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紅外探測:照亮「隱秘的角落」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從紅外線被科學家發現開始,紅外探測技術已經逐漸在各個領域大放光彩。無論是我們隨處可見的感應燈、感應水龍頭,或是軍事上紅外偵察、制導技術。

在使用網絡攝像頭或手機攝像頭時,我們會體驗到過去幾十年來針對可見光波段開發的廉價、緊湊型傳感器的強大功能。相反,探測肉眼不可見的低頻輻射(如中、遠紅外輻射)則需要複雜且昂貴的設備。

由於缺乏緊湊型技術,用於分子識別,以及對人體自然發出的熱輻射進行成像的傳感器還未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一領域的新概念突破可能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圖1 紅外探測技術的應用

圖源:EPFL

目前,探測中遠紅外輻射最流行的技術是微測輻射熱計,它是由一排小型溫度計陣列組成,通過測量吸收輻射所產生的熱量。這種探測器有許多局限性,特別是響應速度慢,且無法探測到微弱的輻射信號。

目前,對於中紅外(MIR)、遠紅外(FIR)探測仍有許多局限性,尤其是在室溫下直接探測波長大於2μm的單光子仍是一項嚴峻的技術挑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Tobias Kippenberg(⏬拓展連結)教授團隊提出一種新型中遠紅外探測技術。這種方法具有高靈敏度的同時,甚至能夠探測到單光子信號。

這種新型紅外探測方法,不同於現有的探測方法和途徑:首先將不可見的紅外低頻輻射轉換成可見光,再利用現有的技術進行探測。在環境條件下對波長超過2μm的電磁波實現單光子直接檢測。這種新方法無需複雜的低溫設備,具有更高靈敏度,低噪聲的特點。

該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platform for frequency upconversion at the single-photon level」為題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X。

圖2 圖源:Veer 這種新型紅外探測方法,避開了紅外探測諸多現存問題。

具體方法是:其通過將低頻的中、遠紅外輻射轉換到可見-近紅外(VIS-NIR),然後再進行探測。因為可見-近紅外波段高靈敏度的探測器比較容易獲得,所以間接的實現對中、遠紅外波段的探測。 雖然當前利用非線性晶體可以實現從中紅外M到可見光近紅外VIS-NIR波長轉換,但是這需要在幾瓦的泵浦功率下工作,並且需要晶體且滿足相位匹配條件。相反,EPFL團隊的方案僅依賴於兩個入射場的空間重疊。

同時為了確保兩個光束和分子系統之間的最佳重疊,作者提出了雙共振納米天線,其中要檢測的入射場和探測雷射場都與以交叉配置排列的天線組件共振。該平臺還增加了每個場與目標振動模式的相互作用,從而實現了圖3(b)所示的轉換過程。

圖3 (a)變頻器件示意圖 (b)光機轉換機制的頻率圖

圖源:PHYSICAL REVIEW X 10,031057 (2020).(FIG.1)

在該研究中使用腔體光學模型描述了分子振動與等離子天線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們的有效相互作用使得在不同光譜區域可以觀察到有效的光機轉換過程。對於足夠低的光泵浦功率,在6THz(T=290 K)時增加的一個量子。這種低噪聲係數有望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平臺,快速有效對太赫茲檢測。

圖4 IR模式(左)和NIR模式(右),雙天線內部狀態分布圖

圖源:PHYSICAL REVIEW X 10,031057 (2020).(FIG.2)

以上研究表明,這中方案相比傳統方法最大的優勢是探測的靈敏度,在頻率轉換過程中,分子振動所產生的低水平噪聲,可以實現在室溫下檢測極其微弱的信號。同時藉助先進的設備,有望實現量子受限的轉換,並有可以解決紅外單光子探測的問題。

