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士生選擇自殺,在論文中了頂會之後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一位博士生選擇自殺,在論文中了頂會之後

乾明 郭一璞 發自凹非寺

量子位報導

頂會召開前9天,論文確定入選的中國籍博士生,自盡終結了生命。

壓垮他的,正是這篇入選論文。

他叫Huixiang Chen(陳慧祥)。佛羅裡達大學在讀博士生,2011年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2013年在哈工大獲得碩士學位。

這是他讀博的第6個年頭,按計劃今年7月就能畢業。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博士,前途也將無可限量。

誰也沒想到悲劇如此突然。

禍起頂會論文

事情緣由,是一篇名為《3D-based video recognition acceleration by leveraging temporal locality》的ISCA論文,Huixiang Chen是論文一作。

ISCA 2019的投稿日期是去年12月初,今年3月正式公布中選論文,5月22日定稿(Camere Ready),整個過程持續大約半年。

而就在6月22日大會召開前9天,Huixiang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出事之後,雖然引發了許多人的注意,但背後原因仍是一團迷霧。

正常情況下,論文得中頂會是博士生涯中十分重要的成就了,是值得慶祝的事,Huixiang為什麼要這樣做?

遺書曝光

6月29日,Medium帳號Huixiang Voice爆出了他生前的微信聊天記錄和遺書,事情看起來變得嚴肅了許多。

就在ISCA定稿日期(Camera Ready)的5月22日前後,Huixiang徹夜修改,改得「生不如死」:

5月27日,Huixiang終於快要把這件事情完成了,心裡非常難受,只能「做出來一點類似的可信的數據」:

他對這些數據失實的情況感到痛心:

6月6日,Huixiang意識到自己「處在精神崩潰的邊緣」:

6月13日,Huixiang失蹤。當人們找到他時,悲劇已經發生。

上述信息曝光後,佛羅裡達大學教授Emilio M. Bruna在Twitter上轉發,並@了佛羅裡達大學的官方帳號以及校長調查此事。

佛羅裡達大學的工會組織Graduate Assistants United也發表聲明稱,密切關注此次,呼籲徹查Huixiang Chen去世及其背後的原因。

但截止目前,佛羅裡達大學以及Huixiang Chen的導師,都沒有公開回應。

絕境背後

從遺書來看,學術論文不嚴謹,但又覆水難收,將面臨名聲敗壞,職業生涯無望的境地,進退兩難之下,最終把Huixiang逼上絕路。

他本人也在「遺書」提到,希望大家吸取教訓,不要亂搞事情,論文做到什麼程度,就說到什麼程度,不要大躍進。

但為什麼Huixiang會覆水難收?現在流傳的信息中,其密友指向了Huixiang導師的態度。

一名自稱Huixiang密友的Quora用戶Mike Chad Dicic說,他本來今年7月就可以畢業,但論文過程中的導師態度,以及論文可能帶來的惡劣影響,讓Huixiang心神難安。

當然這件事情,也折射出了博士生群體背後的壓力困境。

今年5月份,Nature發表社論呼籲,讀博不該有害健康(Being a PhD student shouldn’t be bad for your health),引發了熱烈討論。

社論中提到了亞利桑那大學、英國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等進行的研究。這些研究發現,許多博士生和「老闆」之間的權力平衡是有問題的。

社論中還引用了比利時一項針對數三千多名博士的調查結果:

博士們出現心理問題的機率是其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兩倍以上,三分之一的博士有出現精神疾病的風險,其中抑鬱症的風險格外高。

更嚴重的是,還有很多學生不想坦誠的說出自己的心理壓力,因為擔心這會傷害他們的職業生涯,從而自己默默承受壓力,最終走向「深淵」。

Huixiang自殺一事,在知乎上也引發了很多討論,在難過心痛之餘,不少人給出了一些建議,如果遇到了情況,一定要敢於決斷,該舉報就舉報,該quit就quit,或者轉組。

青春汗水固然重要,博士學位學術生涯固然可貴,但生命才是我們需要切實珍視的存在。

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可以高於生死。

知乎討論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9605591

Medium博文連結:

https://medium.com/@huixiangvoice/the-hidden-story-behind-the-suicide-phd-candidate-huixiang-chen-236cd39f79d3

