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記者探訪中國蟑螂養殖基地:「嚇死我了!」

2021-01-16 參考消息

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4月26日報導,在中國四川省西昌市,有世界最大的蟑螂養殖基地。漆黑的房子裡,用手電筒朝四周一照,成千上萬隻蟑螂在櫥櫃裡爬來爬去,這簡直是恐怖電影裡才有的畫面!養殖人員來餵食時畫面更恐怖:隨著櫥櫃紙板被拿開,一大碗攪拌好的食物倒在地上,數不清的蟑螂蜂擁而出。

世界上最大的蟑螂養殖基地的員工們,這家公司叫好醫生藥業集團,位於四川省西昌市。

蟑螂從她的手臂爬到她的背上,她長長的馬尾辮也很快爬滿了蟑螂,還有一隻爬到了她的耳朵上,有些居然鑽進她白色的實驗服裡。把記者嚇了一跳。「一開始我也很害怕,但是慢慢就習慣了。」養殖人員平靜地說。

蟑螂的個頭都差不多大,有時它們會爬到門口,再從門框上跳到走廊的地上。「它們就像我家養的寵物,」養殖人員接著說,「它們很可愛,不咬人,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恐怖。」

蟑螂的「紙盒屋」

記者和養殖人員討論的是美洲大蠊,即美洲蟑螂,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蟑螂養殖工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沿著走廊的這一排房間裡,至少有36億隻蟑螂。

近日,有關蟑螂養殖工廠的新聞報導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轟動。起因是一家香港報紙根據一篇研究論文,進行了略微誇張的報導,稱這家公司在用人工智慧養殖超過世界人口數量的蟑螂。細思極恐:蟑螂跑出來了咋辦?

成堆的蟑螂

耿福能是好醫生藥業集團的董事長。他邀請了費爾法克斯傳媒以及香港的新聞媒體親自來這裡一探究竟,從而了解實際情況,打破網際網路上的神秘傳說。

報導稱,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政府批准的蟑螂實驗室。新的實驗室建成後,好醫生與浙大合作開發的人工智慧系統會投入使用。預計蟑螂的產量會增長三倍,他說。現在,蟑螂的幼體還在養殖室,以奶粉和雞蛋為食,長大後它們會轉到那幢陰暗潮溼的多層建築裡,以穀物和植物為食。

「最佳溫度在28到32攝氏度」,耿先生說。他們給了我一個面罩,以免受這裡的惡臭,這兒聞起來有點像雞棚裡的味道。但是,任何人進入這幢建築都必須穿上白色實驗服,並戴上塑料鞋套。

蟑螂必須乾淨衛生,因為是給人食用的。美洲大蠊不會飛,為了防止其逃走,這幢建築周圍是一條一米寬的「河」,還放了魚在裡面。耿先生還示範了一遍,他拿起一隻蟑螂,把它丟在水裡,鯉魚會擺弄尾巴跳起來吃掉它。

蟑螂養殖和加工中心。一條「河」環繞這幢建築,以防止蟑螂逃走。

耿先生說:「美洲大蠊可用於治病。好醫生集團為成千上萬的中國醫院和藥店提供蟑螂飲劑,以治療糖尿病潰瘍和嚴重的皮膚病。」

為了把幹擾因素降到最小,工作人員每天會清理一次架子下的糞便。

在進行一天一次的清理時,會順便檢查最近一批成蟲的健康狀況。

蟑螂在這裡的生命周期是6至8個月。等時候到了,這些蟲子們都會受熱度的影響而聚攏到房子的一個角落。工作人員用蒸汽對他們進行清洗,再用超高溫將其殺死,期間不會使用任何化學用品。最後它們會被送到提取實驗室進行成分的提取。提取好的混合物會進行裝瓶加工,並且還會進一步消毒。

這條生產線每天會裝六萬瓶藥劑。

一瓶瓶蟑螂精華「治療飲劑」在生產線上亮相。

研發主任馬秀英說,「有些人質疑我們公司是否故意隱瞞熱銷產品的主要成分是蟑螂,但我們並沒有隱瞞。我們要把中藥名稱列在包裝上,而我們就是這樣寫的。」

美味的四川菜:油炸蟑螂

他說,從自己的藥廠來看,中國的醫藥生產是透明的、半自動化的,而且接下來會用到人工智慧。談及蟑螂飲劑時,他說:「如果可以分離出有效成分的話,我們便能生產化學合成製劑。」

