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半島奇聞!從非洲刺毛鼠到穿山甲,從葉海龍再到寒化鱷魚,接下來將要介紹的是7種動物的特殊生存策略,你覺得哪種最神奇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7 非洲刺毛鼠
這些小動物是目前所知的唯一 一種被天敵抓住時,會脫落大塊皮膚從而換取逃跑機會的哺乳動物。但它們能夠把失去的皮膚、汗腺、皮毛和軟骨等器官或組織完全再生回來。你知道嗎?研究人員認為其他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也可能擁有和非洲刺毛鼠類似的基因和這種再生能力。
#6 海參
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多數海洋食肉動物都會避開這類動物。因為它們不僅攜帶一種叫做海參素的毒素,還會進行一種叫做「拋棄內臟」的行為。那就是,其黏稠的腸子和其他器官被液化,然後被海參排出體外噴向天敵,天敵會被這些「美味」突然迷惑住,這讓海參抓住機會得以逃跑。在逃跑過程中海參所丟失的任何器官會在幾周內重新長出來。另外,它們的另一個生存策略是將海參素釋放到水中,以殺死附近的敵人。
#5 穿山甲
雖然它有點像犰狳,但這兩個物種是毫不相關的。它們生活在非洲和亞洲,其生存策略也與犰狳有點相似。遇到危險時,穿山甲會把自己蜷縮成一個球狀,用它們鎧甲般的鱗片來保護自己。層層疊疊的鱗甲覆在身上就像一層鐵壁,而且它的鱗甲還可以像剃刀一樣鋒利,可以用來抵禦敵人。另外,生命受到威脅時,穿山甲還能從它們的後腺發出一種難聞的氣味,這類似於臭鼬放出的氣味。但是它們並不是臭鼬的近親哦。
#4 葉海龍
這些海魚原產於澳大利亞南部和西部的水域,叫這個俗稱是因為它們身體各處都長著長長的突出物。它身體呈葉子狀的結構,目的是為了偽裝。其皮膚表面的附肢很像海藻的葉片,這讓它們在捕食者的眼中看起來很像漂浮在海洋裡的植物。它們可以根據年齡,食物等因素,改變體色,以更快地融入所棲息的環境。
#3 玩裝死的負鼠
袋貂和負鼠都是有袋類動物,但它們屬於不同的物種。前者在澳大利亞和其他一些國家被發現,而後者原產於北美。負鼠以裝死來逃避天敵而聞名。裝死是動物王國裡最著名的生存策略之一。但你知道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嗎? 因為負鼠無法控制自己對壓力的反應,就像人類對自身暈倒無法控制一樣。它們在裝死時還會在嘴裡吐泡沫,讓捕食者相信它的毒性很大,不能吃。為了讓裝死表演更逼真,它們還會分泌一種散發出惡臭的綠色液體,類似於臭鼬發出的臭味。而負鼠這種近乎昏死的狀態有時候可能持續四個多小時。
#2 寒化鱷魚
美洲短吻鱷主要生活在美國東南部氣候溫暖的地方。任何低於21℃的地方對於它們來說都相當於南極地帶。但是一旦氣溫下降,鱷魚們也有一套辦法來應對寒冷,這種生存策略被稱為寒化。這有點像動物的冬眠,但一些在冬天仍然能夠維持正常活動的爬行動物除外。如果它們被困在冰水中,鱷魚的新陳代謝就會減慢,這樣它就可以不用吃東西,而且它們基本上可以持續寒化幾個月,直到天氣變暖。在這期間他們是如何呼吸的呢? 其實這期間,短吻鱷會在水結冰時把鼻子露出冰面來呼吸空氣。專家稱美洲短吻鱷比其它種類的鱷魚更能忍受較寒冷的環境。
#1 擬態章魚
這些頭足類動物長約60釐米,擁有超強的能力,比如改變它們的形態以融入它們所棲息的環境。它們生活在印度太平洋水域,其擁有的生存策略就跟它們的名字一樣,那就是會「變身」。這種章魚大約能夠模仿15種海洋動物,而且模仿得還很像,比如海蛇、水母和獅子魚等。專家表示,這種生物的特殊模仿能力能夠非常有效地威懾捕食者,因為這會讓捕食者以為它們是有毒的,不能吃。迄今為止,擬態章魚是已知的唯一一種通過模仿海洋生物來躲避捕食者的動物。好了,本期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收看。永遠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不要忘記點擊關注半島奇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