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暴露了什麼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畢業論文查重率要求越來越嚴,今年要求不能高於10%,過去都是低於20%。」即將博士畢業的蔡麗麗(化名)告訴記者,她所就讀的山西大學今年對研究生論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國家愈發重視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督導和監測的背景下,關於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話題頻上熱搜。

  3月以來,江蘇、廣東先後發布了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發布抽檢結果的河北,三省抽檢共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或「不合格」的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1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突出的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進行集體約談,要求「在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

  臨近畢業季,研究生即將面臨學位論文答辯。那麼,歷次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結果暴露了哪些問題?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相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該如何改進?

  創新不足,深度不夠,結構鬆散,格式不規範——

  「問題論文」究竟差在哪兒

  「部分論文工作量有限,創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論文結構鬆散,邏輯性不夠,未凝練出重點研究解決的科學問題;規範性不夠,文字表達與編排問題較多。」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在關於2019年度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的通報中,如是概括抽檢論文存在的共性問題。

  山東大學去年12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提升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的通知》,也印證了這個結論。該通知指出,綜合近年來「問題論文」的專家評閱意見,發現主要問題集中在創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夠、研究方法簡單、工作量或實例單薄、選題不合理、書寫不規範不嚴謹等方面。

  該通知還同時指出,在職攻讀學位研究生、指導學生較多的導師易成為「問題論文」高發人員,部分學科成為「問題論文」多發領域。

  從公開的抽檢結果中記者發現,存在問題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學位論文,除存在選題、方法、結構、規範等方面的共性問題之外,還在專業學科、學位類別等方面呈現一些特點。

  「自然科學類學位論文存在問題的比率要明顯低於人文社科類。人文社科類中經濟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學科的學位論文存在問題比率要明顯高一些。」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

  「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學位授權單位或綜合性大學中學科實力較弱的單位容易出現論文抽檢不合格。」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傳毅推斷,專業性弱、門檻低的「軟科學」更容易出現不合格的論文。

  據記者從《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中獲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檢中,存在問題的學位論文分布在各學科門類,其中經濟學、教育學、藝術學門類的比例超過10%,管理學比例超過9%,法學超過7%,其他均在5%以下。

  此外,從江蘇今年發布的結果來看,專業學位論文的不合格率為3.59%,雖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顯著高於學術學位論文1.57%的不合格率。

  「這個結果還是符合我們的感受和判斷的。」北京大學中國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來,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持續擴大,並在2017年首次超過學術學位研究生。數量增加對質量控制產生了一定影響。

  高耀則認為:「不宜對學術學位論文與專業學位論文之間的不合格率進行簡單比較或過度解讀,因為二者評價標準不同。即使在專業學位內部,40多種不同專業學位在培養特色、培養規模、學位論文形式及內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

  過程評價欠缺,分流機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辯——

  「問題論文」是怎樣產生的

  已通過答辯的學位論文為何還會出現上述形形色色的問題?「這反映出極個別學位授權點研究生培養的質量自律意識還需進一步強化,質量文化還需進一步培育。」高耀表示。

  據王傳毅介紹,論文質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辯前的盲審和答辯環節。盲審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評閱,通過後進入答辯環節。答辯由5到7位專家對答辯人的報告和論文進行評議和打分。

  然而,這一設計仍存在一定缺陷,給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鑽的空子。「博士答辯幾乎是朋友圈的答辯。導師提建議名單,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導師透露。

  與此同時,「在我國,畢業答辯之後就萬事大吉,沒有對博士論文進行修改後再提交的要求。專家的意見只是在答辯時指出而已,論文已經定稿,不會進行調整完善,反正已經答辯通過了。而國外的博士生答辯後,要根據答辯專家以及匿名評審的意見修改論文,然後再正式提交。」武漢大學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從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的角度上,過程性評價缺失,博士生的綜合考試、中期分流以及開題報告等關鍵環節很難真正到位,沒有淘汰機制。」

  「往往自身學術標準共識度比較低的專業,論文更容易出現問題。」陳洪捷以管理學為例進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雖然都是管理類,但實際上專業差異比較大,這就導致無論學生、導師還是評審專家,對論文評判的標準也呈現多樣化。」

