。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1793年,著名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所乘坐的最大一艘艦船,就是裝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戰列艦。為了展示英國海軍的實力,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裝有110門炮的君主號戰列艦模型——那不但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清朝所有艦船火力之和,都比不上這艘君主號戰列艦。
  • 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 法國製造的巔峰巨艦
    面對來勢兇猛的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和義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既不想失去地中海制海權,又不想被老對頭德國超越的法國人在1934年推出了新戰艦計劃——這就是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黎塞留」級。有趣的是作為傳統列強,英法德意都未能有效的預期到航空母艦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而專注於大炮巨艦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