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肖恩
202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揭曉,得獎者是致力於消除全球飢餓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
頒獎詞
中寫道,世界糧食計劃署為消除飢餓發揮重要作用,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傑出貢獻,同時致力於阻止飢餓成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
世界糧食計劃署原名糧食援助政策與計劃委員會,成立於1961年,是隸屬於聯合國的食品援助組織,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2019年糧食計劃署為來自88個國家的近1億受糧食不安全和饑荒所苦的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飢餓和暴力衝突之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一方面衝突將帶來糧食不安全,另一方面飢餓也會引發暴力衝突。糧食計劃署就是將人道主義工作與維護和平的努力相結合的先鋒,在推動國際合作,將糧食安全納入維護和平的手段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8年通過的聯合國安理會第2417號決議明確譴責將飢餓作為戰爭手段的行為,並呼籲各國在其管轄範圍內,對違反相關國際法的行為開展調查。
委員會表示,希望通過今年的獎項,讓全世界關注正遭受或面臨飢餓威脅的數百萬人。
從2015年起,消除飢餓就成為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而糧食計劃署是聯合國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渠道。但近年來糧食不安全問題並未得到明顯改善,過去四年全球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數量攀升了近70%。2019年遭受嚴重饑荒的人數達到近年來最高,為1.35億人,主要來自受戰爭和局部武裝衝突影響。
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在葉門、奈及利亞、南蘇丹、布吉納法索等國家,武裝衝突和疫情的碰撞導致在飢餓邊緣徘徊的人口數量急劇增加。颶風和季風季節的大風和強降雨、東非的嚴重蝗災,也使得全球部分地區的食品儲量處於低位,進一步加劇了疫情所造成的嚴峻形勢。
根據糧食計劃署6月發布最新估算,到今年年底,全球飢餓人口數量或將增至2.7億,比疫情暴發前多出82%。為應對這一情況,糧食署已啟動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人道主義應對行動,將受助人數增加至1.38億。
諾貝爾獎委員會指出,如果糧食計劃署無法得到充足的財政保障,世界將面臨無法想像的飢餓危機。
聯合國
此前表示,為了在未來六個月內為83個國家提供挽救生命的食品援助,糧食署需要49億美元資金,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會通過現金匯款和食品券的方式進行發放,以便讓受到疫情影響嚴重的城市居民能夠在本地市場內滿足每日的食品需求,在減少飢餓的同時協助刺激經濟復甦。
委員會還提到,如今對國際社會團結和多邊合作的需求不斷提升。21世紀以來,有超過20%的和平獎得主是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此外有兩個國際機構多次獲得和平獎,分別是三度獲獎的紅十字估計委員會和兩度獲獎的聯合國難民署。從和平獎設置以來,共有19年沒有授獎,超過其他任何諾貝爾獎項。
和平獎是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制定的五個獎項中的一個,但與其他由瑞典評定的獎項不同,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評定。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五名成員由該國議會任命,全部為挪威議員。這一設置在1895年諾貝爾設立遺囑時就已確定,當時挪威和瑞典還屬於一個國家。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授予「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減少或消除現役部隊、維持和推動和平進程盡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傑出貢獻的人」。一戰前該獎項通常授予和平運動的先驅,到了二戰和平獎的焦點開始轉移至有助於維持國際和平、穩定和公正的政治家們。二戰後的和平獎則主要表彰在四個主要領域作出的貢獻,包括軍備控制與裁軍、和平談判、民主和人權。進入21世紀以後,氣候危機也成為和平獎的重點關注領域。
今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得獎者還將獲得一枚金牌和一張證書。
今年和平獎共有318位候選者,包括211名個人和107個國際組織,完整名單要在頒獎50年後才會公布。
站在全球疫情防控前沿的世衛組織也是此前呼聲最高的候選者之一。3月11日,世衛組織正式宣布新冠病毒疫情為「全球大流行」,為後續各國疫情應對奠定了基調。但和平獎的提名截止日期是1月31日,這可能是世衛組織錯過該獎項的原因之一。
美國總統川普也在今年再次進入角逐者名單。今年初在俄亥俄州的一次集會上,川普就曾公開表示,去年的和平獎本該是他的。2019年和平獎得主是衣索比亞總理阿比(Abiy Ahmed),他在2018年與鄰國厄利垂亞達成和平協議,結束了長達20年的軍事衝突僵局。
川普在今年9月獲得他本人的第三次和平獎提名,將繼續參加2021年和平獎角逐,提名者是四名來自澳大利亞的法學教授。本次提名原因是川普領導推動中東和平進程,以阿聯和巴林正式與以色列籤署關係正常化為標誌。
同樣獲得2021年提名的還有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在2009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表彰他在「加強國際外交和人民合作方面作出的非凡努力」。
其他被視為今年和平獎熱門的還有連續兩次獲提名的環保少女通貝裡和紐西蘭總理阿德恩等。
任何人或組織都有機會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但不接受自己提交申請。有資格的提名者包括主權國家議會成員、國家元首和政府部長、大學校長和社會科學、歷史、哲學、法學和神學等領域的教授、歷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歷屆成員等。
截至2019年,共有107位個人和24個組織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包括17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