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她是唯一中國籍,不把愛國停嘴上

2020-12-05 騰訊網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選院士名單,其中共有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可喜可賀的同時,心中難免也有點遺憾,因為入選的華人科學家中,只有1位女性科學家依舊保留中國籍,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曹曉風教授。

曹曉風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中學就讀於北大附中,優質的學習環境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她勇於創新、敢於負責的品德,為她後續走上科研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石。通過高考,她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大學畢業後,她在中國農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後來,再次回到母校北大,在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讀博期間,由於表現出色,她獲得了去世界頂尖生物學實驗室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學習的機會。

在約翰·英納斯,年輕的曹曉風見到了世界最前沿科學的魅力,這裡的教授對她的科研工作也給予一致好評,希望她繼續留下來深造。曹曉風放棄了,而是前往美國與丈夫團聚,在她看來家庭和諧美滿幸福,夫妻雙方都要學會互相讓步,這一次她選擇隔著丈夫的腳步前進,有舍有得。

曹曉風從英國來到美國是因為「小家」,而在美國生活了6年後,她因為「大家」選擇毅然回國。她在美國做科研也順風順水,擁有一片大好前景。可是,自從她親眼看到美國同事對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漠不關心,而「911事件」卻讓實驗室最懶散的美國同事願意花4個小時排隊獻血,她突然明白:科學沒有國家,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愛國絕不能停留在嘴巴上。2003年,曹曉風毅然放棄了美國優厚的科研待遇,回到祖國。

曹曉風回國後加入了中國科學院,幾乎是白手起家,開始只能在玉米儲藏室改造出來的臨時實驗室做科研。儘管起步艱難,她還是咬牙堅持、迎難而上,潛心研究,用十年時間打造了一篇關於植物溫敏的論文,贏得國際美譽。曹曉風用行動詮釋愛國,其他同時入選的6位華人科學家又是什麼情況?

他們的情況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原來擁有中國籍,後來因為留學深造、出國做科研等,改換了國籍;還有一種就是從小跟著父母去了美國,從小在那裡長大。畢業於北京大學力學系的黃永剛教授就是因為便於在美國做科學研究,改換國籍的代表。他從北大畢業後,選擇留學深造,被哈佛大學錄取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之後便一直留在美國工作,如今已經成為美國西北大學教授。進入21世紀,國內科研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黃永剛教授先後接受了西南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湘潭大學的名譽教授之職,還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出生中國大陸、成長於美國的女科學家曹穎是這次華人科學家入選名單中最年輕的一位。她在4歲的時候就來到了美國,父親是一位數學家,母親是一位程式設計師,當時美國優厚的科研環境吸引他們舉家遷徙,在馬裡蘭州定居。由於受家庭氛圍的薰陶,曹穎從小就對科學十分感興趣,就讀於加州理工大學,於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還曾經獲得過被譽為「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目前是加州理工學院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學院的主任,前途似錦。

