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喜:論文重複發表16次說明了什麼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劉運喜:論文重複發表16次說明了什麼

  近日,江蘇淮安市委黨校一講師,以相同或高度相似的題目在不同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事情,引發網友關注。這位講師表示,一稿多投「完全由我個人急功近利、學術倫理意識淡薄造成,願意負一切責任」。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中,把「一稿多投」、「重複發表」與「抄襲」、「剽竊」等行為一起,列為「學術不端行為」。(11月17日《北京青年報》)

  同一篇學術論文重複發表16次,明顯屬於一稿多投,是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表現。那麼,論文重複發表16次之多,說明了什麼?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思考?

  筆者認為,論文一稿多投,重複發表,一是學術能力不自信的表現。論文寫出來後,為什麼要一稿多投,遍地播種?因為不自信,因為多投一個地方就多一個機會,多一份希望。正如作者回應的:他對自己學術能力不自信,不知道哪個期刊會用自己的稿子,一稿多投主要是「為了稿子能發表」。同時也給人江郎才盡的感覺。一篇論文為什麼要重複發表?除非拿不出新的學術成果,沒有新作產生,只能靠重複發表來維持自己虛偽的學術尊嚴、學術面子。

  二是學術考核不科學。同一篇論文為什麼要重複發表,並且達16次之多,這可能與作者所在單位對教師科研工作的考核評價方法有關。如果學校對教師的科研考核按數量計算,按篇數獎勵,不管是不是同一篇論文,只要發表都算數,都獎勵。那麼,一篇論文重複發表,就可以以一當十,重複計算,少寫論文,多拿獎勵。一些教師很可能為了獎勵,甘冒學術不端風險,重複投稿,重複發表。

  三是學術行為不負責。一稿多投,重複發表,反映了作者急功近利的急迫心理和嚴重不負責任態度。首先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因為它會損害作者的學術名譽,讓人對作者的學術道德、學術品格產生懷疑,無疑是一次自傷。其次是對學術期刊不負責任,明顯存在欺騙行為,同一篇論文在不同學術期刊發表出來,是對學術期刊聲譽的嚴重傷害。再次是對所在單位不負責任,因為它會讓人對作者所在單位的學術管理、學術評價產生懷疑、質疑。

  四是學術辦刊不嚴謹。學術期刊在收到作者論文,在質量審查通過後,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是查重,即利用軟體檢測論文內容的重複性,是否存在剽竊、抄襲他人成果行為。同一篇論文能夠在不同時間發表出來,且達16次之多,說明這些學術期刊是沒有進行查重的,或者查重流於形式,辦刊作風欠嚴謹審慎。

  五是學術管理不到位。作者回應稱,造成內容相同或類似的文章在多個期刊上發表的原因,主要是當時他對學術規範和道德的認識比較淺,「當時認為只要沒有進行學術剽竊和抄襲就應該沒有多大問題。」這表明他所在單位在科研管理方面做得很不夠,很不到位,沒有進行學術行為規範的教育宣傳,沒有讓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清楚了解學術行為規範的具體內容,以致不知道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是學術不端行為,認為只要沒有剽竊抄襲他人成果就沒有問題。

  遵循學術行為規範,嚴守學術道德,加強學術自律,這是搞科研、做學問的基本常識,也是任何一個學術工作者的行為準則。顯然,該講師由於急功近利而犯下了低級錯誤,違背了學術倫理的基本原則,應該受到嚴肅處理。

  當然,事情曝光後,面對媒體,面對單位,面對公眾,他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公開道歉,表示將痛改前非,對於一稿多發的論文一律作廢,不再作為評獎、評職稱等用。這種認錯改錯的態度是積極的,應當充分肯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讓我們給他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吧。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相關焦點

