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中心參加緬甸伊洛瓦底江伊河海豚調研考察

2021-01-09 水產養殖網
淡水中心參加緬甸伊洛瓦底江伊河海豚調研考察2019-05-17 17:0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瀏覽量: 2492 次 我要評論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帶一路」外交政策及「瀾湄合作機制」重要部署,促進瀾滄-湄公河流域旗艦物種保護,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政府為主導的淡水豚保護管理體系中的積極作用,推動中國和緬甸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淡水豚及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的交流和協作,2019年5月6日-10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生生物資源研究室劉凱研究員受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和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CCF)的邀請,參加聯合考察隊赴緬甸伊洛瓦底江對伊河海豚進行了調研考察。此次聯合考察旨在與緬甸管理部門及WCS交流淡水豚保護經驗,探討各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共同推進淡水豚保護工作的可行性,並制定初步行動計劃。

緬甸伊洛瓦底江是伊河海豚(Orcaella&nbspbrevirostris)淡水種群3個主要棲息地之一,現有數量約為72頭(WCS,2019),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曼德勒(Mandalay)至巴莫(Bhamo)。共有3個集中分布區,分別為北部的巴莫、中部的曼列(Male)至瑞古(Shwegu)以及南部的敏貢(Mingun)至皎苗(Kyauk&nbspMyaung)。其中南部和中部兩個集中分布區已分別於2005年和2018年建立了保護區。



考察團此行重點考察了南部保護區伊河海豚分布、行為特徵、棲息地狀況以及漁業生產情況等,走訪了保護區沿岸的村莊,與當地居民、社區代表及漁業部門工作人員座談交流,了解日常生產生活狀況,探討伊河海豚保護與社區發展相關議題。



