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食性廣泛,喜食糖和澱粉、汙染食物,傳播病菌和寄生蟲,是世界性衛生害蟲。
科研人員發現它們體表或多或少帶有痢疾桿菌、沙門氏副傷寒甲乙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還有蛔蟲、鉤蟲、蟯蟲及蘭氏賈弟鞭毛蟲的卵等。據報導美洲大蠊的腸道中還常保存著活性霍亂弧狀細菌、結核病桿菌、麻瘋病桿菌等。此蟲是人類許多傳染性疾病的重要媒介,主要傳染腸道病。美洲大蠊分泌物和糞便還含有致癌物質。
美洲大蠊的控制辦法?
下水道是蟑螂進入室內的主要通道,可以定期往下水道內灌入開水,將寄生在裡面的蟑螂燙死,並蓋緊水封。
將洋蔥、麵粉、硼酸和滅蟑螂藥混合在一起,再用手將其揉成直徑約1釐米的小球,在牛奶中浸泡兩三個小時後,放入空玻璃瓶中,並將瓶口用軟硬適度的紙片蓋好,用皮筋扎牢,中間扎個小孔。蟑螂聞味兒而來,很容易落入瓶底。
蟑螂怕冷,多藏匿在電視機、冰箱等家用電器周圍。可將這些地方作為清潔和消滅蟑螂的重點部位。此外,蟑螂還喜歡潮溼的環境,應儘量保持室內乾燥、不留積水,特別是廚房和衛生間內。
美洲大蠊喜溫溼環境,在21~33℃為活躍,而以28℃為最。與此相聯繫,它們棲生最適合的場所是飯館、食品加工廠、食品雜貨店以及麵包房等,但也常侵害其他有食物的場所和地下室、下水道等。
它的食性很廣,幾乎可以靠任何有機物而生存。它愛好腐敗的有機物,有時可見群集在垃圾堆和糞便上覓食。在室內,它除了齧食各種食物外,也可咬食書面、衣服、鞋襪子等。當缺乏食物時,它們也可以自相殘食或吃掉自己產出的卵莢。
在溫暖地區,美洲大蠊可終年在室外,如垃圾堆、廁所、下水道、柴堆、樹皮下等生活。在溫帶,它們在夏季可在室外很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