費爾法克斯傳媒駐中國記者李約瑟在當地一家餐館品嘗油炸蟑螂。

但是他們還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所以這種蟑螂養殖行業還在繼續,給四川的彝族人民提供了寶貴的就業機會。(編譯/楊李君)

相關焦點

  • 揭秘全球最大「蟑螂」養殖基地:每年可以培育60億隻「蟑螂」
    近日,一篇關於「四川全球最大蟑螂養殖基地」的新聞突然在網上火了起來,小新趕緊百度了一下,一下子就搜出了6萬多條信息。小新打開連結一看,猜的沒錯,報導的就是俺們家的基地:好醫生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全球最大的「蟑螂」養殖基地
  • 小強也有大作為 世界最大蟑螂養殖基地在中國
    引言:數十億隻「蟑螂」群居在十多個養殖車間的每個角落,頭尾相接可繞地球一圈。每天吃數噸重的美食,喝優質純淨水,它們過著貴族般的生活;終日被關「小黑屋」,最終義無反顧的撲向烈火,奉獻自身,它們又活得毫無自由……究竟,它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為什麼有人要養「蟑螂」?他們有著什麼神奇的作用?
  • 澳媒探訪中國蟑螂養殖基地:蟑螂藥用歷史久 可治潰瘍燒傷
    參考消息網4月30日報導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網站4月26日刊登記者柯絲蒂·尼達姆的報導,題為《「好像一部恐怖片」:我在中國蟑螂工廠的一天》。文章摘編如下:這一幕就像是出自一部恐怖片。成千上萬隻蟑螂,在櫥柜上爬來爬去,地板上隨處都是。還有更嚇人的。一名養殖員走了進去,用一隻手從架子上拿下一個方盒子,倒入地上的大盆裡,引來數不清的蟑螂蜂擁而出。蟑螂從她的手臂爬到她的背上。她長長的馬尾辮上也很快爬滿了蟑螂,還有一隻爬到了她的耳朵上,有些鑽進她白色的實驗服裡。我嚇得後退。
  • 中國用AI打造全球最大蟑螂帝國!年產60億隻,能賺10個億!
    在中國四川西昌,有一個工廠裡就天天上演著這樣恐怖的事。許多外媒記者還常常慕名來參觀,走著進,爬著出,只恨當時沒多穿幾件紙尿褲…… 要進入蟑螂們住的「公寓」,首先要「全副武裝:換上乾淨的白大褂,戴上鞋套,並且對相機、手機等進行消毒。「基地是全程無菌的,要避免將細菌帶入。 飼養員們每天的工作狀態是這樣的▼
  • 探訪「世界蟑螂工廠」:年產20噸最貴500元一斤(圖)
    這篇報導被轉發至微博上後,引起一場大討論,蟑螂,無可爭議的害蟲,現在居然也能生財?日前,本報記者趕赴山東濟南,實地探訪這個「蟑螂工廠」。■養蟑螂成了世界第一5層小樓裡飼養超過3000萬隻美洲大蠊記者採訪的目的地位於濟南市西南的長清區明發路上。
  • 初探西昌全球最大美洲大蠊養殖基地:何以屢受中外媒體關注
    在涼山州的西昌市,「隱藏」著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多達60億隻美洲大蠊生活於此,這是我國首家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的藥物昆蟲養殖基地。美洲大蠊個頭雖小,卻足以創造大能量,在解決貧困居民就業的同時,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了10億元。
  • 美洲大蠊養殖基地 四川宜賓哪裡有養美洲大蠊的
    美洲大蠊是蟑螂眾多品質中的一種,以能吃能入藥而出名,對癌症、傷口恢復等有很好的療效,很多藥都要用到美洲大蠊的提取物,今年來越來越多醫療機構都在求購美洲大蠊,基本供不應求,很多人開始投入養殖,那麼哪裡有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呢?  「現在他們是我的寶貝。」
  • 記者探訪小龍蝦基地
    原標題:產銷對接 貨暢其流(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導)——實地探訪湖北監利縣養殖業發展情況受疫情影響,湖北農產品銷售壓力大。政府怎樣出招為農戶排憂解難?日前,記者前往農業大縣監利實地探訪。道路兩旁,已結籽掛枝的油菜彎下了腰;蝦稻田裡,不時能見到緩慢移動的小船。
  • 這裡有人專門養了60億隻蟑螂——
    看到蟑螂,可能大家的第一感覺是,這種昆蟲好噁心,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蟑螂也有其用處——入藥,而且,對於潰瘍、燙傷等病症,有著良好療效。在西昌市,就「隱藏」著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多達60億隻美洲大蠊,也就是蟑螂在這裡生活。這裡的蟑螂用途是作為藥物,這裡也是我國首家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的藥物昆蟲養殖基地。
