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宇宙中的星系都是圓餅狀的呢?

2020-09-22 綠水煎茶

我們生活在3D空間,為什麼太陽系,銀河系,類星體等天體,都有扁平的形態?各個天體圍繞這些系統中心旋轉的公轉軌道,都幾乎落在同一個平面,這也太巧了吧?為什麼不是八大行星,一人一個軌道面?像老中央臺臺標一樣?

實際上,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恰恰是由於我們處在3D空間之內。3D空間內的旋轉只能圍繞一個旋轉軸,這個旋轉軸有一個法平面。對於我們地球來講,這個法平面就是赤道面,所以你看到,雖然地球不是扁平的,然而旋轉的動作是一樣的,渾圓的地球上面每一個點是不等價的,所以經度線和緯度線幾何形態不同。


什麼樣的餅?

想烙一張點綴滿星星的餅,光有角動量守恆是肯定不夠的。後面稍微分幾個角度廢話幾句。簡單的摘要就是:現在宇宙裡有一半的恆星質量在這些「餅」狀星系裡。

「餅」的形成和其居住暗物質暈最初的角動量以及後續的演化密不可分。在這個過程裡,雖然「角動量守恆」在最初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我們能看到這麼多大小各異的餅,是複雜的暗物質暈演化歷史,以及星系內部恆星生生死死共同微妙平衡的結果。

恆星可以有盤,各種氣體,塵埃也可以有盤,只要是規則旋轉運動佔主導的,都可以叫盤。和餅一樣,星系的盤有各種薄厚大小。確實有很多星系側面看薄的就是跟一張春餅一樣。

但更多的情況下,星系內部也會有沒有明顯旋轉,內部恆星運動雜亂無章的橢球結構的。我們銀河系中心的核球和外部的恆星暈都是這樣的結構。這兩個之間並不是方圓之別,星系內部的結構和運動學幾乎就是連續分布的,也有很多星系看上去是圓墩墩的一坨,但是內部也有很顯著的旋轉的。

都是餅嗎?

我們的銀河系的確是一張「大餅」,附近的仙女大星系也是「餅」,愛好者熟知的很多梅西耶天體裡的星系也是「餅」。但其實宇宙中質量比銀河大得多和小得多的星系很多都不是餅狀的,而是由橢球結構主導的。

如果按照質量來算,粗略估計,低紅移宇宙中的星系裡,一半的質量是「餅」,一半的質量是橢球。如果按照數量算,因為質量越小的星係數量越多,橢球星系應該還是佔主導的。很好玩的是,恰恰是在我們銀河系這個質量段上,星系才是主要呈現出「餅」狀形態的。這裡面是有很有趣的物理信息的,只不過我們暫時還沒有完全搞清楚。

另外,今天是「餅」,昨天未必是,將來也很可能不是。盤星系碰撞是直接產生大質量橢球星系的原因,銀河系和仙女大星系碰撞後,很可能兩個星系都會失去恆星盤結構,也有可能會通過複雜的動力學演化變成一張更厚的餅。隨著對高紅移星系觀測得更加細緻,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的星系簡直面目全非,100億年前幾乎在宇宙中找不到非常規則的「餅」,而大部分星系可能是一種介於「餅」和「麻團」之間的狀態。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觀測線索。


為什麼光念出「角動量守恆」的咒語是不夠的

宇宙裡面有各種尺度的盤,各種花樣的「餅」。原恆星盤,黑洞周圍的吸積盤,等等。脫離了質量和空間尺度,具體的物理情景,看見盤就喊「角動量守恆」。並不能幫你理解他們的產生和演化。

首先,對於包括盤星系在內的通過重力坍縮形成的結構中,角動量守恆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團有一定淨角動量的氣體在自引力作用下坍縮,隨著尺度變小,旋轉速度會增加,而後續的坍縮就會出現方向上的選擇性:在和自轉軸垂直的方向上,可以簡單看成「離心力」