在這項研究基礎上,將推動表面科學、納米技術和量子光學之間的交叉學科的研究進展,促進紅外傳感和成像領域新型設備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
    2018年9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成像晶片及應用」和「多場耦合納米異質結構光電子器件的基礎研究」在北京聯合召開啟動實施會議。
  • 西班牙研髮膠體量子點光電探測器,可實現中遠紅外光探測
    自從中遠紅外光學傳感(5微米)在環境監測、氣體探測、熱成像以及食品質量控制或在製藥行業的一些應用中被證明是出色的工具,它在不同應用領域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在這個非常豐富的光譜窗中所隱藏的信息量為多光譜甚至高光譜成像帶來了新的可能。
  • 福建物構所中遠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複合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中遠紅外二階非線性光學(NLO)材料在光電對抗、資源探測、空間反導、通訊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因此,探索新型中遠紅外NLO材料是當前NLO材料研究的難點和熱點之一。而紅外NLO的複合功能化是一個少有開拓的新領域。
  • 「玉兔」打開月球背面「隱秘角落」
    中國科學家基於「玉兔二號」前3個月晝探測數據,獲得月球背面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重要發現和認識,翻開了月球演化「日記」的全新一頁。9月7日,這項研究成果在《自然—天文》上發表。月球的淺層結構記錄了大型撞擊事件和巖漿噴發的次數、規模以及它們之間的時序關係,是寫下月球30多億年演化故事的天然「日記本」。但迄今為止,人類對其認識仍十分有限,它猶如等待探索的「隱秘角落」。
  • 隱秘的角落王立怎麼死的 隱秘的角落全集在線觀看劇情解析結果震驚
    最近大家看完《隱秘的角落》後,不少網友開始二刷,小編當時看的時候,就很好奇。《隱秘的角落》王立怎麼就被張東升殺了呢?兩人有什麼恩怨?王瑤弟弟王立為什麼綁架朱朝陽?王立的死,其實都源於朱朝陽的一句「張老師」。
  • 玉兔二號打開月球「隱秘角落」,科學儀器再立新功!
    但迄今為止,人類對其認識仍十分有限,它猶如等待探索的「隱秘角落」。科學家們在月球車上搭載了許多科學探測儀器,其中的探月雷達為我們「解剖」月球、了解月表下面的情況提供了豐富的數據。中國科學家基於玉兔二號前3個月晝雷達探測數據,獲得月球背面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重要發現和認識,翻開月球演化「日記」的全新一頁。北京時間9月8日,這項研究成果在《自然·天文》上發表。
  • 《隱秘的角落》:黑暗故事的陽光與希望
    《隱秘的角落》的確很出色,短小而精悍、克制而內斂,且運鏡流暢、邏輯縝密、寓意深刻。也的確是獨特的——不以時間維度進行分集,而以戲劇點來分割敘事節奏。即便沒有多少恐怖、驚悚的畫面,《隱秘的角落》也成功營造出了一種懸疑劇的氛圍,令人窒息的空氣中,處處是兇險。
  • 冬日動物致傷——隱秘的角落
    一句「一起爬山嗎?」
  • 「玉兔」重要發現:打開月球背面「隱秘角落」
    中國科學家基於「玉兔二號」前3個月晝探測數據,獲得月球背面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重要發現和認識,翻開了月球演化「日記」的全新一頁。9月7日,這項研究成果在《自然—天文》上發表。月球的淺層結構記錄了大型撞擊事件和巖漿噴發的次數、規模以及它們之間的時序關係,是寫下月球30多億年演化故事的天然「日記本」。但迄今為止,人類對其認識仍十分有限,它猶如等待探索的「隱秘角落」。
  • 玉兔 重要發現:打開月球背面隱秘角落
    中國科學家基於「玉兔二號」前3個月晝探測數據,獲得月球背面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重要發現和認識,翻開了月球演化「日記」的全新一頁。9月7日,這項研究成果在《自然—天文》上發表。但迄今為止,人類對其認識仍十分有限,它猶如等待探索的「隱秘角落」。30多億年演化的「日記本」月球的演化與小行星撞擊密不可分,科學家試圖分析月球淺層結構獲得小行星撞擊歷史。
  • 「玉兔」重要發現:打開月球背面「隱秘角落」