Huixiang Chen的論文:

https://dl.acm.org/citation.cfm?id=3322260

相關焦點

  • 那個選擇自殺的中國留學生:讀博士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 轉載請聯繫出處 頂會召開前9天,論文確定入選的中國籍博士生,自盡終結了生命。 壓垮他的,正是這篇入選論文。
  • 如何看待佛羅裡達大學博士生自殺後爆出導師李濤鼓勵造假,李濤發表聲明要求澄清?
    借用一位回答者的話:我們現在能做的,無非就是讓話題持續下去...前情:環球科學:6 月 13 日,佛羅裡達大學在讀博士生陳慧祥(Huixiang Chen)在校園自殺身亡,此前他擔任第一作者的論文剛剛入選 2019 年計算機體系結構國際研討會(ISCA)。
  • 論文連中兩大CV頂會,這位博士生分享了自己在谷歌實習的研究心得
    你是如何選擇做這個方向的?2014年的時候,我剛剛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拿到物理學碩士學位。那時候我在一個研究如何給盲人移植視網膜的跨學科小組裡面,有一次實驗中我們需要處理一些採集起來非常費錢的數據,然而我們又沒法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因為我們的數據處理程序過於簡單了。所以我就開始自學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
  • 頂會抄頂會?SIGIR論文作者回應質疑,ACM主席已介入
    被指責抄襲的作者親自下場分辨,卻被反駁「漏洞百出」,頂會抄頂會的故事還沒有最終定論。上周,一位 Reddit 網友曝出,一篇 SIGIR 2019 的論文疑似抄襲,論文中的許多段落與 RecSys 2018 的一篇論文高度相似,只是措辭略有不同,但並沒有聲明引用後者。被質疑抄襲的兩位作者分別來自荷蘭和瑞士的高校,其中一位還是教授。這一事件在 Reddit 上引發圍觀。原貼發酵數日之後,兩位被指責「抄襲」的作者終於現身回應。
  • 清華姚班出身,95後博士生陳立傑獲理論計算機頂會最佳學生論文
    但在進入清華大學之後,跟很多大一新生一樣,陳立傑也陷入了迷茫。「我作為曾經的信息學競賽世界冠軍,頂著光環、壓力進入清華。在我的老本行算法競賽,儘管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當我站在領獎臺上,我經常會想,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也偶爾會去工業界實習,但是我依然無法達到我自己真的興趣。」
  • 如何發頂會論文_頂會論文 - CSDN
    Scalers 點評: 兩個月前,成長會的Ramon(S290)收到了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論文錄取的通知,而且是口頭報告。CVPR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屬於三大頂級會議之一,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對於一名在校博士生,能在這個會議上能發表論文,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情。於是我請Ramon特意撰文,分享了這篇論文從想法到獲得成果的一路歷程。
  • 又一名博士選擇自殺,中科大再次躺槍,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中國博士
    就在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被發現在水庫自殺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學子選擇自殺,而這位優秀的中科大學霸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根據美國當地媒體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
  • 讀博無門就業碰壁,孤獨當了7個月「民科」後,我的論文中了頂會
    賴可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一位丹麥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的機器學習研究生,沒有申請到博士學位,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他決定給自己8個月的時間,在頂會上發表一篇論文,不然就去做程序猿。最終他做到了!他收到了超過100條私信,來問怎樣像他一樣做個「獨立研究者」。
  • 頂會論文審稿人帶你復現論文,還有獎學金可拿
    可是在啃 Paper、復現 Paper 過程中,你是否會遇到以下困難:導師丟過來課題讓自己研究,不知如何下手;論文讀了和沒讀一樣,抓不住重點;論文內容偏理論,代碼部分不知該如何復現!百度作為「中國AI頭雁」已多年出徵CVPR、AAAI等頂會,為了幫大家在發表論文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百度飛槳特別邀請了中國科學院的頂會論文作者,聯合推出了「百度全球頂會論文復現營」。28天復現頂會論文論文精讀與解析夯實GAN、視頻分類技術基礎,帶大家精讀前沿熱門頂會論文,深入剖析思路與關鍵點。
  • 博士生全文剽竊論文 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9月4日,王教授的一名研究生發現王教授以前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幾乎原封不動地出現在了另一學術雜誌上,「作者」變成了這位在讀博士生!昨晚,李猛終於做了鄭重道歉,但同時他連呼自己也是這篇論文的受害者!  網上熱論:博士生「剽竊」他人論文  9月4日,某網站上出現了一篇署名「王子彥」的文章,文章中,王子彥聲稱四川某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李猛」於2004年發表於雲南《生態經濟》學術期刊上的《現代自然與可持續發展》一文,全文剽竊了他的同名文章。王證明,此文是他當年讀博時和自己的導師陳昌曙聯合署名的論文,發表於1998年《自然辯證法研究》期刊第2期。
