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養殖戶給美洲大蠊餵食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張剛 攝
養「小強」變成「土豪」!濟南長清的王福明經國內外多家媒體報導後成了紅人。事實上,在濟南,有不少從事特種養殖的人,他們養大雁、狐狸、金蟬……由於特種養殖業缺少直管部門,上項目更快、束縛更少,但缺少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政策,沒有「補貼」,一些養殖戶的日子並不好過。
長清的王福明最近火了。他的土元養殖場在上個月被一家美國媒體報導,隨後這則新聞被一家國內權威紙媒「出口轉內銷」,翻譯成中文予以刊發,多家國內媒體在近日蜂擁而至。尤其,土元養殖和美洲大蠊養殖被片面報導為「蟑螂養殖」後,這個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物種第一次讓普通民眾對其價值有了認知。
王福明也很無奈:為什麼媒體總是把我養殖的「大蠊」寫成蟑螂?「也許這樣起標題更刺激吧。」此外,他也很直白地說,目前國內土元養殖行業還很混亂,缺少行業國標和監管部門,國內九成以上的土元供種單位其實並不懂得養殖。
「小強」值錢讓農戶蜂擁而至11月6日下午,王福明很忙。他在3個小時內接待了三批前來問詢學習的養殖戶,2家紙媒記者的採訪,1家電視媒體的拍攝。其間,他的2部手機此起彼伏地響著,每個來電基本上他只說一句話就掛掉———「我現在很忙,晚上給你回過去。」
這位特種養殖專業戶的辦公室的味道並不好聞,一盆土元樣品和一盆美洲大蠊樣品的存在,足以讓前來者初入室內就開始掩鼻。然而,養殖「小強」是個大買賣——— 王福明的養殖場,每年可以賣掉20噸土元和大蠊,有240萬隻之多,產值在300萬元以上。三位來自鄒平的農戶圍坐在王福明旁邊,一直詢問養殖方法和行業前景。「你們要先有廠房,我不接受盆養戶。來我這裡學習技術,費用1萬塊。」王福明說。
王福明對農戶說,他接受媒體採訪主要是宣傳土元和美洲大蠊的藥用價值,如果只是關注他養殖「蟑螂」掙了多少錢,「就沒意思了」。說完,他轉頭看了一眼記者。王福明一直向在座的人宣傳土元和美洲大蠊的神奇功效,他稱一位朋友得了肝炎,吃了他製作的大蠊粉末膠囊,「好了」;他說自己一直有嚴重的腸炎,因為吃大蠊,「好了」。甚至,他說,一位雲南醫學院的教授為了驗證美洲大蠊的功效,自己燒傷自己,通過敷大蠊的粉末,「好了,而且沒有疤痕。」
現場沒有人去質疑和關心「蟑螂」的這些神奇功效。每人除吃了兩三隻「炸蟑螂」之外,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每年產值多少?幾年能回本?」
土元養殖亟待規模化、標準化10月15日,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了王福明位於長清區的土元養殖場,並稱其為「或許是世界上最大的蟑螂生產商」。王福明向記者糾正,「應該是產量最高。」不過,他仍然把這家媒體以及其他專家、官員來訪的照片懸掛於辦公室的牆上。
王福明坦言,他養殖土元十多年,近年來開始養殖美洲大蠊並逐漸成為主業,但其間並沒有直管部門。「畜牧、林業部門都不管,也沒有什麼行業國標。」他說,前一段時間省農業廳的相關領導來訪時問他,「對上級有什麼要求?」王福明答覆,「沒有什麼要求,就是希望把」特種「二字去掉。
