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涼山州的西昌市,「隱藏」著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多達60億隻美洲大蠊生活於此,這是我國首家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的藥物昆蟲養殖基地。美洲大蠊個頭雖小,卻足以創造大能量,在解決貧困居民就業的同時,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了10億元。
而今年四月,這一藥用「美洲大蠊基地」走紅網絡,新華社、《南華早報》、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今日俄羅斯、荷蘭Z-TV、西班牙埃菲通訊社、世界新聞網、《成都商報》等數十家中外媒體爭相報導這一處 「全球最大美洲大蠊養殖基地」,探秘神奇中醫藥創新發展,獲得了超3000萬閱讀。
實際上,每過一段時間美洲大蠊就會在網上走紅一次,這幾乎已成為醫藥界的規律。此前,「南方蟑螂VS北方蟑螂」、「解密蟑螂告訴世界中藥為何有效」、「美洲大蠊宴直播」等話題在社交媒體頻頻被網友關注,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4名,美洲大蠊相關內容在全網累計超過一億人次的觀看或閱讀。而這次的走紅勢頭強勁,持續到六月仍未出現衰減跡象。6月10晚,CCTV12套《熱話》欄目播出《美洲大蠊的神奇》節目,再次引發了新華社、參考消息等25家媒體對美洲大蠊基地進行跟蹤報導,值得一提的是,新華社的報導在半天的時間內就已點擊數超過101萬,也彰顯出美洲大蠊基地的魅力。
同時,四川省委、省政府於6月20日在西昌市召開的省綜合幫扶涼山州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大會也將美洲大蠊走紅的勢頭推向了高潮。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大會結束後前往涼山州西昌市、德昌縣調研,實地考察所在地特色農業、醫藥產業發展、戰略資源創新開發、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以及群眾就業增收等情況,研究部署精準施策綜合幫扶脫貧攻堅有關工作。並於當日下午前往位於成涼工業園區的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公司,視察了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和現代化無菌生產車間。彭清華書記詳細了解企業技術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產品市場銷售、大健康產業發展、扶貧基地建設等情況,勉勵企業繼續創新,推出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市場競爭。
而在美洲大蠊基地持續走紅的潮流中,本臺記者於6月22日來到西昌,實地探訪了這座神秘的「美洲大蠊工廠」。
6月22日下午,西昌機場路旁的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廠長文建國正忙著接待外地來的考察團隊和拍攝團隊,而其考察和拍攝的對象,都是美洲大蠊。轉過廠區內第一棟辦公樓,後面一座大型玻璃外牆廠房進入眼帘,這裡就是美洲大蠊養殖基地。
文建國帶領記者來到基地內,打開其中一間「臥室」。裡面層層疊疊擺放著類似於蜂箱的箱子,這些箱子由一片片薄木板組成,上面密密麻麻爬滿了美洲大蠊。電筒光掃過,美洲大蠊紛紛往暗處躲避,發出陣陣「沙沙」的聲音。文建國說,基地裡有多少美洲大蠊無法精確統計,根據測算,目前大約有60億隻,稱得上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60億隻美洲大蠊,每天要吃掉大約10噸食物,排洩3噸糞便。
「基地裡的美洲大蠊都是『家養』的,與外面『野生』的不一樣。」文建國說,這裡的美洲大蠊都是無菌化養殖,其用途在於製藥,不帶任何致病細菌。記者了解到,在好醫生藥業大廳擺放著多個品種的藥品中,不少都含有美洲大蠊成分。
「雖然美洲大蠊看起來可怕,但是其藥用價值卻非常高。」文建國拿起一瓶康復新液說,這種藥是使用美洲大蠊的提取物製成,對於胃出血、胃潰瘍,以及口腔潰瘍、燒傷、燙傷等均有很好的療效。記者開瓶嘗了一下,氣味略微有點腥,味道有點甜。
據悉,早在古代,中醫已經發現了美洲大蠊的藥用價值,稱其「驅風解熱,通血脈。」。現代醫學發現,美洲大蠊含有多種元素、胺基酸、抗壞血酸,以及海藻糖酶、糖蛋白、肌醇、肽類、粘糖氨酸、粘氨酸等,同時,其提取物還對慢性髓源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卵巢癌等腫瘤細胞株具有生長抑制作用,此外,其對於創面、燒傷和潰瘍等創傷癒合,也有明顯促進作用。每年,這裡使用的美洲大蠊達到了36億隻,靠著小小的美洲大蠊,公司每年創造的產值已經超過10億元。
小小的美洲大蠊,對於扶貧還有著重大的意義。 「我們一直在對口扶貧。」據文建國介紹,目前,基地的彝族員工佔了30%,其中很多是家庭貧困戶。除了養殖美洲大蠊,好醫生藥業還在涼山州布拖縣樂安鄉火燈村,建設了全國最大的中藥附子種植和附子飲片生產基地。據統計,企業共為涼山州提供了就業崗位近2000個,安置了667名貧困群眾,帶動當地4000多農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