如前面提到的,這些問題還都沒有被很好的回答。當早期天文學家們終於可以開始通過數值模擬研究星系在暗物質暈裡的演化的時候,他們揪心的發現,僅僅靠上面提到的經典模型並不能烙好一張宇宙大餅:形成的星系看上去比真實的盤星系胖了太多,並且,包含了太多的低角動量恆星和氣體 。

深入研究後,天文學家們發現這是因為早期宇宙裡氣體比例高,重子物質通過輻射冷卻損失能量太快 。既然太冷了就要熱一熱嘛,天文學家們在過去20年時間裡,在新觀測的指導下,終於大概知道了如何掌握合適的「火候」來保持盤星系的結構。而這種「加熱」機制,很可能來自於死亡恆星通過超新星爆發等過程向周圍環境裡注入合適的能量。這也是為什麼像FIRE這樣力圖解釋足夠真實的盤星系的形成的模擬,都把重點放在了恆星反饋過程中。


總結

而即便有了這些進展,我們對宇宙「大餅」的理解還是一知半解的。尤為神奇的是,像銀河系這樣的大質量盤星系的穩定存在,似乎是得益與暗物質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經歷顯著的「撞車」事件,並且在星系的氣體吸積和恆星反饋之間所建立的某種微妙的平衡。

所以,以後你凝視銀河的時候,一定要感謝一下宇宙這位大廚。不論是「圓餅」還是「麻團」,都是她用一道道不同的工序和拿捏得恰到好處的火候,在暗物質暈構成的「烤箱」裡,用130億年的時間才精心準備出的動人作品。作為小小人類,我們能有幸旁觀已經不知道是幾個動力學時標裡修來的福分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與科學有關的知識,可以關注我哦(⊙o⊙)!

