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李欣夷
編輯:李一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沒有任何昆蟲類配圖,請放心閱讀。
近日,新浪微博問答上有人提了這麼一個問題:蟑螂,真的會去鑽人鼻孔嗎?
在這個看似獵奇又重口味的問題下面,還真出現了一條有事實有根據、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的科普:真的會,只要蟑螂願意,沒有什麼它做不出來。
據《印度快報》2017年2月報導,印度金奈一名婦女感到鼻子和眼睛部位不舒服,去醫院就診後發現,她兩眼之間的顱骨中竟然有一隻蟑螂!更讓人驚訝的是,醫生成功將其取出之後,這隻「小強」居然還是活著的!
事實上不僅是蟑螂,央視12平安365欄目就曾拍攝過一檔《傷人的蟲子》節目,介紹各種可能致命的昆蟲,但其中最讓人驚恐的,恐怕並不是那些外形兇猛、具有致命毒性的大型蟲子,而是一些看似不起眼、卻隨時可能闖入人類耳道鼻腔的「小動物」。《雲南信息報》也介紹過一系列「不速之客」闖入耳鼻器官的案例:一天流鼻血七八次,4次就診不明原因,卻是螞蟥「盤踞」在鼻腔內;耳中突起「呼嘯風聲」,原來是蜜蜂在「安營紮寨」……
這不禁讓人驚恐萬分:鼻子耳朵裡跑進蟲子,怎一個「恐怖」了得!鼻孔耳道那麼小,為什麼蟲子能闖進去?怎樣才能避免?萬一真闖進去了又該怎麼辦?
01
「一覺醒來,蟑螂鑽進了我的鼻孔」
卡夫卡在《變形記》中寫道,推銷員格裡高爾某天早上醒來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
筆者很認真地想了下這件事跟一覺醒來發現蟑螂鑽進鼻孔相比,哪件更恐怖,發現還真的難較高下。
2017年初,印度一名42歲婦女在半夜裡頭痛欲裂醒來,感覺鼻孔裡有一種「蟲子爬的感覺」,眼睛也出現令人極其痛苦的「刺痛感和蠕動感」,症狀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到了呼吸困難的地步。
前往就醫後,醫生用內鏡伸進鼻腔裡察看,發現了在婦女兩眼之間的顱骨中有一隻——
蟲腳。
到底是什麼昆蟲的腳呢?蒼蠅還是什麼?當時還搞不清楚。醫生立刻取來夾子、鉗子與吸引器進行緊急處理,費了很大功夫、花了整整45分鐘才把這隻昆蟲吸了出來。
是一隻蟑螂,長2.5釐米,還是活蹦亂跳的。據稱蟑螂一被取出,婦女的頭痛和呼吸困難症狀就立刻消失了。而就在12個小時以前,這隻小蟲子趁著婦女熟睡時從她鼻孔裡鑽進去,一直鑽一直鑽,直到鼻子與大腦交界處的頭蓋骨底。
醫生表示應該慶幸這名婦女就診及時,因為再晚的話可能會導致其腦部感染。斯坦利醫學院醫院的M·N·尚卡爾博士說:「如果這隻蟑螂停留在病人腦袋中,它不久後就會死亡,而患者大腦會受到感染,危及生命。」
事實上這件事雖然是極其罕見的小概率事件,但絕非孤例。早在2014年10月,《寧波晚報》就報導過家住寧波北侖的羅女士因右側鼻腔長期反覆出血而前往就診,發現鼻腔裡竟有一隻蟑螂!據了解,原因可能是3個月前羅女士參加露營時,不慎讓蟑螂進入鼻腔,並讓其「棲息」了3個月都沒發現。由於在鼻腔內停留時間過長,取出的蟑螂已經死亡,羅女士的鼻腔也因局部感染導致黏膜炎性腫脹糜爛明顯。這也是鼻腔反覆出血的原因。
02
闖進耳鼻的「不速之客」
無獨有偶,昆明康生耳鼻喉醫院也曾接診過兩名「驚險」的患者。
62歲的劉先生持續兩個月感覺鼻子有異物感、發癢、流清鼻涕,後來甚至出現反覆出血現象,一開始是一天一兩次,再發展到一天流七八次鼻血。他反覆就診四次,卻都查不出病因。
第五次就診時,醫生使用鼻內窺鏡檢查,發現其鼻腔內有一團褐色的「肉團」,乍看之下像是鼻息肉,顏色也和鼻黏膜差不多,但「肉團」上面還有一道道橫紋,怎麼看怎麼像——
螞蟥!
