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法國戰列艦的巔峰之作,在二戰中走過一段曲折的歷程

2020-12-08 古今沙場

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有這樣的規定:英美日法意五個海軍強國的主力艦噸位比值為5:5:3:1.75:1.75,具體來說,英美兩國的戰列艦噸位都是50萬噸,日本的限額是30萬噸,法意兩國的限額都是17.5萬噸。

作為深處歐洲大陸西端的國家,法國瀕臨大西洋和地中海,且擁有遍布非洲、西印度群島、東南亞和太平洋的殖民地,發展海軍是法國的現實需求;然而法國又和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強國在陸地上接壤,所以不得不保持一支規模龐大的常備陸軍。總體來說,法國具有陸海複合型國家的典型特徵。

黎塞留級戰列艦

因為陸海兩個戰略方向分散了本來就不算充裕的資源,所以法國連條約規定的17.5萬噸戰列艦噸位都填不滿,一戰後長達十幾年時間,法國一直將7艘建造於一戰前的老式無畏艦當做海軍主力,而這些老艦的噸位全加起來也才15萬噸左右。

到30年代初,法國人認為這些一戰前的老艦已經完全無法適應全新的戰場環境,且敵對的德國海軍在建造了德意志級裝甲艦之後,又開始準備建造裝備280毫米主炮的沙恩霍斯特級快速戰列艦。為了有效應對現實威脅,法國人決定建造兩艘裝備330毫米主炮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兩艘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分別於1937年和1938年完工,而在此之前的1935年,得知主要海軍強國都已開工建造全新的快速戰列艦的消息後,法國也開始建造真正能和強敵對抗的戰艦,這就是黎塞留級戰列艦。

二戰期間的黎塞留號戰列艦

法國人對黎塞留級戰列艦的要求如下:要具有足以對抗強敵的380毫米級別的主炮;要具有30節的航速;裝甲應有效防禦德國的380毫米艦炮和義大利的381毫米艦炮的攻擊。至於續航力,因為主要在大西洋近岸和地中海作戰,所以並不做太高的要求。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級戰列艦的首艦黎塞留號在布雷斯特造船廠開工建造,隨後不久二號艦讓巴爾號和三號艦克萊蒙梭號也相繼開工建造。

黎塞留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38500噸,滿載排水量49850噸;艦體長度247.8米,寬33米,吃水深度9.9米。該級艦擁有非常強大的動力系統,12座重油鍋爐和4部蒸汽輪機可以提供高達155000馬力的動力輸出,採用4軸推進,最高航速達到32節,該艦艦體內裝載有6800噸重油,18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距離為5000海裡。

黎塞留級戰列艦安裝有2座四聯裝380毫米主炮塔,且兩座炮塔都安裝在艦橋前方,這種布置方式和敦刻爾克級戰列艦一致,在進攻作戰時該級艦隻需艦首對敵即可發揮全部火力,不過在撤退時就沒辦法用主炮對敵艦實施幹擾射擊了。該級艦艦體後方成品字形安裝三座三聯裝152毫米副炮塔,此外還安裝了6座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炮。

黎塞留號戰列艦的副炮

黎塞留級戰列艦的舷側主裝甲帶為三層結構,裝甲總厚度為398毫米,而且有十幾度的傾角,等效厚度超過400毫米;該級艦甲板水平裝甲厚度為214毫米,在同時代的戰列艦中幾乎是最強的。主炮塔正面裝甲厚度445毫米,主炮塔側面裝甲厚度250毫米,主炮塔頂部裝甲厚度270毫米,炮塔座圈裝甲厚度390毫米。

黎塞留級戰列艦在同時代各國的快速戰列艦中是開工較早的,但卻是完工最晚的,這主要是受到法國相對較弱的造船工業的拖累。到1940年6月法國投降時,首艦黎塞留號只完成了95%的建造工程,二號艦讓巴爾號才裝上一座主炮塔,三號艦克萊蒙梭號乾脆連艦體都還沒造完。

為了避免落入德國人之手,黎塞留號戰列艦帶上所有能搜集到的施工材料和炮彈,悄悄離開法國本土,星夜兼程開往位於西非法國殖民地的達喀爾港;讓巴爾號戰列艦的艦體則被拖到了卡薩布蘭卡港。