相關焦點

  • 宇宙中那麼多星系怎麼都是圓餅狀的呢?有沒有其他形態的星系?
    很多人在看到一些宇宙星系圖的時候都會被其絢爛的外形所吸引,這些星系星星點點的分布在宇宙中,多數時候都像一個個圓餅一樣圍繞著一個球形半徑旋轉,這樣的外形可能治癒了很多人的強迫症。那麼大家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這些宇宙中星系並不會依照人類的審美來決定自身的形態,那麼為什麼我們通常看到的星系都是這麼規則的圓餅狀呢?因為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空間,所以在這個空間裡面,所有的旋轉活動都只能圍繞著一個旋轉軸來進行。而這些宇宙中的星系也是一樣。其實我們肉眼看到的這些星系都是已經經過億萬年的演變才變成現在的圓餅狀的。
  • 為什麼宇宙中的星系會如此不同呢?
    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呢?事實證明,星系的形狀可以向我們透露該星系漫長一生中發生的故事。基本上,星系的形狀可以分成兩類:盤狀和橢圓狀。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卡梅倫·赫默斯說,盤狀星系,也叫旋渦星系,形狀有點像煎蛋。這些星系的中心更接近球體,像蛋黃被氣體和恆星(蛋清)包圍一樣。銀河系與距離我們最近的仙女座星系,都屬於盤狀星系。理論上,盤狀星系始於氫氣雲。
  • 為什麼宇宙中最大的星系都是橢圓星系,而非螺旋星系?
    我們知道,在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個星系,它們大小、結構不一,形態各異。那為什麼宇宙中的那些最大的星系都是橢圓星系而不是螺旋星系呢?螺旋星系在其結構上是不是受到了某種限制?今天就說下星系大小的問題。先看下目前所知最大的螺旋星系是哪個?
  • 浩瀚的宇宙中,為什麼星球是圓的呢?
    一切都喜歡問為什麼,聽多了可能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煩躁,但事實上,這是最值得倡導的。畢竟,我們生活在宇宙這個大家庭裡。雖然我們現在是我們所知生物裡的唯一高智商生物,但其實我們對地球知之甚少。在14世紀,科學家們於哲學家們的爭論非常激烈,圍繞著一個主題:「我們所處的星球的形狀是什麼?」那時有說有正方形的、圓形的、六邊形的等等。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天圓地方」。
  • 星球為什麼能夠「漂浮」在宇宙中,為什麼星系之外的空間沒有星球
    為啥咱們的星球不會沉到星海裡去呢?你知道嗎下文轉載自作者:檸檬酸姑娘星球為什麼能夠「漂浮」在宇宙中,為什麼星系之外的空間沒有星球隨著對宇宙的不斷探索,人類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了宇宙的廣闊無邊,在不斷的通過探測器和望遠鏡等設備對太空探索的時候,我們發現太陽系像是一個圓盤狀的星系,甚至銀河系都是一個圓盤狀,幾乎所有的星球都在一個範圍內的平面中,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在維持著這些星球的平衡和漂浮在太空中的呢
  • 浩瀚的宇宙中有哪些類型的星系
    通常,橢圓星系看起來是黃色或紅色,與在旋臂上有高熱年輕恆星發出淡藍色調的旋渦星系對比有很大的差異。巨型橢圓星系橢圓星系有巨型的和矮型之分。質量最大的超巨型橢圓星系直徑達50萬光年,包含10萬億顆恆星,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系統。
  • 為什麼在宇宙中地球和其它的星星都是「圓」的?
    在人們的認知中,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都存在著固定的思維。海水是藍色的、積雪是白色的、血液是紅色的、我們的地球是圓的等等,這都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地球和宇宙中的星體都是圓的呢?其實,確切的描述應該是球形。
  • 宇宙中星系構造形狀背後的秘密
    一些星系就像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一樣,旋轉著藍色圓盤;而另一些星系則是紅色球體或畸形的、混亂的團塊狀,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為什麼各種星系的構造形狀會存在差異和不同呢?實際上,星系的不同形狀也向我們透露出一些關於該星系超長壽命中的事件和信息。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星系形狀有兩種分類:圓盤狀和橢圓形。天體物理學家告訴我們說,圓盤狀星系,也被稱為螺旋星系,形狀像一個煎蛋。
  • 宇宙中星系名稱的由來
    廣義上星係指無數的恆星系(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等)組成的運行系統。參考銀河系,它是一個包含恆星、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顆恆星的矮星繫到上兆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下面我們來看看各種星系名稱的介紹。
  • 盤點宇宙中十大最迷人的星系:渦狀星系(圖)(1)_科學探索_光明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升空,將大大促進人類對地外文明的探索工作,而揭開浩瀚宇宙中那璀璨美麗的星系的神秘面紗,也是促進人們不斷進行太空探索的動機之一。以下是宇宙中十大最迷人的星系。
  • 地平論協會為什麼不願意相信地球是圓的?看完你就知道答案
