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風:黨員科學家的使命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曹曉風

  6月2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9層的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開闊的實驗室裡擺滿了實驗設備,嗡嗡作響。一排排開放式實驗臺前,曹曉風和幾名研究人員默默地忙碌著。

  51歲的曹曉風研究員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她同時兼任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等職務。不久前,她參加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科技創新很不容易,但這是科學家、黨員肩負的使命,要給國家和人民一個滿意的答卷,必須有緊迫感。」曹曉風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

  曹曉風1987年入黨,一直從事科研工作。「我體會,做一名科學家,和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都要求實、求真,實事求是。」她說。

  「我這個人原則性比較強」

  曹曉風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87年,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對我來說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曹曉風說,「我母親是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老黨員,父親年輕時曾參加抗日遠徵軍,回國後進入北大學習,後來也入了黨,哥哥也是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就入了黨。」

  曹曉風回憶,小時候,家裡省下來的錢都被父親購買了書籍,父親還一直堅持訂閱《北京日報》《參考消息》等報刊,關心國家發展。正直、善良的家風深深影響了曹曉風。

  1995年,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曹曉風,得到公派留學機會,到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JohnInnesCentre)做訪問學者研究。一年訪學期限將滿,回國還是留在國外?曹曉風面臨選擇。

  「當時,我丈夫在美國留學,當然希望我去美國和他團聚,那裡的工作機會也比較多。」曹曉風說,那時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留在國外的不少,丈夫和同事們也積極為她赴美尋找機會。「但我這個人就是原則性比較強,想到自己是公派的,是做過回國承諾的,不能這麼一走了之。最終還是說服了丈夫,回到國內。」

  1997年,曹曉風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隨後前往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在美國,曹曉風在科研上嶄露頭角,與導師一起取得了不少創新性的科研成果。

  2002年,曹曉風回國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做學術報告,研究所老領導李家洋、薛勇彪熱情邀請她回國發展。「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國內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領導全力支持,我相信用我的所學一定能在表觀遺傳學這一前沿學科上做出新的成績。」她說。

  「科學研究與國家需求相結合」

  2003年,曹曉風進入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工作,致力於高等植物表觀遺傳學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分子機理研究。當時,研究所分給曹曉風的實驗室是幾間平房,原是存放玉米的倉庫。一切辦公設備和實驗器材都要從零配備。

  「物質條件不是很重要。」曹曉風回憶當時的環境,牆上刷了白灰,實驗室和辦公室的窗戶不僅高還特別小,她和同事不以為苦,一點點買來實驗臺、建溫室。「創業不易,但大環境好啊,所裡、院裡都支持,在經費上給了很大幫助。」

  回國前,曹曉風主要研究DNA甲基化。回國後,她結合國內的研究實際,決心主攻新的研究方向。在植物表觀遺傳學領域,她多年致力於植物組蛋白甲基化、小分子RNA等調控機理研究,取得了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同時,在雜交水稻溫敏雄性不育的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科學家要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在美國,大學裡重視基礎研究,基本很少考慮應用問題。而在中科院這樣的國家科研機構,我們的科研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必須更加強調科研成果應用的潛力,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曹曉風說。

  曹曉風的研究成果,在指導農作物的分子改良、雜交水稻利用等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農業領域,有些現象大家都知道,這是『知其然』。我的研究就是要『知其所以然』,研究其中的機理,使今後的應用更加有效。」

  曹曉風先後獲得美國杜邦青年科學家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北京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等榮譽;先後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和中組部「萬人計劃」第一批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並於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回國以來,科研上的累累碩果讓曹曉風的導師們倍感欣慰。出國學術交流時,她在美國的導師對她說:「你現在太有名了,所有人都知道你。」

  「黨員覺悟體現在工作中」

  曹曉風工作非常努力,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曾有一個學生,想努力「比曹老師來得早、走得晚」。「後來他失敗了。」曹曉風笑言。

  「做了導師,帶了這麼多學生,責任大啊,不能把人帶歪了。」曹曉風說,「實驗室風氣要正派,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大家要見賢思齊,不能誰好就嫉妒誰。」曹曉風說到做到,評先進,一定讓人心服口服;評三好學生,一定要以德為先。「給團隊一個正確的引導和影響。」

  科研創新壓力大,還要兼任研究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和所婦委會主任等職務,曹曉風要求自己科研工作、社會責任一項都不放鬆。

  「科研工作多難啊,不斷失敗、調整,不斷探索,沒有『大心臟』是不行的。」曹曉風說,如果把科研工作比喻為打仗,黨組織就要起到「政委」的作用,要凝聚人心:對科研工作一時受挫折的,要及時談心;取得成果的,也要有人分享喜悅。

  研究中心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166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佔中心總人數的54%,是一個以專家學者、科研人員為主的黨支部。「黨員的科研工作和業務水平要更好,黨員覺悟要體現在科研工作中。」曹曉風說,「事實證明,在研究中心,黨員身份和業務水平是有關聯性的,黨員的確走在了前面。」