本來黎塞留號的艦員們是打算加入盟軍繼續和德國人作戰的,不過1940年7月初,英國皇家海軍為了避免法國戰艦落入德國人之手,而對海外的法國軍艦動了手:那些停泊在英國及其殖民地港口的法國戰艦直接被接管,而停泊在法國海外殖民地港口的法國戰艦則乾脆遭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攻擊,先是米爾斯克比爾港的法國艦隊遭到突襲,接著黎塞留號所在的達喀爾港也遭到了英國戰列艦的炮擊。

被激怒的黎塞留號艦員選擇了反擊,儘管該艦被擊傷,但港外的英國皇家海軍決心號戰列艦也被擊中,明白達喀爾港不好欺負的英國人只好選擇了撤退。

此後,黎塞留號一直停在達喀爾港,既不服從維繫法國的調遣,也不宣布加入盟軍,就這樣度過了兩年多的時光。

駛入紐約港的黎塞留號戰列艦

1942年底,戴高樂的自由法國臨時政府在美國的斡旋下,終於成功的說服了黎塞留號的艦員,該艦將暫時由美國買下,當然只是名義上的而已。1943年1月,黎塞留號開往紐約,在這裡,它接受了強化防空能力的改裝,艦上增加了14座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以及48座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由於美國戰艦並不使用380毫米主炮,所以美國沒有這種炮彈的庫存,為了保證黎塞留號主炮的正常使用,美國的兵工廠還特意製造了一批380毫米炮彈。

1943年10月,黎塞留號的改裝工程完工,該艦隨即加入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參加對日作戰。因為擁有32節的高航速和強大的防空火力,該艦一直被作為航空母艦的防空護衛艦使用。1944年10月,黎塞留號戰列艦返回法國本土,並參加了在剛剛解放的土倫港舉行的閱艦式,大大的振奮了法國軍民的戰鬥精神。

1945年初,黎塞留號再度前往太平洋參加對日作戰,在戰爭結束前夕該艦甚至還炮擊過日本本土。

讓巴爾號戰列艦

和黎塞留號比起來,讓巴爾號就倒黴得多了,該艦戰爭前期停泊在卡薩布蘭卡港,1942年盟軍登陸北非的火炬行動期間,該艦按照維希法國駐軍的命令炮擊了美軍登陸部隊,結果遭到了美國戰列艦和飛機的反擊,身受重傷而擱淺。

至於該級三號艦克萊蒙梭號,則乾脆就在船臺上被拆毀,從來也沒建成過。

戰後,黎塞留號作為法國的象徵,繼續在法國海軍中服役,1956年,讓巴爾號戰列艦也建成加入法國海軍服役,該艦是世界上最後完工的戰列艦。

然而法國海軍擁有兩艘黎塞留級戰列艦的盛況沒能維持多久,1959年,黎塞留號戰列艦退役,兩年後的1961年,讓巴爾號戰列艦也退出了現役,從此,法國海軍戰列艦的發展歷程徹底終結。

