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紐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完成了一項轟動性的實驗:用人類胚胎幹細胞培育出了人類精子。這種試管培育精子與人類自然產生的精子並不完全一樣,但兩者擁有4個重要的相似點:它們包含23個染色體,有精子那樣的頭和尾巴,有可以使卵細胞受精的蛋白質,它們也可以像精子一樣遊動。該實驗為世界首例,實驗結果的報告發表在《幹細胞和發展》雜誌上。
主流審美觀認為,發達的肌肉、突出的喉結、濃密的鬍鬚、低沉的聲音等是一個正常成年男人重要的生理特徵。但最近一些年來,粗獷的男人日趨變作「陰柔」的奶油小生,「花樣美男」更是走紅於螢屏和秀場,即使走在街頭,也常有「柔美」男子擦身而過。
去年年底一項綜合了全球250多項科學研究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包括男人在內的「雄性動物」正變得越來越「陰柔」。
文化流行?風尚薰陶?進化使然?當女人生孩子也不再需要男人,當男人越變越柔美,男人,這個在人類二元結構中始終穩佔一極的種群,會有怎樣的前景?果然會像網上有人調侃的那樣———將「淪落為純粹的享樂工具」嗎?
病理學分析 濫用添加劑男女都受害
男人體內雄激素正逐漸減少,雌激素卻越來越高,原因何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周岱翰認為,罪魁禍首是環境汙染、飲用水和食品汙染。
去年年底一項綜合了全球250多項科學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由於環境中化學物的汙染,包括男人在內的「雄性動物」正變得越來越「陰柔」。「飼料中的生長激素等添加劑、殺蟲劑、洗滌劑、化妝品甚至食物中,都有可能含有天然激素或激素活性樣物質,它們對人體內分泌系統有很大影響。」周岱翰說,上述環境汙染物所具有的一個苯環就是雌激素的主要化學成分,通過飲用水、食品和化妝品進入人體並堆積下來,「男人體內雌激素增多,會變得『娘娘腔』;女人體內雌激素太高,容易引發乳腺癌等婦科腫瘤。」
「飼料中濫用添加劑,後果最後都要由人類承受。」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男科主任張濱說,他有一個病人就從事飼料添加劑研究,這個病人告訴他,國家的規範落後於經濟發展,國內一些企業濫用飼料添加劑,而現在的飼料添加劑已經無孔不入。
市場上現在已經很難買到煮熟後肚皮上有金黃色卵的蝦,那是因為飼養時添加了避孕藥。添加避孕藥可以促進蝦生長並且不產卵,養出來的蝦大小一致,賣相也好;以前農家養豬要一年或十個月才能殺了賣錢,現在三四個月大就可以出欄,原因在於添加了生長激素;以前的魚都不太大,現在動輒十斤八斤的,還有人專吃大魚頭,實際上那些超大的魚也是添加生長激素的飼料養出來的……
社會學分析 男色被消費風尚正變遷
廣東省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長鄭梓楨認為,男性從外形到性格的「趨柔」,還有社會、文化、教育的原因。
「人類社會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越來越好,現在男人已經不用再幹太多重體力活。」鄭梓楨說,以前的男孩子是家中的勞動力,劈柴、餵豬、挑水這類顯示男兒氣概、培養男兒精神的勞動如今已經越來越少,「現在坐在電腦前,男性和女性已經沒有工作上的性別差異了。女孩子也可以豪爽大方,男孩子也可以溫柔體貼,性別角色越來越不明顯。」
社會進入「男色消費」時代,審美觀發生變化,享樂主義盛行,對男人的雄心、志氣也是一種銷蝕。鄭楨舉例說,像「超女」、「快男」中一些中性的非中國傳統形象的歌者不乏追隨者,日本漫畫、熱播韓劇中的「陰柔美男」也越來越多,媒體傳達的這種信息,無形中對社會風尚的變遷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教育的環節,女教師比例太高,也不利於男生培養男子漢氣概。鄭梓楨說,男教師的一些性格和生理特點,是女教師不可替代的。在學前的幼教教學中就發現,男幼師帶孩子有獨特的方式,他們很少嬌慣孩子,也很少主觀寵愛、偏愛某些孩子。這種平等、粗放的態度有利於和兒童形成良好的夥伴關係,有利於他們健康個性的形成。男幼師的剛強與勇敢,更是當前獨生子女們所缺少的。男幼師的教育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使他們由脆弱變得堅強,由執拗變得寬容,由孤僻變得合群。
講起防曬霜男生興趣足 女生走夜路男生不懂送
