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研製射程1千海裡火炮 如果成功可能讓戰列艦復活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0月16日報導,美國陸軍正在研製一種新型遠程加農炮,聲稱它可以打擊最遠距離為1150英裡(1英裡約合1.6公裡)的目標。如果這項技術奏效,那麼「戰略遠程加農炮」(SLRC)可能擁有50倍於現有火炮的射程。同時,這種新型火炮也有可能促成曾被認為一去不復返的一類處在休眠中的巨炮戰艦——大型戰列艦——的回歸。

    今年早些時候,《大眾機械》月刊曾刊登顯示SLRC能力的外洩照片。在擁有1000海裡(約合1150英裡)有效射程——即超過現有火炮大約1130英裡——的情況下,SLRC可能成為炮兵戰中真正具有革命性的突破。

    美國陸軍還沒有解釋它將如何達到這樣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射程,但似乎對於這種火炮將會按計劃工作很有信心。由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組成的一個委員會目前正對該技術進行考察以確定其可行性,陸軍計劃在2023年對該加農炮原型機進行測試。陸軍設想的SLRC是一種由重型卡車拉動的牽引式火炮,可利用其射程在敵人的空中和海上防禦系統上打出一個大得足以讓美軍穿過的漏洞。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0月16日報導,美國陸軍正在研製一種新型遠程加農炮,聲稱它可以打擊最遠距離為1150英裡(1英裡約合1.6公裡)的目標。如果這項技術奏效,那麼「戰略遠程加農炮」(SLRC)可能擁有50倍於現有火炮的射程。同時,這種新型火炮也有可能促成曾被認為一去不復返的一類處在休眠中的巨炮戰艦——大型戰列艦——的回歸。

    今年早些時候,《大眾機械》月刊曾刊登顯示SLRC能力的外洩照片。在擁有1000海裡(約合1150英裡)有效射程——即超過現有火炮大約1130英裡——的情況下,SLRC可能成為炮兵戰中真正具有革命性的突破。

    美國陸軍還沒有解釋它將如何達到這樣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射程,但似乎對於這種火炮將會按計劃工作很有信心。由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組成的一個委員會目前正對該技術進行考察以確定其可行性,陸軍計劃在2023年對該加農炮原型機進行測試。陸軍設想的SLRC是一種由重型卡車拉動的牽引式火炮,可利用其射程在敵人的空中和海上防禦系統上打出一個大得足以讓美軍穿過的漏洞。

    新型戰列艦的諷刺之處在於,那種曾使它在面對飛機時變得過時的武器——大炮——可能讓它再度成為軍械世界的佼佼者。

    1943年,戰列艦最遠只能打擊20海裡區域內的目標,而航母的打擊距離最遠可達872海裡。到了2020年的現在,戰列艦的作戰半徑最遠可達1000海裡,而F-35C戰鬥機的戰鬥半徑在630至740海裡之間。

    戰列艦還可以在無需飛行員冒風險的情況下打擊距離更遠的目標,而且在彈藥的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它或許能以比戰鬥機——每小時飛行耗資4.5萬美元——更低的成本做到這一點。儘管如此,航母是用途極其廣泛的平臺,因此新型戰列艦隻是對它們的補充,而不能取代它們。

