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生存力強,斷頭也能活

2020-11-23 太平洋親子網

美洲大蠊生存力強,斷頭也能活

2017-06-28 14:46:5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據國外媒體報導,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在英國大英地質博物館收藏有一塊昆蟲琥珀化石,裡面的昆蟲就是美洲大蠊,經14C測定,這塊化石已經有三億八千萬年的歷史,證明美洲大蠊在3.8億年前已經出現在地球上,它比恐龍出現還早,而恐龍早已滅絕,美洲大蠊還活躍在地球上,並且漫長的歲月也沒有改變它的形態和結構,這種情況在生物進化史上十分罕見。億萬年來它的外貌並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

 

  有探索隊發現,在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發後,所有生物中僅兩隻蟑螂活了下來,說明它有非常強的生命力和抗輻射的能力。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在100Gy的輻射照射下,它仍能存活2周,而在同樣條件下,人活不過2天。於是有科學家對蟑螂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它們能在180,000拉德輻射下存活——是人類承受能力的200倍。

  美洲大蠊身體結構很特殊,即使無頭仍能存活9天。曾有一個科學家在做實驗時把一隻美洲大蠊切掉頭部,過了一會發現原本在實驗臺上的蟲子不見了。1周後他偶然在一個廢紙簍發現了這隻無頭的蟲子,這時候它不僅活著,還產下了卵,並且還孵出了幼蟲。

  有一種「黑兇」病毒,昆蟲非常容易感染並死亡,但是美洲大蠊從不會感染,它的免疫系統與一般昆蟲相比也有特殊性。

  美洲大蠊在民間有許多應用傳說。在我國雲南和四川都有偏方以美洲大蠊治療癌症,白族和彝族有將它研末後治療創傷的習慣。抗日戰爭期間,赴緬遠徵軍在無藥情況下也曾用它療傷,據說有戰士用藥後傷口肉芽迅速生長,把留在體內的彈頭都硬生生擠了出來。美洲大蠊的體內有一種Col蛋白,與人體的EBF蛋白(一種免疫調節蛋白)排序非常接近,有專家據此估計人類和美洲大蠊在6億年前可能有同一祖先。

  直到東漢時,有人發現蟑螂中的美洲大蠊能夠治病,將其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中,書中提到美洲大蠊:「主血瘀,癥堅,寒熱,破積聚,喉咽閉,內寒無子。」中醫的癥瘕積聚是見於腹部而有形狀可以用手觸知的疾患,類似於現代醫學的實質腫瘤。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對蜚蠊科入藥動物作了「身似蠶蛾,腹背具赤,兩翅能飛」的描述,而這正是美洲大蠊獨有的特徵。傳統中醫認為,蜚蠊科入藥動物有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尿消腫等功效。

  今天科學研究發現,美洲大蠊體內有多種活性成分,已知的主要有多元醇類、肽類、粘糖氨酸、粘氨酸、多種胺基酸及多種促生長因子群。美洲大蠊的多種活性成分通過多種機制針對人體多種組織器官起作用,有促創面癒合、消除炎症水腫、抗腫瘤、調節免疫、保肝等功效。

  好醫生藥業集團利用美洲大蠊的基因特點,將它應用於藥物中,包括好醫生康復新液、康復馨牙膏、美洲大蠊研末、康復馨抗菌凝膠等。比如好醫生康復新液,它主要有消除炎症水腫、促進創面癒合、調節免疫功能等功效,內服用於淤血阻滯,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外敷用於外傷、潰瘍、瘻管、燒傷、燙傷、褥瘡之創面等。(HMD)