考察團還先後與曼德勒省漁業局局長U&nbspBaw&nbspLwin、酒店和旅遊局局長khin&nbspMaung&nbspShwe、WCS緬甸項目主任U&nbspSaw&nbspHtun進行了座談。圍繞伊河海豚保護區建設、社區扶持等方面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通過分享國內長江江豚保護經驗,對伊河海豚保護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會後,雙方就深入推進伊河海豚保護區建設議題,籤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達成了共同推進支持伊河海豚保護的共識。同時,雙方希望未來能夠在「一帶一路」及「瀾湄機制」的倡導下,開展更多、更深入的淡水豚保護行動。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動物知識普及——伊河海豚
    伊河海豚,拉丁學名為Orcaella brevirostris,伊洛瓦底海豚、鰭海豚,英文名Irrawaddy dolphin,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獸亞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的一種動物。伊河海豚體型粗壯,軀體渾圓呈流線型。額隆大,頭部鈍而渾圓。
  • 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品種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一篇在《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的兩個南鰍屬新種,被分別命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
  • 緬甸伊洛瓦底江邊,有人發現鱷魚,有人發現「國寶」
    【緬甸中文網訊】最近這段時間,緬甸頻發鱷魚傷人事件,已有多名小孩遭遇了可怕的事情,這讓不少人心生恐懼。《太嚇人!緬甸11歲男孩下河遊泳,下一秒就被鱷魚拖走》《緬甸9歲女童鱷魚口脫險,被救時驚魂未定》而在伊洛瓦底省班德瑙鎮的欣多村,一位漁民出海捕魚的時候,也遇到了鱷魚。不過,這一次,這位漁民算是比較幸運的。據了解,7月10日下午,班德瑙鎮欣多村內,一位漁民在伊洛瓦底江安放捕魚工具捕魚時,竟然捕撈到一隻長3英尺左右的鱷魚幼崽。
  • 【中國新聞網】中緬聯合發表緬甸北部鯉科魚類新種——葡萄真馬口...
    ,中緬科研人員經過對緬甸北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進行了多次野外考察研究,發現鯉科魚類新種——葡萄真馬口波魚。  據悉,2014年以來,依託於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和緬甸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部緬甸林業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東南亞野生動物多樣性研究組科研人員對緬甸北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進行了多次野外考察,採集了大量的魚類標本。
  • 又一頭「微笑天使」伊洛瓦底江豚離我們而去!
    【緬甸中文網訊】實皆省消息,6月13日早上,傑沙鎮娘切濤村北面一英裡的江畔上,有人發現一具伊洛瓦底江豚的屍體。傑沙縣漁業管理局主任吳吞拉昂表示,娘切濤村管理員吳丁郭最先告知了我們,說發現了伊洛瓦第江豚的屍體。隨後,傑沙漁業管理局負責人、漁業總協會主席及成員、江豚保護工作人員等,趕往現場查看。
  • 我們鄰國緬甸,是如何被英國滅亡的,國王流放哪兒?
    伊洛瓦底江從北往南貫穿整個緬甸族區域,河水滋潤緬甸土地,使這裡成為相對隔絕的一片沃土。緬甸母親河伊洛瓦底江,全長約2170公裡,緬甸第一大河。中國古稱大金沙江,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指出:「雲南亦有二金沙江:一南流北轉(長江上遊金沙江);一南流下海(伊洛瓦底江)。
  • 科考視頻:2019伊洛瓦底江流域科學考察(六)/劉勝祥/難忘的科學考察歲月16/20200606
    在結束騰衝至瑞麗的考察後,科考隊一路向東北方向邁進,經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龍陵縣,繞了一圈又回到了保山,盼來了期待已久的高黎貢山之行。
  • 伊洛瓦底江上最虔誠是赤裸的雙腳
    圖:張嗣孫 文:Yvonne 攝於:緬甸 《伊洛瓦底江上最虔誠是赤裸的雙腳 時光流逝帶來了歷史,佛塔的因其造型的多樣,尤其緬甸蒲甘的佛塔因其壯觀的數量,不僅是佛教朝聖者心目中的聖地,更是成為世界各地旅行者的打卡聖地。
  • 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緬甸境內的第一大河!
    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緬甸境內的第一大河。中國古稱大金沙江和麗水。其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縣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國雲南境內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獨龍江東南流經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境,然後折轉西南,進入緬甸,過賈岡南流,稱恩梅開江,兩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約50公裡處的圭道會和後始稱伊洛瓦底江。
  • 可怕的淡水皮膚病正在將海豚逼入絕境
    哦,迷人的海豚,它們快要死了。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後,在紐奧良海域附近的海豚中出現了一種神秘的皮膚病。現在科學家已經正式確定了其成因。「淡水皮膚病」在最近十餘年裡折磨著全世界的沿海鯨類動物,產生了足以覆蓋大部分身體的嚴重病變。之前,科學家一直沒找到病因,但是現在,我們得到了一個嚴峻的解釋:環境與氣候的變化。
  • 緬甸
    14顆五角星代表緬甸聯邦的14個省、邦,齒輪和谷穗象徵工業和農業。  【國徽】中心為一個由谷穗環繞的有14個齒的齒輪,上面繪有緬甸地圖。谷穗兩側各有一個獅子,獅子被譽為緬甸的國獸,稱聖獅,是吉祥的標誌。頂端為一顆五角星,在其兩側和谷穗周圍裝飾著緬甸花卉;底部的飾帶上用緬文寫著「緬甸聯邦」。
  • 誰說緬甸只會吃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他們下了大力氣
    【緬甸中文網訊】動物、鳥類保護組(WCS)發布消息稱,伊洛瓦底江曼德勒與克欽邦八莫江段,共計發現了79頭江豚。是20年來統計發現伊洛瓦底江豚最多的一年。據了解,緬甸對伊洛瓦底江豚的統計工作,從2002年開始,當時統計到37頭,之後,2018年統計到76頭,2019年統計到72頭,今年統計到79頭。WCS負責人吳覺拉登稱,2002年至2020年初,約有50多頭伊洛瓦底江豚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因為電擊捕魚和非法捕魚所致。其中,2018年死亡的伊洛瓦底江豚共計有6頭,2019年死亡3頭,2020年初則有1頭死亡。
  • 扶風縣科協:赴江蘇省邳州市學習考察調研
    11月19日—21日,扶風縣科協主席劉振文、副主席王增強等一行應邀赴江蘇省邳州市考察,此行以「科協基層組織建設,科普陣地建設、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 學會(協會)能力提升計劃實施 」等工作進行專題學習調研。邳州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盧峰、副主席劉玲、餘海洋等陪同學習考察調研。
  • 伊洛瓦底江畔的緬甸歲月
    遊船輕輕地駛入了緬甸的心臟,鮮為人知的土地上,金光閃閃的佛塔和古代宮殿在河流兩邊矗立,身穿藏紅色長袍的僧侶緩緩走過,這個佛教的王國,到處散發著寧靜的氣息。如果說每個國家都有一條母親河的話,對於緬甸,伊洛瓦底江必然當之無愧地擔負起這個重任,這條起源於中國西藏察隅的大河,從北到南貫穿緬甸,在仰光附近流入印度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接觸這條大江,我們選擇的方式是Road To Mandalay。20多年前,郵輪正式啟航,從曼德勒到蒲甘,沿著寧靜的伊洛瓦底江探索「緬北三峽」的迷人風光。
  • 緬甸古都,皇宮由中國人設計督造,國王賜一塊地至今還在
    緬甸母親河伊洛瓦底江從天邊蜿蜒而來,青蔥丘陵上,到處是金色佛塔。當年佛祖釋迦牟尼路過曼德勒山,一個女魔割下乳房先給佛祖,佛祖對這種虔誠感動不已,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後山腳會出現一座皇宮,女魔就會轉世稱為皇帝。1857年,貢榜王朝敏東國王,堅信自己就是曼德勒山女魔轉世,把都城從阿瑪拉普拉遷到曼德勒山腳下,建造新的皇宮。
  • 全區高校分管意識形態領導調研考察廣西雲
    全區高校分管意識形態領導調研考察廣西雲 【時間:2020年11月19日】【來源:廣西日報】【作者:劉琴】【編輯:鄧達】廣西日報南寧訊(記者 劉琴)11月18日下午,在南寧參加2020年全區高校分管校領導意識形態和新聞媒介素養專題研修班的80多名學員到廣西日報傳媒集團調研考察廣西雲建設
  • 泰國灣海域發現短吻海豚和中華白海豚稀有物種
    8月30日,據泰國中部海洋及沿海資源研究中心透露,在泰國南部素叻他尼府和洛坤府附近的泰國灣海域發現稀有海洋物種短吻海豚10~20隻,中華白海豚13隻。專家觀測,這些海豚身體狀況良好,能夠愉快在海中進行嬉戲、捕食。
  • 民航西北管理局赴張家界機場考察調研湖南機場管理集團氣象預報服務中心
    【摘要】8月12日,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二級巡視員王春生率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青海、陝西、甘肅、寧夏監管局、甘肅機場集團及西部機場集團等單位赴湖南機場管理集團氣象預報服務中心開展考察調研,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湖南監管局、湖南機場集團相關領導陪同考察調研,並召開調研座談會。
  • 中國工程院院士考察調研滇中引水工程
    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 通訊員 馬碧輝)10月26日至29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中鐵滇中引水工程中國工程院院士專題調研考察活動」在麗江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何華武,胡文瑞院士,王安院士,盧春房院士,王復明院士,鄧銘江院士和來自雲南省滇中引水監管局、雲南省滇中引水有限公司、滇中引水工程專家委員會、中國中鐵、中國電建等單位的技術專家參加調研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