王福明坦言,他養殖土元十多年,近年來開始養殖美洲大蠊並逐漸成為主業,但其間並沒有直管部門。「畜牧、林業部門都不管,也沒有什麼行業國標。」他說,前一段時間省農業廳的相關領導來訪時問他,「對上級有什麼要求?」王福明答覆,「沒有什麼要求,就是希望把『特種養殖』的『特種』二字去掉。」「特種」二字在養殖行業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特種養殖業缺少直管部門,上項目比其他農業畜牧水產的常規項目更快、束縛更少;另一方面,因為是新興產業,缺少相關政策,也就沒有什麼「補貼」。「大多數行業的帶頭人,都可以申請獲得補貼,但是我們特種養殖業就沒有。」王福明說。
此外,王福明稱,全國90%以上的土元供種單位其實不懂得如何養殖。「他們不懂技術,把種源送給農戶去養,然後自己負責回收。自己都不會養就發展養殖戶,這其實成了一種行騙手段。老百姓(養殖戶)有時候只關注找一個好項目,也忽視了養殖技術。整個行業還處於種源時期。」
據他介紹,目前全國土元養殖戶超過5萬家,但只有不到1000家懂得養殖技術,「其他的都是犧牲品」。至於美洲大蠊,全國有100家左右,懂得養殖的人就更少。
$pager$
養殖過程沒有衛生防疫部門監督2012年8月,長清區平安街道西潘村曾有村民反映,家中蟑螂在一段時間內突然增多,而附近就有一家蟑螂養殖場。長清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蟑螂養殖還屬於新鮮事物,目前沒有部門來管理,也不需要辦理各種證件,目前處於監管空白。濟南市疾控中心媒介生物防制所工作人員稱,只能靠養殖場主的個人自覺管理。
王福明介紹,美洲大蠊對溫度要求較高,在我國北方,自然環境下美洲大蠊是很難安全過冬的。因此,養殖者不必擔心其對周圍環境帶來影響,或者逃逸後大量繁殖而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然而,根據現存資料,美洲大蠊並不是什麼外來物種,它與黑胸大蠊、日本大蠊曾是濟南蟑螂界的「坐地戶」。今年7月,山東省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所發布相關報告,經過兩年來對全省7個不同地理種群的德國小蠊進行抗藥性監測,濟南小蠊種群對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為高抗水平。從上世紀80年代「德國小蠊」偷渡至濟南開始,這種個頭較小的蟑螂憑藉其超強的繁殖能力和抗藥性,已超過個頭較大的美洲大蠊等「坐地戶」,在濟南市區蟑螂中佔據90%以上。
昆蟲類特種養殖仍處於監管空白除了土元和美洲大蠊養殖,長清區也有其他昆蟲類的特種養殖,其中孝裡鎮就多有分布。與王福明的境況相同,他們也面臨著缺少直管單位和缺少相關政策補貼的情況。
孝裡鎮東部為山區、西部是灘區。近年來,該鎮在山區加大退耕還果力度,在沿黃灘區大面積栽植速生豐產林,並引導農民利用林地空間,摸索出「林下金蟬」、「林禽組合」等林下養殖模式。
孝裡鎮劉營村是黃河沿岸的一個小村子,村西的白楊林土肥樹旺,曾閒置多年。近年,這個村在林下養蟬,並建起了200多畝的林下金蟬養殖基地,為全市規模最大,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產業。人工養殖金蟬成本很低,管理簡單,將蟬卵埋入林內,只需一年澆兩次水,兩年出土,每畝能產200斤,1.8萬個左右,收益8000多元。只是,由於是特種養殖,相關部門並沒有給予政策優惠和補貼,當地林業部門更多地是給予技術性指導。
而在孝裡鎮分布的蠍子、黃粉蟲、蠶等昆蟲類特種養殖,均存在上述情況。
何為「特種養殖」?這是一個答案呼之欲出卻又很難界定的概念。在查詢過農業、林業、畜牧、海洋漁業部門的官方網站之後發現,從國家級至市級相關部門,均未對這一概念進行定義和闡述。在「特種養殖」範疇相對模糊的情況下,有的物種養殖乾脆沒有直管部門,而更多的所謂「特種養殖」則缺少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政策。
