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縣廣濟鎮歡樂村,以前的村名不是這個。可後來為什麼會改成這個極具喜慶氣氛的村名了?這裡還有一段與藥王孫思邈的傳奇故事。
據傳,周至歡樂村很久以前不是這個村名。村裡的老百姓都是安居樂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過著恬適的田園生活,世代相傳,子子孫孫都是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古代的老百姓最怕的就是瘟疫來襲,瘟疫一來,全村幾乎就要滅絕了。
當瘟疫來臨的時候,全村的村民怕的要死,因為死的人實在太多了,幾乎家家掛白帆了。就在大家感到絕望之際,正準備將剩下的人口舉村外遷的時候。藥王孫思邈突然路過此地,看到家家門口的白帆就知道此地發生了瘟疫。趕忙進村了解病情,最後招呼了幾個還沒有被感染的村民一起進山採藥。經過孫思邈幾天幾夜精心的配藥、熬製,才將村子的瘟疫徹底去除了。
村民非常感謝孫思邈的救命之恩,幾個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輩就說:「最近這段時間村子裡死人太多了,氣氛實在是太壓抑了。既然現在孫大夫徹底去除了瘟疫,為了表示對孫大夫的感謝,村子將在村頭為孫大夫塑像,世代朝拜,同時將村名改為歡樂村,大家徹底歡樂一下,去除瘟疫的籠罩氣氛「。長輩的提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從此村名就改為了歡樂村,傳承至今。
那為什麼最後又分為了東西歡樂村了?這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了,大家且慢慢聽來。
話說當時村裡有一個老漢,不知道為什麼結婚後總是無子嗣。因此,為了求得一個兒子,每年不停的上山求神仙賜給他一個兒子。年年去一次山上的爺爺廟,從不間斷。可是經過二十多年後還是沒有子嗣,在他即將五十歲的那年,那一次他上山後拜過神仙后就說到:」神仙爺爺,你看我年年這個時候來山上給您點香上貢品,我還是沒有一個後代,現在我的身體是大不如從前了,還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自己上山來給您上香磕頭,要是你同意我就將你背到山下去吧,在山底下給您找個安身的住所。你要是同意我就給您磕三個頭,咱就馬上下山」。
老漢說完,磕了三個頭,看了看跟他自己幾乎一樣身高的泥塑的神仙爺爺就準備背上往山下走了。按道理說,那麼高一個泥塑的神仙爺,別說一個近五十的老頭子了,就是個二十小夥子也背不動啊?可是老漢一使勁,居然輕輕的就將神仙爺背動了,看來是神仙爺同意了。就這樣,老漢背著神仙爺快速的下山去了。
走著走著,老漢眼看到村口不遠了,就想著反正快到了,先停下休息一會,就把神仙爺放在地上。休息了一會他又準備在背上往村裡頭走。可是,這次不管他怎麼使勁,那泥塑的神仙爺重若千斤,紋絲不動,試了幾次還是背不動。他一想,算了,這也許就是神仙爺自己選的地了,就放著吧。他就獨自回村去招呼大家,並把他怎麼背神仙爺到存口的事說了一下。大家一聽神仙爺顯靈了,自己選的地。大家就在那給神仙爺建造了一個廟安置了神仙爺。
神仙爺安置好了,可不能讓神仙爺一個人住在這村外孤零零的地方呀,大家就提議分一部分村民搬遷到神仙爺旁邊來安家生活。慢慢的,從那以後歡樂村就分為了東西歡樂村兩個村子了。不過祭拜神仙爺的事年年還是兩個村子一起進行,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