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炮能否復興戰列艦?大艦巨炮可能重來,戰列艦的復興絕無可能

2021-01-09 騰訊網

有很多軍迷認為電磁炮或者雷射炮能夠吹響戰列艦復興的號角,原因是電磁炮的理論出膛速度遠高於化學炮,將來發射衛星的方式都有可能是電磁投射器發射,電磁炮戰列艦主炮的射程能夠媲美飛彈!所以戰列艦不用擔心自己的主炮射程不問題。雷射炮是一種高能粒子束武器,雷射炮的高能雷射能夠以每秒三十萬公裡的速度飛行,沒有任何武器在被雷射炮鎖定之後逃出生天。在雷射面前,飛彈無路可逃,因此電磁炮與雷射炮能夠抵消現有的飛彈戰艦的一切優勢!所以戰列艦終有復興之日!

電磁炮與雷射炮的問世,可能奏響大艦巨炮復興的號角

為什麼說電磁炮可能復興大口徑主炮載艦?

全世界第一艘電磁炮試驗艦海洋山號坦克登陸艦能夠成為全世界第一艘搭載電磁炮的艦艇原因是:發電能力短時間內不可能發生質變的條件下,發電機越多,發電能力越強,而坦克登陸艦擁有龐大的空倉,可以用於存放柴油發電機機組以及電池組,較為適合經過簡單改裝之後作為電磁炮試驗件。實用化的電磁炮同樣極度依賴於電力供應,也就是說只有萬噸以上的主戰艦艇才有足夠多的空倉以容納發電機與蓄電池(代指)從而搭載實戰化的電磁炮

大艦巨炮復興的第二個理由:電磁炮出膛速度動輒3馬赫以上,攔截難度較大,3馬赫以下的炮彈不可能攔截電磁炮炮彈這種實心鐵坨,雖然說電磁炮炮彈彈道較為固定,但是電磁炮炮彈的造價遠低於飛彈的造價用成本高昂的防空飛彈攔截造價低廉的電磁炮炮彈消費比極低!所以電磁炮的實用化必然會帶來水面艦艇設計模式的變革。

第三,水天線已經無法成為阻礙戰列艦發揮的重要因素:有一些作者認為電磁炮與二戰時期的戰列艦主炮沒有本質的區別,搭載電磁炮的戰艦依舊無法攻擊水天線以下的目標,所以大艦巨炮不可能復興。

但是普通火炮無法攻擊水天線以下的目標原因是射程問題麼?吉拉德·布爾博士研發的巴巴託斯大炮能夠將190千克的炮彈打到180千米的高度!都快飛出地球了,理論上巴巴託斯大炮在發射100公斤級炮彈時射程高達4000千米!堪稱洲際大炮,這炮彈射程還不夠?

戰列艦之所以無法攻擊水天線以下目標,是因為那個時代的戰列艦觀瞄形式以光學為主,所以所有國家都在儘可能的提升戰列艦的光學測距儀高度,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主炮的射程優勢。日本的扶桑級戰列艦艦橋窄而高,外形一言難盡,被抨擊為扶桑危樓高百尺,伸手即可摘星辰的天守閣。但是光學觀瞄的極限就是水天線!在戰列艦根本看不到水天線之下的一切,看都看不著,怎麼打

問題是在這個年代射程三四百公裡的飛彈俯拾皆是,所以制約炮彈跨水天線攻擊的制約早已消失。

因此次時代主戰艦艇上完全有可能搭載大口徑的電磁炮!