  此外,陳洪捷在調查中還發現一個很「中國式」的現象,「有相當一部分論文不合格是因為評審專家認為選題與學科不相符,比如經濟學博士研究的不是經濟問題。這是為什麼?這與我們的博士學位點制度有關。博士點申請難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學校的一些專業申請不到,就會採取變通的做法。比如本專業沒有博士點的導師會在相近或相鄰學科中有博士點的專業帶博士。結果就是,導師按本學科要求來培養學生,最後卻以其他學科的名義報上去。這樣的論文很容易被認定不合格。」

  嚴把「出口關」,強化導師責任,優化培養過程——

  提升論文質量重在全程管理

  「學位論文抽檢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位授予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倒逼學位授予單位走注重質量提升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高耀認為。

  記者了解到,許多高校已經採取了相應舉措來完善和加強研究生論文和學位授予的管理,嚴把「出口關」。

  清華大學今年3月發布了關於學位管理和學風建設的文件,明確指出,指導教師(小組)應在研究生培養環節中加強全過程指導,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議。

  山東大學在學位授予中增加了兩個環節:一是「論文自審環節」,在每次授位表決前對已通過答辯的論文再次審核;二是「答辯匯報內容」,研究生在論文答辯時要對預答辯及外審專家的意見及修改情況作出說明。

  中山大學加大學位論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將抽查50%、碩士學位論文將抽查20%。同時,該校還提出加強對考試招生全流程監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養模式。

  廈門大學2020年對研究生論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將所有研究生學位論文「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複製比」由原先的「低於20%」調整為「低於10%」。

  許多專家學者在採訪中都表示,研究生論文質量的提升,「不能單靠外審論文代替內部質量控制,也不能用後置檢查環節代替前置控制環節」,既要嚴把「出口關」,也要加強過程管理,嚴把「進口關」和「培養關」。

  「一篇論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碩士是要花時間培養的,視角、立場、理論、方法等是要花時間培養的。」武漢體育學院教授王崗在採訪中反覆強調導師的重要作用,「導師是第一負責人,要樹立乾乾淨淨為學術貢獻的思想才能培養好研究生」。