    從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教導我們基本的科學知識,例如地球是橢圓形的,而地球所存在的地方,名為太陽系,在這整個星系中,所有星球都圍繞著一枚恆星進行運動,這枚恆星就叫太陽。而且,這些人還組成了一個地平論協會,其中人員來自世界各大洲,近年來人數似乎還在不斷增長,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會相信地球是平的呢?其實關於地平論的說法,要比地圓論更早一些,即使是我國古代的人也曾認為,地球是方的,畢竟,當我們一眼向前望去,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平整的視野。
  • 宇宙中的星體都是圓的?宇宙是不是也是圓形
    人類一直對神秘的宇宙有著無限的好奇,想知道在別的星球是否有與人類相同的文明出現,現在的人類就好像處於大航海時代前夜的人們一樣一直想要掀開眼前的這片面紗,我們都知道整個宇宙是非常大的,在幾萬億年前宇宙發生大爆炸使得整個銀河系形成了許多的星體,對天文感興趣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星系都是圓形或者接近圓形的
  • 地球為什麼是圓的?
    首先讓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我們的宇宙。一,宇宙的定義。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與空間的統一;狹義的宇宙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古代對宇宙的認識,西漢《淮南子》「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宇宙的起源即大爆炸。二,宇宙的形狀。最新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為930億光年,其形狀(1)平坦的,我們生活在其表面。(2)一種類似馬鞍狀的負彎曲形狀。(3)一種非歐幾何的空間形狀。
  • 宇宙中最神奇的15個星系
    仙女星系在東北方向的天空中看起來是紡錘狀的橢圓光斑,是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天體之一。普遍認為仙女座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外表與銀河系相似。本星系群的成員有仙女星系、銀河系、三角座星系,還有大約50個小星系。根據改進的測量技術和最近研究的數據結果,科學家認為銀河系有許多暗物質,並且暗物質的質量佔比是這個星系群中最大的。
  • 為什麼星系的形狀不同?
    沃爾夫星盤藝術渲染圖,沃爾夫星盤是早期宇宙中的一個巨大盤狀星系。  遙望夜空,你可以看到來自其他無數星系的恆星。有些星系和我們的銀河系一樣,是旋轉的藍色盤狀星系;其他則是紅色的球狀星系或畸形、團狀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星系。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呢?事實證明,星系的形狀可以向我們透露該星系漫長一生中發生的故事。
  • 地球、太陽和月球都是圓的,是什麼力量把宇宙中的星球搓圓了?
    在宇宙中像地球這樣的球狀天體有很多,月亮是圓的,太陽也是圓的,太陽系列的其他七大行星也是圓的。像這種圓圓的球狀天體被統稱為星球。湯圓需要人用手搓才能搓成圓球狀,那麼是什麼力量把宇宙中的這些天體搓圓了呢?在宇宙中,一般只有質量較大的密實天體才是球狀的。月球是球狀的,它是地球的衛星,質量比地球小。可宇宙中並不是所有衛星都像月球這麼圓。
  • 為什麼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會在膨脹的宇宙中相撞?
    另一方面,當年哈勃的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正在膨脹。既然如此,為什麼仙女座星系還會靠近銀河系,並與銀河系發生碰撞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宇宙的膨脹是怎麼回事。所謂的宇宙膨脹,其實是指空間本身的膨脹。宇宙中的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銀河系,並不是因為那些星系本身的運動造成的,而是因為星系之間的空間持續膨脹,才導致星系之間互相遠離。下面以氣球為例,簡單來說明一下空間膨脹。
  • 為什麼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扁平漩渦狀?整個宇宙是一個更大漩渦嗎?
    為什麼太陽系或者更大的銀河系和仙女星系,都是這種扁平漩渦狀,宇宙就是由這樣的星系構成的嗎,或者在更大的尺度上會有更大的漩渦出現嗎?儘管早期這些都是猜測,但事實上現代天文非常認可這個說法!形成過程中的原始行星盤當然這並非虛言,因為在金牛座和獵戶座的星雲中,都觀測到了大量正在形成中的行星積盤!
  • 宇宙的天體為什麼都在轉動或運動
    宇宙中的天體,都不可能靜止不動,因為它們不是受引力促使運動,就是時空波推動它們運動,這種時空波就像扔進水塘的石頭激起的波浪。那麼彗星是怎樣運動的呢?其實彗星要麼是兩塊隕石碰撞,而產生的一種推力使它快速在宇宙中飛翔。
  • 都是050星系的奧特曼,為什麼只有歐布較強?跟借債厲害沒關係!
    隨著圓谷在這五十多年的時間中,推出的奧特曼越來越多,各種五花八門的奧特曼戰士也是陸續登場,所以在圓谷的奧特曼宇宙中可不是只有光之國,這一個奧特曼星球,而是出現了眾多的哦奧特曼星系,每一個星系都有著對應的奧特曼,而除了光之國之外,就是050星系比較出名了,而在050星系登場的五位奧特曼中,為什麼只有歐布比較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