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發射一顆衛星!中國「超級電磁炮」或將取代火箭

2021-01-20 利刃號

自人造衛星發射入太空後,其巨大的應用價值獲得了世界的公認,於是,各國開始了對發射工具的不斷研發,從普通的火箭,發展到氫氧火箭,從氫氧火箭又發展到可回收火箭,這一切都是為了降低發射火箭的高昂成本,以此來擴大對太空的進一步應用。

就在世界為一次spaceX的商業發射歡呼雀躍的時候,我國科學家正在埋頭苦幹,按部就班的進行我國更為先進的火箭發射研究。這項火箭發射項目的曝光來自於2016年10月號的《國防科技工業》的一篇文章,文章作者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劉石泉,在文章中,披露了用「地面大型電磁彈射系統」發射的電推火箭「羽舟」的研製計劃,該計劃已經在運行中,預計在2020年完成電磁發射演示系統建設及原理驗證試驗。我們都知道,電磁發射成本低、操控安全、適應性強、能量釋放易於控制、可重複快速發射,是燃料火箭的替代方式之一。

我國電磁專家馬偉明院士曾經發表論文,馬院士認為電磁發射具有眾多優點,可為快速、低成本地向太空投送小衛星和物資提供新的思路。同時馬偉明院士也提到,中國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電磁發射技術實現空間物資快速投送和小型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快速發射。這些消息都從側面證實了中國正在利用電磁技術開展發射火箭項目研究,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在2020年左右,我們將可以看到中國用電磁彈射技術將衛星發射到太空的畫面。

通過炮射模式發射衛星,就不得不提到聞名世界的「布爾大炮」,又被稱為巴貝多大炮。這門大炮是在上世紀60年代,布爾博士在加勒比海的巴貝多島建造的一門大炮,這門大炮的設計初衷就是要設計一種能夠發射人造衛星的超級大炮。實驗室這樣進行的,布爾博士將美國海軍的兩門戰列艦16英寸主炮鏜大口徑,頭尾對焊起來製造而成的,成品為長達36m、口徑424 mm的巨炮,為了增加射程,還設計了這門大炮專用的火箭助推增程彈丸。最終,大炮開始轟鳴,一顆 90公斤重的炮彈被成功地拋射到180 千米高的太空,這項世界記錄至今沒有被打破。但是非常不幸,布爾博士被暗殺,大炮打衛星實驗宣告結束。但是,大炮打衛星的理論受到了驗證,證明這種思路是可行的,進而言之,如果普通火藥大炮可以,那麼比起威力更大的電磁炮,沒有理由不可以打衛星。

近幾年,隨著中國在電磁推進技術的個空前突破以及新材料的發展和應用,電磁發射技術在電源小型化、發射器長壽命、發射載荷抗過載等方面的障礙被逐一克服。相信再過不久,就會有中國電磁火箭「羽舟」的消息的流出。(利刃/張陽)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聯繫我們,私信可以收到。

