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公布最新版《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眾媒體解讀清華大學不再強制博士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我們做個假設:清華大學開學術風氣之先,眾多高校隨後紛紛搖旗吶喊,循清華之風骨,紛紛廢除博士生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那時候真是風輕雲淡,天高氣爽,一種嶄新的學術風氣應運而生。最為一名苦逼舊制度下走來的博士,難免對新世界有種種遐想。
有一天,博士都不強制要求發論文了,世界會怎樣?
猜想一:
讀博必須發2篇C的江湖傳說逼退了一大批意於考博而又思想不堅定的人,這塊擋箭牌沒有了,估計更多的人蠢蠢欲動,反正權力啊、名望啊等各種社會資源都好使,最後混個10萬字畢業論文了事。
現實有可能是:各大高校取消了強制發論文的要求,但是隨後制訂了比發核心更難的配套制度。博士們都是笑著進來,哭暈了也出不去。
猜想二:
博士單身率直線下降,不用寫論文,大把時間可以談對象了,為國家解決了一大難題,清華作為改革先鋒榮獲「近10年最佳制度創新獎」殊榮。
現實可能是:博士的「剛」是鋼鐵的鋼,取消論文之後,才發現自己憑實力單身,以前還真錯怪了論文。
猜想三:
眾多女博士拿下博士學位的同時,還順帶生個娃,這被認為是人生贏家。以前這樣的贏家殊為不易,多少個日夜一邊哄孩子一邊讀文獻,現在好了,「人生贏家」只需專心看娃,終於可以「躺贏」。
現實可能是:女博士都生了兩個娃了,博導依然不同意在博論答辯的表格上簽字,再過一年博士就期滿了,怎麼辦?在線等,挺急的。
猜想四:
應屆考博的博士們根本不了解職場的殘酷,帶著滿滿的憧憬和僅有的一本畢業論文走進面試間,屢屢碰壁後,心生疑惑:為什麼用人單位非得要求學校根本不要求的那些事呢?是招聘單位太殘忍還是學校太殘忍?
現實可能是:到時以博士論文厚薄錄用博士,寫到1000頁以上者,或論文列印出來重量超過兩斤者直接給校聘副教授。
猜想五:
招聘市場上多了一批新求職者,在他們簡歷的上一份工作經歷中赫然寫著:曾任某C刊編輯。
現實可能是:代發C刊的失業更多吧,他們的從業人員要數十倍於C刊編輯呢!
猜想六:
男博士們已經退到後腦勺的髮際線,反常地逆向生長。國際最大植髮醫院將頒布「博士生不再強制發表論文」的高校告上了法庭。
現實可能是:果真!翟博士不怎麼發論文,就是沒有葛大爺禿。(對不起,葛大爺)
猜想七:
博士生導師嘗試使用電話等各種大家最常用的通訊工具都聯繫不到自己的博士,沒有論文這根風箏線,終於可以「放飛自我」了。
現實可能是:現在也聯繫不上啊,不信你催論文試試?栓住學生心的不是網絡聯繫方式,而是學位證。
猜想八:
學校圖書館管理員紛紛下崗,布爾迪厄、哈貝馬斯、麥克盧漢等這些長久沒有人借閱的作者圖書紛紛下架銷毀。
現實可能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哈貝馬斯的地方就容易有布爾迪厄。
猜想九:
一批二三線高校不但不廢除「博士生不再強制發表論文」的規定,反而變本加厲,要求在讀博士必須發表10篇C刊才能畢業,在學術產量上超過了清華北大等雙一流高校,終於揚眉吐氣,學校官網用最粗最大最黑的標題寫到:慶祝我校學術水平趕超清華北大。
現實可能是:我校在食堂價格上遠超清華北大多年,你見我什麼時候驕傲過?
猜想十:
博士們再也不看學術文章,最牛B的學術類號學術志破產,創始人學君流浪街頭,以乞討為生,有同情心的博士都在這篇文章後邊給學君打了個賞!
現實可能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
關於「博士生不再強制發表論文」,您有什麼猜想?歡迎文底留言。
來源:學術志 作者:學君 編輯:學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