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博士生,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論文!

2021-01-10 中國校園在線

面對疫情安心宅,學習科研兩不誤, 在家也能發paper,不信?

北航人就在家發了一篇Nature! 第一作者是北航博士生, 通訊作者是北航教授, 第一完成單位是北航!

一起看看這篇攻克國際難題的Nature!

當期Nature封面

日前,《Nature》雜誌在線以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樹斌教授課題組在單層二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Conversion of non-van der Waals solids to 2D transition-metal chalcogenides》發現並提出一種合成單層二維材料的新方法──拓撲轉化法,通過轉化非範德華固體(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MAX相)等)直接大量製備出具有超穩定和超高單層率的單原子層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攻克了單層二維材料難以製備和不穩定的國際性難題,所製備單原子層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光電器件、催化和能源存儲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Nature 577, 492-496 (2020))。

第一作者:杜志國 (北航2015級博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楊樹斌 Pulickel M. Ajayan

第一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單層二維材料如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由過渡金屬原子與硫族原子組成,由於其獨特的二維結構,在電子器件、催化、能量存儲等諸多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傳統製備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通常是由以機械剝離、液相剝離和電化學剝離法為典型代表的「自上而下」的合成方法和以化學氣相沉積法為典型代表的「自下而上」的製備方法。但這些方法合成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的產率/單層率超低(<1%),且結構(尤其1T相)不穩定,嚴重限制了二維材料的應用。

楊樹斌教授等人提出合成二維材料的新方法——拓撲轉化法,通過逐步轉化非範德華固體(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MAX相)等)直接大量製備出具有超穩定和超高單層率的單原子層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攻克了單層二維材料難以製備和不穩定的國際性難題。以MAX相合成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為例,研究人員通過將MAX相與含硫族元素的氣體或蒸氣(硫、硫化氫、硒等)HyZ (y=0, 2)反應 (圖 (a)),由於MAX相中M-X鍵為強的離子鍵或共價鍵,而M-A鍵為較弱的金屬鍵,因此,在高的反應溫度下(873-1373K),非範德華固體材料中的A相會與含硫族元素的氣體進行反應生成具有較高蒸汽壓的氣態產物(AZ)從反應體系中脫離(圖(b)),M相會相應地反應形成具有特定手風琴結構的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MZ)。研究揭示了這個拓撲轉化由反應產物的焓和蒸汽壓控制。通過調控MAX相的組成(三元或四元的MAX相)和在反應體系中引入第三反應物(磷蒸氣),可以合成具有較高單層率(~30%)、超高溫穩定(>1000oC)的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2H/1T相)。當採用層狀的過渡金屬碳化物(Mo2C)作為反應物,可以合成具有超高單層率(~90%)的MoS2,攻克了單層二維材料的製備難題。

圖(a):轉化非範德華固體(MAX相)合成超高單層率和高溫穩定的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的機理圖。

圖(b):MAX相中A相與含硫族元素的氣體或蒸氣形成的中間物的飽和蒸汽壓-溫度曲線。

通過拓撲轉化非範德華固體,研究人員合成了14種具有可控相結構和超高單層率的過渡金屬硫族化物,其中包括7種過渡金屬硫族化物Ti5S8,TiSe2,NbS2,NbSe2,MoS2,MoSe2,TaS2,5種摻雜過渡金屬硫族化物Y摻雜WS2,Nb摻雜TiSe2,Y, P共摻雜WS2,P摻雜MoS2,P摻雜TiSe2,1種複合物MoSe2/TiSe2。這種拓撲轉化方法將成為除傳統Top-down和Bottom-up之外的第三種方法,有望規模化合成系列超高單層率和高溫穩定的範德華二維材料,並在能源存儲和轉化、電子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Wei Sun Leong教授對北航楊樹斌教授的工作進行了評述,並發表在《Nature》上。評述中指出:這種方法可以直接將非範德華固體材料轉變為單層TMCs,極具普適性,且操作簡便,成本低廉,非常適合工業生產,將二維材料的應用極大地推向了市場商業化。從科學本身角度而言,楊樹斌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工作表表明,少量(<1%)雜原子的摻雜可以穩定單層過渡金屬硫族化物,用於解決二維材料在環境中的不穩定性,這為材料研究人員提供了新的思路:應當開始探索使用化學元素來穩定二維材料,而不用再使用包覆等複雜策略。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Wei Sun Leong教授對北航楊樹斌教授的工作進行評述,並發表在《Nature》上

拓撲轉化法可以直接將非範德華固體材料轉變為單層TMCs

該工作由來自於4個單位的11位合作者共同完成:北航楊樹斌課題組聯合美國萊斯大學的Pulickel M. Ajayan教授課題組、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鄒小龍教授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宋禮教授課題組。該工作採用了多種先進測試和表徵手段單層二維材料。該工作主要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項目和面上項目(51622203,51572007)和教育部111引智計劃(B17002)等的資助。

北航博士生為第一作者,北航教授是通訊作者,通訊單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起認識一下這篇Nature,背後優秀的北航人!

