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周,海外新冠疫情的爆發速度已經超乎所有人的預期。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3日10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累計已超185萬例,死亡病例累計超11萬例,疫情已影響到全球213個國家和地區。
自全球疫情爆發以來,大家時刻都在關心數據,也很多人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經常在國際新聞、各國政府在會議與報告中看到的,一張黑底、紅點,左右兩側列著各國確診、死亡和治癒病例的地圖,是目前數據最為全面的數據地圖之一,而它的開發者,是兩名中國博士生。
記錄人類戰勝它的過程
據了解,這個被各大媒體報導時廣泛引用,甚至被美國疾控中心認為數據更新更加及時的地圖,是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CSSE)的兩位中國博士生董恩盛、杜鴻儒和導師勞倫·加德納一起開發的!
兩位中國博士生,是如何建成全球70億人每日必看的網站的?事情還要從去年12月份說起。
董恩生目前就讀於馬裡蘭州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土木和系統工程的博士,專攻流行病學。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剛剛在武漢發生時,他就認為通過追蹤數據來觀察一場疫情從生到死的整個過程,用這些數據作為他研究疾病的工具是一個不錯的點子,以「記錄新冠肺炎從發生到人類戰勝它的過程」。
由於早前,董恩盛就曾設計過一個美國麻疹風險的地圖,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的導師加德納教授便向董恩盛建議,可以針對中國的新冠疫情再做一個數據地圖。
在接受了導師的意見後,董恩盛馬上就著手開發,當晚整個疫情數據地圖的基本形態就已經誕生。
為了發現各國新增病例,他們的監測渠道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推特、新聞報導、地方衛生部門提供的數據等。這時候,另一個博士生杜鴻儒也加入到數據收集和圖表的製作中來。
這個項目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在於其數據更新及時,另一方面也因為其優秀的展現形式——交互式「儀錶盤」(dashboard)。這個「儀錶盤」是基於採用了ESRI公司的ArcGIS系列開發工具。這是一家業內知名的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商,GIS技術可以把地圖這種獨特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一般的資料庫操作集成在一起,已經在地理、水文、交通、測繪、衛生等很多行業上得到成功應用。而事實證明,這一數據可視化方式非常適合疫情監控。
起初儀錶盤1.0版本還比較簡單,所有數據都需要手動完成,每天兩次的更新,通常是在美國東部時間早、晚進行。而隨著疫情的發展,人工更新肯定是無法持續的,所以2月1日之後項目轉為半自動化更新:中國的疫情數據來自丁香園的自動更新,而其他國家的數據依然需要人工審核。
董恩盛在4月2日的一場直播中表示,到目前為止項目沒有同美國官方衛生部門有直接合作。事實上,從其數據來源上看,也均來自公開渠道。
截止目前,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儀錶盤」官方介紹,其數據來源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中、美、歐的官方衛生和疾控部門,各地媒體,以及第三方數據平臺如丁香園、worldometers、一畝三分地(1point3acres)等。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報告疫情數據只截至到當天下午4點,周六周日的數據更是將延遲到周一才更新。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儀錶盤」,通過人工和自動更新相結合,目前已經可以做到「幾乎全天實時維護地圖」。這也是為何各大媒體乃至政府機構更喜歡使用董恩盛開發的「儀盤表」的重要原因。
2月底,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悄然達到數十例,伊朗和義大利疫情呈現出暴發態勢,董恩盛和杜鴻儒製作的疫情地圖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於是,他們決定乾脆把疫情地圖的默認範圍擴大到全世界。團隊也從兩、三人到七、八人,再到疫情發生後兩個多月後的今天,已經有了近四十名成員。
由於地圖數據已接近實時更新,因此它經常在各國及地方衛生當局報告之前,第一個報告一個國家的首例病例。這個項目還在程式設計師的代碼共享站點GitHub儲存了數據,提供開源下載,獲得了超過4500顆星,登上了GitHub熱榜。成為全球最權威的疫情數據平臺。
如今,這個每日點擊量超過10億的網站,已經成為多國政府高層、公共衛生學者和主流媒體引用最多的疫情數據來源,更新和運營這個網站成了董恩盛近期的「主業」。
感謝功勞簿上的每一個「董恩生們」
董恩生和杜鴻儒前幾天在接受央視新聞的採訪是說道:「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這麼大的區域,是整個世界,而且是實時的。一開始我們因為數據有用感到很開心,過了一段時間我們覺得需要對所搜集的數據負起責任來,需要核實數據,確保數據是最新的、可靠的,所以感覺到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了。」
在此次疫情中,像董恩生和杜鴻儒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從病毒基因組序列到病毒來源的鑑定,再到病患的臨床特徵、病毒傳播規律的分析,各個領域均有研究人員投身其中。
從無到有建設方艙醫院、如何通過封閉的道路,把醫護人員和普通人急需的物資快速收集運輸建立供應鏈,以及董恩生們正在做的,讓所有信息更公開,更及時。
我們同樣不能忘記,科學家們和各行各業的專家們,都在為以更小地代價解決新冠危機而努力!每一點數據,每一個紅圈,背後都匯集了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心血。就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地圖的製作人,是兩位來自中國的博士生令人驕傲一樣。每一位為了挽救生命而默默付出的人都值得我們敬畏。
當新冠肺炎疫情最終成為歷史的一個符號時,每一個「董恩生們」,都應該成為功勞簿上重要的一員!
[ 編輯:秋霖 審核:鄭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