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是蟑螂眾多品質中的一種,以能吃能入藥而出名,對癌症、傷口恢復等有很好的療效,很多藥都要用到美洲大蠊的提取物,今年來越來越多醫療機構都在求購美洲大蠊,基本供不應求,很多人開始投入養殖,那麼哪裡有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呢?
「現在他們是我的寶貝。」四川宜賓長寧縣花灘鎮鄧村一組的李兵才說,去年,他開始在雲南、廣東、山東、湖南等地考察養殖蟑螂的市場,發現該市場存在巨大潛力後,便回鄉建造養殖場,並從山東引種到了鄧村。如今,他的養殖場內養著包括幼蟲、成蟲300餘萬隻名為美洲大蠊的蟑螂(美洲大蠊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蜚蠊科。蟑螂,泛指屬於蜚蠊目的昆蟲)。雖然規模還比較小,但李兵才堅信「小強」也有大市場。
7月6日,記者來到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花灘鎮鄧村一組,對宜賓市綠貢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採訪,在四川宜賓長寧縣花灘鎮鄧村一組看見了正在餵養美洲大蠊的李兵才。「我當時並沒有想過養蟑螂,想著在外考察檸檬、無花果之類的,回鄉帶著村民一起幹......」李兵才告訴記者,去年,擔任鄧村村主任的他自費前往宜賓各區縣和省內一些市州考察有特色的經濟作物,學習經驗,「我們縣上和鎮上都在推廣『一村一品』,我們村上也要找準產業好致富。」
當他滿懷信心帶著考察好的檸檬和無花果經驗回到鄧村,準備帶領村民一起「大幹一場」時,村民卻不願意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改種經濟林果作物,「很受打擊,後來就想著先自己發展起來一個產業,讓村民看到效果,再帶動他們一起做。」說幹就幹,李兵才偶然的機會了解到了蟑螂養殖,發現潛力巨大,「蟑螂的藥用價值高,有抗癌、提高免疫力、消腫利水、消炎止痛、恢復改善腸胃消化等作用。」李兵才說,隨後他便開始在湖南、雲南、廣東、山東等地考察,最後,下定決心養殖蟑螂。
去年12月份,李兵才投資10餘萬元在鄧村一組、玉皇山下辦起了200多平米的長寧縣玉皇大蠊(蟑螂)養殖基地,並在今年3月從山東引種到了鄧村。李兵才不斷摸索鑽研,總結經驗,並以本地玉米為原料,輔以水果、蔬菜、奶粉、葡萄糖等餵養蟑螂,提高蟑螂的品質。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創新提高,李兵才的「寶貝們」從最初的250公斤種蟲和30公斤種卵,發展成了現在的300餘萬隻蟑螂,「從2016年到現在已出售500多公斤幹品蟑螂,從原來的300每公斤漲到了600每公斤。」
在和記者交談的過程中,李兵才手提飼料桶,從其中一間養殖房走到另外一間。記者看到,養殖房內都重疊堆放著篩箱,篩箱上面則整齊排列著雞蛋盒子和木板夾,裡面是密密麻麻的蟑螂幼蟲。「幼蟲只需要4個月就可以產卵繁殖,一個卵可孵化10—40多個幼蟲。」李兵才說。見到有人進來,密密麻麻的「小強」們四散逃竄,鑽入木板夾和雞蛋盒子裡躲藏起來,「他們喜歡黑暗點的地方,也喜歡溫暖潮溼的、食物豐富和多縫隙的場所。」
來源:中國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華夏經緯網無關。華夏經緯網不對文章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