    中國科學家基於「玉兔二號」前3個月晝探測數據,獲得月球背面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重要發現和認識,翻開了月球演化「日記」的全新一頁。9月7日,這項研究成果在《自然—天文》上發表。月球的淺層結構記錄了大型撞擊事件和巖漿噴發的次數、規模以及它們之間的時序關係,是寫下月球30多億年演化故事的天然「日記本」。但迄今為止,人類對其認識仍十分有限,它猶如等待探索的「隱秘角落」。
  • 《隱秘的角落》:是什麼推動著孩子陷入漩渦?
    這個六月,一部網劇進入人們的視野——《隱秘的角落》。該劇以優質的內容和燒腦的劇情贏得了觀眾的喜愛,獲得了高評分,霸佔微博熱搜,可以說是近年來的高口碑網劇。《隱秘的角落全員劇照 圖片來源:微博劇集雖短,但劇情緊湊,緊張刺激。
  • 暴露出「隱秘的角落」之過敏原篩查
    暴露出「隱秘的角落」之過敏原篩查 2020-07-21 0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隱秘的角落》你不知道的細節暗示!
    最近《隱秘的角落》這部劇火爆全網,絕對的熱搜第一名,熬夜也要刷完。但這裡面有很多我們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下面讓我一一為大家敘述。1.開頭張東升將嶽父母推下山後,鏡頭給了趴在巖壁上的蜥蜴一個特寫。《隱秘的角落》每集長短不一,這是因為編劇採用了打點做每集的結尾,嚴格遵循劇情打點,保證每集劇情的完整性。《隱秘的角落》中你不知道的細節暗示《隱秘的角落》你不知道的細節暗示!4.朱朝陽不坐在副駕駛的位置是因為前面放有父親再婚家庭的全家福,他不願坐在前面;妹妹朱晶晶死後,他又非常自然地坐在了副駕駛位置。5.「您看我還有機會嗎?」
  • 科普 | 「玉兔」重要發現:打開月球背面「隱秘角落」
    中國科學家基於「玉兔二號」前3個月晝探測數據,獲得月球背面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重要發現和認識,翻開了月球演化「日記」的全新一頁。9月7日,這項研究成果在《自然—天文》上發表。月球的淺層結構記錄了大型撞擊事件和巖漿噴發的次數、規模以及它們之間的時序關係,是寫下月球30多億年演化故事的天然「日記本」。但迄今為止,人類對其認識仍十分有限,它猶如等待探索的「隱秘角落」。
  • 風電場仿真,如何探明那些「隱秘的角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期,國產神劇《隱秘的角落》刷爆了網絡,也讓「一起爬山嗎?」「您看,我還有機會嗎?」成為今夏全網流行語。作為風資源工程師的小編,爬過了數不清的荒山野嶺,在進行風資源評估時也經常遇到許多讓人頭疼的「隱秘的角落」,而在使用傳統風資源仿真軟體後,評估結果與風電場實際運行結果的巨大差距更是讓人感到絕望。作為平價時代下保障風電項目穩定收益的關鍵第一步,風資源的精確評估關乎項目的成敗。
  • 解析懸疑劇《隱秘的角落》:主題隱喻與敘事技巧
    原標題:《隱秘的角落》的主題隱喻與敘事技巧最近熱播的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既無流量明星,更無高調宣傳,卻憑藉精良的內容逆勢而順、以隱而顯,備受好評。從紫金陳的原創小說《壞小孩》,到改編劇《隱秘的角落》,故事主線都可以表述為「三個小孩在一個暑假目睹了一起殺人案」。
  • 你以為真會有「隱秘的角落」嗎?
    你以為真會有「隱秘的角落」嗎?疫情尚未結束讓大家的神情都難以捉摸可總有人會讓大家眼前一亮——裙角飛揚,光鮮亮麗的她們會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是這個酷熱的夏天令人陶醉的歌——與此同時卻有一隻只罪惡的手躲在自認為很隱秘的角落
  • 《隱秘的角落》英文名怎麼理解?
    熟悉的同學們可能知道,這句話來自最近火爆全網的犯罪懸疑網劇(web drama)《隱秘的角落》。這句話是秦昊飾演的斯文變態殺手(psycho killer)的一句臺詞。上周,秦昊的「一起爬山嗎」手機殼,也隨著網劇的熱播而衝上了熱搜榜。
  • 北大學霸弒母,現實版朱朝陽,不幸的家庭造就孩子內心隱秘的角落
    最近網劇《隱秘的角落》大火,是難得的叫好又叫座的國產神劇。這部劇把鏡頭對準了一個不一般的孩子,初中生朱朝陽,他是一個學霸,也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高智商少年。雖然限於審查原因,電視劇的結局似乎呈現給我們一個美好的童話結局,但是這躲不過認真看劇的觀眾們的眼睛。在最後一集諱莫如深的鏡頭語言中,觀眾還是看出了這一切都只是朱朝陽在想像中塑造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