創業養大雁沒有政策扶持閆啟榮是長清人,曾在濟南市區打工26年,從事霓虹燈安裝。一場事故之後,他的雙手殘疾了,再也無法安裝燈箱。無奈之下,他回到長清老家重新創業,搞起了特禽養殖,成為一名大雁養殖專業戶。兩年來,閆啟榮先後投入80多萬元,「灑」在了承包來的26畝土地上。然而,杯水車薪。除了一間平房、460隻種雁和一個池塘,他還有30多萬元的外債等待償還。
半個月前,閆啟榮差點「傾家蕩產」。那天晚上,因為餵食的玉米稈有農藥殘留,80多隻種雁食物中毒,並且由於季節轉換,疾病在種雁群中開始傳染。沒有政策扶持,沒有農業保險,挽救閆啟榮兩年來心血的是孝裡鎮畜牧獸醫站站長宋玉忠。其實,自從閆啟榮開始特禽養殖,能幫助他的只有獸醫,農業部門、林業部門均不對口管轄。「我是畜牧獸醫站的站長,我就代表畜牧局幫助他了。」宋玉忠的話很有代表性,很多特種養殖、特禽養殖專業戶都告訴記者,相關部門的管理僅止於業務上的技術指導。
目前,閆啟榮的養殖場仍使用附近的農改電,他向區發改委遞交的可行性發展報告也沒有了下文,「人家說得很實在,沒有政策對應,所以不能給補貼。」對於正處於創業階段的他來說,看著養豬專業戶能夠拿到100元/頭的能繁母豬補貼,他很是羨慕。
$pager$
特種養殖未入發展規劃2011年2月,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畜禽養殖管理辦法》,並於當年4月1日起施行。根據《辦法》第一章總則第三條,「畜禽養殖工作應當堅持市場引導、政府扶持、合理布局、規範發展、生態循環、安全高效的原則,實行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生產。」而根據《辦法》第五章扶持措施的相關條目,「省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科技、財政部門應當在項目安排、創新獎勵、資金扶持等方面,支持畜禽養殖、良種推廣、疫病防治、飼料生產的科研開發和成果轉化」。這份《辦法》並未進一步解釋,「特畜」、「特禽」是否在此之列。
2011年5月,濟南發布《濟南市畜牧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根據這份規劃和其發展目標,濟南在2015年前的畜牧業重點仍是「肉蛋奶」和「豬牛羊」。這份規劃亦無提到關於「特種養殖」的政策和發展規劃。
今年,國家財政部發布新修訂的《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共涉及五大類產業,其中畜禽類產業(養豬、養牛、養羊、養雞等產業)重點支持養殖小區的建設和改造。以位於長清區孝裡鎮的一個養殖場為例,該養殖場飼養的廣西巴馬香豬就被當地畜牧獸醫部門認定為「特種養殖」。據了解,目前該養殖場可獲得能繁母豬補貼,但由於其屬於「特種養殖」,再無其他資金扶持。
一隻狐狸畜牧、林業部門都能管定義和範疇模糊的「特種養殖」,其管理部門亦比較分散。比如,蜜蜂養殖歸屬於畜牧獸醫局,鱷魚、甲魚等水生動物的養殖則歸屬於海洋漁業部門管理。但經過調查採訪,沒有部門聲稱對昆蟲類的特種養殖負責。此外,省畜牧獸醫局和省林業廳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聲稱對狐狸養殖管理負責。
6日,記者聯繫到省畜牧獸醫局畜禽科,工作人員稱,該部門可監督管理蜜蜂養殖、獺兔養殖、狐狸養殖、水貂養殖。「主要以皮毛動物為主,在技術上進行指導。」這位工作人員稱,特種養殖業沒有資金扶持,更沒有「國標」,「不光是特種養殖,整個畜牧業都沒有國標。但是開獸藥店的話,是有相關標準的。」