相關焦點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以下列舉二戰中戰力最為強勁的十一型戰列艦,以供網友賞鑑。一、TOP2之一:依阿華級戰列艦依阿華級AB炮位主炮齊射戰列艦中誰稱王,鴨滑、大和皆欲狂。而「威爾斯親王」號則是英軍最強戰列艦。(此戰英軍參戰的主力艦信息參見: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下)一文)英德艦隊相遇後,「胡德」號和「俾斯麥」號全速駛向對方。「胡德」號首先開火,「俾斯麥」號回敬了一連串炮火,僅僅不到10分鐘後就擊沉了「胡德」號,擊傷「威爾斯親王號「號。消息傳到英國後,舉國震驚,就像美國人對於珍珠港遭襲時的感受。
  • 麵條國的巔峰之作——詳剖歐洲最強戰列艦:維內託級 背景篇
    是世界前三,還是歐洲之恥?我將在本系列文章中帶大家全方面了解維內託級這型傳奇戰列艦。在該計劃中,義大利海軍希望將但丁號戰列艦退役,加富爾伯爵號解除武備,朱利奧·凱撒號則作訓練艦。  這種方式真可謂是一舉多得:義大利海軍既可以名正言順的建造三艘新式戰列艦來替代這三艘老艦(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詳見上文),同時還為義大利海軍保留下了一些後備力量,使得義大利在日後的國際海軍會議上有談判的籌碼。
  • 二戰中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的名字
    戰列艦 二戰中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的名字。 義大利: 加 富爾伯爵號 戰列艦(加富爾伯爵級戰 列艦1號艦) 羅馬號戰列艦(維內託級戰列艦3號艦,義大利投降後被德國空軍擊沉)敦刻爾克級戰列艦2艘(敦刻爾克號與斯特拉斯堡號2艘在土倫港自沉) 克萊蒙梭號戰列艦(黎塞留級3號艦,未完工,最終被盟軍炸沉)
  • 「不死之艦」是如何煉成的?二戰「歐根親王」號重巡的傳奇經歷
    二戰海軍歷史上,有一些極其幸運和不幸的「邪性」軍艦,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比如幸運的舊日本海軍「雪風」、「時雨」兩大祥瑞;美軍打滿全場勞苦功高的CV-6「企業」號航母等等。不幸的有首航17小時被擊沉的日本信濃號航母;被數十枚魚雷、炸彈痛揍的大和、武藏戰列艦;以及被幾十艘英軍戰艦圍毆的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等等。
  • 獨家盤點:二戰十大戰列艦排名[圖](六)
    性能特點與英國和美國的全球性海軍不同,二戰前的法國海軍,實質上是一支地區性海軍,其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北非,因而主要任務就是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保障殖民地與法國本土的海上聯繫。因此,作為本土主力艦隊核心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它的作戰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與義大利主力艦或者英國地中海分艦隊決戰,同時能進行護航、破交和對陸火力支援、壓制任務。
  • 千萬讀者公認的5本經典網絡小說,每一本都堪稱巔峰之作!
    幾十年的歷程裡,我們看到的是三代風雲人物的起起落落、輪轉更替。兩條線索,範閒的成長、葉輕眉的一生貫穿著整個小說,一明一暗,把幾十年的慶國風雨盡攬其中。小短評:文筆細膩,人物鮮活,感情充沛,故事精彩,是架空歷史小說不得不提到的一本書,貓膩也因為此書譽滿網文世界!
  • 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 法國製造的巔峰巨艦
    面對來勢兇猛的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和義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既不想失去地中海制海權,又不想被老對頭德國超越的法國人在1934年推出了新戰艦計劃——這就是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黎塞留」級。有趣的是作為傳統列強,英法德意都未能有效的預期到航空母艦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而專注於大炮巨艦的建造。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為什麼這說,從二戰中的各自國家的戰績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德國佔領了大部分的歐洲地區,日本佔領了亞洲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義大利之佔領了非洲的一小部分地區,從以上就能看得出來,各自的一個大概實力差距了。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討論下各自的差距。
  • 活塞式戰鬥機的巔峰之作——P-51「野馬」,日本零式終結者!
    二戰雖然只有短短幾年,但對戰鬥機來說,可謂更新換代極為迅速的時代。在戰爭的壓迫下,先發者制人,後來者居上,一型勝過一型的飛機不斷被推向戰場,其中的巔峰之作莫過於美國的P-51"野馬」戰鬥機。活塞式發動機戰鬥機的巔峰之作P-51「野馬」戰鬥機相比眾多名機,P-51的誕生頗具有戲劇性。前面的文章我們提到過,日漸衰敗的英國在20世紀20~30年代疏於國防建設,在飛機製造業方面的消極怠慢與國際上勢如破竹的發展趨勢差更甚遠。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以後,英國終於有了嚴重的危機感。