  • 論文重複發表16次 層層防線在哪?
    近日,江蘇淮安市委黨校一講師,以相同或高度相似的題目在不同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最高紀錄是一文發16次。《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中,明確把「一稿多投」、「重複發表」與「抄襲」、「剽竊」等行為一起,列為學術不端行為。重複發表論文不僅有違學術倫理道德,喪失了最基本的學術底線,更是如同一面鏡子,照見的是功利主義的心魔。光道歉顯然還不夠,這位講師稱,現在已經在改正錯誤,並「願意負一切責任」,這份知錯能改的勇氣和擔當或多或少為其挽回了幾分形象。
  • 一篇論文重複發表16次 當事講師道歉
    據悉,事件當事人劉東傑為江蘇淮安市委黨校一講師,他對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應稱,因為之前對相關的學術規範、學術道德的認識較淺,加上對自己的學術能力不自信,為了稿件能發表,才幹出一稿多投和重複發表的事。  劉東傑稱,他現在已經在改正錯誤,願意為此事承擔責任。  同一論文曾在不同期刊發表16次引關注  近日,有媒體對劉東傑一稿多投的現象進行了曝光。
  • 期刊論文發表前應當如何檢測論文重複率
    一定要發表期刊論文,大多數人都知道期刊論文是要做好論文評審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不了解期刊論文評審。其實它注重檢查的事情,還要注意自己的論文重複率是否合格,只要論文是用心去寫的,無論能否在論文評審中做好,基本上都能過關。所以,你應該認真對待,否則會被拒絕影響發表,如何理解期刊論文的評審?
  • 三峽大學一院長被舉報學術不端 8篇論文重複發表
    這些下屬都是大學教師,他們舉報的還是老問題:陳宇京有8篇論文重複發表、一稿多發,有些涉嫌變相抄襲。  陳宇京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的論文沒有變相抄襲,而所謂重複發表,屬於非主觀、非自願因素造成的,「學校對這件事已有結論了。」
  • 論文重複率是個什麼
    本文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整理分享現在寫論文都要要求論文重複率不能過高,這已經是一個硬性控制要求。如果論文重複率高了,輕則論文退回重寫,重則認為論文抄襲,以至於被判定學術不端。顧名思義,論文重複率就是論文與已經發表出刊的論文、著作、報紙等文獻雷同或相似。目前論文重複率判定一般都是用知網等軟體,通過對納入的文獻資料庫進行比對,最終判定論文重複率情況的,如果相似度超過一定水平(如20%),則認為論文重複率過高。
  • 球迷舉報馬寧論文一稿多發、重複發表,屬嚴重學術不端
    京魯大戰兩回合比賽的爭議判罰轟動中國足壇,昨天有球迷對次戰VAR裁判馬寧的論文提出質疑,舉報他一稿多發。博主「阿彌陀佛-呵呵噠」在微博上舉報稱:「馬寧2006年發表的論文與你2007年發表的論文存在極高的一致性。這屬於惡意一稿多發,重複發表,嚴重的學術不道德,學術不端。
  • 論文重複率高怎麼改
    畢業季已經臨時,同學們都會忙於畢業論文的撰寫。大多數同學完成畢業論文以後都會進行論文查重檢測,大家擔心自己所寫的畢業論文重複率是否能達到學校要求,如果重複率過高就會在網上尋找各種論文降重方法。現在網際網路上的降重方法有許多,但能真正幫助我們進行論文降重的乾貨文章卻很少,賞金寫手網把實戰論文降重經驗分享給大家!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但他表示,實驗論文不會馬上發表。  論文稱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距離韓春雨文章發表6個多月,仍沒有實驗室公開聲明實驗重複成功。昨日,記者了解到,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在線發表。  根據該雜誌官網介紹,其由中國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創辦。
  • 知網本科論文查重報告怎麼看重複率?
    論文查重是畢業生必須面臨的一個階段,那麼很多同學將論文查重出結果之後卻看不明白,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知網本科論文查重報告怎麼看重複率?:一、知網論文查重報告包過哪些內容:知網論文查重報告包括四份檢測報告在其中分別是:全文對照報告單——全文的重複內容和相似來源出處對照;全文標明引文——全文重複會標紅並且有引用文獻列表,可以看到我們檢測的全文內容;去除本人發表文獻——是你之前在發表投稿過論文被系統收錄了,
  • 大學生畢業論文檢測 高效修改重複率的經驗解讀
    大學生畢業論文檢測是確保畢業論文是否合格,提前知道結果,並進行修改,然爾很多的大學生畢業論文檢測時,系統反饋了報告,卻表示看不懂,只知道 一片紅的,頭痛!!我們的畢業論文要怎麼修改呢?以下小編,分享修改重複率的經驗,高效修改重複率。
  • 新發現:太空神秘射電暴每16天重複一次