  • 記者探訪正規養蛇基地
    帶著這些疑惑記者走訪了江寧區一家正規的養蛇基地。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焦哲 文/攝  1  24小時和蛇在一起的「蛇女」  這家養蛇基地位於江寧秣陵,曾是江蘇蛇類養殖示範區。負責人陳女士今年40多歲,5年前,她在這裡租了3000平方米的場地辦了養殖場開始了實驗性養殖。
  • 探訪崇明最大珍禽養殖基地
    當下許多人認為,只要是野生動物養殖場就該被關,野生動物養殖似乎已經和食用野味劃上等號。上海市崇明區豎新鎮前衛村景區動物園創始人楊吉覺得,這種說法有些片面,野生動物養殖,不一定都是食用的,有些甚至對野生動物保護有著推動作用。他的珍禽繁育基地,飼養著50多個品種,一千多羽珍禽,是崇明目前規模最大的珍禽繁育基地。
  • 記者帶你去養殖基地參觀大棚養殖海參全過程
    記者帶你去養殖基地參觀大棚養殖海參全過程2011-04-14 10:3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齊魯晚報棚養的海參每個重2兩左右  記者&nbsp徐豔&nbsp見習記者&nbsp彭彥偉  齊魯晚報4月7日A12版刊出《市場鮮海參九成大棚養》的報導後,不少市民對棚養海參的養殖過程產生了濃厚興趣。
  • 養「小強」變土豪 濟南蟑螂養殖大王成紅人
    尤其,土元養殖和美洲大蠊養殖被片面報導為「蟑螂養殖」後,這個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物種第一次讓普通民眾對其價值有了認知。  王福明也很無奈:為什麼媒體總是把我養殖的「大蠊」寫成蟑螂?「也許這樣起標題更刺激吧。」此外,他也很直白地說,目前國內土元養殖行業還很混亂,缺少行業國標和監管部門,國內九成以上的土元供種單位其實並不懂得養殖。
  • 打開2021年中國「天眼」開放,美媒記者探訪後感嘆……
    近日,美國媒體獲準赴現場近距離探訪中國「天眼」外媒感嘆: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2021年,中國「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
  • 外媒在中國戈壁沙漠發現一個「大秘密」:火星1號基地
    這幾天,外媒在中國西部的戈壁沙漠發現了一個「大秘密」:酷似火星地表的紅色巖土上,幾座閃閃發光的建築看起來像是外星世界的定居點,這裡,就是中國首個根據真實航天邏輯打造的「火星1號基地」。報導稱,距甘肅省金昌市市區約40公裡的「火星1號基地」4月17日正式開放。作為中國青少年航天科普計劃「太空C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得到當地政府及中國航天員中心的支持。這座設施包含9個艙體。除了乘員艙、總控艙、氣閘艙等,基地內還有一片帶有人造光的溫室苗圃,種著長勢良好的小麥、韭菜和萵苣。
  • 美洲大蠊引關注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走紅網絡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中新網6月4日電 探秘神奇中醫藥創新發展,在四川西昌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裡的美洲大蠊由人工智慧算法驅動的全新系統控制,養殖效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每年可以培育60億隻美洲大蠊。而近日,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走紅網絡。
  • 「蟑螂先生」馴蟲記
    記者朱崢攝  在他的眼裡,蟑螂不是害蟲,而是工具和產品。他說,人類歷史上大規模利用昆蟲有兩次,一次是桑蠶、一次是蜜蜂,第三次應該就是蟑螂了  俗稱「小強」的蟑螂,讓很多人覺得噁心,甚至避之不及。但在濟南人李延榮眼中,它們是渾身皆寶的「金蟲」。
  • 水蟑螂的養殖技術
    而脂肪含量卻很少,所以營養價值很高,作為一種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固醇的食品非常受歡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水蟑螂的養殖技術吧!養殖前景    水蟑螂養殖是近兩年才興起的一種特種動物養殖項目,其來源大多依靠和人為濫捕,野生龍蝨數量逐年減少,以致市場上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