  記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發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已明確「導師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第一責任人」,同時提出要保障導師在招生、培養、資助、學術評價等環節中的權力;對培養質量出現問題的導師,培養單位視情況採取質量約談、限招、停招等處理措施。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獲取博士、碩士學位的重要依據,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重要的社會文獻。高校只有真正轉向質量提升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才能充分發揮研究生教育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中的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三省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近兩百篇存在問題 暴露了什麼
    「問題論文」話題頻上熱搜。2019年年底,河北發布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結果;今年3月以來,江蘇、廣東也先後發布抽檢結果——  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暴露了什麼  「畢業論文查重率要求越來越嚴,今年要求不能高於10%,過去都是低於20%。」
  • 三省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暴露了什麼
    2019年年底,河北發布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結果;今年3月以來,江蘇、廣東也先後發布抽檢結果——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暴露了什麼「畢業論文查重率要求越來越嚴,今年要求不能高於10%,過去都是低於20%。」即將博士畢業的蔡麗麗(化名)告訴記者,她所就讀的山西大學今年對研究生論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
  • 教育部: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11月25日,教育部網站發布對《關於優化研究生學位論文匿評及抽檢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案》的答覆。教育部在答覆中指出,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印發了《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2014〕3號)《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號,以下簡稱《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號)等文件,通過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監管為引導,推動學位授予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 本科論文抽檢來了,事關學位!
    本科畢業論文也要抽檢了。1月7日,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啟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以下簡稱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要求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
  • 本科論文抽檢來了,事關學位
    本科畢業論文也要抽檢了。1月7日,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啟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以下簡稱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要求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
  • 兩省公布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結果,多家「985」「211」不合格率偏高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在2014年發布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明確要求各省每年對碩士論文開展一次抽檢工作。學位論文抽檢專家評議意見以適當方式公開,對連續2年均有「存在問題學位論文」,且比例較高或篇數較多的學位授予單位,進行質量約談。
  • 南開大學推出研究生學位論文「雙盲」評審制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平揚)繼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基金設立,南開大學又推出研究生學位論文「雙盲」評審制度,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再加一支「助推劑」。據悉,這一制度執行範圍不僅為全校博士學位申請者,還選擇經濟學院作為試點,嚴格應用於碩士學位論文審核中。
  • 三省碩士論文抽檢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
    3月以來,江蘇、廣東先後發布了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發布抽檢結果的河北,三省抽檢共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或「不合格」的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1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突出的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進行集體約談,要求「在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臨近畢業季,研究生即將面臨學位論文答辯。那麼,歷次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結果暴露了哪些問題?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對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中辦國辦《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文件精神,加強論文抽檢結果應用,夯實學位授予單位質量主體責任,進一步促進北京地區研究生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 比高考更苦逼的是論文抽檢取消學位?「水論文」一去不返!畢業難
    論文的抽檢最早始於2010年,到2014年1月才正式形成規章制度,印發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以隨機抽取論文的形式來檢查。那個時候還只是抽檢博士學位論文和碩士學位論文。這不,就在近日,教育部又印發了《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辦法(試行)》,從2021年的1月1日開始實行。
  • 學位論文作假將納入徵信系統 並提高抽檢比例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嚴格規範培養檔案管理,探索建立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校際館際共享機制,將學位論文作假行為作為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擴大學位論文抽檢比例,提升抽檢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 我校召開2019年博士、碩士論文抽檢問題專題會議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彩雲,學位論文抽檢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負責人,研究生院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研究生院院長叢海林主持。會上夏東偉指出,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出現問題論文,直接暴露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儘快查找問題,補足短板。夏東偉指出要重點從五個方面著手整改:一是要高度重視。
  • 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突出問題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約談...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施雨岑)記者14日從教育部獲悉,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近日會同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突出的學位授予單位進行集體約談。
  • 關於開展2018年上半年研究生學位論文相似度檢測和雙盲送審工作的...
    2.學位論文送審前須徵得指導教師和導師組的同意,確保學位論文寫作規範,且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一定理論與實踐應用價值。對於不合格的學位論文,導師和導師組有權責令其推遲送審。3.本年度研究生論文雙盲評議名單採用「搖號」方式(論文抽檢系統)產生,屆時邀請校紀委、分管院長代表、導師代表和研究生代表全程參與和監督。
  • 中山大學嚴把「出口關」:博士論文抽檢50%碩士抽檢20%
    中山大學加大學生學位論文抽查比例。2020年該校博士學位論文抽查比例是此前全國抽檢論文比例的近5倍,將抽查50%;碩士論文抽查比例是此前全國抽檢論文比例的近4倍,將抽查20%。加強對學位論文質量監督,對抽查「存在問題」論文,實行學位質量問責制度,強化導師的主體責任意識,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前述簡報提到,中山大學同時嚴把「進口關」,規範學校自命題環節和複試環節,加強對考試招生工作全流程特別是關鍵環節、關鍵崗位、關鍵人員的監督、培訓、指引,確保責任意識不缺位,實行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負面清單制度。
  • ...2%,查實抄襲剽竊將撤銷學位—— 教育部啟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
    原標題:每年抽檢一次,抽檢比例不低於2%,查實抄襲剽竊將撤銷學位—— 教育部啟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近日,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簡稱《辦法》),啟動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簡稱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
  • 教育部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 碩博論壇將抽檢
    教育部日前公布《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和過去的論文盲審不同,此次的"抽檢"被認為是教育部狠抓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一記重拳。多位高校人士表示,這一舉措的出臺,無論是對高校、學科專業還是師生,壓力都劇增。
  • 論文大抽檢,打假60萬碩博士
    2014年國家出臺《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同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 號)。按照規定,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由各省級學位委員會組織實施。
  • 學位論文如何才能擠出「水分」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最近下發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文件提出學位論文將實施抽檢制度,博士學位論文的抽檢比例為10%左右,碩士學位論文的抽檢比例為5%左右。如果學位授予單位出現不合格論文較多,將面臨整改甚至撤銷學位授權。有評論認為,論文抽檢制度可能是扭轉研究生「嚴進寬出」局面的開始。
  • 教育部:今年起試行本科畢業論文抽檢 學術不端將被撤銷已授予學位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今年起試行本科畢業論文抽檢本報訊(記者 任敏)教育部近日發布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提出,從今年起試點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抽檢每年進行一次,其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