    科學家已經發現來自太空的神秘無線電信號(射電暴,FRB)會重複出現,但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在距離地球五億光年星系單一源發出的一系列射電暴每16天重複一次。在過去10年中,科學家們發現了數百個看似隨機的、一次性的FRB,但只有一小部分是重複的。在這項新發現中,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所使用的射電望遠鏡數據。當發現FRB時,他們追溯了使用望遠鏡進行的400次觀測,並確定FRB以穩定的16天模式重複進行。
  • 科學論文發表的研究可重複嗎?R-factor在線工具或可能給出答案
    ;Pubmed;Verum Analytics2018年1月19日, 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Verum Analytics公司發布用以衡量Pubmed資料庫免費論文重現指數的在線工具R-factor。基本功能該工具通過輸入Pubmed ID(PMID)運行算法,找到引用該文的文章,以及證實、駁斥或提及該文的段落,再通過計算「證實數量/(證實數量+駁斥數量)」 得出R-factor重現得分(如下圖所示,以PMID=27903280為例),指數越接近1說明該文被駁斥次數越少
  • 知網論文查重會計算自己發表過的論文嗎?
    本文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整理分享CNKI是否計算我已發表論文的重複率?關於這個問題,許多人已經諮詢了小編。今天,我將向您解釋,是否檢查重複項取決於學校的要求。我們自己發表的論文肯定可以查看。
  • 危機 | 35000篇論文或因圖像重複不當而撤稿
    隨後,他們把這個情況通報雜誌社,最終有42篇論文更正了圖片,5篇被撤稿,還有12篇沒有採取任何應對措施。mBio主編Arturo Casadevall認為稱,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許多論文重複用圖並不是故意的。
  • 畢業論文重複率高怎麼辦?採用這3種方法可有效降低論文重複率
    1.什麼是「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也就是平時說的查重,主要目的是檢測學生畢業論文是否存在大量的抄襲現象。畢業論文經過」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檢測後,會給出檢測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總文字複製比「,也就是常說的論文重複率。例如,下圖中的總文字複製比為32.2%,說明有32%的文字是和已有的論文重複。
  • 研究生為什麼發表小論文?小論文怎麼寫?小論文怎麼發表?
    小論文對於很多研究生來說是一個相當頭疼的問題。首先是不明白什麼是小論文,或者是知道小論文但不知道具體含義是什麼。二是只知道需要寫小論文,不知道怎麼寫,寫什麼。三是發表論文的途徑是什麼,怎麼發。越想越煩,越想越覺得不想寫,還不如混混日子,甚至僥倖的想:最後在師兄師姐哪篇文章上掛個名字,說不定能過學校這關。這些都是困惑他們的地方。
  •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要怎麼「科學解決」?
    「除非別人重複不出來——要是Ago怎麼做也做不出來,這說明咱是中國的小保方晴子了。」5月16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在北京講到他的基因組編輯系統NgAgo時開玩笑說了這麼一句。在場的同行和學生大笑——在「STAP細胞」學術不端事件過去兩年後,因篡改和捏造數據被《自然》撤稿、理研撤職的小保方晴子,早已成為科研人士無論如何都不能效仿的反面教材。
  • 袁嵐峰:這次的韓春雨論文撤稿事件能說明什麼?
    科學期刊發表論文和撤回論文,是什麼性質的事?這是許多人不太了解的。 現代的科學雜誌在發表一篇論文前,都會經過審稿的程序,請匿名的同行來對文稿提出評論和批評。越是高級的期刊,審稿的標準越嚴格,這是期刊信譽的生命線。
  • 間隔16.35天!人類首次探測到深空周期重複無線電信號,持續超1年
    首先,前4天時間裡,它會以每小時1~2次的頻率密集暴發,其後又間歇12天「毫無音訊」,如此往復。從一年多前首次探測至今(該項研究論文起稿日期),信號已持續409天,平均16.35天一個周期。何為「快速無線電脈衝」?
  • 論文發表的最佳實踐:道德規範和iThenticate軟體
    儘管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研究人員持續選擇我們的期刊發表其論文,但這種增長還是為我們這樣一家注重質量的知名出版商提出了挑戰——尤其是對我們辛勤工作的編輯團隊而言。作為英國皇家科學院(UK Academy of Science)下屬機構,我們始終著眼於傳播優秀的科學論文——因此,我們致力於不斷確保我們的發表業務在各個方面都符合最佳實踐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