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字孟德?現代人說名字是一個詞,但是在古代名和字是兩個事物,名是名,字是字,比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劉備名備字玄德,嶽飛名飛字鵬舉,這就很奇怪了,古人為什麼那麼麻煩,要有名有字,而名和字又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來說,名是卑稱,字是尊稱,什麼意思呢?
一個孩子出生滿百天的時候,父親或者祖父就會給孩子起個名字,比如曹操出生的時候,只有百天之後,他的母親就會抱著她去找父親起名,父親接過來一看,發現這孩子長得比較醜,隨口說了句:「cao」,結果孩子的名字就叫曹操,當然了,這是開玩笑。
曹操的操是德操的操,因為名和字,它是要有聯繫的,究竟怎麼聯繫,說起來就比較複雜,相比較簡單的聯繫,比如曹操字孟德合起來就是德操,劉備字玄德合起來就是備德得,而嶽飛字鵬舉合起來就是飛鵬,還有諸葛亮字孔明合起來就是明亮,這是比較簡單的,還有比較複雜的,比如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的意思,還有孫策字伯符,策是君主封臣下爵位和官職的時候用的文書,向《木蘭辭》裡就說: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就是這個意思,而符則是指朝廷調兵的時候的憑證,比如虎符,所以策和符都象徵著權力和地位。
其實孫堅給自己兒子起名字的時候都是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向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前兩個策和權都是權力,後兩個翊和筐都是輔佐,所以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而弼和佐都是輔助的意思。
我們剛才說,名是百天時起的,字卻不是百天起的,而是等到成年禮的時候,由德高望重的人給你取的,一般來說男性20歲女性15歲就可以有字了,有字就代表著具有了社會身份。最典型的就是有字同時要結婚成家,如果一個女孩子過了15歲還沒有找到婆家那就是沒嫁出去,但是又不能明說,我女兒沒嫁出去,所以就發明一個詞叫「待字閨中」,意思就是我女兒在等待一個字,那含蓄的表達就是我女兒沒嫁出去。
我們說過,名字是卑稱字是尊稱,具體來說就是別人稱呼你的時候不能稱名只能稱字,所以劉備叫諸葛亮,只能叫孔明先生,但是當你自稱的時候只能稱名不能稱字,所以即便是曹操做到了丞相,也只能說我曹操如何如何,不能說我曹孟德如何如何。
為此還衍生出一個特別的禮儀,叫「參拜不名」,比如蕭何曹操都有過這個待遇,什麼意思呢,一般來說大臣上朝禮儀官都會喊職位和名,因為皇帝的地位是比較高,所以他稱呼臣下可以直呼其名,比如曹操見漢獻帝的時候就要說:丞相曹操覲見,而蕭何見劉邦的時候就要說:相國,何覲見,但是有了參拜不名的待遇之後,禮儀官只需要喊丞相覲見或者相國覲見就可以了,所以說名是背卑稱字是尊稱,自稱用名,他稱用字。
如果你直呼別人的名,基本上就跟罵人差不多,雖然我們今天把字給廢除了,但是。至今,中國人都不習慣直呼其名,甚至連很多父母教孩子都不會直呼其名,如果你小時候你媽突然叫你的大名,那就說明你有麻煩了。
(看都看到這裡了,那就關注作者為師有料,點個讚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