同日,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毛皮動物的飼養有相關標準,需要取得《馴養繁殖許可證》。以狐狸養殖為例,需要提供引種(動物合法來源)、場地是否適宜、設施設備是否健全、資金、是否有相關技術等資質證明。同時,根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名錄的級別(國家級、省級、市縣級),對應不同級別的行政部門。
$pager$
我國亟待建立毛皮拍賣機制由於歷史原因等,我國沒有建立起類似西方的毛皮拍賣行制度,中國的毛皮交易市場形成了原皮交易市場和皮草零售市場兩大類型。據了解,我國已形成十餘處原皮交易市場,它們連接著養殖戶和加工企業。
皮貨商處於養殖與加工的中間環節,一方面推動著毛皮市場的繁榮,在不同時期通過收縮的形式起到調節緩衝作用,對價格「削峰填谷」;另一方面,也基本壟斷了國內銷售和出口貿易,使我國原皮進入國內外市場的渠道不暢,國內養殖企業不能與國外養殖企業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也延緩了其對質量重要性的深層次認識,致使養殖環節多年來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損害了產業的長遠利益。因此,推行拍賣機制,將銷售與國際接軌,是提升我國毛皮產業發展水平的必要途徑。通過施行園區建設,實現皮張標準化、規模化、優質化生產,將為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拍賣機制夯實基礎。
同時,養殖戶通過參加拍賣,與加工企業無縫對接,可以全程了解市場需求,有利於養殖戶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養殖規模和品種結構,降低交易成本和規避市場風險。 (據《農業知識》)
特種養殖前景分析貂、狐狸、貉:經過多年的養殖發展,技術已經成熟,並且走向了產業化。由於經濟繁榮,毛皮價格達到高價位。特別是貂皮作為毛皮中的精品,價格更是節節攀升。毛皮動物的養殖,三年才能收回全部投資(包括廠房建設、籠子及配套設施、種的引進等).從整體看,毛皮動物飼養業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利潤的行業。
蠍子:蠍子養殖是目前特種養殖業技術要求較高的項目,需要高溫、高溼及嚴格的消毒殺菌。養殖池的設計要充分考慮蠍子的殘殺和下溼上幹的結構,以便蠍子自由地選擇環境。蠍子的食物主要是黃粉蟲和土元,所以想養好蠍子必須精通黃粉蟲和土元的養殖。近年來,由於捕蠍燈的應用,野生蠍子基本上能維持市場需求。
黃粉蟲:1998年前後,由於養蠍業和鳥類市場的興起,帶動了黃粉蟲的發展。隨著養蠍業的衰落,黃粉蟲的市場一落千丈,市場價格在10元/公斤,保持著微利。整個市場需求量有限,只適宜小規模養殖,不適合工廠化大規模養殖。
蝸牛:蝸牛是法餐的重要食材。現在推廣的養殖技術有室外養殖法和室內封閉式飼養法。後者雖然產量較高,但對衛生條件要求高,對蝸牛的糞便、剩食的清理,會佔用很多勞動力。國內消費量有限。
土元:土元是我國傳統中藥材,近年來需求量猛增,價格一路上漲。目前土元的產量只能維持需求量的40%,規模化養殖前景較好。一些養殖者沒有取得經濟效益的原因很多,一部分是由於某些供種方只懂得土元養殖技術的皮毛就開始倒賣種卵,養殖戶學不到真正的技術。此外,供種方傳授的是野外土元的養殖技術,而不是室內的養殖技術。
獺兔:2012年底,山東省內獺兔活兔的價格多為32-34元/千克。有業內人士分析,2013年冬天獺兔的存欄量增量不大,這是由於2010年獺兔行情高峰年進入獺兔養殖的新戶,在遭遇2011年慘敗後倉皇退出後形成的陰影。增量會來自老養殖戶的擴欄。據預測,2013年冬獺兔活兔價格會徘徊在32-34元/千克,不會超過2010年的歷史高位。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