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變習性
美洲大蠊,俗稱蟑螂、「打不死的小強」、灶馬雞等,最早生活在距今1億五千萬年前,比恐龍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還早,其適應能力、生命力極強,卵鞘初期為白色,漸變褐至黑色,每鞘有卵14~16粒,卵期約45~90天(熱天只需要20~30天)。若蟲約經過10次蛻皮後化為成蟲,若蟲期長約1年多,溫度高、食料豐富時,只需4~5個月。雌蟲成長1~2星期便產卵,一生可產30~60個孵鞘,多至90個。成蟲壽命約1~2年,完成1代約需2年半。無雄蟲時,雌蟲能產不受精卵鞘,其中部分孵化出雌若蟲,這種無性生殖習性,在家居蟑螂中以美洲大蠊最強。高溫有利於無性生殖。此蟲善疾走,也能作近距離飛行。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體外對慢性髓源性白血病(K562)、原髓細胞白血病(HL60)、小鼠白血病(P388D1)細胞株[5],鼻咽癌(CNE)、肺癌(A549)、口腔上皮癌(KB)細胞株,卵巢癌(HO8910)、宮頸癌(Hela)和前列腺癌(PC3)細胞株,食管癌(Ecal09)、胃腺癌(BGC823)、結腸癌(LS174T)細胞株具有生長抑制作用;體外對胃癌BGC-823細胞的抑制作用與順鉑(DDP)相似,且呈時間和濃度依賴關係。
美洲大蠊提取物對小鼠Lewis肺癌和3LL肺癌瘤組織的生長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促進腫瘤細胞凋亡。
提高免疫作用
美洲大蠊蟲粉對環磷醯胺所導致的免疫力低下小鼠不僅有非特異性免疫調節作用,對細胞特異性免疫和體液特異性免疫均有提高的作用。
保肝作用
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和室溫下水攪拌提取物對CCl4致小鼠肝損傷均有一定保護作用。
促進組織修復作用
美洲大蠊提取物能非常明顯的促進小鼠創面和燒傷模型肉芽組織增生,並出現相應的量效關係。
美洲大蠊提取物對家兔創面、燒傷及潰瘍模型創傷癒合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美洲大蠊提取物對小鼠應急型潰瘍模型及乙醇型胃黏膜損傷保護效果明顯。
美洲大蠊蟲粉能降低腹瀉小鼠血清的MDA含量,提高SOD、GSH-PX和T-AOC的活力,從而有效拮抗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而且不僅能降低腸道大腸桿菌的數量,而且能使發生病理變化的腸黏膜及絨毛修復完好。
抗炎、鎮痛作用
美洲大蠊提取物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腫、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蹠腫脹,可使醋酸所致的扭體次數明顯減少,並使小鼠熱板法痛闞明顯提高。
增強心臟功能,延緩心衰進程(心脈隆注射液)
心脈隆對各類心衰均有療效,適用於心功能II-IV級患者;
心脈隆具有多靶點作用,顯著改善患者氣喘、水腫、心悸等臨床症狀;
心脈隆有效提高患者運動耐量、提高LVEF,降低BNP;
基礎治療聯用心脈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再住院率,降低醫療成本,且安全性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同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