  • 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這一兩個月儼然成為了眾人熱議的高頻詞,從學歷造假的「假博士」翟天臨,到前不久在失聯了15天後,被發現跳河自殺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關於「博士」的討論已然成了教育領域熱搜的關鍵詞。而近日,另一則關於博士的消息更是讓人沉痛不已:據相關外媒2月11日報導,來自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身亡。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據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國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
  • PyTorch稱霸頂會:CVPR論文佔比是TensorFlow 4 倍
    在開源框架領域,PyTorch 與 TensorFlow 之爭一直存在,研究人員在寫論文時也會有不同的偏向。但近年來,得益於 PyTorch 本身的一些優勢,越來越多的學者偏向於選擇 PyTorch,TensorFlow 的使用比例也因此逐漸下降。
  • 2020頂會指南:徵稿截止時間、舉辦地、舉辦時間一覽
    2 月初,2020 年第一個人工智慧頂會 AAAI 2020 將於美國紐約舉辦。此屆 AAAI 收到了 8800 篇提交論文,刷新歷史記錄,預示著 2020 年的 AI 頂會依然火爆。機器之心在這裡根據 GitHub 開發者、清華大學博士生 jackietseng 的項目整理了一份 2020 年頂會時間表,其中的信息已經過查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 「博士生不再強制發表論文!」會產生這10種結果?現實可能是什麼?
    日前,清華大學公布最新版《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眾媒體解讀清華大學不再強制博士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我們做個假設:清華大學開學術風氣之先,眾多高校隨後紛紛搖旗吶喊,循清華之風骨,紛紛廢除博士生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那時候真是風輕雲淡,天高氣爽,一種嶄新的學術風氣應運而生。最為一名苦逼舊制度下走來的博士,難免對新世界有種種遐想。
  • 選擇自殺的方式離開,他們活得該有多不好,最後一位讓人心疼!
    在這個圈子裡面,輿論能殺死很多人,有人困在戲中走不出來的也有好多人,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娛樂圈自殺而死的明星,他們生前一個比一個紅,為何要走上自殺這條路呢!翁美玲大家應該不是很熟悉,她是83版《射鵰英雄傳》裡面的黃蓉,在拍《射鵰英雄傳》的時候認識了湯鎮業,二人就開始談戀愛了之後便因為工作的原因,二人的感情開始出現裂縫,翁美玲對這份感情用情太深了,一個就是湯鎮業給她的安全感太少了,因為當時湯鎮業的事業也是處在鼎盛的時候,因為湯鎮業拍戲拍了很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面她自殺了兩次,沒有成功,之後湯鎮業就傳出緋聞,翁美玲看了之後備受打擊,選擇了自殺
  • 斯坦福26歲中國博士自殺,原因讓大家都很揪心……
    死者是中國留學生王某,系該校博士生,在讀第五年,目前事件仍在調查中。據報導,當地時間2月11日早上,一名男性工科研究員被發現死於美國史丹福大學Paul G. Allen大樓,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很快驚動了校方和警方。
  • 斯坦福26歲中國博士自殺,其中這個細節讓人很揪心
    死者是中國留學生王某,系該校博士生,在讀第五年,目前事件仍在調查中。據報導,當地時間2月11日早上,一名男性工科研究員被發現死於美國史丹福大學Paul G. Allen大樓,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很快驚動了校方和警方。
  • 中國赴美博士自殺是因論文造假導師壓力?校方設獨立調查員追查
    當地時間2019年7月3日,美國佛羅裡達大學校長肯特·福克斯(Kent Fuchs)披露,校方正在調查該校計算機博士生Huixiang Chen(音譯「陳慧祥」)之死,還專設獨立調查員追查真相。30歲博士陳慧祥是自殺嗎?悲劇發生在2019年6月13日,一個年輕的生命,定格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
  • 分析17萬篇AI頂會論文,揭示了計算資源貧富分化的證據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010.15581.pdf「深度學習壟斷」:中低排名高校的研究資源正在被蠶食Nur Ahmed和Muntasir Wahed在一篇題為《人工智慧的去民主化:人工智慧研究中的深度學習和計算鴻溝》的論文中表達了對於「深度學習壟斷」的看法
  • 博士生曝蘇州大學教授剽竊論文:涉事教授否認
    廈門大學博士生戈鋆在人人網發布4篇日誌,直指其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老師、蘇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惲自求教授剽竊其學術成果發表論文。  >>學生網曝  老師剽竊了論文  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博士生戈鋆5月10日、11日在社交網站上連續發表4篇日誌,稱惲自求在2011年計算機網絡界頂尖會議INFOCOM發表的一篇英文論文和已被工程領域著名的《IEEE/ACM 網絡彙刊》錄用的幾乎內容一致的一篇論文剽竊了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