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又稱CSI犯罪現場,是本人最喜歡的美劇之一。講述的是幾個偵探專家組成的犯罪現場調查小組通過蛛絲馬跡的線索和最前沿的偵探手段破解了一個個複雜的。。。
好吧,言歸正傳,本期的主題是CSI的孿生兄弟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中文名稱《科學引文索引》,於1964年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一家私人機構)發布。創辦人尤金·加菲爾德生於上個世紀的1925年9月16日。尤金作為一個處女座的理工男,於1955年在Science上提出了「引文索引」的設想,第一次提出了從引文角度來研究文獻檢索的新方法。五年後尤金創辦了私人公司ISI,並於1963年建立了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1975年首次推出期刊引用報告(JCR)和JIF(Journal Impact Factor)。然後,時間走到2017年的2月26日,老爺子去世了,在此緬懷。
SCI是目前在國際上被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通過大量的引文統計,得出某期刊在某一年的影響因子(JIF)。其計算公式是:
(圖片來自於wikipedia)
舉個例子,Nature在2014年的影響因子是41.456,其相關數據和計算為:
(例子也來自於wikipedia)
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其在本領域內的影響力相對越高,但也不是絕對。另外,不同領域之間的影響因子比對沒有意義,比如生物裡有很多10分以上期刊,而機械工程領域的頂級期刊IF相對低很多(但是你們機械的學生畢業後掙錢多啊)。
想要查詢一個期刊的影響因子,可以通過MedSci查詢,網址http://www.medsci.cn/sci/。比如,我要查植物領域的老大plant cell:
得到的結果有很多,找出我們此次查找的期刊plant cell,該網站已經可以查到最新的2016年的影響因子。我們可以點進去找到更多的信息。
歷年影響因子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plant cell近幾年的IF走勢還算平穩。
CiteScore走勢圖:CiteScore是由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在2016年年底發布的期刊質量評估指數,是JIF的重量級的競爭對手,其涵蓋的期刊更多,同時期刊被引用頻率不再是唯一的評價指標,這讓一些投機取巧提高JIF的期刊現出了原形。
投稿經驗和技巧分享:這部分裡可以看到別的實驗室的相關經驗,沒事看看還挺有意思的,說不定哪條評論就是某個大牛寫的,崇拜中。
MedSci指數:是MedSci根據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對SCI雜誌的認知度,熟悉程度,以及投稿的量等眾多指標綜合評定而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MedSci指數說明: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信息,比如審稿速度、投稿命中率、期刊熱度排行榜等,近期想要要投稿的同學可以多關注下。
以上就是本期的內容,後續會為大家帶來CiteScore的解讀以及不同雜誌之間的對比解析,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