在廣州某大學工作的方女士最近去探望暑假軍訓中的女兒,一個現象令她很困惑:女兒的高中男同學們表現得「嬌滴滴」、「娘娘腔」,一星期軍訓下來,中暑生病的男生比女生還多;講起防曬霜、潤膚油,不少男生興趣十足,「以前看衣著、聽聲音就能辨出男女,現在這件事變得有點困難了……我差點把一個細皮嫩肉、服裝鮮豔的男生當成了女孩子」。不僅言行舉止,就連品格氣質,方女士也感覺男生越來越「陰柔」:優柔寡斷,遇到困難就退縮,不敢承擔責任……「完全不像我們那個年代,男人都有吃苦耐勞、意志堅定的陽剛之氣」。
方女士從女兒那裡了解到,「娘娘腔」的男孩子人緣還挺好,在女生中竟然很受落。
廣州市民劉先生最近正在忙著教育兒子學習「主動送女生回家」,因為暑假到了,有一天他16歲的兒子和同班同學相約在晚上聚會,結果一名女生因為回家太晚在路上遭到了精神病人的襲擊。後來一說起,劉先生才知道兒子和其他男生們一樣,活動完了都各自回了家,沒有一個人想到要送女同學回家,也沒有一個人考慮到女生的安全問題。
「過去我們這代人根本不用家長教,好像天生就知道要保護弱小!」下面有兩個妹妹的劉先生說,自己從小就保護妹妹不受人欺負,同學遇到不平時他也會「挺身而出」,現在這種氣質在兒子這一代的男生中卻很稀少。他說經常看到男孩子被欺負了不懂得還手,而是哭著回家找父母「撐腰」。
劉先生認為,這是獨生子沒有機會培養男子漢氣概導致,嬌生慣養、千依百順,甚至在袒護包庇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男孩子,必然性格脆弱,無法接受困難挫折,害怕承擔責任。
性功能障礙精子數猛降 內分泌紊亂雌激素勁升
國家計生委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男性精液質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成年男性每次射精的精子數量,已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1億多個,下降到六七千萬個;與此同時,男性的精子質量也在不斷下降。
為此,通用的醫學教科書也要作出修改。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產科主任楊冬梓告訴記者:「我讀大學時,醫學教科書使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標準:人類精子數的正常值為4000萬個/毫升,現在這一正常值已被修改到2000萬個/毫升。」
「臨床中發現,就醫的病人男性特徵呈逐漸消減的趨勢,雌激素偏高的男病人越來越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男科主任張濱透露,10年前該院率先開設男科時,雌激素等5項性激素的水平就是常規檢查項目,當時只是隔三岔五地「偶爾」驗出男性病人雌激素偏高,但現在這種現象已經非常普遍,「我現在的門診男病人,超過一半雌激素偏高,每天都能查出四五例」。
「我在臨床上也發現男性雌激素偏高的現象。」廣東省醫學會男科分會副主委、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男科副教授周少虎告訴記者,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留意到,門診男病人在「性激素5項」的檢驗中,雌激素水平「不是偏高一點,而是高出正常值兩倍、三倍!剛開始還以為是實驗室檢驗試劑出了問題,後來這樣的報告越來越多,現在已經有幾十例了,我打算收集到100例後進行詳細的研究。」
周少虎介紹,「性激素五項」包括卵巢生成素、黃體生成素、催乳素、雄激素和雌激素,當男性內分泌紊亂,上述激素就會出現異常。18歲以上成年男性體內的雌激素正常水平低於75pmol/l,但他的門診男病人的檢驗結果常常達到150-200pmol/l。
周少虎說,到男科就診的不少人性慾減低、性功能障礙、不育,甚至以前很少出現的「隱匿陰莖」,現在在男孩子中也經常遇到。到底是其他疾病原因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和不育,伴隨雌激素升高而出現?還是因為環境汙染、環境雌激素的作用使得男性體內的雌激素偏高,繼發性功能障礙和不育?「從臨床工作中獲得的個案不能代表整個健康人群的狀況,我們希望能多個醫學中心合作、開展大規模的正常人群普查。」周少虎說。 (廖懷凌)
另類檔案
說話娘娘腔 最不男子漢
成都某中學日前曾公布一項「我心目中的男子漢」調查結果,對初一到高三6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對現在男學生最不男子漢的行為調查中,「說話娘娘腔」排在第一位。做事扭扭捏捏,優柔寡斷;滿口髒話,沒有禮貌;穿著打扮怪裡怪氣,不男不女;愛照鏡子,留長髮;小氣,斤斤計較,畏首畏尾;野蠻,粗暴無理,打架鬥毆,裝怪出醜等行為也被學生們列入了「最不男子漢」的行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