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艦巨炮時代,大洋的主宰者,戰列艦緣何而生?

2021-01-15 嘯鷹評戎

如果說高達,EVA這種類人型武裝寄託的是無所不在的英雄觀念的殘響,那麼戰列艦就是多鉚蒸鋼與大艦巨炮精神的象徵,1991年的海灣戰爭重新披掛上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了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戰列艦家族的消亡早已成為了現實,但是戰列艦為什麼能夠主宰海洋數百年?戰列艦為何而生?緣何而死?

線列對抗與捉對廝殺

縱觀全世界除了波波夫圓盤外,所有艦艇的側投影面積都要大於正投影面積。也就是說將艦側部對敵能夠實現火力的最大化。

在通常意義上的風帆戰列艦誕生之前,戰艦的交鋒手段也是以線列對抗,捉對廝殺為主。隋朝的五牙大艦,攻擊模式包括撞擊,拍杆拍擊,弓箭手射箭,以及近距離的跳幫戰。因為戰艦的長度>寬度,所以五牙大艦的側面能夠安裝更多的拍杆,可以更加犀利的攻擊敵方艦艇,舷側面積更大,也就可以準備更多的跳板,以及降低拋鎖難度,從而提升跳幫效率。

而且艦艇側面不需要考慮艦艇操縱,所以更為平直,側投影面積更大,多層甲板設計讓弓箭手居高臨下射箭,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箭矢殺傷以及保障弓箭手的安全。所以冷兵器時代艦艇對抗以線列對抗為主。

進入風帆戰列艦時代,交戰距離略微拉開,戰艦的火力輸出主要依靠艦載火炮,但是前膛炮的射速緩慢,想要提升火力密度,只能通過多層炮甲板設計從而最大限度地增加艦炮數量,保證彈藥投射量。也就是說風帆戰列艦與樓船都是樓層越多,戰力越強,區別僅僅是一個是地上三層,另一個是地下三層。

進入蒸汽動力時代後,戰爭不再依賴於風向,所以上下風向不再是決定一場戰爭的關鍵因素。在海戰當中,戰艦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位置,防止自己遭遇敵方集火,以及調整位置激活敵方。擺出最適合艦炮發揮的姿勢是這個時代戰艦設計的核心。還是那句話戰艦長度大於寬度,所以說戰爭的模式依舊是側舷對敵,無非就是炮彈飛得更遠,殺傷力更大,戰艦的裝甲更厚,航速更高而已。

鐵甲艦時代之所以會產生艦首對敵思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利薩海戰的遺毒,以及鐵甲艦時代艦炮穿甲能力低,攻小於防,打不穿敵方裝甲!所以只能靠撞。

總結一下,水面艦艇普遍採用舷側火力最大化的原因是,側舷可以布置更多的武裝,所以需要以武裝更多的方向迎敵!

上述內容僅僅是說明了為什麼會存在線列對抗捉對廝殺的原因。也就是說,解釋的是戰列艦的前兩個字,戰列從何而來?

戰列艦緣何而生?

Ship of line風帆戰列艦,在風帆戰列艦時代,戰列艦與普通軍艦沒有本質的差別,戰列艦能帶的,巡洋艦也能帶,只不過帶的數量比戰列艦少而已。

戰列艦與巡洋艦的區別就是管子數量的差距,管子越多,毀傷能力越強,但是戰列艦龐大而臃腫,航速小於十節,所以在風帆戰列艦的時代,戰列艦唯一的使命就是捉對廝殺,幹掉敵軍的戰列艦。在這一時期,戰列艦存在的理由僅僅是因為戰列艦能夠搭載更多的火炮。

從君權級戰列艦服役宣告戰列艦時代的復興直到1991年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的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在這一時期的戰列艦可以抽象為大口徑火炮運載艦,本質叫做重毀傷裝備搭載艦。

前無畏時代,戰列艦的噸位略微高於裝甲巡洋艦,不乏留裡克二之流搭載與戰列艦同級別火炮的裝甲巡洋艦的存在,進入到無畏艦時代之後,戰列艦與巡洋艦的差距日漸拉大,一萬噸左右的重巡洋艦,有一個算一個全部是偏科生!重巡洋艦搭載著203MM級別的主炮以及可以忽視的裝甲,重巡洋艦對其主炮幾乎沒有免疫區。而這種忽視防護的設計對於戰列艦而言是無法容忍的!畢竟水面編隊核心艦艇與對岸支援艦(淺水重炮艦),以及海防艦有著本質的區別。

