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土木暨系統工程系副教授勞倫·加德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追蹤和建構疫情傳播模型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而幕後最大功臣就是該校土木暨系統工程系副教授勞倫·加德納和她指導的兩名中國博士生,他們建立線上「儀錶板」,即時為全球提供疫情相關數據。
華爾街日報報導,加德納帶領的兩名中國學生其實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就已做過類似事情,曾搜集麻疹、骨痛熱症狀和茲卡病毒可能出現的熱點地區,並將數據結果可視化。
加德納的團隊這次在一天內就建置出新冠肺炎全球即時疫情儀錶板,1月22日啟用後,該網站熱度遠遠超乎預期,平均每日全球點擊量高達10億次,成為各國政府、研究人員和主流媒體引用最多的疫情數據來源,也帶動美國、世界衛生組織或民間機構製作類似疫情圖。
現年35歲的加德納學建築出身,去年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前,曾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分校擔任土木工程系講師多年,目前只帶了這兩名來自中國的學生。
作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可視化數據圖的核心開發成員,董恩盛在1月疫情還未開始流行前,就與加德納達成共識,要做一個疫情數據圖,但早期數據需靠手動收集和輸入,每天最多更新四到五次,但隨著疫情發展,這樣的工作模式難以持續,2月開始,另一名學生杜鴻儒也加入行列。3月以後,數據已經可以每20分鐘自動更新一次,並且加入人工審核,確保數據準確性。
加德納表示,「我們認為,如果可能有數十或數百名研究人員想要使用這個數據圖,那將會很酷」。加德納說,某種程度來說,這(建立疫情追蹤圖)似乎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可以完成的任務,但他們承擔著許多其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