醫生嚇了一大跳,想移動探頭再看清楚點,沒想到在在光的刺激下「肉團」居然動了起來,這下可不敢再往裡探了。醫生隨即安排手術,用一把長鑷子輕輕放進劉先生鼻腔,夾住「肉團」取了出來,發現竟是一條長約10釐米的螞蟥!整個手術過程只用了一分鐘。
隨後,醫生為劉先生做了鼻部CT,顯示除了有輕微的鼻竇炎,其他情況良好。談到螞蟥進入鼻腔的原因,劉先生自稱衛生習慣良好,多年來都沒喝過生水,因此也不知道螞蟥是何時進入自己體內的。但他感覺這條螞蟥至少已在他身體裡潛伏了兩年時間。兩年前劉先生已發現自己痰中帶有少量黑點,後來出現少量血絲,可能當時螞蟥在食道或者其他部位,後來才進入鼻腔。
昆明康生耳鼻喉醫院李瓊芳主任表示,一條螞蟥從蟲卵長到七八公分,大約需要5年時間,而螞蟥壽命通常在5-10年。關於螞蟥寄生在人體的案例此前也有發生,有記載顯示,螞蟥在人體的存活最長時間為5年。
而21歲的小夥子小楊則是在耳道迎來了熱情過分的「客人」。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耳內傳來「呼呼」的風聲,發悶還隱隱作痛,好像裡面有什麼東西,但用手掏了掏,什麼都沒發現。
第二天他到醫院就診,在做耳道內窺鏡檢查時,一隻小蜜蜂清晰地呈現在顯示屏上。原來造成小楊耳內呼呼風聲的,正是這隻小蜜蜂。
人的耳道結構呈S形,有兩個狹窄部位,第一個「拐彎」之前的耳道肉眼可見,但第二個「拐彎」就必須藉助儀器才能探查清楚。在內窺鏡下可以看到,蜜蜂已經進入到小楊耳道的第二個「拐彎」,距離鼓膜僅0.5毫米,再往前鑽就必然對鼓膜造成損害。醫生用2%地卡因滴入小楊耳內,使蜜蜂麻醉,再將這隻長約2釐米的蜜蜂取出。幸運的是,由於蜜蜂的翅膀、觸角比較軟,沒有對小楊的耳道、鼓膜造成損傷。
事實上,耳道進入異物是較為常見的病例,一般可分為非生物類、植物類、動物類異物。非生物類異物進入耳道多見於兒童,成人病例則更多是昆蟲類等。異物小而無刺激者,可久存而無症狀,但大多數時候都會有異物感,輕者可能會阻塞耳道,引起聽力下降及發脹感;重者則可能伴有眩暈、耳鳴和耳痛等症狀,或外耳道皮膚破損引起感染;如果異物存在時間過長,甚至會引起鼓膜穿孔等嚴重後果。
03
如何讓身體「閉門謝客」?
在新浪微博問答的那條科普裡,作者@蕨代霜蛟道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沒有任何辦法杜絕這種事件。
事實上,雖然昆蟲進入鼻腔耳道是概率極低的罕見事件,但只要你的生活中有昆蟲,這個極端概率就永遠存在,客觀上無法完全避免。
最靠譜的辦法,可能只有儘量減少與昆蟲的接觸機會。儘管大部分蟲子都是直接從鼻孔進入鼻腔、外耳道進入耳內的,但也有因為喝生水,蟲卵或幼蟲從咽鼓管進入鼻腔或內耳的,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一般來講,自來水經過消毒,不會有水生生物寄生,但山泉水、溪水等未經消毒的水源可能寄生著大量蟲子等生物,不應直接飲用或用來洗臉。
另外日常生活中,也可儘量減少昆蟲的生存空間。例如家中可裝上紗窗,減少外來蟲子的進入。另外及時清理生活垃圾,特別是廚餘垃圾,一定不要露天放置過夜,儘量避免生活環境中滋生蟑螂等昆蟲。
當你拖延症發作,想著垃圾就這麼放著明天再處理、使用過的碗筷就隨便用水泡著明天再洗時,回想下本文講述過的案例,想像下家中那兩百隻小強可能吃過你的剩飯、茶飽飯足後就爬到你身上溜達溜達、再鑽進你的鼻孔表達由衷的感謝……你絕對就雞皮疙瘩掉一地,一躍而起去收拾了……
另外可能有南方朋友表示:我們這的蟑螂不一樣,個頭可大還會飛,絕對鑽不進鼻孔……
哎,別忘了人家也有當寶寶的時候啊。
參考資料:
1.新浪微博問答:蟑螂,真的會去鑽人鼻孔嗎?@蕨代霜蛟的回答;
2.環球網《印度醫生從一名婦女顱骨中成功取出一隻活蟑螂(圖)》;
3.雲南信息報《螞蟥、蜜蜂闖進耳朵、鼻子的「不速之客」蟑螂、珠子、豆粒、橡皮兒童突遇耳、鼻異物如何施救》;
4.寧波晚報《北侖姑娘鼻子裡住了一隻蟑螂3個月 天天流鼻血鼻子都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