相關焦點

  • 美洲大蠊——神奇的昆蟲
  • 極限生存測試:斷頭蟑螂能活幾天
    「氣霧噴劑通過體表接觸,使藥物成分進入蟑螂的神經系統,讓其暈倒或死亡,如果用的量不多,效果就不明顯;  燻蟑片則是通過燃燒,把藥物成分氣化,蟑螂吸進之後會興奮,四處逃竄,同時會吸入更多藥物,最後被燻倒,但如果長時間不處理暈倒的蟑螂,藥物降解後,蟑螂又會恢復過來了;  效果最好的是殺蟑餌劑,吸引蟑螂過來吃食,藥物進入蟑螂體內,腸道吸收的功能比表皮強,就算食用藥量比較少
  • 美洲大蠊能吃嗎?美洲大蠊好吃嗎?四川宜賓街頭驚現美洲大蠊試吃
    美洲大蠊能吃嗎?美洲大蠊好吃嗎?相信大多數人可能都沒聽過美洲大蠊,美洲大蠊是什麼呢?
  • 神奇的寶貝~美洲大蠊
    首先進入我們眼帘的是高大雄偉的廠房正門中央,佇立著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塑像,並鑲嵌著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我們穿上防塵鞋套,進入窗明几淨的車間,見到一套套用生物技術高科技生產甲殼素的生產流水線,檢測議器等設備。親眼目睹並考察了好醫生集團投入5000萬元,全球唯一得到GAP認證的美洲大蠊西昌養殖基地!那一箱箱密密麻麻的,一隻只肥胖而又活蹦亂竄的美洲大蠊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 美洲大蠊引關注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走紅網絡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中新網6月4日電 探秘神奇中醫藥創新發展,在四川西昌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裡的美洲大蠊由人工智慧算法驅動的全新系統控制,養殖效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每年可以培育60億隻美洲大蠊。而近日,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走紅網絡。
  • 一條蜈蚣面對一群美洲大蠊的圍攻,能以少勝多嗎?
    一條蜈蚣面對一群美洲大蠊的圍攻,能以少勝多嗎?看到這個標題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小編是不是沒啥可寫的了?在這「無病呻吟強說愁」……小編在這裡解釋一下,這兩種昆蟲看似在生活中少有交集,但還真不是不會碰面,特別是在人為安排下。
  • 科學網—揭示美洲大蠊發育可塑性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李宇紅)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李勝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詹帥等合作,在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水平上詮釋了美洲大蠊的發育可塑性 該成果從基因組和基因功能上揭示了美洲大蠊被稱之為「小強」的分子秘密,是再生生物學的理想模型;並在基因組水平上為蟑螂進化為白蟻提供了重要證據,在昆蟲宏進化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美洲大蠊具超強的惡劣環境適應能力,旺盛的生長、生殖、解毒和再生能力,素有「小強」之稱。相對果蠅等模式昆蟲而言,美洲大蠊的絕大部分研究都顯著滯後。
  • 「美洲大蠊」遠徵史!
    ;沒錯,美洲大蠊的擴散速度很快但卻並沒有對原生物種造成什麼影響,它們依然該吃就吃該睡就睡,有些種類甚至將美洲大蠊作為日常口糧。儘管美洲大蠊攝食範圍很廣,但它們偏好於甜食、發酵食物(例如酒)及油脂,而就因為好油脂這口,美洲大蠊在四川獲得了一個響亮的外號:偷油婆。
  • 美洲大蠊—神奇的昆蟲
    美洲大蠊更是益蟲中的佼佼者,因為它是一味天然中藥材,它的提取物對很多疾病都有效,包括消除炎症水腫、促進創面癒合、提高免疫功能等。這是一種"成功"的生物,如同其他諸如藍藻、老鼠一樣的"成功"生物一樣,美洲大蠊同樣擁有它自己的"成功秘籍"--美洲大蠊擁有強大的繁殖能力。雌美洲大蠊一生只會交配一到兩次,然後將精子儲存起來慢慢使用。一隻雌美洲大蠊一生可以繁育數萬個後代。
  • 發現於美洲的美洲大蠊,竟被老祖宗拿來入藥?
    直至18世紀,這種昆蟲在美洲被生物學家發現並命名為「美洲大蠊」。其實,美洲大蠊的足跡遠比大家想像中更遠。早在東漢年間,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就已經開始了對這種昆蟲藥用價值的探索。到了明代,《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一味獨特的藥物:「身似蠶蛾,腹背具赤,兩翅能飛。」而這種藥物,正是我們今日所見的「美洲大蠊」。
  • 美洲大蠊養殖基地 四川宜賓哪裡有養美洲大蠊的
    美洲大蠊是蟑螂眾多品質中的一種,以能吃能入藥而出名,對癌症、傷口恢復等有很好的療效,很多藥都要用到美洲大蠊的提取物,今年來越來越多醫療機構都在求購美洲大蠊,基本供不應求,很多人開始投入養殖,那麼哪裡有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呢?  「現在他們是我的寶貝。」