相關焦點

  • 中國正在研製電磁炮發射衛星 戰時可快速補發衛星
    無獨有偶,2016年10月號的《國防科技工業》刊登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劉石泉的文章,這篇文章披露了用「地面大型電磁彈射系統」發射的電推火箭「羽舟」和液體運載火箭「輕舟」。文章還稱,計劃2020年完成電磁發射演示系統建設及原理驗證試驗。
  • 各國第一顆衛星都已墜毀,為什麼法國和中國第一顆衛星還在運行?
    而在這些衛星中,只有兩顆還在天上飛,一顆是1965年發射的老三法國的鑽石衛星,而另一顆則是中國在1970年發射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總重量比較有意思,原先制定的計劃是100千克,因為調查了各國的第一顆衛星之後,至少要比其他國家的要重一些,因此定的目標是100千克,但最後上天時卻達到了173千克,這個質量增加當然包含了設備與技術難度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運載火箭實在讓其他國家嚇了一跳,這表示中國當時的火箭技術起點很高。
  • 用電磁炮發射衛星?別想啦
    發射衛星很貴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一號」以來,62年間世界各國向太空發射了數以千計的各類太空飛行器,到目前為止圍繞著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數量超過2600顆,而這些太空飛行器無一例外都是由火箭發射的。
  • 電磁炮的原理與歷史
    二戰期間,在軍事需求的刺激下,德國、日本都研製過電磁炮。德國的漢斯萊曾將10克彈丸用電磁炮加速到1.2公裡/秒的初速。用單極發電機供電的電磁炮,已能把318克重的炮彈加速到4200米/秒的速度。磁通壓縮型電磁炮已能將 2克重的炮彈加速到11000米/秒的速度。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查裡德·馬歇爾博士運用新技術,把3克彈丸加速到了5.9公裡/秒。這一成就從實驗上證明了用電磁力把物體推進到超高速度是可行的。
  • 中國離子電火箭正式應用太空飛行器
    「決定著中國衛星技術是否國際一流,排在第一名的是就是電火箭技術。」張偉文說。張偉文介紹,國際上,上世紀90年代末期,美俄採用混合動力技術,率先把電推進應用於航天飛行器。2015年3月,美國波音公司實現「驚人之舉」,即將傳統的化學燃料全部拋棄,採用全電推技術。這意味著離子火箭發動機已經成熟到完全取代傳統化學火箭的水平,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
  • 簡氏防務:衛星圖片顯示中國正測試33.5米長超級大炮
    簡氏防務分析稱,這門火炮的用途不明,但上世紀70年代中國曾研製反衛星\反導用途的「先鋒」大炮,或許與這門大炮有關係。 上世紀90年代,有人披露中國已建成遠射程「超級大炮」技術試驗床,這種試驗床類似傑拉爾德·布爾為伊拉克設計的「巴比倫」超級大炮。簡氏信息集團指出,上世紀80年代,布爾曾積極參加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遠射程火炮系統設計工作。
  • 火箭實驗室歸來:成功發射一顆100千克重的衛星
    火箭實驗室在7月4日發射的火箭,由於電子設備出現故障,導致火箭發射失敗,運載的7顆衛星毀於一旦。在發射失敗後,火箭實驗室快速啟動調查,很快查明了事故原因,並且表示電路問題將在後續的發射中重點排查,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事故。
  •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用什麼火箭發射的?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微信公眾號ID:space-more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人類進入了開發利用空間的新紀元。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那麼,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用的是什麼火箭呢?
  • 大型打臉現場,美國剛剛拆除電磁炮,東方某大國同款武器上艦測試
    電磁炮是《星球大戰》忽悠蘇聯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當時美國提出的電磁炮主要武器是高能雷射,高能微波和高能空基動能武器。天基動能武器的主要版本是超級電磁槍。這種超級電磁槍的彈丸發射速率高達每秒100公裡。它可以直接碰撞並摧毀太空中的任何衛星和核彈頭,甚至是外國小行星,也可以擊中地面。
  • 給力|真丶超級火箭!鬥魚666號衛星發射,眾人全程見證直播平台歷史一刻
    2018年12月7日,鬥魚第一顆獨家冠名的衛星「鬥魚666」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丁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升空後
  • 還記得祖國的第一顆衛星嗎?將中國拉回聯合國,在太空播放東方紅
    01-太空競賽 1957年10月4日,在距離莫斯科2000公裡之外的哈薩克丘拉坦荒漠,蘇聯拜科努爾基地發射場上,一顆人造衛星悄然升上了太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它的出現宣告了人類航天時代的來臨。
  • 土耳其搞定電磁炮?別鬧了,中國的才是真「硬核」!
    ▲這就是土耳其的「電磁炮」(圖源:環球網)近段時間在網絡上,有網友曝光了土耳其新式電磁炮的測試畫面,並且這款電磁炮的整體構造都要比中國的還要科幻許多。與傳統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日本一顆用於中繼民用和軍用地球觀測數據和圖像的衛星將於周日搭乘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兩用通信衛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點25分搭載H-2A火箭進入軌道。下午4點25分。據H-2A火箭的建造者和發射運營商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透露,這枚火箭將在日本南部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
  • 中國最神秘航天發射場再立功,一顆戰略級衛星成功升空
    一、9月4日下午,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兩天後「空天飛機」安全返回著陸場,2020年中國航天最為神秘的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可以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可重複利用的太空飛行器,按照目前外界披露的情況來看,此太空飛行器應該是與美國X-37B太空戰機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美國將此技術運用於軍事,而中國將助力太空利用的和平化。
  • 美媒:中國電磁炮上艦 世界首次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月2日報導了相關情況,並稱,這是全球範圍內首次將這類系統安裝到船上並進行海上試驗。相比之下,美國海軍在運輸艦上安裝電磁軌道炮進行試驗,還只是計劃,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在測試進度上已經超過了美國。"海洋山」號艦艏的巨大炮塔和試驗電磁炮
  • 國產電磁炮是騙局?美國:有證據顯示,中國已經超越
    對中國來說,美國一直在關注中國的發展,中國如今研發的電磁炮,甚至取得了很大成果。消息一出,有人說中國的電磁炮是個騙局,中國怎麼會這麼快就掌握了這種先進的技術?但美國人站出來證實了這一點,所有的證據都表明,中國電磁炮發展比預計要好得多。電磁炮是一種可以顛覆未來海上戰爭的新型武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電磁能量代替化學能量,在瞬間釋放的超大電磁能量的推動下,彈丸以超音速向目標發射!
  • 剛剛,一顆「不可描述」的戰略級衛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
    ,6月17日,同樣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太空。,30年來已發射50次今年是中國航天的超級大年,前期探火發射取得成功,北鬥全球組網提供服務,載人航天計劃穩步進行,而這一切成功的基石來源於火箭的穩定。
  • 一枚火箭載多顆衛星,汽車運輸發射,中國航天低成本發射或已來臨
    此次發射亮點很多,除了一次火箭發射搭載的衛星越來越多以外,還有一個亮點值得關注,那就是使用了移動運輸車發射,不再是龐大的發射平臺,而這個裝備的研發充滿了艱辛,如今成功使用在商業衛星發射上。也許未來15年內,我們就將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
  • 疑似中國電磁炮上艦測試?或是歷史性領先西方的一步!
    (文/魯曉冬)這兩天,關於中國電磁炮成功上艦的多張照片在網絡上熱傳。照片顯示,在某地一艘外形略顯陳舊的海軍某型登陸艦的前甲板上,赫然出現一座體積龐大到與軍艦不成比例的巨型炮塔,初步目測炮塔前方伸出的炮管直徑以及長度,超過了目前中國海軍已知現役的所有艦炮。一時間,各路軍迷幾乎一邊倒地認為,這便是中國首門實現上艦測試的電磁樣炮。
  • 火箭、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崛起的「奠基者們」
    2020年6月23日,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將發射升空。2020年7月,中國將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這些一項項舉世矚目的航天成就,正是每一代中國航天人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的成果。他們在工業貧瘠、一窮二白的國度裡,奇蹟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