戰列艦噸位的上漲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只有足夠大的艦艇才能夠搭載更大口徑的艦炮!統一火控的誕生要求戰列艦裝備更多更大的艦炮,所以戰列艦的噸位必須提升!火炮技術的提升不斷推動戰列艦噸位的上漲,昂貴的戰列艦主炮不能像重巡洋艦一樣幾乎裸奔,所以戰列艦必須擁有足夠厚的裝甲以保護其主炮。原教旨戰列艦擁有大量的主炮,執行戰列艦與生俱來的捉對廝殺任務,戰列巡洋艦與高速戰列艦則是搭載8-9門主炮,儘可能地兼顧航速與火力。

噸位龐大的戰列艦之所以會誕生就是因為,火炮搭載數量與火炮口徑上限與軍艦的噸位成正比,火炮越多的戰艦,越能夠取得同級別戰艦交火時的主動權,主炮口徑越大的艦艇,越能夠保證炮彈命中時的有效殺傷率。戰列艦誕生的理由僅此而已。

諸如大艦巨炮象徵著蒸汽朋克與多炮管神教,僅僅是戰列艦問鼎海權之後的光環,設計戰列艦的核心訴求從來不是什麼美感!只要足夠強,審美可以跟著軍艦走。

戰列艦之隕——命中注定的結局

當巡洋艦可以搭載戰列艦級別的武裝之時,戰列艦還有存在的必要嗎?一萬噸的級的水面艦艇已經擁有了良好的適航性可以橫跨太平洋,再大的艦艇完全沒有必要了。飛彈時代,戰列艦家族的喪鐘被敲響。