相關焦點

  • 擁有射程1000海裡火炮,戰列艦就能復活,真相併非如此
    不知不覺中,戰列艦這種軍艦退出歷史舞臺已經有近30年時間。戰列艦最後一次出場是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安裝戰斧飛彈的衣阿華戰列艦成為戰列艦的絕唱。不過雖然戰列艦已經被棄用接近30年,但美國軍方始終沒有放棄重新激活它。讓戰列艦復活成為美軍方的執念。
  • 戰艦世界|戰列艦標準血量單位的定義者-奧匈帝國聯合力量號戰列艦
    (譯者註:A,B是指艦首部分的兩座主炮,X和Y是指艦尾部分的兩座主炮) 副炮:12門150mm火炮,沿艦體兩側布置。 如此短的射程意味著它可能會在它的射程之外被巡洋艦挑釁。在我最近一場戰鬥中,我遇到了一個很專業的紐倫堡玩家,它知道我只有短短的16km射程,它就站在我的射程之外挑釁我,而我卻無能為力。被巡洋艦和其他戰艦幹掉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你也可以嘗試摸過去來一個poi一擊。 最後在我的抱怨清單上,還有它的副炮。
  • [模型新品]:美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為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中的第三艘。該艦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聲名大震。  這艘1944年6月l1日服役的戰列艦最初裝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149門各種口徑的副炮和高炮,還載有3架水上飛機。
  • 德意志海軍無畏艦的鼻祖——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新型的戰列艦炮排水量為1.9萬噸級,裝備12門280毫米主炮。1907年7月22日,「巴伐利亞」號新式戰列艦在威廉港皇家造船廠開工,1908年3月7日下水舾裝。威廉二世親自出席下水典禮。1910年5月,正式服役,並且改名「拿騷」號,於是該級艦自然而然的就被命名為「拿騷」級戰列艦。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大口徑火炮誕生之後的大艦巨炮的時代,戰列艦與裝甲巡洋艦可以通過大口徑的主炮擊沉其他艦艇,但是直到利薩海戰,依舊存在著已經打成火把了,但是死活不沉只能靠撞的情況,1894年的大東溝,鄧世昌依舊寄希望於通過撞擊戰術撞沉吉野,如果艦炮能夠輕易擊毀敵艦,鄧世昌有機會說這句話麼?要麼吉野早沉了,要麼致遠早沉了。
  • 戰艦世界:六級排位賽推薦——戰列艦
    時間截止至2019年1月1日,目前排位賽的艦艇等級是六級,可以說這個等級相對於國服特色的十級排來說,也增加了不少的樂趣。雖然國服目前仍未有消息,但是作為吃瓜群眾們,也可以先來看看。首先推薦的戰艦種類,就是戰列艦。作為排位賽輸出的絕對主力,在六級這個等級,各系戰列艦也都是百花齊放。作為一個戰列艦玩家,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日系戰艦——扶桑,在「盤古開天」時期,扶桑和新墨西哥作為僅有的兩艘六級戰列艦在排位賽中打的你死我活,有來有回。
  • 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 法國製造的巔峰巨艦
    面對來勢兇猛的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和義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既不想失去地中海制海權,又不想被老對頭德國超越的法國人在1934年推出了新戰艦計劃——這就是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黎塞留」級。有趣的是作為傳統列強,英法德意都未能有效的預期到航空母艦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而專注於大炮巨艦的建造。
  • 戰列艦裝備16英寸大口徑火炮,為何還會被淘汰?終於明白了
    相信天下軍迷千千萬,沒人不愛戰列艦。在十五世紀末期,當時因為冶煉技術的改善,使得火炮技術得到了提高,讓前裝滑膛炮成為了一種先進可靠的武器,再加上航海技術的提高和發展,使得航海時代的蓋倫帆船問世。雖說船體大部分為木質結構,但其載重及航程在當時來說已經算是非常厲害了,到了17世紀經過英國等國家的改造,戰列艦這種海上霸主終於問世。
  • 獨家盤點:二戰十大戰列艦排名[圖](六)
    不過,法國的火炮的發射藥裝填量最大,因此,儘管法制火炮身管最短而彈丸較重,但在彈丸初速、射程和穿甲能力上,並不低於同類火炮。380毫米艦炮的每個四聯裝炮塔重2274噸,與同時期一艘艦隊驅逐艦的排水量相當。炮塔採用液壓控制,使用電動液泵作為驅動動力。炮塔內的4門火炮分為兩組,每組內的兩門火炮聯動,而與另一組的2門火炮相對獨立。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美軍官:正研製射程1000英裡火炮 可踹開南海大門
