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骨是啥?想必大家多少都有點「底」了吧,人類為啥子沒有呢,這個肯定不知道吧?
想要了解奇怪的知識,那麼,好奇的小手開始往下滑動屏幕吧。
陰莖骨,又稱杆狀骨,是動物陰莖裡面的一塊骨頭。平時動物會把它藏在肚子裡,在需要時就會用一組肌肉把它推到陰莖的肉質部分中。
根據動物的不同,陰莖骨的長度大小不一(從1毫米到一米),形狀千差萬別(從刺狀、勺狀到鉤狀等)。因此被描述為「有史以來最多樣化的骨頭」。
陰莖骨的大小、形狀因物種而異
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有陰莖骨。例如貓、狗、老鼠和海象,就連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也有,這不禁就讓人很納悶,為什麼人類沒有呢?
要想弄清楚人類為什麼沒有陰莖骨,我來首先要了解一下陰莖骨有什麼作用,以及為什麼絕大多數動物需要它。
狼的骨架
陰莖骨有什麼作用?陰莖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起到「支撐主幹」的作用,並確保精子管道的暢通,而後才是它為雄性動物帶來的一系列好處。
1.延長交配時間
對於哺乳動物來說,長時間的交配不僅可以增加使雌性受孕的機率,還可以有助於雄性保護雌性不與任何競爭對手交配,增加其遺傳物質傳遞的機會。
2.快速支撐
對於必須快速和多次交配的哺乳動物來說,陰莖骨可以立刻提供支撐。例如,繁殖期的獅子在5天中需要交配幾百次,陰莖骨可以很好的幫助它們快速支撐。
3.刺激雌性排卵
在某些物種中,比如獅子,雌獅在交配前是不會排卵的,只有在交配中受到足夠的刺激才會觸發排卵。陰莖骨的存在可以讓雄獅儘可能的刺激雌獅,觸發排卵來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4.清理生殖細胞
動物的陰莖骨千差萬別,例如,蜜獾勺狀的陰莖骨可以幫助雄性--儘可能的清理上一任雄性留在雌性體內的生殖細胞。
從上面的4條可以看的出來,陰莖骨的存在給動物帶來的好處很多,那麼為什麼人類沒有呢?
人類為什麼沒有陰莖骨?《皇家學會報告B》發表的研究報告稱,「陰莖骨在有胎盤和無胎盤哺乳動物分離後首次進化(約1.45億年前),但是早於靈長類動物和食肉類動物最近的共同祖先出現之前(約9500萬年前)」。
這意味著,靈長類動物和食肉類動物的共同祖先有陰莖骨。因此,現在沒有陰莖骨的哺乳動物,比如人類,一定是在進化的過程中「丟失」它。
為什麼會丟失了呢?
1.不需要隨時「戰鬥」
在很多哺乳動物中,陰莖骨的存在意味著它們可以迅速達到理想的「戰鬥」狀態。比如,在發情期內,獅子每天需要交配幾十次。此時,陰莖骨的存在就非常有價值,它可以讓雄獅隨時保持好戰鬥狀態。
而人類則就不用隨時隨地保持戰鬥狀態,所以失去陰莖骨似乎也不那麼意外了。
黑猩猩
2.較短的交配時間
在靈長類動物進化的整個過程中,擁有陰莖骨通常與更長的交配時間(超過3分鐘)有關。最重要的是,交配時間較長的物種要比交配時間短的物種擁有更長的陰莖骨。比如狐猴,一次交配時間長達一個小時,它們的陰莖骨就很長。
如果陰莖骨在在爭奪配偶和延長交配過程中如此重要,那為什麼我們沒有呢?
一個簡單卻令人心塞的答案是:人類並不屬於「長時間交配」的物種。據調研,男性在那方面的平均時間不到2分鐘。這遠低於很多擁有陰莖骨的動物們。
3.一夫一妻制的作用
對於繁殖競爭激烈的哺乳動物來說,雄性面臨的擇偶競爭越激烈,它們的陰莖骨就越長。
已知陰莖骨在一夫多妻的動物中最常見。而人類則傾向於一夫一妻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不像其他動物存在特定的發情期,所以人類逐步進化並淘汰了陰莖骨也不是那麼困惑了。
雖然某個時代的人類採用一夫多妻的交配體系,但這種現象並不多見,不足以讓人類保留這根骨頭。
也許這種交配模式的採用,加上我們短暫的交配時間,成了壓垮陰莖骨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