戰列艦因其巨炮而興起,也因巨炮的落寞而死。

相關焦點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兩級戰艦作為大艦巨炮謝幕時代裡壓軸出場的核心CP,代表了戰列艦的最高水平。考慮到戰績原因,就先說美制依阿華級戰列艦。依阿華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標準排水量44560噸,滿載排水量:55710噸(改裝前),57265噸(改裝後)。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當這些大艦巨炮的信徒悲哀的發現由於地球曲度的影響,戰列艦的消亡已經無法避免,被無數人寄予厚望的電磁炮與雷射炮也無法掀起戰列艦家族復興的號角,所以這些人將他們的目光轉向了太空,高呼著無遮無攔的宇宙空間,將會是戰列艦夢寐以求的戰場。但是是什麼淘汰了戰列艦?是航母麼?也許,但不全是。如何擊沉一艘戰列艦?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戰列艦幻想
    日後,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海戰(僅次於雷伊泰灣大海戰)和最大規模的戰列艦對決,以「日德蘭海戰」之名,成為海軍史上最耀眼的篇章之一,也成為大艦巨炮時代最標誌性的戰鬥與頂峰。 從日德蘭到衝繩:戰列艦時代的終結 在日德蘭大海戰之後的二十餘年中,世界各國海軍列強,無不以大艦巨炮作為海軍建設的核心,其最終代表便是排水量高達70500 噸的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 然而,正所謂盛極而衰。
  • 大艦巨炮可能重來,戰列艦的復興絕無可能
    雷射炮是一種高能粒子束武器,雷射炮的高能雷射能夠以每秒三十萬公裡的速度飛行,沒有任何武器在被雷射炮鎖定之後逃出生天。在雷射面前,飛彈無路可逃,因此電磁炮與雷射炮能夠抵消現有的飛彈戰艦的一切優勢!所以戰列艦終有復興之日!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星際戰列艦幻想
    日後,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海戰(僅次於雷伊泰灣大海戰)和最大規模的戰列艦對決,以「日德蘭海戰」之名,成為海軍史上最耀眼的篇章之一,也成為大艦巨炮時代最標誌性的戰鬥與頂峰。 從日德蘭到衝繩:戰列艦時代的終結 在日德蘭大海戰之後的二十餘年中,世界各國海軍列強,無不以大艦巨炮作為海軍建設的核心,其最終代表便是排水量高達70500 噸的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 然而,正所謂盛極而衰。
  • 架空:大艦巨炮的復興,無限續航的大洋壁壘,59型電磁炮戰列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遍布蒼穹的戰鷹給老式戰列艦敲響了喪鐘,老少皆宜的反艦飛彈給臃腫而龐大的戰列艦釘上了棺材板上的最後一顆釘子,攻過於防且艦載武裝適裝性強的時代,動輒數萬噸的戰列艦沒有存在的意義,1991年美國海軍衣阿華號戰列艦退役,曾經稱霸大洋數百年的戰列艦這一艦種類宣告了閉幕。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日本在一戰之前就建造了「扶桑」級無畏艦,一戰開始後又建造了「伊勢」級無畏艦、「長門」級戰列艦等多款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充分借鑑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將其滿載排水量設計為了3.2萬噸、4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大射擊仰角高達30度,適合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 戰列艦裝備16英寸大口徑火炮,為何還會被淘汰?終於明白了
    俗話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戰艦巨炮卻是屬於所有男同胞的浪漫。相信天下軍迷千千萬,沒人不愛戰列艦。在十五世紀末期,當時因為冶煉技術的改善,使得火炮技術得到了提高,讓前裝滑膛炮成為了一種先進可靠的武器,再加上航海技術的提高和發展,使得航海時代的蓋倫帆船問世。
  • 擁有射程1000海裡火炮,戰列艦就能復活,真相併非如此
    不知不覺中,戰列艦這種軍艦退出歷史舞臺已經有近30年時間。戰列艦最後一次出場是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安裝戰斧飛彈的衣阿華戰列艦成為戰列艦的絕唱。不過雖然戰列艦已經被棄用接近30年,但美國軍方始終沒有放棄重新激活它。讓戰列艦復活成為美軍方的執念。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霍雷肖·納爾遜勳爵一、納爾遜勳爵是誰納爾遜全名霍雷肖·納爾遜(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是英國風帆戰列艦時代最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他生活的時代是中國的乾隆時期。
  • 風帆的落幕,蒸汽機時代的來臨,鐵甲艦時代的艦炮裝甲與火炮布局
    鐵甲艦的的形象是大艦巨炮蒸汽機裝甲,為什麼這些設計能夠取代了原有的設計模式,鐵甲艦時代的設計模式相比於風帆建立時代的設計模式,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重甲騎士的先兆——直布羅陀海戰1782年,西班牙人將裝甲安裝在了風帆戰列艦上,但是裝甲設計導致戰艦的排水量直線上升。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這正是湯姆·菲利普斯上將率領的Z艦隊,編成為半年前剛和「俾斯麥」號交過手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四艘驅逐艦。它們在一個星期前才剛剛經過2萬7千公裡的長途跋涉從本土抵達新加坡,原本希望用自己的大艦巨炮對日本進行戰略威懾,阻止戰爭的爆發。但一天前日軍的登陸作戰以及對新加坡的空襲已經宣告威懾破產,菲利普斯不得不緊急出動Z艦隊前去摧毀日軍的登陸場。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1793年,著名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所乘坐的最大一艘艦船,就是裝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戰列艦。為了展示英國海軍的實力,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裝有110門炮的君主號戰列艦模型——那不但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清朝所有艦船火力之和,都比不上這艘君主號戰列艦。
  • 《星際爭霸2》戰列巡航艦怎麼樣 戰列巡航艦詳解
    導 讀 星際爭霸2這款遊戲中是有很多的角色供玩家們選擇,戰列巡航艦在人族中是一個高攻擊力伴隨著強力的支援的兵種,很家尤其是新手玩家可能不知道,那麼在遊戲中戰列巡航艦有什麼能力
  • 新概念艦,到底是啥新艦型?
    前兩天談到未來五年大概率會繼續增加成熟艦型的後續產量,很可能會接近70萬噸的規模,再加上重中之重的載機大艦和大黑魚,5年後可以確保達到或者接近350萬噸的總量,那麼一些問題將會迎刃而解;而整體戰略環境會有一個極大的良性轉換;畢竟這個世界的真理還要看總噸位和有效射程來說話。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本文是德國戰列艦系列的第二篇:關於德國無畏艦建造情況一覽。前一篇為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全文共2707字,配圖8張,閱讀用時約6分鐘。1906年英國下水第一艘無畏艦後,德國也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採用全裝重型火炮,在一戰前先後建成無畏艦拿騷級4艘,赫爾戈蘭級4艘,愷撒級5艘,國王級4艘。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積木裡的戰列艦:COBI積木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評測
    縱觀二戰德國海軍的作戰史,「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無疑是最具分量的組成部分之一。儘管在設計上存在幾乎不可彌補的各類缺陷,先天不足的沙恩還是隨著倉促上陣的德國海軍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在姊妹艦格奈森瑙早早退場之後,她葬身冰海的結局也為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活動幾乎劃上了最後的句點,其服役歷程幾乎就可以看作二戰德國海軍的命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