備受推崇的雷射炮那就更不用多說了,雷射的出膛速度是光速,只要觀瞄系統鎖定來襲目標,那麼雷射就能夠命中這個目標,雷射炮的應用難度在雷射武器想要保證毀傷,必須長期鎖定在能夠對來襲目標。

而且雷射炮也有著和電磁炮同樣的問題,那就是耗電量大,極度依賴大功率的發電機群。

電磁炮與雷射炮能量來源相同,也就是說,一艘艦艇完全能夠同時搭載電磁炮與雷射炮,執行反艦與對陸支援任務的時,使用全功率電磁炮主炮進行轟擊,在偵測到來襲的反艦飛彈或者戰鬥機的時,主炮調低功率攻擊近距離目標,作為近防炮使用的電磁速射炮與雷射炮攔截來襲目標,如果沒有在遠距離攔截成功,主炮停止射擊,全部電力供給近防系統。

搭載大口徑主炮,並且能夠搭載為數不少的副炮,怎麼看怎麼覺得很符合戰列艦的基本特徵,是否意味著電磁炮與雷射炮能夠復興大艦巨炮的時代?

電磁炮與雷射炮無法復興戰列艦

戰列艦的本質特徵是大艦巨炮,通常語境中戰列艦指的是擁有8-12門主炮的無畏戰艦,比如說,大和、俾斯麥、胡德、納爾遜、長門等艦艇均是如此,如果選擇廣義的戰列艦的話,前無畏艦擁有4門主炮,也有比較悽慘的諸如義大利的艾琳娜女王級前無畏艦這種只能搭載兩門單裝大口徑主炮的無畏艦,戰列艦家族第二個顯著特徵就是動輒數百毫米厚度的裝甲。

但是在制導武器的時代,厚重的裝甲是沒有意義的,畢竟給反艦飛彈換個戰鬥部比給戰艦鋪200MM厚的裝甲簡單太多了。

哼哧哼哧的花了上百億美元建造了一艘擁有數百個飛彈垂髮單元以及十門大口徑主炮的現代戰列艦,然後對面花了不到一億美元更換了反艦飛彈的戰鬥部,200MM的裝甲形同虛設簡直血虧!

戰列艦的兩大特徵已其一!

無畏艦之所以擁有6門以上的主炮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實現統一火控的最低要求是六門主炮,少於這個數量無法通過三發炮彈的落點(戰列艦前幾輪設計時為半齊射,即每個炮塔有一門火炮參與矯射)進行射擊諸元修正,但是現代艦艇完全不需要這麼多的主炮,就算是只有一門主炮,也可以進行高精度的火控計算。就算是考慮到投射量的需求,兩門主炮也夠用了!

沒有動輒數百毫米厚的裝甲,也沒有林立的主炮群,航速還是三十節起跳的大型水面艦艇(現代艦艇的基本要求)是戰列艦麼?顯然不是!

搭載電磁炮、雷射炮與大量飛彈的大型水面艦艇長什麼模樣?

鑑於大口徑電磁炮載艦的主要武器是電磁炮,而且電磁炮非常適合用作低成本的對岸支援武器,那麼考慮到投射量的需要。載艦可能裝備一座雙聯裝的炮塔。

如果大型水面艦艇同時搭載電磁近防炮與雷射近防炮,為了防止出現火力盲區問題,至少需要搭載4門近防炮。考慮到電磁炮與雷射炮高度依賴電力,在戰爭爆發後,戰艦可能被飛彈命中進而出現電力供應問題,無法滿足電磁炮與雷射炮射擊最低限能量供給的可能,所以需要保留至少一門的火藥近防炮的存在。

作為一艘現代艦艇,兩萬噸起跳的噸位至少也得搭載200個以上的垂直發射單元?32單元的反艦飛彈,64單元的中遠程防空飛彈,64單元的巡航飛彈,在以及8單元的射程在1000公裡以上並且採用打水漂彈道的水漂彈彈道飛彈。

(海基X波段雷達)

在這種能夠搭載大量的電磁炮與雷射炮的艦艇服役之後會嚴重衝擊航母的地位,海軍核心艦艇將由航母與彈道飛彈核潛艇的二分天下變為全能艦,航母,彈道飛彈核潛艇的三足鼎立。

那麼作為核心水面艦艇之一的全能艦至少也得搭載一艘大型水面艦艇該有的雷達配置,比如說高頻(HF)、甚高頻(VHF)、超高頻(UHF)、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Ku波段、K波段和Ka波段都弄成相控陣雷達給全能艦裝上去,就算考慮到成本縮減幾個波段,至少也得留下12面吧?4面S波、4面C波段,2面米波反隱形相控陣雷達,頭上再頂一個雙面X波段旋轉相控陣。

再加上,作為大型水面艦艇至少也得搭載兩架直升機吧?

