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這文章關於OA期刊論文不算數的內容,如下:
成都理工大的論文政策裡,明確標明OA期刊不再予認可。是的,中科院TOP期刊不行,SCI一區也不行!北京理工大學的部分學院,也禁止發表OA論文!
有影響因子的OA期刊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新,其中兩面大旗是《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這兩本OA期刊分屬《Nature》和《Science》的子刊,在JCR分區中穩居Q1區。
自然指數排名的計算,其實也是看論文發表情況,但統計對象卻只有精挑細選的82種期刊。在這些期刊中,也不乏OA期刊:除兩面大旗之外,還有《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eLife》等。
一說到開放獲取的期刊,就好像是只要你花錢了,論文一定能發的感覺。實際上,對於入選SCI期刊的論文來說,還是有經過嚴格審稿機制的,甚至有的OA期刊審稿人都比非OA期刊的審稿人還要嚴格,數量也會更多。
俺投過兩三次OA期刊的三區SCI論文,每一篇都要花費1萬多元人民幣。審稿人都達到3個到5個,比那些非OA期刊的審稿人還多,而且審稿意見也是相當認真和專業的,每次回復都要花費不少精力,並不是外界想像的「只要花錢就能發表」。
如果將來國內高校都禁止發表開放獲取的OA期刊論文,那麼這些舉辦OA的期刊將大多數倒閉,這有可能嗎?顯然不可能,而且俺斷言,OA期刊的出現,將會逐步取代非OA期刊的地位。為什麼非OA期刊能夠逐步發展起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思考:
第一,傳統非OA期刊論文的審稿人,幾乎都是免費審稿,大多數錢都被期刊和編輯賺了,審稿人一分錢沒賺到,還付出了巨大的腦力活動;而OA期刊審稿是有一定稿費補貼的,這會更加留住一批優秀的審稿人,使得OA期刊的論文質量越來越好。
第二,OA期刊的論文,都是可以被全世界免費下載的,不需要提前去購買整個期刊的所有論文,因此,很多讀者或者科研人員,高校老師等,更加願意使用這一類免費的期刊,也會增加期刊的讀者數量,久而久之,好的OA期刊,一定會越來越火爆。
隨著Nature這一類OA子期刊的巨大成功,後續其他傳統期刊也會隨之做出類似的OA子期刊,以便能夠留住好的論文,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可見,國內某些高校完全禁止OA期刊,是一種逆大趨勢的行為,完全不符合健康科研的正常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