  在一些生活瑣事上,曹曉風對黨員要求也很高。研究中心遷了新址,有了更加寬敞明亮的實驗場所。「共享區域的公共衛生怎麼搞?黨員要帶頭。」

  曹曉風這樣要求別人,也這樣要求自己。記者與她一同在食堂吃飯,食堂裡人來人往。前面有人把勺子掉在了地上,她馬上彎腰撿起來放到回收臺。

  熱心、善良、正直,這是國內外同仁對她的一致看法。美國導師曾半開玩笑地問她:「看你覺悟這麼高,平時去哪個教堂呢?」

  曹曉風回答:「我信仰的是共產主義。」

相關焦點

  • 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院士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曹曉風曹曉風現為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高等植物表觀遺傳調控及發育可塑性機理研究。
  • 我國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院士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曹曉風曹曉風現為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高等植物表觀遺傳調控及發育可塑性機理研究
  • 曹曉風教授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曹曉風教授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述高等植物的表觀遺傳調控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14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28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舉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曹曉風為清華師生做了一場名為「高等植物的表觀遺傳調控」的學術報告。報告中,曹曉風首先深入淺出地概述了高等植物表觀遺傳學的概念和研究現狀,然後簡要介紹了轉座子元件的類別及其在人類疾病與生物進化中的重要作用,並重點闡述了近幾年實驗室在表觀遺傳調控基因表達和轉座子沉默方面取得的進展。
  • 沂蒙精神激勵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沂蒙精神激勵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018-05-17 10:42:04 來源: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曹曉風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最新公布的這份名單中,現年55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曹曉風 圖片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官網中科院官網介紹,曹曉鳳現為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高等植物表觀遺傳調控及發育可塑性機理研究。
  • 美國科學院公布新一批院士名單,中科院曹曉風及五名華裔教授當選
    我國中科院院士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年55歲的曹曉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也是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中科院官網介紹,曹曉風1997年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隨後赴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化研究所做博士後工作,又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從事4年助理研究員。是留在美國繼續做研究還是回國發展?
  • 曹曉風:基因編輯作物商業化急需政策加持
    在2020年全國兩會小組討論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說,「基因編輯育種,就是農業領域的5G技術。」然而,儘管國家在這一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國內科研人員的成果也位居世界前列,我國的基因編輯作物的商業化依然為「零」。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初心使命
    作者:姜斯憲(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2019年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同志逝世10周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之際,從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中,我們可以重溫他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熾熱情懷。
  • 中科院曹曉風及6位華人學者入選
    中科院院士、植物表觀遺傳學專家曹曉風入選外籍院士,此外還有6名華人科學家入選新科院士。去年,高福和顏寧也入選了。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每日一學 系列微動漫第十五集《預備黨員...
    為服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落實「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有關要求,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學好用好黨章,在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指導下,江蘇省委組織部會同南通第16集——《預備黨員轉正》。預備黨員轉正16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怎樣才能轉為正式黨員呢?
  • 初心使命!多年心願終成現實,103歲預備黨員轉正!
    當日,海澱區學院路街道林大社區第二黨支部召開支部黨員大會。大會通過決議,103歲的預備黨員張守中按期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黨員大會上,張守中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寫下「初心使命」四個大字。1936年,19歲的張守中考入山西省太原晉綏軍汽車隊學習開車。
  • 聚焦初心使命 楊海龍同志為雙橋區黨員幹部講黨課
    按照省委、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安排部署,10月22日,區委書記楊海龍以「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勇擔當,奮力開創新時代雙橋發展新局面」為題,講了專題黨課。區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區政協領導成員,其他副處級領導幹部,市委第一巡迴指導組組長及其他指導組同志出席會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 ...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員領導幹部紀律教育專題班
    我省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員領導幹部紀律教育專題班
  • 曹曉風院士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附全面名單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曹曉風,植物表觀遺傳學家,1965年5月生,北京人。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91年獲中國農業大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 厚植黨員的英雄情懷
    今天,這盛世如英雄所願,身為黨員更當厚植英雄情懷,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積極擔當作為,建功立業。  堅定信念,以無窮的精神動力爭當時代英雄。抗美援朝戰爭時,志願軍在軍備後勤巨大差距前,仍能奮勇前行、取得勝利,讓許多現代軍事專家難以理解。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原因,就在於這是一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義戰爭,志願軍戰士擁有堅定的信仰、面臨烈火乃至生死考驗都能始終保持忠誠擔當的初心。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召開「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
    半島記者 王麗平6月24日-2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集中專題學習。在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五指導組的指導下,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集中學習。所黨委成員、中層及以上黨員幹部、黨支部書記和委員參加了集中學習。
  • 南票區舉辦2020年區直機關新接受預備黨員和新轉正黨員專題培訓班
    為進一步加強對新發展黨員的理想信念、黨性修養、黨員意識、宗旨使命教育,近日,南票區舉辦全區直屬機關2020年新接受預備黨員和新轉正黨員培訓班。培訓中,講師運用鮮活生動的案例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員們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的課程,使學員從根本上端正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和學習作風,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從而不斷深化學員對中國共產黨黨史、黨章、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
  • 7位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她是唯一中國籍,不把愛國停嘴上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選院士名單,其中共有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可喜可賀的同時,心中難免也有點遺憾,因為入選的華人科學家中,只有1位女性科學家依舊保留中國籍,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曹曉風教授。
  • 「黨員發展」榆山街道召開新發展黨員談心談話工作會
    11月30日,榆山街道召開新發展黨員談心談話工作會。街道相關負責同志、全體預備黨員參加會議。會上宣讀了2020年新發展黨員名單,全體預備黨員進行入黨宣誓,優秀預備黨員代表發言。隨後,街道主要負責同志結合自己切身體會與新發展黨員進行談心談話。會議要求,新發展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自我約束,在思想上要有黨員意識,在行動上要時刻維護黨員形象。在工作、生活中,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恪盡職守,勇於擔當,在大局面前勇於犧牲個人利益,在群眾中樹立黨員的影響力。會議強調,新發展黨員要嚴守黨規黨紀,時刻以高標準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