總結一下,一座雙聯裝大口徑電磁,5-6門近防炮,200個以上的垂髮單元,以及採用了集成桅杆並且使用了大量的相控陣雷達的艦艇。大致推測一下這種艦艇的艦載武裝布局。

主炮是主要武器,參考現代驅護艦主炮位置,所以電磁炮主炮應當位於最前部。垂直發射單元應當分為三部分,分別位於前中後位置。

中遠程防空飛彈與巡航飛彈垂髮單元位於主炮後部,反艦飛彈位於艦島前部(反艦飛彈比較長,發射井深度較深,因此反艦飛彈發射井一般位於艦體線性較為飽滿的艦橋前部)

彈道飛彈垂髮單元應當位於戰艦煙囪中間(艦體深度最深的位置,而且彈道飛彈發射井可以與煙囪同高,以儘可能的提升彈道飛彈發射井的深度)

(加裡波第號彈道飛彈巡洋艦)

近防炮的布置原則就是見縫插針,世界重合儘量避免死角艦橋兩側以及機庫頂部/兩側,艦橋前部,參照基洛夫還可以在前部垂直發射單元群的兩側以及飛行甲板兩側布置近防炮。

但是這樣的戰艦別說是戰列艦了,就是連戰列巡洋艦都算不上……畢竟戰列巡洋艦的裝甲厚度也就比戰列艦差點,這種只有一座主炮的戰艦撐死了算是蛐蛐暴怒的現代版……

戰列艦復興了半天,也就是棺材裡仰臥起坐,真正復興的是勇敢級大型輕巡洋艦這種奇葩。

噸位,主炮數量,副炮數量,都正好……

小結

戰列艦家族真的涼了,戰爭比蒙已經無法回到這個世界。

就算是電磁炮能夠帶動大艦巨炮的復興,復興的也不會是擁有厚重裝甲的戰列艦而是勇敢級大型輕巡洋艦這種裝甲薄,大炮少,速度快的大型輕巡洋艦。在文章的最後,盤子附贈一張盤子自己畫的勇敢55型大型飛彈電磁炮全能輕巡洋艦兩視圖,讓各位觀眾老爺們暢想一下可能到來的電磁炮時代。