  • 她不是二傻子,圖紙戰列艦阿爾薩斯,法國最先進設計的戰列艦
    此案以這些戰列艦建造案的一種變化型為基礎,經法國議會於1940年4月15日通過建造。此案因法國戰敗及後續投降而不曾實行。與前身黎塞留級戰列艦大不相同,此案規劃有第三座四聯裝主炮塔置於艦艏,因而尺寸更大,推進系統更強,裝甲更重。這些數據在黎塞留號身上由於排水量限制而明顯縮小。
  • 比納粹飛碟還奇葩的武器,戰鬥民族造出空中戰列艦,還能跨洲飛行
    殊不知早在上世紀30年代,蘇聯就已經推出了一款巨無霸武器,也就是K-7重型轟炸機,在當時這款轟炸機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空中戰列艦」。它強大的火力和巨大的體型,讓它成為人類航空史上的一個奇觀。
  • 盤點那些不輸日漫的國漫巔峰之作
    提起動漫巔峰,很多人會想到日漫是動漫中的頂峰,其實國漫中也有很多的巔峰作品,有些作品絲毫不輸當紅日漫,其實,好看的國漫一部接一部,每一部製作都很良心。圖片來源網絡二、《一人之下》《一人之下》最初是在網絡上連載的一部漫畫作品,之後才被改成動漫,動漫裡濃濃的方言特色是這部動漫的最大看點,當然,它的故事情節
  • 德國海軍的驕傲,俾斯麥號誕生之日最強?就憑它380的小管子嗎
    不過這兩撥人幾乎很少認為俾斯麥號是當時最強的戰列艦,不過最近刷視頻的時候總能刷到「俾斯麥是二戰最強戰列艦」的歷史解說視頻,那麼俾斯麥在建成的時候真的是最強的戰列艦嗎?其實認為俾斯麥號戰列艦在建成的時候是世界最強戰列艦的這個說法並不是網絡上才有,就連以前央視在做二戰海軍歷史節目的時候,我就在電視上聽到這個說法。
  • 戰列艦、高速戰列艦、重巡、戰巡有啥區別?它們是如何發展的?
    鐵甲艦、裝甲巡洋艦、戰列巡洋艦、高速戰列艦等出現時間較晚,要到蒸汽裝甲時代。按英國海軍戰略家朱利安·科貝特的理論,各艦船可以分成三類:主力艦、輔助艦和特殊艦隻。一、戰列艦。它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艦,從古至今內涵基本沒變,是根正苗紅的金牌打手,艦隊中的絕對主力。早期的風帆戰艦有幾十門到上百門滑膛炮,安裝在船舷兩側,作戰時排成一字單縱隊以一側船舷接敵對轟,故稱風帆線列戰艦。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隨後,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籤字。見證這歷史一幕的美國軍艦,即著名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於1944年建成,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4艘,舷號為BB-63。
  • 法國在二戰中僅僅堅持38天,為何卻能成為「五常」?
    法國在歐洲是一個老牌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殖民國,當時法國不僅精心修建了馬奇諾防線,而且國內擁有高達300萬的軍隊。本以為在二戰中法國將成為抵抗德國的核心力量,結果沒想到僅僅38天法國就被德國擊潰投降。那麼這麼一個外強中乾的國家在當時為什麼卻在戰後能夠成為五常之一呢?
  • 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永久關閉」「一切順利」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先是橫掃歐洲大陸,然後閃擊蘇聯,造成了一場數千萬人傷亡的浩劫,最終隨著德國的投降,歐洲才逐漸恢復了平靜,在第75個歐洲勝利日時,英國公布了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
  • 特拉法爾加海戰最亮麗的老太太,勝利號戰列艦,英國靠她扭轉局勢
    世界上最古老的軍艦英國皇家海軍有一艘目前世界上軍齡最長的戰艦,它便是靜臥在樸茨茅斯港內有200多年歷史的勝利號風帆戰列艦。納爾遜中將十九世紀初,英國為奪取海上霸權,與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多次在海上交戰,而在1805年10月21日進行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以勝利號為旗艦,率英國艦隊徹底打垮了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從而墊定了此後百年間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
  • 蘇聯重型坦克巔峰之作,震驚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在這場戰鬥的終末,笑到最後的是蘇聯人和他們那些看似粗糙的坦克設計,他們在二戰中最後的巔峰之作,則是震驚了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一、東線的坦克爭霸戰 不同於1939年至1940年的西線坦克戰,戰爭雙方的主力都是輕型坦克,中型坦克數量極少,東線的蘇德戰場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坦克大戰。
  • 北極熊被晉升為士官:二戰軍隊中的動物其實更厲害
    【話說軍世】說到軍隊中的動物,最常見的是什麼?其實很多人一時間會忘記它的存在,那就是馬,曾經古代戰爭中,騎兵是重要的作戰力量,另外就是服從性同樣很高的軍犬,在現代軍隊中,軍犬作用依舊巨大,當然很多國家的軍隊中也不止有這兩種比較常見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