看過這份最新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的華人科學家名單,讓人感慨良多。我們欽佩放棄國外優厚科研條件,毅然回國的科學家,同時,也感嘆幾十年前因為國內科研環境,從而流失了許多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不過,我們也看到隨著我國經濟飛躍,國力增強,科研環境大幅度提升和改善,也有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科學家回流,重新投入祖國的懷抱,相信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學者回來。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 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在此期間,她還入選HHMI研究員(2008-)。2014年加盟洛克菲勒大學。她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細胞膜中轉運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美國科學院院士鎖志剛。鎖志剛(Suo Zhigang),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1985年鎖志剛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力學系,之後赴美留學。
  • 美國科學院公布院士名單,七位華人學者當選,卻只有一人為中國籍
    ,比如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等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機構,令世界各地無數科學家心向神往。其中,有七位華人學者成功當選,他們分別是: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霍華德·修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元豪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霍華德·修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程亦凡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固體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黃永剛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神經生物學家、霍華德·修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曹穎  美國紐約大學科朗數學研究所教授楊麗笙
  • 中國籍美國科學院院士,超一半都是這個領域,該領域正在爆發?
    三個院士同一領域美國科學院公布2019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院士,25名外籍院士。其中華人科學家有四名入選,包括2名美籍華人科學家陳珏和鎖志剛,以及兩名中國籍科學家顏寧和高福。也就是說,四位新晉華人美國科學院院士,三位都是研究生物科學領域的。這其實並非偶然,早在20多年前,即將進入21世紀時,就有很多人預測,21世紀,將是生物科學的爆發的一個世紀。經過20多年的積累,中國在生物科學領域確實已經出現類似爆發的現象。
  • 7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新聞—科學網
    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 李飛飛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她用AI改變了醫療
    這是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給予李飛飛博士的入選理由。,然而初到美國,她就遇到了困境——不會說英語。本次一同入選的,還有另一位華人科學家莊小威。她因開創性的超解析度成像和基於成像的單細胞基因組學方面的成就而入選。
  • 美國國家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此次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分別是李飛飛、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以及鄧中翰。其中鄧中翰是唯一一位中國籍學者,當選為國際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成員是工程師的最高等級的專業殊榮。
  • 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可她今早發微博的畫風卻是這樣的……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中國女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 五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從清潔工到斯坦福教授,一路開掛的她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在年度會議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正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圖像識別技術,是人工智慧發展道路上的一座高峰。簡單來說,它就是要教會計算機看圖說話。要知道,「看到」和「懂得」是不一樣的。一個3歲小孩能從圖片中識別出「貓」,可是計算機卻做不到。李飛飛研究了很長時間,始終沒有突破。交好的教授都勸她換個方向,以便拿到 tenure。她當然沒有同意。
  • 多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等在列
    昨晚,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宣布了新入選的 90 名正式院士和 10 名外籍院士。新增後,NAM 院士總數將超 2200 人,其中外籍院士為 175 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美科學院2020新晉院士名單發布!中科院曹曉風及6位華人學者入選
    江蘇雷射聯盟轉載自:新智元,來源:Nasonline.org等,編輯:嘯林【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昨晚,美國科學的聖殿——美國國家科學院宣布最新當選的院士名單!中科院院士、植物表觀遺傳學專家曹曉風入選外籍院士,此外還有6名華人科學家入選新科院士。去年,高福和顏寧也入選了。
  • 多個華人成美國院士,全是科學大拿!包括一位中國籍科學家
    即使不到美國,如果能夠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對自己在國內的科研、學術都有很高的加成。近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新增選100位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被認為是全球健康和醫學領域最高的頭銜和榮譽。
  • 從清潔工到斯坦福教授,一路開掛的她近日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
    本文由募格學術整理於新智元、NAM新京報、環球人物等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在年度會議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正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發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100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10名國際成員(非美籍)。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我國的陳竺院士、高福院士和曹雪濤院士都曾經當選過外籍院士。
  • 美國國家醫學院新院士出爐 多位華人科學家入選
    【僑報訊】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簡稱NAM)10月19日在年度會議上宣布增選90名常規院士、10名國際院士,其中包括數位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國家醫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至高榮譽之一,這一稱號用以表彰具有傑出專業成就和服務表現的個人。「當選的新成員具有卓越成就,且背景多樣化,是真正杰出的學者和領導人。他們在科學、醫學、健康和政策方面的專業知識將有助於美國國家醫學院解決當今最緊迫的健康危機,並在未來繼續為全球提供健康信息,關注所有人的利益。」
  • 李飛飛等7位華人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兩人畢業於中科大
    但聽起來又是那麼的高大上!院士這個頭銜可以說是科研領域的最高的榮譽,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的科研事業,把自己奉獻給了祖國,但是最終也不一定能夠拿到院士這個頭銜,而院士也是一個終身的榮譽。像我國的袁隆平,雖然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但並不是我國中科院的院士,而且他也是66歲才評上中國工程院的院士的,而像饒毅這一類的對我國具有重大貢獻的人,也沒有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由此可知,院士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了!
  • 7位華人當選今年美國院士 生物領域獨霸5席
    原文標題:7位華人當選今年美國院士 北大總數遙遙領先北京時間4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在此次新增院士名單中,華人學者風採依舊,共有7人入選,其中一位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學者葉玉如入選此次外籍院士名單。據了解,文革後大陸畢業生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總計不到20人,北大畢業生今年達到6人而遙遙領先。今天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哈佛醫學院教授吳皓是北京大學生物學校友,是繼謝曉亮、朱健康、鄧興旺、陳雪梅、鬱彬之後第6人,其次是復旦大學(3人)、中國科技大學(2人)。
  • 7位華人當選今年美國院士 北大總數遙遙領先
    《賽先生》特約撰稿人常春藤 陳曉雪綜合報導北京時間4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新增美國國家科學院士84位,外籍院士21位,他們來自15個不同國家。在此次新增院士名單中,華人學者風採依舊,共有7人入選,其中一位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學者葉玉如入選此次外籍院士名單。
  • 中國共有11.5位諾獎獲得者,有2人放棄美國籍入中國籍,他們是誰
    所以將她看作半個中國人,絕不為過。而另外11位諾獎獲得者,只有莫言和屠呦呦一直是中國國籍,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則是在美國出生的美籍華人,截至目前共有4位是中國國籍,分別是莫言、屠呦呦、李遠哲跟楊振寧,值得一提的是,後兩位都是放棄美國國籍後入的中國籍。
  • 美國公布頂尖科學家榜單:前六名均為華人
    核心提示:全球三大資訊提供商之一的湯森路透集團,前不久發布了一份全球頂尖100位材料學家榜單,共有15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前6名均為華人。鳳凰衛視10月29日《時事亮亮點》,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今天的傳播焦點,我們要關注的是在美國的頂級科學家排行榜當中,來自中國的科學家佔了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