相關焦點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擁有幾十門上百門艦炮如同刺豚的風帆戰列艦,搭載四門大口徑主炮一往無前的鐵甲艦,以無畏為名傳復興戰列線捉對廝殺的戰列艦,1991年的海灣戰爭重新披掛上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了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時至今日戰列艦家族早已從世界海軍艦艇名錄中消失(別拿憲法勝利什麼的舉例子)但是直到今天依舊有一群人高喊著電磁炮將帶來戰列艦時代的復興。
  • 大艦巨炮時代,大洋的主宰者,戰列艦緣何而生?
    如果說高達,EVA這種類人型武裝寄託的是無所不在的英雄觀念的殘響,那麼戰列艦就是多鉚蒸鋼與大艦巨炮精神的象徵,1991年的海灣戰爭重新披掛上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了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戰列艦家族的消亡早已成為了現實,但是戰列艦為什麼能夠主宰海洋數百年?戰列艦為何而生?緣何而死?
  • 架空:大艦巨炮的復興,無限續航的大洋壁壘,59型電磁炮戰列艦
    但是世界是螺旋發展的,隨著防空飛彈以及艦載近防系統愈發成熟,電磁炮雷射炮等新概念武器的高反應速度與高攔截率的加持之下,在衣阿華退役35年之後,戰列艦復甦了。電磁投射時代,射程即為真理傳統的老式戰列艦為什麼會被淘汰?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兩級戰艦作為大艦巨炮謝幕時代裡壓軸出場的核心CP,代表了戰列艦的最高水平。考慮到戰績原因,就先說美制依阿華級戰列艦。依阿華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標準排水量44560噸,滿載排水量:55710噸(改裝前),57265噸(改裝後)。
  • 大艦巨炮過家家!美軍戰列艦被打扮成聖誕樹,五彩色像迪士尼玩具
    今年聖誕節,停泊在諾福克國家海上博物館的美國海軍「威斯康辛」號戰列艦被打成成了一顆巨大的聖誕樹,以慶祝聖誕節。這艘美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榮光已逝,在博物館安度晚年,聖誕樹造型很難讓人感受到鋼鐵巨艦的強大,反而像是迪士尼動畫片中的可愛形象。
  • 日德蘭海戰中的381毫米主炮戰列艦,單艦337發火力輸出
    【話說軍世】作為海戰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大海戰之一,日德蘭海戰是鋼甲巨炮的戰列艦們,最終重要的一直對決,其中從裝甲艦、無畏艦到超無畏艦,從戰列艦巡洋艦到戰列艦,更新的戰艦,更大的主炮口徑佔據著更加明顯的優勢。
  • 二戰中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的名字
    戰列艦 二戰中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的名字。 義大利: 加 富爾伯爵號 戰列艦(加富爾伯爵級戰 列艦1號艦) 羅馬號戰列艦(維內託級戰列艦3號艦,義大利投降後被德國空軍擊沉)敦刻爾克級戰列艦2艘(敦刻爾克號與斯特拉斯堡號2艘在土倫港自沉) 克萊蒙梭號戰列艦(黎塞留級3號艦,未完工,最終被盟軍炸沉)
  • 麵條國的巔峰之作——詳剖歐洲最強戰列艦:維內託級 背景篇
    我將在本系列文章中帶大家全方面了解維內託級這型傳奇戰列艦。懼於魚雷艇的威脅,他希望這四艘新式戰列艦的排水量在25000噸左右,航速可以達到25節以上。但隨著超無畏艦的出現,上述方案又全部落伍了,義大利海軍終於決定建造真正的大艦。  為了節約設計成本,義大利海軍直接將先前提出的幾個方案放大到了35000噸,主炮的口徑也從14英寸擴大到了15英寸。在此基礎上,義大利海軍又陸續提出了四個各不相同的設計方案。接下來,我將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性能數據。
  • 土耳其搞定電磁炮?別鬧了,中國的才是真「硬核」!
    ▲這就是土耳其的「電磁炮」(圖源:環球網)近段時間在網絡上,有網友曝光了土耳其新式電磁炮的測試畫面,並且這款電磁炮的整體構造都要比中國的還要科幻許多。▲土耳其的「公交車電磁炮」但是請注意其動能為10MJ,而彈重僅僅1kg,換算下來速度約為4470m/s,13馬赫的速度。這種速度在低空大氣層內阻力相當的大,甚至可能燒毀彈丸。