  • 你了解美洲大蠊嗎?
    美洲大蠊提取物對小鼠Lewis肺癌和3LL肺癌瘤組織的生長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促進腫瘤細胞凋亡。   提高免疫作用  美洲大蠊蟲粉對環磷醯胺所導致的免疫力低下小鼠不僅有非特異性免疫調節作用,對細胞特異性免疫和體液特異性免疫均有提高的作用。
  • 帶你走進「美洲大蠊」的世界
    美洲大蠊作為蟑螂界的扛把子,今天小編可得要好好介紹一下它。美洲大蠊是在所有蜚蠊中個頭是最大的,屬中大型昆蟲,那它到底具體長什麼樣子呢?接下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位蜚蠊中的「明星」!美洲大蠊呈長橢圓形,背腹扁平,紅褐色或褐色,體色因蟲齡而有所變化。體表有油狀光澤。雌雄蟲體形相似,但雌蟲體稍寬於雄蟲。整個蟲體分頭、胸、腹三個部分。
  • 美洲大蠊做菜或許能治你的談蟲色變!
    >美洲大蠊做菜或許能治你的談蟲色變!在輿論壓力下,節目主辦方站出來澄清,稱這次做菜用的食材是專業養殖的美洲大蠊,來自四川西昌好醫生藥業集團的美洲大蠊GAP標準化養殖基地,該基地的美洲大蠊品種純正,品質優良!   記者專門來到西昌美洲大蠊基地採訪,來自好醫生藥業集團的負責人介紹說:「在這個養殖基地裡的美洲大蠊都是經過高標準篩選出來的,經過全自動無菌生產線後製成我們的品牌產品好醫生康復新液。
  • 不是所有的小強都叫「美洲大蠊」
    平常我們所說的蟑螂其實包含了很多品類,它們都是蜚蠊科昆蟲的一種,但是美洲大蠊獨樹一幟!首先,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總結了歷代本草學記載,並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後,對蜚蠊是這樣描述的:「身似蠶蛾,腹背俱赤,兩翅能飛。另外,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唯一能夠用藥的昆蟲,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入藥歷史有兩千多年,一直都存在於中藥寶典中。
  • 美洲大蠊,在臨床藥物研究中的神奇作用
    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味鹹寒,主血瘀症堅,寒熱,破積聚,喉咽痺,內寒無子」,將之列為中品,屬於既能治病,又能養身的中藥。臨床應用,歷史久遠,歷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蜚蠊,行夜,蛗螽三種,西南夷皆食之。」,《唐本草》中稱美洲大蠊「食之下氣」,《名醫別錄》記載其「通利血脈」。
  • ...能把北方純爺們嚇哭|中國|美洲大蠊|蜚蠊|蚊子|德國小蠊_網易新聞
    但除了德國小蠊,南方常見的大體型蟑螂主要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等,這些會飛的大蟑螂,才構成了南方人對蟑螂的基本認知。北方最常見的是德國小蠊,即使在北方偶爾能看到日本大蠊的身影,其2釐米的體型均遜色於南方諸品種,北方其他大蠊的數量也遠不佔有優勢,大部分北方人對蟑螂的印象都來源於身材小巧的德國小蠊。
  • 南方大蟑螂,能把北方純爺們嚇哭|中國|美洲大蠊|蜚蠊|蚊子|德國小...
    南方也並非只有一種蟑螂,但能在室內發現其蹤影的品種,也數得過來。我們覺得南方蟑螂大,北方蟑螂小,其實它們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它們的大小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北方的小個子蟑螂也並不是尚未成年的大蟑螂。早在1980-1985年,福建省衛生防疫站就對室內蜚蠊做了調查,美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是當時福建廣布的優勢種,這些都是身長可至4釐米以上的大蟑螂。
  • 上海截獲美洲大蠊 可能攜帶細菌病毒傳播疾病
    上海截獲美洲大蠊可能攜帶細菌病毒傳播疾病 2002年7月17日09:2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7月17日消息:德國小蠊猖獗申城,美洲大蠊竟也想潛入軋鬧猛。
  • 室內體型最大的蟑螂-美洲大蠊
    【形態】美洲大蠊是室內蟑螂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成蟲體長35~40mm,體呈紅褐色。翅發達,雌蟲翅伸展剛好蓋住腹部,雄蟲翅伸展超過腹部。雌雄蟲爬行速度很快,飛行能力弱。美洲大蠊具孤雌生殖能力,在高溫情況這種現象更常見。美洲大蠊一般晚上9點出現活動,12點到凌晨1點達到高峰,凌晨5點活動終止。美洲大蠊3~4月份開始活動,5~7月達到高潮,而在8~9月會出現第2個活動高峰。10月份減少,11月下旬消失。在上海和江浙地區,美洲大蠊的季節消長與該地區的黑胸大蠊的季節消長相似。美洲大蠊以若蟲、成蟲和卵鞘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