    「超級火炮」。儘管南海局勢日趨緩和,但有的國家看上去卻不願放過「挑事」的機會。美陸軍部長馬克·埃斯珀表示,美軍正在研製一種射程可達1000英裡(約合1610公裡)的超級火炮,「它可以部署在南海周邊地區,摧毀該地區的中國海軍艦艇」,幫助受制於解放軍「區域拒止」戰略的美國海軍「踹開大門」。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1793年,著名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所乘坐的最大一艘艦船,就是裝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戰列艦。為了展示英國海軍的實力,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裝有110門炮的君主號戰列艦模型——那不但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清朝所有艦船火力之和,都比不上這艘君主號戰列艦。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日本在一戰之前就建造了「扶桑」級無畏艦,一戰開始後又建造了「伊勢」級無畏艦、「長門」級戰列艦等多款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充分借鑑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將其滿載排水量設計為了3.2萬噸、4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大射擊仰角高達30度,適合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 納爾遜級戰列艦:世界最大號的「淺水重炮艦」
    根據條約最後妥協的結果,日本、美國可以保留完成條約規定的未完工的安裝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美國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英國則能夠在條約規定的噸位內建造安裝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而不受條約中10年內不得建造戰列艦的規定的約束。根據這一協議,英國海軍1922年11月在條約規定的噸位內開始建造納爾遜級戰列艦。
  • 風帆的落幕,蒸汽機時代的來臨,鐵甲艦時代的艦炮裝甲與火炮布局
    順道俘虜了150名軍官,老式的無裝甲風帆戰列艦,面對擁有爆炸能力的開花彈,風帆戰列艦引以為傲的數以百計的艦炮在開花彈時代,成為了風帆戰列艦的催命符,一發恰到好處的高爆彈就可能讓一艘風帆戰列艦成為一團碩大的煙花。錫諾普海戰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慘敗,標誌著風帆戰列艦時代的喪鐘已經被敲響。
  •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和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對空性能比較
    俾斯麥級戰列艦一、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英國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共建造艦5艘:喬治五世國王號、威爾斯親王號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本文是德國戰列艦系列的第二篇:關於德國無畏艦建造情況一覽。前一篇為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全文共2707字,配圖8張,閱讀用時約6分鐘。1906年英國下水第一艘無畏艦後,德國也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採用全裝重型火炮,在一戰前先後建成無畏艦拿騷級4艘,赫爾戈蘭級4艘,愷撒級5艘,國王級4艘。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和日後龐大的中途島攻略部隊相比,南雲艦隊的規模並不大,除了6艘航母外只有「比睿」號和「霧島」號2艘戰列艦、3艘重巡和9艘驅逐艦。偷襲成功的最大砝碼來自於穿越北太平洋風暴帶的東北隱蔽航線,出動2艘金剛型也是為了不拖累整個航空艦隊的速度。
  • 大艦巨炮時代,大洋的主宰者,戰列艦緣何而生?
    如果說高達,EVA這種類人型武裝寄託的是無所不在的英雄觀念的殘響,那麼戰列艦就是多鉚蒸鋼與大艦巨炮精神的象徵,1991年的海灣戰爭重新披掛上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了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戰列艦家族的消亡早已成為了現實,但是戰列艦為什麼能夠主宰海洋數百年?戰列艦為何而生?緣何而死?
  • 她不是二傻子,圖紙戰列艦阿爾薩斯,法國最先進設計的戰列艦
    此案亦以黎塞留級戰列艦連同其所有變化與修訂為基礎,尤其受到克萊蒙梭及加斯科涅號兩艦的影響,作為這種設計思路最先進的案例。此案以這些戰列艦建造案的一種變化型為基礎,經法國議會於1940年4月15日通過建造。此案因法國戰敗及後續投降而不曾實行。與前身黎塞留級戰列艦大不相同,此案規劃有第三座四聯裝主炮塔置於艦艏,因而尺寸更大,推進系統更強,裝甲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