  • 它是法國戰列艦的巔峰之作,在二戰中走過一段曲折的歷程
    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有這樣的規定:英美日法意五個海軍強國的主力艦噸位比值為5:5:3:1.75:1.75,具體來說,英美兩國的戰列艦噸位都是50萬噸,日本的限額是30萬噸,法意兩國的限額都是17.5萬噸。
  • 名字很霸氣、戰果很一般的戰列艦,太平洋戰場上的日本四大金剛
    日俄戰爭後,日本海軍真的發了,他們在海戰中損失了「初瀨」號和「八島」號兩艘戰列艦,以及一些參加過甲午海戰的老舊的軍艦,如參「吉野」號。但是他們俘獲了7艘沙俄軍艦,關鍵這些軍艦都是新的主力戰列艦,想造這些軍艦是要很多年的,有一個漫長的造艦周期,但俘獲的就不一樣了,一下子使日本海軍力量得到空前的加強,成為當時世界第四,太平洋第二。
  • 特拉法爾加海戰最亮麗的老太太,勝利號戰列艦,英國靠她扭轉局勢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英國是最早發展風帆戰列艦的國家之一,在英國歷史上,從1559年開始至1760年先後有5艘風帆戰艦被命名為"勝利"號。勝利號的三根桅杆它設置有三層火炮甲板,炮甲板列裝32磅長炮30門,中炮甲板列裝24磅炮28門,上炮甲板列裝12磅短炮30門,艏樓甲板列裝12磅中炮2門,68磅巨炮2門,後甲板列裝12磅短炮12門。
  • 抄襲鄰居的德國戰列艦,總共安裝10門主炮,最終戰敗被英國扣押
    《戰艦世界》德國戰列艦的科技樹上,"俾斯麥"只能待在8級的位置上,而10級的軍艦則是"大選帝侯"號。不過這位"大選帝侯"只存在於圖紙上,並沒有真正建造出來。而一戰之前卻有一艘真正存在的"大選帝侯",還是德國海軍進入鐵甲時代的首艘旗艦。一、 前無畏戰列艦1887年,英國海軍首次提出"戰列艦"的概念,引發了西方列強的跟潮之風。
  • 美媒:美研製射程1千海裡火炮 如果成功可能讓戰列艦復活
    如果這項技術奏效,那麼「戰略遠程加農炮」(SLRC)可能擁有50倍於現有火炮的射程。同時,這種新型火炮也有可能促成曾被認為一去不復返的一類處在休眠中的巨炮戰艦——大型戰列艦——的回歸。    今年早些時候,《大眾機械》月刊曾刊登顯示SLRC能力的外洩照片。
  • 中國「超級電磁炮」或將取代火箭
    實驗室這樣進行的,布爾博士將美國海軍的兩門戰列艦16英寸主炮鏜大口徑,頭尾對焊起來製造而成的,成品為長達36m、口徑424 mm的巨炮,為了增加射程,還設計了這門大炮專用的火箭助推增程彈丸。最終,大炮開始轟鳴,一顆 90公斤重的炮彈被成功地拋射到180 千米高的太空,這項世界記錄至今沒有被打破。但是非常不幸,布爾博士被暗殺,大炮打衛星實驗宣告結束。
  •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和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對空性能比較
    比較兩級不同的戰列艦防空力量如何,要從發現空中目標、抗擊空中目標、規避空中威脅和自身防護強度四個方面來比較。那麼我們就先看看這兩個大傢伙是什麼。俾斯麥級戰列艦一、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英國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共建造艦5艘:喬治五世國王號、威爾斯親王號
  • 海上的違章建築,這遼寧艦的艦島都56米了,遠超扶桑號戰列艦的44米
    而長門級戰列艦也是開啟日系戰列艦違章建築的頭一個,和扶桑伊勢這些後來才搭積木似的往上堆東西相比,長門在建造之初就是建的那麼高了。不過和今天的航母相比,日本的違章建築並不算什麼,因為它們的高度已經超過二戰時期日本違章建築的高度了。
  • 戰列艦、高速戰列艦、重巡、戰巡有啥區別?它們是如何發展的?
    鐵甲艦、裝甲巡洋艦、戰列巡洋艦、高速戰列艦等出現時間較晚,要到蒸汽裝甲時代。按英國海軍戰略家朱利安·科貝特的理論,各艦船可以分成三類:主力艦、輔助艦和特殊艦隻。一、戰列艦。二戰後,它們和戰列艦一起慢慢消亡。四、戰列巡洋艦。它是巡洋艦大型化、火力重型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它速度快,火力強,主炮口徑不遜於戰列艦,在獵殺敵方巡洋艦時有巨大優勢,但裝甲防護不足。作戰宗旨是:追得上我的打不過我,打過我的追不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