杜志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5級博士研究生

2014年畢業於南昌航空大學,獲優秀畢業生稱號。同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進入楊樹斌教授課題組,並於2015年通過碩博連讀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期間,主要研究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和過渡金屬碳化物的製備及其在催化、能源存儲和電子器件等領域中的性能,目前共發表SCI論文1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

楊樹斌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

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08年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獲博士學位;2008-2014先後在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和美國萊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6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在Nature, Sci. Adv., Acc. Chem. Res.,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EES, Nature Commun.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IF>10的論文60餘篇,他引10000餘次,ESI高被引論文22篇,單篇SCI他引超過200次論文12篇。授權國際PCT/美國發明專利6項,申請中國發明專利30餘項。2017-2019年連續三年入選美國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和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

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作者:航小萱 工作室 素材來源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 | 王常昊

相關焦點

  • 我校博士生首次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北京時間10月11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在線發表了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林克斌為第一作者,華僑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研究論文《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xceeding 20 percent》。
  • 孟小峰教授及其博士生論文被資料庫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EE TKDE錄用
    孟小峰教授及其博士生論文被資料庫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EE TKDE錄用 來源: 編輯:人大新聞網
  • 航空學院2017級博士生袁康博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IJP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博士生袁康博以及導師郭偉國教授所在課題組在研究熱處理條件對雷射沉積鎳基高溫合金Inconel 718塑性流動行為的影響及基於微觀結構演化的本構模型方面取得創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s on plastic flow of laser deposited Inconel 718: testing and microstructural
  • 陝西科技大學教授團隊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陝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學川教授團隊近日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發表題為"A novel bio-inspired multi-functional collagen aggregate based
  • 哈爾濱工程大學教師在國際材料學頂級期刊《先進材料》發表論文
    納米酶)應用於微環境響應的高效腫瘤治療》(GSH-Depleted Nanozyme with Hyperthermia-Enhanced Dual Enzyme-Mimic Activitiesfor Tumor Nanocatalytic Therapy,DOI:10.1002/adma. 202002439)為題在國際材料學領域頂級期刊
  • 哈爾濱工程大學教師在國際材料學頂級期刊《先進材料》發表論文
    該研究成果以《人造納米尺度的酶模擬物(納米酶)應用於微環境響應的高效腫瘤治療》(GSH-Depleted Nanozyme with Hyperthermia-Enhanced Dual Enzyme-Mimic Activitiesfor Tumor Nanocatalytic Therapy,DOI:10.1002/adma. 202002439)為題在國際材料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 牛!蘇州大學一碩士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Nature》發表論文!
    日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之一的《Nature》發表了以蘇州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研究論文《In-plane anisotropic and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 a natural van der Waals crystal》,報導了面內各向異性和超低損耗聲子極化激元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該研究為構建新型平面光學器件以實現低損耗的信號處理和光熱能量管理
  • 天才少年:95後曹原,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又連發2篇論文!
    近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Nature》作為國際頂級期刊,很多大學教授一生都難發一篇論文,而作為95後的曹原不僅發表了,而且一發就是2篇,真是太牛了,國家之驕傲。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馮海濤博士,寶雞文理學院是第一通訊單位,寶雞文理學院AIE中心名譽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為論文通訊作者,這也是寶雞文理學院第一次以第一單位在高水平Nature子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 快訊:河南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論文,祝賀!
    該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河南大學等項目的資助。張立新,男,博士生導師,教授,河南大學「傑出人才特區支持計劃」第二層次特聘教授,現任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199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芬蘭圖爾庫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 電氣學院博士生論文在納米材料領域頂級期刊 Nano Letters 發表
    西安交大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一維納米雜化結構的合成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In Situ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 Hybrids with Alternate MoC and MoS2to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ies of MoS2」發表在納米材料領域頂級期刊
  • 武漢科技大學柴利教授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
    武科大柴利教授帶領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成為武科大在該期刊發表的第一篇科技論文 近日,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錄用發表了武科大信息學院柴利教授團隊撰寫的論文
  • 河南大學又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獲國家多個項目資助
    by Coupling Piezo-Phototronic Effect and Ferroelectricity"在自然指數期刊、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區,IF=14.588)上在線發表。
  • 河南大學又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獲國家多個項目資助!
    近日,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鄭海務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34;在自然指數期刊、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區,IF=14.588)上在線發表。代表性論文以河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在J. Mater. Chem. C [5(2017)10615]、Appl. Phys. Lett. [111(2017)032901]、Electrochim. Acta[215(2016)543]、Nano Energy [18(2015)315]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4名青年教師入選第五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裝發部領域基金、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等課題;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9篇,以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9項,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計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空學者計劃。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
    從前文的介紹中不難看出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已經多次發表Nature、Science等頂級期刊了研究成果解決國際難題厲害了!一起跟小萱再認識一下這次研究成果的作者吧趙立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入職北航卓越百人計劃
  • 經管學部博士生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統計學頂級期刊JRSSB發表論文
    ▲論文摘要在漁業資源評估、野生動物研究、人口學、生態學、流行病學以及可靠性研究等多個領域中,有限總體所包含個體總數的多少(abundance, 簡稱豐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參數。豐度的例子包括某魚類或者野生動物種群的總數目,人口學中某類人群的總數目,軟體可靠性研究中瑕疵或缺陷的總數,流行病研究中某疾病的患者總數等等。
  • 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01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美雲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題為「Fabrication,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Aramid
  • 西工大博士生在Science與Nature兩大雜誌子刊上發表重要文章
    西工大新聞網10月19日電(趙星 徐含樂)近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與Nature Communications分別發表了西北工業大學關於非矽基材料納米電子器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李鐵虎教授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鄢勇研究員共同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趙星為兩篇文章的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
  • 近20年全國大學頂級期刊論文數排名,與世界名校差距明顯!
    這個成績表明了國內高校在發表論文方面,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的。但僅僅量大並不能說明什麼,核心論文尤其是頂級期刊論文數才是衡量一所大學科研成果的最好檢驗。在國際中,有公認的三大頂級期刊,分別是CELL、nature和science,也就是大家常常說的CNS(細胞、自然和科學)三大期刊。能在這三大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無一不是對行業發展有顛覆作用的成果。那麼,國內高校在3大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數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